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赣东北赣东区域化探重新扫面初步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水根 《物探与化探》1979,3(1):27-34,26
我队于1974年4月至1976年,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赣东北和赣东地区作了重新扫面。结果不仅发现了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同时进行的区域化探工作(以下简称第一次扫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还圈出了大量异常,指出了找矿方向;经检查发现了一批值得进一步工作的矿(化)点。  相似文献   

2.
李青地银铅矿床、二道背金矿床区域找矿标志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和多金属是我国急需的矿产,在我区原有地质、物、化探工作的基础上,特别是近年来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的开展,急需发现一批有远景的金及多金属矿产地。本文介绍内蒙中部集宁地区的两个规模较大金和多金属矿床(李青地银铅矿、二道背金矿)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概括了该地区同类型矿产的区域找矿标志,为在内蒙中部集宁地区综合利用地质、物、化探资料预测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安徽宣城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不仅是我国下扬子区重要的烃源岩,也是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层位之一.为研究海陆过渡相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以港地1井和两个露头剖面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有机岩石学研究、氩离子抛光—扫面电镜观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下扬子宣城地区龙潭组页...  相似文献   

4.
刘红松 《物探与化探》1987,11(5):389-392
物化探发现的异常是普查找矿的重要线索。迄今,我国已基本完成全国第一轮物化探普查工作,并开始进行第二轮物化探普查工作,如全国 1:20万区城化探扫面和新一代航空物探工作就属第二轮物化探普查工作的项目内容。新一轮物化探工作的标志是采用新方法新技术,采用灵敏度高精度高的  相似文献   

5.
姚志强 《物探与化探》1992,16(3):234-236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方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要求“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的化探扫面中,应采集一定数量的岩石样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不同地层和岩浆岩中的元素含量(或近似丰度),为区域异常解释提供资料”。按这  相似文献   

6.
彭志永 《广西地质》1998,11(1):47-50
概述1:5万化探扫面在桂西北地区的工作方法及找矿效果,通过实例来说明开展1:5万化探扫面的重要意义。经过对1:5万化探扫面的投资和其产生的效益进行详细比较,得出1:5万化探扫面这种找矿手段投资少,效益高的结论,建议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7.
地球化学信息是最直接的找矿信息,全国化探扫面所形成的化探信息元数据和技术方法,是我国地质工作者对全球地质科学和地学数据库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建立在全国物、化探扫面资料基础上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方法,近年来在地球化学信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富钴结壳勘查工作的深入和我国深水调查设备的快速发展,侧扫声呐将会广泛应用于结壳区的调查中。介绍了声学遥测方法侧扫声呐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已经在结壳区获取的侧扫声呐数据,列举了在将来的勘查中可能用到的新的侧扫声呐技术和数据解释技术。认为传统的调查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侧扫声呐的使用将会丰富结壳区的勘查手段,促进富钴结壳区的资源评价和圈矿工作。  相似文献   

9.
第二代区域化探的进展、成果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是1979年地矿部上海工作会议决定的,由于采用的方法和技术都与50~6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按苏联规范进行过的1:20万区域化探(当时称作1:20万路线金属量测量)有很多的不同,因此应属第二代区域化探.  相似文献   

10.
第二代区域化探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已广泛开展,除要求提供基础的地球化学资料外,还要求每个1/20万区域化探图幅在两年半内提交《地球化学图说明书》和一处矿产普查基地.为缩短工作周期,提高找矿效果,我们在第二代化探扫面的同时对第一代化探成果进行异常检查,取得了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8 一0地球物理勘探科研工作的重点必须迅速转移到基本研究上来—…………………………·(1)华北地块的大地构造和鞍山式铁矿的分布规律——根倔航空磁测结果的初步分析……(3)我国区域重力场及其基本特征—………………·(!4)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方法的讨论—…………·(18)赣东北赣东区域化探重新扫面初步成果—……·(27)飞机的磁干扰及电子补偿方法—………………·(35)飞机垂直感应场的补偿—………………………·(44)、:气压测高在区域重力测量中的应用……………(47)X-射线荧光室内样品测定—…………………·(50)区域化探样品加工…  相似文献   

12.
羌塘高原是目前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最大的空白区和地质找矿工作的新区,这里的化探扫面和地质找矿工作正在推进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是该区主要区域化探扫面方法。在羌塘高原上,风成沙广布,其粒级主要集中在–40目,比例高达90%以上,是影响区域化探找矿效果的最大因素。通过四个矿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1)水系沉积物不同粒级中,大部分矿化指示元素含量都呈不对称的"反S"型或"U"型分布,富集在+40目粒级和–160目粒级中。以–10~+40目为采样粒级,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风成沙的干扰。2)大型矿床形成的指示元素异常沿水系迁移距离为4~8 km,异常面积25 km2;小型矿床形成的异常迁移距离1 km左右,异常面积1 km2左右。3)确定区域化探扫面最佳技术指标为:采样粒级–10~+40目;采样密度1点/4 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大型以上矿床时)或1点/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小型以上矿床时)。  相似文献   

13.
化探作为重要的地质找矿方法,在湖北省地质工作中已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找矿效果.地矿部1978年上海地质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第二代区域化探扫面以来,我省化探工作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任天祥 《物探与化探》1993,17(6):476-477
本项研究是我国不同景观区区域化勘扫面方法系列研究之一,旨在为区域化探工作开辟新的工作领域作技术准备。它包括三个研究专题:(1)甘肃等地黄土覆盖区化探普查找矿有效性探索;(2)内地沿海部分冲积平原区区域化探工作方法初步研究;(3)植物测量在干旱半干旱区用于探测隐伏矿的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众所周知,从事化探分析质量监控工作,要与大量的分析数据打交道,按《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方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进行质量监控。靠手工来完成这项工作,不能跟上现代化大型仪器的分析测试速度。为此,我们在IBM系列微机——长城0520A上开发出了《化探分析质量监控系统》的软件,应用于生产中,使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水系沉积物测量已作为一种快速普查找矿方法而获得广泛应用。如今,全国区域化操重新扫面已逐步展开,因此今后水系沉积物测量必将在合适的地区以更快更大的规模展开。然而,至今水系沉积物测量获得的异常,大多限于定性描述,这对分析异常的性质及其远景是必要的,但大规模扫面之后,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异常区,如何对这些异常进行选优评价,这将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汇水区的  相似文献   

17.
刘恒福 《青海地质》1997,6(1):34-38,6
作者通过在唐古拉山雁石坪地区进行稀密度化探扫面工作,发现了一处Ag含量高,矿化明显,相关元素异常相互套合好,具有一定规模的,以Ag为主的多金属矿化综合异常。  相似文献   

18.
通过磨子坝地区开展放射性场晕测定,地表伽玛晕圈及活性炭剖面测量异常较好地段可以指导深部找矿工作。根据放射性物探场晕特征,采用伽玛总量扫面,能谱测量确定异常性质,活性炭剖面测量对比,在找矿勘探工作中有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院利用综合物化探方法在覆盖区进行的"区域研究选区、重磁扫面定靶、综合勘查定位、钻探测井定性"勘查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提交了中型金矿两处(杨桥孜铜金矿、河口铅金矿)。而皖东地区多处为浅覆盖区,找矿难度大,金矿"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在总结前人工作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区成矿规律进行总结,根据地质背景、重磁场特征、已知矿床、及矿化线索,圈定找矿靶区及找矿方向,为今后该区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辽东青城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和贵金属成矿区。在分析其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遥感影像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提出了有利的含矿层位、各级断裂构造及中生代岩体对金银多金属矿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找矿模型的指导下,该地区主要通过详细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高精度磁测扫面、遥感解译等工作,寻找与矿化有关的异常信息,进一步筛选出10余处可供调查评价并且资源潜力巨大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