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编者按】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会就形成了依靠专业委员会及各学科专家,每十年对所属学科发展动向进行学术性回顾的传统。四十年来这一传统的坚持及发扬,对于帮助广大科技人员了解各分支学科研究进展、展望发展趋势和推进各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不仅是科学发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团体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自我会成立至今,已相继编辑出版了5部有关学科十年进展的专著,三百余万字。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都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在一些领域还有重大突破。对这些进展及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按语: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会就形成了依靠专业委员会及各学科专家,每十年对所属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进行学术性回顾的传统。四十年来这一传统的坚持及发扬,对于帮助广大科技人员了解各分支学科研究进展、展望发展趋势和推进各学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不仅是科学发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团体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自我会成立至今,已相继编辑出版了4部有关学科发展十年进展的专著,共达二百余万字。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会就形成了依靠专业委员会及各学科专家,每十年对所属学科领域发展动向进行学术性回顾的传统。四十年来这一传统的坚持及发扬,对于帮助广大科技人员了解各分支学科研究进展、展望发展趋势和推进各学科领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不仅是科学发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团体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自我会成立至今,已相继编辑出版了4部有关学科十年进展的专著,三百余万字。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都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在一些领域还有重大突破。对这些进展及时进行总结,无疑将对学科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9年4月,我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讨论决定,以专业委员会为基础,启动《2011-2020中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暂定)文稿的编撰工作。接受写作任务的各专业委员会和有关专家及科技人员积极努力、相互沟通,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相继提交了文稿。经专家评审,这些文稿将陆续在会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上刊出。我们可以期待,将向广大会员读者奉献一册高质量的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矿物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进展综述结集。它将与前四册十年进展文集一起,构成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迎接两个百年的征程上学科建设的一片基石。本期刊发环境地质化学专业委员会、海洋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非金属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专业委员会和新矿物专业委员会关于本学科领域近十年的主要研究进展文章,以徐读者。  相似文献   

4.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会就形成了依靠专业委员会及各学科专家,每十年对所属学科领域发展动向进行学术性回顾的传统。四十年来这一传统的坚持及发扬,对于帮助广大科技人员了解各分支学科研究进展、展望发展趋势和推进各学科领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不仅是科学发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团体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自我会成立至今,已相继编辑出版了4部有关学科十年进展的专著,三百余万字。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都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在一些领域还有重大突破。对这些进展及时进行总结,无疑将对学科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9年4月,我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讨论决定,以专业委员会为基础,启动《2011-2020中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暂定)文稿的编撰工作。接受写作任务的各专业委员会和有关专家及科技人员积极努力、相互沟通,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相继提交了文稿。经专家评审,这些文稿将陆续在会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上刊出。我们可以期待,将向广大会员读者奉献一册高质量的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矿物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进展综述结集。它将与前四册十年进展文集一起,构成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迎接两个百年的征程上学科建设的一片基石。本期刊发环境地质化学专业委员会、海洋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非金属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专业委员会和新矿物专业委员会关于本学科领域近十年的主要研究进展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地质科学的研究现状开展了定量的学科评价。根据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的资料,对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高等院校三大系统2003—2007年发表的地学文献,按照基础地质、矿产资源、环境地质、技术方法四大类及若干国际热点学科/领域进行了统计。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在第四纪地质、古生物学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跟踪国际热点和前沿学科方面明显走在国内各部门的前列;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金属矿产、变质岩、探矿工程等学科方面优势明显;高等院校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各学科发展比较均衡,相对而言,沉积岩、工程地质和数学地质具有一定的优势。总体上,中国已经是一个地学大国,但一些国际热点学科(例如行星地质、极地地质、全球变化等)还处于明显的弱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地质科学的研究现状开展了定量的学科评价.根据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的资料,对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高等院校三大系统2003-2007年发表的地学文献,按照基础地质、矿产资源、环境地质、技术方法四大类及若干国际热点学科/领域进行了统计.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在第四纪地质、古生物学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跟踪国际热点和前沿学科方面明显走在国内各部门的前列;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金属矿产、变质岩、探矿工程等学科方面优势明显;高等院校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各学科发展比较均衡,相对而言,沉积岩、工程地质和数学地质具有一定的优势.总体上,中国已经是一个地学大国,但一些国际热点学科(例如行星地质、极地地质、全球变化等)还处于明显的弱势.  相似文献   

7.
冻土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变暖敏感且对工程稳定性影响显著,近年来全球科学家更多地关注这一研究领域。作为世界冻土大区的中国,对冻土学科的发展和动态尤其重视。本文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对近五年(2012-2016)冻土学领域发表的SCI(E)/CPCI收录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该领域在全球的研究力量分布。同时,分别从冻土工程、冻土力学、冻土环境、冻土物理这四个方向加以区分,得到其不同机构与科学家论文发表情况。从论文产出的角度,宏观地反映了冻土科学在这五年中的发展脉络与国际影响力。这一工作可为全面了解近期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动态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颗粒离散元法(distinct element method,DEM)是被不同学科和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方法,各学科结合各自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围,对颗粒离散元法进行改进、完善,因此各学科间的发展各有侧重,可进行相互借鉴。本文针对颗粒离散元法中有关"颗粒碎裂"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介绍,如:颗粒破裂准则、颗粒碎裂与破碎动力学关系、宏观颗粒的发展、块体碰撞损伤与破裂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为岩石工程领域的岩石颗粒破碎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对颗粒离散元法的发展概况、DEM基本原理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对我国颗粒离散元法在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情况作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是过去十年国际上地球化学学科发展非常迅猛的方向,我国科研人员也以自主创新的方式参与到这一前沿研究的大潮中,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已成为这一学科方向的重要研究力量.本文回顾了过去十年(2010-2020)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研发方面的进展,同时对一些重要研究方向的代表性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在分析技...  相似文献   

10.
国外资源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研究是当代地理学与相关学科共同涉及的一个重要综合实践领域。近40年来,国外地理界在以土地为主的资源调查与评价、区域资源综合体分析和资源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等方面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本文围绕这些进展详细考察了国外资源研究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并就该领域面临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地质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地质学几个领域近几十年的发展做了扼要的总结,指出了一些有突破性的进展,并提出了这些学科今后若干年可能的发展展望,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矿物学、花岗岩、铁镁-超铁镁岩、变质岩、沉积学、多重地层分类与地质年代学、构造这以及板块构造学与大陆动力学。对于各学科并非全面的论述,而是指出其有重大意义的突破性进展,在矿物学方面强调了由于新技术的运用而大大地促进了矿物学的进展,矿物材料学和环境矿物学都是今后着重发展的方向。总结了当前对花岗岩的基本认识,指出应开展“岩浆系统”与“火山系统”的深层次研究;对于铁镁-超铁镁岩今后要加强壳幔物质的相互作用与深部过程的研究;总结了变质岩研究的三个阶段,今后要在重点地质区坚持长期深入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前寒武纪麻粒岩区和造山带。沉积学最近有较大发展,有三方面的意义;在构造地质学方面指出在大陆造山带伸展构造、韧性剪切等研究热点以及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趋势;板块构造学是地球科学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成就,90年代是大陆构造研究的大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2.
地理科学领域知识创新工作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通过研究机构的结构性调整与重组、重要科研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学科支撑体系的加强等,在地理科学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对地理科学的发展态势及知识创新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下一阶段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领域知识创新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蒲俊兵 《中国岩溶》2022,41(3):429-440
作为现代地球科学学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岩溶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地质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之间的交叉、边缘学科,并未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面对全球岩溶地貌分布广泛、生态环境脆弱及问题复杂多样且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等情况,文章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岩溶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对近三十年国内外岩溶研究相关学科发展情况的分析,以地球系统科学、岩溶动力学理论为指导,讨论构建现代岩溶学学科体系这一重要问题。文章围绕岩溶动力系统的四大功能和岩溶区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实际,从地质学、地理学、地球化学、生态学、环境学、水文学等与现代岩溶学研究相关的学科出发,尝试构建现代岩溶学学科体系,其主要的学科分支包括岩溶地质学、岩溶地貌学、岩溶水文地质学、岩溶环境学、岩溶工程地质学、岩溶生态学、岩溶资源学、全球变化岩溶学、洞穴学等九个分支学科,并简要阐述了各分支学科的科学内涵和定位。分支学科的构建,体现了国际岩溶科学研究中相关研究方向和学科发展独立性和交叉性的统一,体现了国际岩溶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于国际岩溶科学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任重  盛谦 《岩土力学》2009,30(Z1):293-298
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公认最有影响力的中文核心期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创刊25年来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基于科技史理念、以中图分类法为依据,对我国岩石力学的学科结构及其演变开展研究,从一个侧面对中国岩石力学学科发展轨迹进行梳理和勾勒,对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最近30年,地质学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自己的学科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如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诞生,为研究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了关于时、空及环境条件方面的重要情报。在水文学的研究领域,近来也发展起一门新的边緣学科——同位素水文学,它是通过研究天然水中碳,氢,氧,氮,硫,氦等同位素丰度的变化,探讨天然水循环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水文学问题,目前已被用于地下水的来源,补给,运动及贮存等方面课题的研究。在一些水文地质基本资料贫乏的边远及待开发地区,同位素水文学的方法可以代替一些复  相似文献   

16.
地理本体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地理本体是地理信息科学中的一个新兴的和正在发展的研究领域,从提出至今仅有10年的历史。因此,有重点系统分析地理本体研究的发展历程与进展,对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深入分析科学领域本体的定义基础上,进行了地理本体定义,探讨了地理本体的研究意义,列举了国际上与地理本体相关的主要计划与学术会议,详细剖析了当前国内外的地理本体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的进展。地理本体研究已成为国际GIS领域一个重要的新兴研究方向并得到了蓬勃发展,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只有少数学者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考和研究。因此,中国应紧跟国际地理本体的研究动态,积极开展我国自己的地理本体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面上项目指南地球科学是认识行星地球系统的形成和演化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以及这些分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地球科学分支学科的发展是地球科学发展的核心与基础。科学基金通过面上项目的资助促进地球科学各学科均衡协调发展,推动各学科的创新性研究和新兴领域的发展;激励原始创新,拓展科学前沿,为学科发展打下全面而厚实的基础。2011年度地球科学部共受理面上项目申请5 364项,申请单  相似文献   

18.
地质科学100年的发展折射了20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曲折过程,地质学科的演化反映了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依存度和社会进步对地质学科布局的深刻影响。通过对20世纪100年世界地质科学论文的统计、分析和综合,从计量的角度获得了反映地质科学及其各学科发展和演化的轨迹,包括:①见证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动力从“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的转变;②记录了工业化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对地质科学发展和演变的影响;③反映了过去100年重大历史事件对地质科学发展的影响;④体现了技术进步是地质科学发展的革命性推动力;⑤揭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地质科学发展的差距。运用学术论文定量分析地质科学长周期发展规律,用数据反映地质学科的百年兴衰,是研究地质科学发展战略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的古生物学已经走过近百年曲折而光辉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深刻地改变着古生物学传统观点,大大促进了古生物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为了回顾我国古生物学近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成长和发展中的成就和经验,认清中国古生物学领域的优势和不足,以保持我国古生物学研究的活力,向着更高的  相似文献   

20.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6):624-624
2004年是我国制定中长期规划、“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为了给我国制定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领域以及全球变化研究方面,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地球科学进展》从2004年第4期起开辟“发展战略论坛”专栏,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我国学科发展方向发表自己的见解,主要刊登地球科学(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等分支学科)、地球系统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