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一、分类原则 参照《地矿部工程地质图制图要求》,结合实际资料,将岩(土)体划分为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类和岩组,及不同的灾害类型。 1、岩(土)体分类 一级分类:按岩石的成因划分建造类型。 二级分类:按岩石的力学强度和结构类型划分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组。 2、灾害地质分类 根据成因分类:(1)自然因素即动力地质问题;(2)人为因素即环境地质问题。 二、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珠海契爷岭桥南侧边坡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阐述了边坡所处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不良地质作用以及边坡的结构特征,评价了边坡岩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资料,对礼让隧道工程地质中的地形地貌、地区岩性、地质构造、各种不良地质条件以及礼让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礼让隧道的工程地质评价及针对岩溶、石膏岩膨胀性、石膏岩腐蚀性的施工设计建议。对同类穿越石膏岩地层的隧道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国沅 《西部资源》2023,(3):19-20+23
软土作为一种不良土,在汕头市区广泛分布,其工程特性表现为天然含水量高、强度低、压缩性大以及渗透性低等,易发生不良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基于区域地质资料和汕头市中心城区城市地质调查,对汕头市区软土埋藏条件、结构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工程特性进行分析,提出由其引起的沉降变形、滑移失稳等工程地质问题,并在软土地基处理和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提出工程地质建议,对区内工程建设和地面沉降防治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花岩钼矿床位于鄂西黄陵背斜,属斑岩型钼矿。钼矿主要产出在第一岩浆旋回晚期过渡相的含钼的石英脉及其蚀变带中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热液蚀变为主。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为简单类型,环境地质条件中采空区引发地面变形和矿山排泄物污染水、土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和预防,环境地质类型为第二类,该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类型为Ⅱ-3,即环境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龙场煤矿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矿山及其周边煤矿开采及地质环境现状,选取地质环境条件、拟开采煤层地质特征和预测产生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3个地质环境要素,地形高差、植被覆盖率、居民户数、拟采煤层顶板厚度、地质构造、拟采煤层平均厚度、预测沉陷区面积占比、地下水SO42-离子含量和预测含水层破坏厚度等9个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工程建设数量显著增加。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需在施工前做好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文章首先对工程地质工程勘查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工程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地质勘查中发现的水文地质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80年代TM卫星影像及各种研究资料作为基本信息尖,反地壳稳定性作为一级工程地质分区的基本依据,亚区的划分则综合考虑了地貌条件、岩土体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地面稳定性等因素,将安徽沿江经济带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区、8个工程地质亚区,并分别就其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川藏公路冷曲河段工程地质条件差,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公路改扩建工程。深入系统地认识冷曲河廊道工程地质条件是保障工程建设和交通安全的科学基础。本文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进行了定性的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岩土体内摩擦角与粘聚力、断裂密度与活动性、外动力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等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值;采用工程地质指数与集对分析模型分别对工程地质区及亚区进行定量评价;将定量评价结果与定性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并用公路灾害线密度进行验证,得出了较为合理的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分为3个区和6个亚区,并编制了廊道工程地质分区图,结果可为川藏公路工程整治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0-07-27凌晨,四川省汉源县万工集镇后山因持续暴雨而突发高位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最大滑程约1.4 km,启动时滑坡体约48×104m3,沿线裹挟和铲刮沟谷及其两侧边坡松散体,到达坡脚部位滑坡碎屑流体积增大至100×104m3,最终导致沿沟的双合村一组5户20名村民失踪及下游万工集镇部分房屋被掩埋而倾倒破坏。滑坡启动区发育于万工集镇后侧二蛮山大沟内,沟左侧为二叠系灰岩(P1y),顺坡倾向沟内;右侧为强风化的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P2β),节理极发育;沟内早期堆积物丰富,特别是沟上游还存在一大型古滑坡体;这些不稳定物源在有利地形条件及降雨诱发下极易形成滑坡。原始沟谷上游高位陡峭地形导致山体具备高位潜在势能,具备形成高位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地形条件。2010-07-24—26的降雨是触发此起特大灾害的主要原因,累计降雨量达163 mm,在水的作用下启程剧动并高速下滑。采用将今论古的地质方法,从地质构造、地层序列、岩体坡体结构及坡体变形等角度研究了二蛮山滑坡孕育的地质演化史,再现了滑坡区域历史时期中重要的地质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堆积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泳  胡凯衡  陈晓清 《山地学报》2004,22(3):332-336
野外观测和实验模拟表明,泥石流堆积是通过若干阵流在保持相对完整的形态下叠加形成的。本文利用蒋家沟阵流的观测数据,根据阵流流深一流速关系和各自分布,并结合浊流的堆积分布、数值模拟的流深、堆积分布,提出泥石流堆积厚度的分布具有与流深相同的负幂分布形式,并估计了分布指数的下限。结果表明,泥石流堆积厚度的分布很不均匀,分布的估计为堆积区的危险性的划分提供了新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实地考察基础上,讨论了沙漠腹地麻扎塔格山地质地貌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其在地理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小尺度植被分异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华  刘盼  张桂花 《地理科学》2018,38(6):944-953
陡崖坡广泛发育是丹霞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块往往四面陡崖,山块之间也因此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特殊的地貌造就了许多特殊的小生境,产生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本文梳理了山地自然分异和丹霞地貌生态与植被分异方面的研究文献,发现人们对于丹霞地貌区小尺度植被分异的关注不足。为此,针对丹霞地貌区小尺度植被分异这个最具有个性化的自然分异现象与本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到主要结论:丹霞地貌区小尺度的自然生态分异不符合一般意义上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其根本原因在于地貌所引起的生境差异;丹霞地貌区的山顶效应实质上是“干岛”效应,其沟谷效应实质上是一种“热岛+湿岛”效应;孤立山顶的边缘形成生态结构“突变带”,使得山顶形成孤立的“环状生态圈层”;因地貌差异形成的小生境差异,决定了丹霞地貌区的植被分异图谱。这种小尺度植被分异研究能够丰富中国山地科学研究,并为丹霞地貌区植被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China has a vast area of mountains that are of great research interest. Chongqing is a typical mountain city in China. In urban construction, a mountai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limiting condition for urban development, but also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shaping the urban form. The area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the eastern ridge line of Nan Mountain in Nanan District is strongly representative of mountain cities with a complex landform,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is area are increasingl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However, due to the special environments of mountain cities, altitude and landform conditions become the key influencing condi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is region as an example, focuses on remote sensing and field measurement data, combines government data with that from scholarly research, and conducts relevant exploration through GIS, ENVI and some chart processing software. At fir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ndscape gradient and urban constru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landscape gradient are sorted out, and the developmental status of each urban area is analyzed. The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landscape features of each gradient and each urban area are analyzed. Final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three major optimization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maintain ecological harmony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reconstruct the mountain characteristic culture, and create unique mountain aesthetics, all with the hope of providing some guida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area and similar mountain cities.  相似文献   

15.
以苏州绕城高速公路K19滑坡工程为例,对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特征、滑坡成因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受地形地貌和物质结构条件控制,受人为工程切坡和降雨诱发而形成的。最后,在确定影响滑坡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失稳机理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提出了进行滑坡防治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金口大峡谷地貌成因与旅游资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成德 《山地学报》2004,22(1):30-35
金口大峡谷位于大渡河下游,主要支谷有8条,皆以嶂谷地貌为特色。与大峡谷相邻的大瓦山(3236m)为我国最高的桌状山。这一区域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明显,具有丰富的旅游地貌资源。  相似文献   

17.
泥河湾保护区地貌特征与地质灾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泥河湾保护区实地调查,黄土台地、黄土沟梁和河谷地貌是发育在“泥河湾层”及其覆地层上的主要地貌类型,其形态特征和形态测量反映了该区流水地貌的现代演化特征。伴随流水地质作用与地貌演化发生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危及保护区的地层剖面。笔者认为该区域地质灾害是多种致灾因素造成的,其中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植被和人为因素,通过控制植被因素可以改变目前的地质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8.
沪蓉高速公路西段喀斯特发育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省高坪-吉心段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分析其发育和形成原因,并对区域喀斯特发育史作了研究。通过不同地层岩石的溶蚀性、喀斯特发育程度及地下水的赋存情况,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运动关系,研究此区域的集中排泄和分散排泄两大喀斯特水系统的发育规律及规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喀斯特对路线工程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程维明  柴慧霞  周成虎  陈曦 《地理研究》2009,28(5):1157-1169
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本底数据的最新新疆地貌数据,能提高定量化地貌格局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利用地学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最新新疆地貌数据,定量化分析了地貌的分布特征、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大地貌单元中,平原地貌约占新疆总面积的1/3;(2)地势分级,中海拔地貌占绝对优势,约占全疆总面积1/2;(3)形态类型中,丘陵地貌在地势起伏中占主导地位,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两大沙漠中,以沙丘形式分布;(4)基本地貌类型,中海拔丘陵最多,占总面积的21.417%;(5)成因类型中,流水、风成和干燥作用占主导地位;(6)受不同形成条件和控制范围的影响,新疆成因类型的分布特征随着海拔和起伏的变化而变化;(7)总体上,新疆地貌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两大特征:水平环形特征和垂直地带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山地和丘陵的荒漠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漠化问题及其带来的巨大危害与后果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 我国南方许多山地与丘陵区正在广泛、迅速发展的山地荒漠化和谷地沙石化过程, 同样不能忽视。它使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劣、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土地退化和生产能力衰退或枯谒, 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向恶性循环发展的严重恶果。我国南方山地荒漠化和谷地沙石化的土地面积估计约1.0-1.3亿公顷。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江西等十多个省(区), 其中云南的小江流域, 四川的金沙江河谷及岷江上游; 广西的南流江一带, 江西的兴国县和鄱阳湖区等尤为严重和典型。我国南方山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所引起, 而不利的气候和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促使其不断加剧和扩展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