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5月至9月,采用随机取样和系统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的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香城湿地生态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和南湖湿地公园中的昆虫群落组成、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6座湿地公园中,共采集昆虫样本9993号,记录了16目141科486种昆虫,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蜻蜓目、直翅目和膜翅目昆虫为优势类群;桤木河湿地公园和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中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高,昆虫群落结构复杂;在6座湿地公园中,植食性昆虫的科、物种和个体数量都远大于捕食性昆虫、中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只有少数湿地公园中的植食性昆虫与捕食性昆虫的个体数量之间、植食性昆虫与寄生性昆虫物种数量之间和个体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昆明滇池城市湿地公园是滇池湖滨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昆明城市的发展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滇池湖滨的面源污染问题,以昆明滇池泛亚国际城市湿地公园为例,规划设计了昆明滇池城市湿地公园人工快渗处理系统和复合湿地处理系统,分析了各项设计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水体经过人工快渗系统的深度处理后达到了景观用水水质标准,出水再由人工复合湿地处理后进一步得到净化。昆明滇池湿地公园的水系规划对高原湖泊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云南昆明捞鱼河国家湿地公园湖滨带是滇池湖滨带中最具生态修复价值与推进滇池生态治理的关键区域。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调查分析捞鱼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湖滨带的类型和特点,结果表明:湿地公园湖滨带长10.65 km,分为退塘型(2.85 km)、滩地型(3.21 km)、房基型(1.00 km)、堤防型(1.30 km)和自然山地型(2.29 km) 5种类型。根据捞鱼河湖滨带现状特征,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以及沉水、沉水—浮叶、挺水、湿生及陆生植物群落配置方案,为环滇池流域与其它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长沙市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公园使用者的角度,根据环境行为学理论、场所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理论,研究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使用者的状况和该公园满足使用者各种需求的程度,分析使用者的使用偏好、行为特征和其与公园环境的互动关系,评价该公园使用者的满意度,指出了该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洋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男性与女性使用者在活动空间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男性使用者的活动空间范围更广;该公园的使用者以年龄为19~30岁的人居多;该公园使用者的行为以休闲类和观赏类行为为主;每天10∶00至11∶00和15∶00至17∶30,该公园使用者的人数较多;在8个调查日中,2021年2月21日(周日),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使用者的人流量最多;至少有58%的公园使用者在半个月以内来公园1次;该公园的使用者主要乘坐公交车和私家车来到公园;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使用者对该公园的整体美观性、公园面积和自然野趣性满意度很高,其对该公园的植物郁闭度、水文连通度、设施维护、健身娱乐设施、出入口和水环境质量很不满意;洋湖湿地公园在交通、种植的植物、活动空间和类型、基础设施方面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方法,利用2019年水质监测数据,研究了苏州市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同里国家湿地公园、金仓湖省级湿地公园、锦溪省级湿地公园、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震泽省级湿地公园、七星揽月市级湿地公园和莲花岛-湿地生态岛屿中水体的透明度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苏州市10处湿地中水体的透明度范围为50.78~128.00 cm;苏州市10处湿地中水体的透明度主要受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和总有机碳含量的直接影响,藻类等内源性生产是悬浮颗粒物和总有机碳的重要来源;水温、氮磷比和风速主要通过调节水体中的总有机碳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对水体透明度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于2019年7月22日、10月4日、12月20日和2020年3月21日,在广东孔江国家湿地公园水体中,采集浮游植物样品,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变化特征,并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广东孔江国家湿地公园中水体的污染状况和水体营养型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和全面评价安徽省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效,对保障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的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7方面27个指标,并选取36座湿地公园进行建设成效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影响安徽省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评估出的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平均得分为68.37分,表明36座湿地公园建设成效整体处于"中等"的水平;不同类型、级别的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效得分无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建设时期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估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湿地公园建设时间越长,其建设成效越好,湿地公园面积、湿地面积与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估得分不相关;工作人员数量、科研监测设施、宣教队伍建设、基础设施是影响湿地公园建设水平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拥挤感知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游客心理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以拥挤感知为游客心理容量的衡量指标,通过建立游客拥挤感知程度与游客不同接受程度的回归方程和构建游客拥挤规范两种方法,测量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瞬时游客心理容量。研究结果表明,以回归方程方法测量,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瞬时游客心理容量人数为729人、6个旅游团;以构建拥挤规范方式测算,瞬时游客心理容量人数为500~800人、6~10个旅游团;基于拥挤感知的两种方法的测量数据具有相对一致性,测量的瞬时心理容量落于拥挤规范数值区段;游客心理容量取决于游客数量、游客之间的相互影响、园区休息设施的设置和其他方面的负面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湿地齐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展是中国湿地博物馆2013年的最后一项专题展览,此次展览以"湿地、生命、人"为主题,"低碳、环保"为设计理念。同时,设计材料以"瓦楞纸"为主,巧妙运用几何体的元素组合拼装,充分体现出"易拼易装、循环利用"的展示手法。展览将展出包括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及宁夏沙湖风景旅游区等26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湿地公园。展出区域包括博物馆的中庭、回旋长廊和三楼专题展厅。  相似文献   

10.
为了系统了解山东省潍坊市湿地公园维管植物资源现状,于2019年10月2~10日和2020年8月15~23日,对该市4座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研究了维管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分布、生态型和生活型。研究结果表明,在4座湿地公园中,共记录维管植物51目108科352属533种;其中,有399种资源植物、9种保护植物、3种山东省稀有植物以及52种入侵和归化植物;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为优势科,单属(种)科和寡属(种)科占优势;在区系组成上,有15种类型、9变型,北温带分布属最多(占21.60%),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属(占16.48%)。总体上,4座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但是,各湿地公园中的乔木过多,人工种植植物的比例和数量较大,野生物种和水生维管植物相对匮乏,存在一定数量自然混入或人为引进的入侵和有害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11.
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保护湿地的主要模式。分析"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和"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中的指标频度,阐释与国家湿地公园命名相关的关键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命名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利用建立的国家湿地公园命名指标体系,计算出新疆伊犁可克达拉湿地公园的命名得分为79.671分,表明新疆伊犁可克达拉湿地公园可以作为国家湿地公园的试点公园。  相似文献   

12.
国家湿地公园有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中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早期试点的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了国家正式验收后,其发展重点已经逐步由基础建设转向后续管理维护。为了保障国家湿地公园的健康持续发展,对其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价至关重要。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提出并建立了国家湿地公园有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管理主体、管理基础、管理计划与决策、管理措施及落实、管理效果、管理监督与评估6方面34个指标,并给出了每个因子的权重、赋值标准和具体的定量化评价方法,为国家湿地公园的有效管理评价提供了依据。最后,以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开展了试评价。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05年国家批建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以来,截至目前,短短7年多时间,我国的国家湿地公园从无到有,总数已达213处。在这些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湿地保护面积达103万hm2。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建设湿地公园,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是湿地恢复、保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规范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实现国家湿地公园科学有效的管理,根据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现状,采用专家咨询法、频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了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湿地资源、湿地环境、湿地价值、管理基础、建设情况和附加分7类24个评估指标组成的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体系,并给出了每个因子的权重、赋值范围以及具体的定量化评估方法。运用该评估体系,对湖北省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漳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了试评估。结果表明,该评估体系能够科学地反映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中的不足,区分国家湿地公园的层次与建设情况,可以用来指导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的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以湿地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为一体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博物馆紧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筑面积20100平方米,建筑设计以"绿丘"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南部,占地面积2万余m~2,2009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唯一一座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兴建的以湿地为主题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开馆7年来,中国湿地博物馆坚定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以湿地保护利用为担当。正如它高达30 m的"湿地新芽"观光塔,占据着全国湿地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17.
湿地具有重要的美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但是,目前还罕有从美学角度开展的相关研究。从景观生态美学视角出发,以湿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的审美感知分析,以生态美学审美观为指导,构建出属于湿地景观生态美学特有的生态价值体系和审美价值体系,对湿地中的非生物与生物环境进行生态美学评估,以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进行了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景观生态美学研究是一种双目标定位研究,一方面是满足人对湿地生态指标的客观量化,另一方面是满足人对湿地审美指标的主观量化。这种感知与评估对湿地恢复或重建过程中景观生态美学规划与设计具有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评估了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美学现状,明确指出其未来提升优化的具体方向,对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价值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家湿地公园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基于游客网络评论文本和“认知-情感-整体”旅游形象模型,采用共现高频词组、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对广东省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形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国家湿地公园认知形象维度包括旅游环境、旅游景观、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与设施;游客对旅游环境、旅游景观和旅游活动的感知较好,对旅游服务与设施存在服务人员态度和门票价格方面的负面评价;(2)情感形象以积极情感为主;(3)整体形象为“生态型”和“休闲型”。研究结果验证了“认知-情感-整体”旅游形象模型,丰富了国家湿地公园和旅游形象的研究结果,对广东省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与建设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CNK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数据源,通过运用知识图谱软件Lexcimencer对中国2001—2020年湿地公园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研究热点以及共现关系图谱。结果表明:(1)2001—2010年,我国湿地公园研究开始起步,聚焦规范湿地公园的概念、建设和管理;(2)2010—2020年,我国湿地公园研究蓬勃发展,以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一步细化建设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和空间优化手段;(3)我国湿地公园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学科交互性持续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受政策驱动;(4)在湿地全面保护的新阶段,应注重提升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现状、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中国国家湿地公园10 a发展现状和特点,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对策。结果表明,1国家湿地公园在中国发展迅速,并呈现"分布的广泛性和不平衡性、与湿地资源的不协调性、整体总面积较大和湿地率较高、类型以河流湿地、人工湿地和湖泊湿地为主"等特点;2国家湿地公园面临空间分布不均、资金缺乏、国家重保护和地方重利用的博弈、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健全、发展建设程序不规范、科研薄弱和专业人才缺乏、监管体系和配套机制不完善等挑战;3从管理层、建设者和研究规划层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管理层应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的宏观统筹规划,并实施分区分类管理,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关系,以确保数量稳定提高、质量同步提升,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包括资金筹集、公众参与和经营管理在内的配套发展机制。建设者应严格执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程序,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关系,突出自身特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日常监测工作,注重后期维护管理。研究规划层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实用技术研究,加强成果的推广应用转化,加强科学规划队伍的培养和管理,为国家湿地公园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