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提高矿产预测研究水平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预测已成为矿产勘查一个不可缺少的先行步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认为提高矿产预测的研究水平要重视下列7个问题的研究:1.矿产分布的不均匀性;2.成矿理论的假说性;3.控矿因素的非单一性;4.预测标志的多解性;5.成矿作用的区域性;6.勘查技术方法组合的合理性;7.勘查范围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质数据收集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成矿理论的进展,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已由初期的主要应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预测发展演变为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多种信息的综合预测,成矿预测的方法更加科学和完善,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在矿产资源预测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系统科学与矿产预测相结合,初步建立了矿产预测系统的理论体系。不仅阐述了矿产预测系统的思想和原则,建立了矿产预测系统的结构及构造,而且阐明一些新颖的反映矿产预测系统特征的概念;此外,还提出了矿产预测研究的灰色系统信息方法。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成矿预测研究中不利预测因素与标志的含义、作用.不利预测因素与标志是指对矿床的形成、保存和找寻具有明显不利影响的有关预测因素和预测标志.不利预测因素包括不利的构造因素、不利的岩浆岩因素和不利的岩相古地理因素以及不利的变质作用.不利的预测标志包括不利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标志,不利的预测标志包括不利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标志,不利的围岩蚀变标志和不利的矿物学标志.对不利预测因素与标志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分析有关预测找矿的地质问题,从而在开阔预测思路、提高预测效率和降低勘查成本等方面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矿产预测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即预测标志的选择和数学方法的使用,而决定预测效果的则主要是预测标志的选择。目前发展的趋势是使用专用组合标志。这种标志在已知在地质知识(包括成矿规律及预测区的地质情况)基础上对物化探异常作解释之后才能建立。因此,矿产预测的主要研究内容应是预测标志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滑坡变形预测与失稳预报问题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滑坡问题的研究关系到水利、交通、能源等基本工程建设,并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相关,因此一直备受关注。滑坡是一个复杂的地质体,影响滑坡稳定的内外各种因素多种多样,影响程度各异,并且各因素又是动态变化的,决定了滑坡变形机制与变形特点十分复杂,因此滑坡变形预测与失稳预报十分困难。文章认为,变形突变预测、失稳时间预报及失稳判据是滑坡预测预报的3个核心问题,变形突变预测是为了预测出滑坡从匀速变形阶段进入加速变形阶段的特征点或时间,是回答滑坡能否失稳的关键,是提高预测结果可靠性及提高预测研究水平的基础。分析了目前各种预测模型的特点及可靠性情况,模型的优缺点。探讨了变形突变难以预测的实质,并指出采用多因素预测模型进行探索性研究。文章还对失稳时间预报的预报尺度、预测误差的计算、滑坡空间预测及多测点协同预测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可能的解决办法提出了建议或展望。  相似文献   

7.
8.
9.
地震岩性预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正文  杨谦 《矿物岩石》1996,16(1):81-85
本文详细论述了地震岩性预测的方法原理和应用研究,它将地震剖面转化成地震岩性剖面,精确地再现了地下地质剖面特征,应用实例证明,地震岩性预测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提供了利用地震资料定量求取岩性信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定量成矿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新彪  赵鹏大 《地球科学》1998,23(6):619-623
重点探讨了资源量预测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BP-MRP)的建造和预测问题,特别对模型输入层(地质变量)、隐含层和输出层的构置和优选,模型的学习、检验和预测评价等问题作了较深入的讨论,尝试性地提出了模型输入变量的优化方法和模型检验准确率的计算方法,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实例,给出了BP-MRP模型的实际建造步骤和预测。结果证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不仅能够模拟成矿地质因素和矿床特征(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淑珍 《世界地质》1995,14(4):75-78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是80年代提出的矿产预测方法,其在预测思想、预测方法和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具有独特之处,理论和方法研究成果对矿产预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目前综合信息矿产预测已被发展成为一种预测方法体系,具有较强的普适性,系统预测、信息研究、非线性统计应用和计算机技术应用是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利用GIS编制矿产预测图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吴堑虹 《地质与勘探》2000,36(3):48-50,66
介绍了GIS(地理信息系统 )在矿产预测图编制中的应用、工作原理 ,并以澳大利亚YilgarnBlock矿区金矿预测的成功实例说明GIS在矿产预测图编制中的主要步骤。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害能否预测,如何实现有效预测,作者认为: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它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必然遵循着一定规律。如果认识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可以实现预测。加强震源研究是实现地震灾害预测的基础。提高预测效果的良好途径是预测期尺度与预测方法相对应。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污染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凌  王瑚 《水文》1998,(2):26-30
在水量平衡及物料平衡的基础上,利用概念性模型,预测了山西省大同市近几十年的地下水污染情况,并结合模型结果,讨论了地下水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形成降落漏斗、污水灌溉,以及有些地区不允许已使用过的地下水出境等。本文的研究可为地下水水质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方法学基础及方法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均 《贵金属地质》2000,9(2):100-104
隐伏矿体定位预测是当前成矿学和成矿预测学的科学前沿和研究重点。重点讨论了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方法学基础及方法论。指出:(1)大思路、小尺度、高精度是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方法学基础;(2)成矿分析是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方法论;(3)结构分析是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最有效途径;(4)组合预测方法是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16.
全国花岗岩型铀矿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对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和主控因素。通过典型铀矿床建模、预测类型划分、地物化遥要素提取、GIS综合集成等,实现了预测范围内1∶25万至1∶5万比例尺铀矿资源定位、定量预测,并提出重点勘查桃山诸广预测工作区、新建近10个花岗岩型铀矿基地、探索藏东铀矿远景区的工作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对成矿预测学起源、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概括、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相关的成矿预测理论、常用的成矿预测方法和矿体定位预测研究,并从四方面论述了成矿预测学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成矿预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小龙钨矿深部地球化学找矿远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方法预测了小龙钨矿区深部Cu、Ag、W矿化富集规律及其找矿远景。认为矿区南涪7、11勘探线八中段以下存在Cu、Ag、W矿体可能;北部0勘探线六中段Cu、Ag晕已收敛,深部存在Cu、Ag矿体可能性不大,而W的强度和规模在八中段以下呈显著增大趋势,深部可能存在W矿体,为矿区深部部署坑道工程提供了准确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会泽麒麟厂铅锌矿床隐伏矿体的发现及其预测的基础与方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孙志伟 《云南地质》1998,17(2):159-167
会泽麒麟厂铅锌矿床隐伏矿体的发现及其预测的基础与方法孙志伟收稿日期:1997-07-18(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会泽铅锌矿)会泽铅锌矿位于云南省会泽县者海镇,是一个具有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山,早在东汉时期就开始开采、冶炼。解放后自1951年建矿以来,经过十...  相似文献   

20.
青藏铁路路基表面温度及融冻指数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青藏铁路沿线沱沱河和那曲气象站的历史气温资料, 采用趋势和波动外推方法预测2010年代两站气温, 以此作为青藏铁路路基表面热力学模式的输入, 计算输出路基表面辐射温度, 然后采用年振幅方法计算2010年代融化指数和冻结指数及融冻比. 结果表明: 与1990年代相比, 2010年代除沱沱河冬季月平均路基表面温度稍有下降外, 沱沱河和那曲地区路基表面温度预测值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其中, 沱沱河地区是夏季温度上升较大, 升幅达到0.8 ℃;而那曲地区则是冬季温度上升较大, 升幅达到0.6 ℃. 沱沱河夏季路基表面融化指数明显增大, 冬季冻结指数略有减小, 预测融冻比的升幅在8%以上, 达到0.85;融冻比目前仍然保持在1以下, 表明其冻结能力依然占优势, 但其优势已经在明显减弱, 即多年冻土在向退化的方向发展. 那曲路基表面融化指数增大而冻结指数减小, 使得融冻比大幅度跃升, 融冻比的升幅超过10%, 达到1.79. 总之, 与1990年代相比, 2010年代沱沱河和那曲地区路基冻土有明显向融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