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河流的演变主要决定于流域来水来沙条件及河道边界条件。在多沙河流的治理上,不应仅仅局限于改变河流的边界条件(如加高加固堤防,固定中水河槽等),而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考虑如何利用上游的水库(或其他工程,如放淤工程),合理调节水沙过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南部春季缺水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春季水源情况1.河流春季来水列入水源统计的58条河流中,17条大中河流有实测流量资料,根据年径流量分析,春季来水比重最大的占29.27%(恰克马克河),最小的占5.54%(玉龙哈什河),地理分布趋势是:两端大,中间小,大致可分为三组:占20—30%者有四条河流,恰克马克、布谷孜、  相似文献   

3.
网状河流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网状河流作为一种新的冲积河流类型已经引起地貌学家、水利学家和沉积学家的关注 ,成为河流地貌领域、河流沉积领域以及河流水动力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介绍网状河流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从河流的平面形态、边界条件、沉积特征、水动力条件以及在河型演化序列中的位置等方面 ,对网状河流的研究进展作一较全面的述评 ,并指出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 ,以利于研究者把握网状河流的研究现状 ,并推动对网状河流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1993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给美国的中西部大部分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灾害(见表1),也触发了关于河流工程的很多争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堤坝抵御洪水保护着冲积平原的居民,但在1993年,堤坝由于拦洪而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引起人们对堤坝的非难。而且在世界各地的冲积平原上,这种情况发生得越来越多。很明显,河流的经营管理是一个被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最大的河流之一泰国的第一大河泰国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河湄南河(Menam River),在泰国又叫昭披耶河,东南亚最大的河流之一。发源于泰国北部山地,流到南部平坦地区,形成湄南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6.
韩广  张桂芳  杨文斌 《地理学报》2004,14(2):177-186
以呼伦贝尔沙地砂物质的粒度分析资料为基础,利用两组间的逐步判别分析(SDA) 来筛选决定不同沉积物间差异的主导因子,根据主导因子的个数、Mahalanobis距离D2、通过统计学检验的信度琢等3个因素,来定量地确定两个总体间的相似性大小。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沙地的风成沙丘砂主要来源于海拉尔组砂(Q3),但河流冲积砂和古土壤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嵯岗镇附近及其以西的海拉尔河下游宽阔河谷中,自然条件下河流冲积砂也可以成为风成沙丘砂的主要沙源。  相似文献   

7.
天山北麓河流纵剖面与基岩侵蚀模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取分析天山北麓10条河流的纵剖面,通过函数拟合纵剖面形态特征,同时运用基岩侵蚀力模型来研究河流纵剖面形态的发育演化过程,来揭示河流纵剖面的发育与构造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天山北麓河流地貌地形发育阶段处于河流侵蚀作用强烈的前均衡状态时期.塔西河的纵剖面凹曲度最大,向东西两侧河流凹曲度依次降低,乌鲁木齐河与四棵树河凹曲度最小,河流的凹曲度(θ)和河道坡度(Ks)的数值分布规律与所对应构造部位晚更新世以来的抬升速率和地壳缩短速度相一致,排除时间、气候因素和基岩性质影响因素后.发现晚更新世以来天山北麓河流纵剖面形态变化主要受构造抬升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河干流实际来水量不断减少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刘昌明  张学成 《地理学报》2004,59(3):323-3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干流实际来水量不断减少,较以往平均来水减少幅度达到了20%~65%不等,黄河下游连年断流。本文基于气候变化 (如降水量变化),人类活动 (如国民经济用水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 (如土地利用的变化) 等方面变化特点;根据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的近50年来观测资料,定量地分析黄河干流实际来水量不断减少的数量及其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周意鸿 《地理教学》2012,(18):43-44
新课标要求学习区域地理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的方法,而非大量记忆一些分布类的地理知识;重视地理知识的联系,提升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而非简单记住区域的物产加地名。可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下列误区,笔者结合一些实例总结如下。【误区一】对于地理分布类知识,我们还是强调学生去记忆。如埃及的地理位置(如邻国、临海)、地形类型、河流和城市等等。而在新课标中,对于地理分布类地理知识,如位置、地形、河流、植被和土壤等,只要求结合相关的地图,能够从地图中找出来就行。如2012年长沙中考试题的第27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七届"中部博览会"(全称"中国中  相似文献   

10.
这里所说的长江上游,指的是长江宜宾一宜昌段;并把平均粒径大于10.0毫米的泥沙称为卵石推移质。我国西南地区的大部分河流(长江上游是其中之一)屈山区河流。卵石推移质问题在这些河流中十分突出,造成水库、渠道、航道与港口的淤积,危及山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建设。 目前计算卵石推移质数量,主要采用三种方法:1.计算法 这就是根据卵石推移质运动规律,建立计算公式。由于长江上游推移质的粒配悬殊(如长江宜宾的卵石最大粒  相似文献   

11.
小流量测验是库姆塔格沙漠资源环境本底调查的重要内容.根据库姆塔格沙漠及周边河流泉水野外水文调查(2007-2009),对9条河流泉水16处断面进行了流量测验,分析小流量测验方法及其误差.调查研究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及其周边溪流和泉水枯季径流小,多数河流不适宜用流速仪法实测流量;(2)用V形薄壁堰进行流量测验,其随机...  相似文献   

12.
湿地保护保育措施设计是江西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的核心。对河流湿地进行保护和保育、修复和恢复,构建良好的河流廊道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营造优美的湿地景观,是把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健康的湿地、洁净的水源、原生态的河流"的关键。通过设计河道保洁工程、河流湿地修复与恢复工程、生态河岸带建设工程、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湿地生态滤场构建、生态缓冲控制区6大工程14个项目,对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进行科学、系统与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河北流水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生  夏星辉 《地理科学》1999,19(4):290-294
河流水资源是我国水 最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河流水质监测站网的发展,河流水化学特征和30a来河流水质变化3方面,总结我国学者对我国河流水化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河流水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河流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河流水质监测站网的发展、河流水化学特征和30a来河流水质变化3方面,总结我国学者对我国河流水化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河流价值认知的片面化、管理保护的缺位等原因导致我国众多城市河流被暗化填埋。从城市水系统、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城市生态系统等不同维度,对美国河流重现工程案例进行分类研究。提出在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河流重现工程应当因时适地逐步推动;结合城市流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合理的恢复目标;重视人的活动参与;加强蓝线管控,并纳入市县国土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16.
黄云麟 《地理研究》1988,7(1):95-97
河流地貌学是地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迄今已经出版的专著如:《长江上游河谷地貌》、《中国自然地理·地貌》、《渭河下游河流地貌》、《长江中下游河道特性及其演变》等,均仅涉及某一特定河流的河谷或河床地貌问题。关于河流地貌学的基本原理较为完整系统的论著国内尚付阙如。目前,沈玉昌、龚国元编著的《河流地貌学概论》(1986年9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八开本,全书八章,共31万字,附图93幅,表32,列参考文献221篇)的问世,则满足了读者多年的渴望。该书全面系统扼要地阐述了河流地貌学领域内各种基本概念、公式、理论和方法,并介绍了国内外河流地貌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南京市湿地保护规划(2018—2030年)》出台。规划期内,确保全市湿地总量不下降,修复湿地面积2?133?hm~2;新建溧水东屏湖、六合池杉湖、六合兴隆洲、长江(鱼嘴)4处省级湿地公园,同时还将新建石臼湖小天鹅湿地自然保护区。根据《规划》,南京市将重点开展石臼湖、固城湖退田(圩、渔)还湖(湿)工程,开展长江、入江河流及主干河流生态修复,建立和实施栖息地修复等工程,建设水源涵养林,到2020年,修复各  相似文献   

18.
府河是白洋淀3条常年有水的入淀河流之一,主要承接上游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较差且存在一定的淤积,严重威胁白洋淀水质安全。府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河道疏通、垃圾清运处置、底泥清淤、生态修复和物联网工程等进行河道的综合生态治理。底泥清淤削减COD 2.47 t和NH3-N 0.60 t,NH3-N、TN和TP的释放量分别减少0.69 t/a、8.3 t/a和0.75 t/a;生态修复削减COD 17.30 t/a、NH3-N 1.38 t/a和TP 0.35 t/a。工程实施后,有效提高了河流水动力条件与水体自净能力,河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类似入淀(湖)河流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分别在黑龙江流域三江自然保护区Ⅰ区和Ⅱ区的河流湿地中选取14个点采集水样,测试分析各个水样的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硝酸氮(NO3—N)、亚硝酸氮(NO2—N)和氨氮(NH4—N)浓度及其变化情况,得到三江自然保护区河流湿地水质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三江自然保护区Ⅰ区和Ⅱ区河流湿地水质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研究区Ⅰ区河流湿地水中的TP质量浓度总体上大于Ⅱ区,最大的TP质量浓度出现在Ⅰ区浓江河1号采样点的秋季水样中,为2.483 mg/L;河流湿地水中最大的COD质量浓度出现在Ⅰ区的黑龙江入水口采样点的夏季水样中,为82.70 mg/L,表明夏季该处湿地水体有机污染严重;在春季和秋季,Ⅰ区和Ⅱ区河流湿地水中NO3—N质量浓度都呈显著上升趋势;在夏季和秋季,Ⅰ区河流湿地水中的NH4—N和NO2—N的质量浓度都大于Ⅱ区。研究区河流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存在较大的季节波动性,Ⅱ区河流湿地的净化能力强于Ⅰ区。  相似文献   

20.
构造地形指标的发展对于构造运动的量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白龙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与西秦岭造山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对该流域地貌是否处于构造隆升与河流侵蚀的均衡状态,以及内部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如何等问题尚缺乏细致研究。基于Arcgis9.3与ASTERGDEM数据,提取了白龙江流域32条支流的纵剖面,拟合其最佳函数形态,并利用基岩侵蚀模型提取了各个支流的标准化陡峭指数、凹曲度及拟合系数值,来揭示白龙江流域河流对构造运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河流拟合函数以指数函数为主,河流大多发育处于侵蚀作用强烈阶段;中上游地区标准化河流陡峭指数值较下游地区偏大,凹曲度值和拟合系数中上游较下游值偏小,反映了白龙江流域中上游与下游构造活动强度的差异性;32条支流的凹曲度大部分小于均衡状态经验平均凹曲度值(0.49),表明白龙江流域地貌形态发育大部分还没有达到均衡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