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矿床的矿石组构类型可概括为四类:同生沉积组构、成岩组构、后生叠加组构和后期变形改造组构。详细研究表明,以同生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组构为主,如浸染状、层纹状、条带状、角砾状构造和莓球状、半自形细粒状结构等,其中部分受到后期构造变形改造、但后生成矿组构极为少见。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层的信息。因此,从矿石组构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两个方面分析,认为本矿床为海底喷流沉积—成岩弱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广西大瑶山西侧泥盆系铅锌黄铁矿床控矿条件及成矿预测研究》成果,按照沉积演化观点,将本区层控矿床成固类型划分为成岩矿床、成岩—后生矿床和后生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地层下泥盆统及基底岩石,成矿溶液主要为大气降水经深循的渗流热卤水,成矿物质的聚集与成岩后生作用有关,矿床的形成可分为沉积、成岩、后生三个阶段,并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广西泥盆纪早埃姆斯期盆地相和台地相两条含矿岩系剖面的研究,认为:早埃姆斯期沉积事件主要是风暴事件、缺氧事件和生物礁的兴衰交替和消亡在盆地、台地环境中反映不尽相同;根据沉积事件的发生、发展可划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由弱到强的周期性风暴事件,在缺氧环境的盆地中形成一套呈黑色的含碳质角砾状泥岩、碳质泥岩、硅质岩互层的岩石组合与石煤、钒银(铀)矿床共生,而在台地边缘相中形成一套礁、滩、坪、凹交替的碳酸盐岩和风暴岩与成岩—后生铅锌矿床共(伴)生。晚期,为海侵缺氧事件,在盆地中表现为一套呈黑色的含碳质泥岩与石煤、沥青煤共生,而在台地边缘相中表现为碳质泥岩益复礁云岩组合与成岩型铅锌矿床共生。因此,研究沉积事件与矿产关系,对于泥盆系沉积、层控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广西大厂矿田长坡—铜坑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组构研究,认为该矿床兼具同生(成岩)和后生的双重成矿地质特征,是一个复合成固矿床。根据矿石组构和矿物组分特征,可将该矿床划分为两类矿体,即层状含锡硫化物矿体和脉状锡石—硫化物矿体。层状矿体具同生—成岩成矿的属性,矿物组合比较简单,其成因可能与晚泥盆世榴江期海底含矿热水活动有关;脉状矿体则具后生成矿的属性,矿物组合较复杂,其成因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这两类不同成因的矿体密切伴生的现象表明,该矿床是一个早期热水沉积成矿和后期岩浆热液叠加再富集成矿的复合成因超大型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及成矿物质多来源的成矿特点。还对该矿床的成矿期和成矿阶段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5.
赋层于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中段含生物碎屑白云岩中的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临武长冲新发现的层控型铅锌矿床,作者在综合分析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的基础上,认为前泥盆系矿源层经后期地下水热液或深循环热卤水溶液热液成矿;成矿经历了沉积-成岩阶段和后生交代阶段,属沉积+改造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6.
凡河元古宙坳拉谷关门山铅锌矿床及外围铅矿点,矿石中的铅是以正常铅为主,单阶段模式年龄为1807—1995Ma,铅质来源主要是造山带铅,铅源岩为大于2000Ma的太古宙结晶基底。矿石中异常铅具有线性关系,它是由矿石中的正常铅与放射成因铀铅组成的。结合地质观察认为1807—1995Ma是正常铅受到均一化时间,不是成矿时间。该时间大于容矿条带状白云岩的年龄1526—1600Ma。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具有穿层性,矿体生成于容矿岩石成岩以后。矿床成因是属后生的。成矿时间(主矿化期)为1400—1500Ma左右,最晚矿化时间为294Ma。矿床成因属元古宙坳拉谷碳酸盐岩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后生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7.
东兰金矿产于中三叠世早期板纳组复理石沉积建造层间破碎硅化蚀变带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脉状。矿石类型为褐铁矿化破碎硅化砂岩、石英细脉和层状复理石韵律矿石。含金矿物主要为褐铁矿、黄铁矿和有机质。具有层间破碎、碎粒、沉积结构构造特征,属典型成岩—后生型层控矿床。矿床成因与生物礁的消失、碎屑流事件、深水火山碎屑泥质上超盆地靠近天峨孤立碳酸盐台地缓坡深水沉积部位、复理石浊积岩相、印支期天峨背斜东南翼层间破碎硅化蚀变带,以及有机质的热解和分异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 要:多彩铜铅锌矿床位于“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北段青海省南部的治多县,是目前该地区新发现的唯一一个与古特提斯火山作用有关的大型矿床。矿体产于晚三叠世巴塘群火山岩地层中,直接赋矿围岩为英安质凝灰岩。矿区内主要发育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重晶石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等蚀变,矿化类型以块状及浸染状铜铅锌矿化和纹层状及星点状铜矿化为主,其次为细脉状铜铅锌矿化等。蚀变矿化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分带性,以白云石-重晶石固结壳为界,下盘依次出现硅化-重晶石化-块状及细脉状矿化带、硅化-黄铁矿化-稠密浸染状矿化带、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稀疏浸染状矿化带、硅化-弱绿泥石化带、绿泥石化带。上盘则多为成矿后中低温蚀变组合,如弱硅化-弱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成矿演化上,矿床经历了3期主要成矿作用:火山沉积-气液矿化期、海底喷流热液矿化期及表生期。矿床地质特征、蚀变矿化分带及成矿演化等的综合分析表明,多彩铜铅锌矿床与日本黑矿及同一构造带的“三江”中段川西呷村VMS矿床极为相似,属于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9.
蔡家坪铅锌矿位于著名的北武夷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内,矿体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下统水北组层间破碎带内—大致顺层侵入的流纹斑岩与围岩接触带和流纹斑岩墙或斑岩脉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呈透镜体状、带状。不同成因矿体的产状差异较大,产状在20~75°之间。矿体主要金属矿物组合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次为细脉状、网脉状构造等。矿床属中低温火山沉积—层间破碎带—岩浆热液叠生型及次火山斑岩型矿床,属次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浙江建德块状硫化物矿床,是浙江西部多金属成矿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多金属矿床。矿床产于中石炭统底部白云岩中,成分以Cu>Zn>Ph为特征。整合块状矿体之下有一筒状矿化蚀变带。矿石构造以块状、条带状、同生角砾状、软变形状、细脉—网脉状和浸染状为特征,且其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根据矿床产出的地质特点,作者认为其乃同生沉积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成岩相识别与划分有助于碳酸盐岩储层分类评价及预测。为了明确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寒武系-奥陶系的白云岩成岩相类型及特征, 通过岩心描述、常规及铸体薄片观察、X衍射分析以及粒度分析等方法, 首先对其岩相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成岩相类型进行了划分, 在此基础上, 结合O、C稳定同位素测试方法以及Fe、Mn、Sr、Li、U等常、微量元素测试技术探讨了各类白云岩成岩相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建立了各类成岩相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成岩相可划分为准同生云化亚相(PD-F)、浅埋藏隐伏回流渗透云化亚相(SLRD-F)、浅埋藏活跃回流渗透云化亚相(SARD-F)、表生风化壳岩溶亚相(WK-F)和构造破碎亚相(TF-F)共5类。其中, PD-F模式的白云岩云化流体主要来自咸化海水并受部分淡水影响, 表现出O同位素负偏, Fe、Mn、Sr和Li质量分数明显偏高的特征; SARD-F模式的白云岩基本形成于正常海水, 个别样品受到埋藏溶蚀或重结晶作用以及淡水影响, 整体表现为O同位素值与奥陶纪海水一致, Fe、Mn、Sr质量分数相对较低的特点; SLRD-F模式的白云岩形成环境相对封闭, 受淡水影响较小, 表现为O同位素值与海水一致, Fe、Mn质量分数相对较低, Sr质量分数相对较高的特征; WK-F模式的白云岩样品由于经历表生淡水溶蚀作用和埋藏期的白云化作用, 具有O同位素负偏, Fe、U质量分数较高, Sr质量分数较低的特征; TF-F模式的白云岩样品受到构造热液的影响, 具有O同位素负偏, Fe、Mn、U、Li质量分数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秦岭泥盆纪铅锌成矿带提供了一种沉积岩中热水沉积矿床形成的典型构造背景,成矿作用发生在被动大陆边缘上的裂陷盆地中,与盆地造山前的发展和演化有关。同沉积期断裂控制着成矿洼地的发育,地热异常促使热水系统形成,已经识别出来若干古地热异常存在的标志。碰撞造山过程中盆地封闭,含矿沉积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变质改造。 可以把泥盆纪地层中的各种金属矿床纳入一个热水沉积成矿系列中,铅锌主要是在热水系统释放到海底时的沉积成岩过程中富集的,铜和金则表现有在热水系统晚期相中或后期改造中富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大的喷气沉积型矿床可能由穿过盆地沉积柱进入基底岩系的热水对流房排放到海底形成。热液对流模式已经取得多方面地质地球化学证据及流体动力学的定量检验。喷气成矿作用是在很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广泛发育的一种重要成矿作用。大陆边缘断裂槽中的深囟水盆及相邻的碳酸盐台地上的沉陷洼地都是有利的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隆林县隆或金矿属微粒型金矿,具有多层位、层状矿体为主、矿石和矿物成分简单、沉积结构构造特征,属典型层控矿床。矿床成因与生物礁的消失、滑塌事件、深水火山碎屑硅泥质上超盆地的叠覆、以及有机质的热解和分异有关。火山作用提供金的来源,火山~碎屑~浊积岩相为矿源层和含矿层,并受沉积盆地的关闭和开启影响,形成成岩矿床、成岩~后生或后生矿床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柴河铅锌矿碳酸盐矿物热发光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含矿碳酸盐矿物的热发光标型。含矿碳酸盐矿物热发光具有发光强度显著衰减,发光中温峰消失或不明显,高温峰平缓,发光曲线呈钝型的特点。碳酸盐矿物热发光测定作为一种矿物学找矿方法,应用于中元古宙层控碳酸盐岩铅锌矿床的找矿实践中,不仅可以直接发现矿化和推断断裂构造,而且可以圈定热发光低强度区,从而缩小找矿靶区,为普查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第五段第四亚段(马五4亚段)储层经历了成岩环境为海底、早期大气淡水、浅埋、表生大气淡水和埋藏环境.控制孔隙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是准同生白云石化、溶解、破裂和充填作用。储层孔隙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受控于岩相和成岩作用,尤其是表生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广西隆林祥播地区二叠纪地层是一套连续的海相碳酸盐岩,出露良好,内含丰富的(竹蜓)类化石。本文记述了Pseudodoliolina属的12种,其中对2个新种Pseudodoliolina contracta sp.nov.,P.subelliptica sp.nov.作详细描述。新种均采于茅口阶Cancellina带。新种的发现为本文论述Pseudodoliolina(竹蜓)类动物群的演化特征提供了实际材料。  相似文献   

18.
凤太铅锌-金矿集区地处秦岭泥盆系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带西段,总体为夹持于湘子河断裂、酒奠梁断裂之间,以NWW向褶皱和NWW向断裂组合而成的近似菱形构造块体,主要出露的泥盆系为浅变质碳酸盐岩与细碎屑岩建造,东部出露的花红树坪岩体、西坝岩体和集中分布的岩脉为区内铅锌、金成矿提供了物质及热动力.典型矿床解剖结果表明:铅锌矿床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