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在哈尔滨市阿勒锦岛国家湿地公园,采用样线和样方调查法,对野生种子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该湿地公园野生种子植物的多样性和区系特征.在该湿地公园共记录野生种子植物58科170属272种(包括2亚种和2变种),都为被子植物.其中,物种数较多的科有禾本科(Gramineae)(48种)、菊科(Compositae)(37种)...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典型的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沼泽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5种沼泽湿地共调查到湿地植物17种,不同沼泽湿地的植物组成有较大差异,物种最多的臌囊苔草沼泽为8种,最少的为漂筏苔草仅2种,优势种一般为1~2种。由于调查样方数较少,得到的沼泽湿地物种数目低于本区其他调查的结果。不同沼泽湿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都有显著差异(P 0.05),总体趋势表现为常年积水的芦苇沼泽和漂筏苔草沼泽低于季节性积水的臌囊苔草沼泽、小叶章沼泽和柳叶绣线菊沼泽。不同沼泽湿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没有显著差异(P 0.05),说明调查的5种沼泽湿地植物分布比较均匀,很少有样方内植物呈斑块状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浙江省山区沼泽中植物群落的组成、分布和影响因素,在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山上水湖上游的沼泽中,设置了7处调查样地;于2021年5月和7月,在各调查样地,开展了野外植物调查,研究不同季节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分布和α多样性;采用双向聚类分析、网络连接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分析物种间的关联、植物群落的时空差异及其环境解释率。研究结果表明,在7处调查样地的样方中,共记录20科31属35种野生维管植物,其中,莎草科(Cyperaceae)和禾本科(Poaceae)物种占优势,单属单种科所占比例(40%)较大;5月与7月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enhinick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都无显著差异;可以将35种植物划归为萱草群丛(Ass. Hemerocallis fulva)、星花灯芯草+柳叶箬群丛(Ass. Juncus diastrophanthus+Isachne globosa)、三花悬钩子-紫萁+谷精草群丛(Ass. Rubus trianthus-Osmunda japonica+Eriocaulon buergeria...  相似文献   

4.
于2021年4月至9月,在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中的野生鸳鸯(Aix galericulata)繁殖地,采集了野生鸳鸯的粪便和兆麟公园内相关的植物样本,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调查野生鸳鸯对兆麟公园中植物资源的利用状况;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研究孵化期野生鸳鸯取食植物的营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2021年4月至9月(野生鸳鸯的繁殖季),在兆麟公园内,野生鸳鸯共取食了17科29种(含1种未知物种)植物,以榆科(Ulmaceae)、菊科(Asteraceae)、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和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主,取食相对密度分别为26.15%、18.35%、18.34%和14.50%;在野生鸳鸯繁殖季,在野生鸳鸯的粪便中,植物根、茎、叶和种子的平均取食相对密度分别为0.23%、16.22%、61.21%和19.74%;在野生鸳鸯的交配期、孵化期和育幼期,野生鸳鸯对植物不同部位的取食偏好存在差异;在野生鸳鸯的育幼期,野生鸳鸯取食的植物种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其食物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2.67、0.89和12.11,明显大于野生鸳鸯的交配期和孵化期的相关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野生鸳鸯食物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增大。在野生鸳鸯的繁殖季,兆麟公园中的野生鸳鸯取食的植物具有广泛性,取食的植物种类受季节变化和植物自身营养成分的影响。在野生鸳鸯的育幼期,野生鸳鸯对兆麟公园中的植物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建议在绿化时,兆麟公园的管理人员应该保留鸳鸯等野生鸟类取食相对密度较大的本地植物,例如,中华苦荬菜(Ixeris chinensis)、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和东北蒲公英(Taraxacum ohwianum)等;在野生鸳鸯的交配期,应该重点养护榆树(Ulmus pumila)和重瓣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等植物;在野生鸳鸯的孵化期,不清除鸭跖草;在野生鸳鸯的育幼期,适当保留早熟禾(Poa annua)、龙葵(Solanum nigrum)和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以及适当补充种植马蔺(Iris lactea)和玉簪(Hosta plantaginea)等既能起到绿化作用,又能作为野生鸳鸯食物的本地植物。  相似文献   

5.
在青海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中,在灌丛草甸、草甸和草本沼泽中,布设了8个调查点,在每个调查点都设置了6个植物样方,于2018年8月和2019年8月(植物生长旺季),进行了野外植物样方调查,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48个样方中,共记录了101种植物,隶属于19目27科;其中,禾本科(Gramineae)、菊科(Asteraceae)、莎草科(Cyperaceae)和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较多;在阳坡的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中,都记录了53种植物,阳坡草甸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相对最大(0.955),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相对最大(3.265);只有阳坡与阴坡的草甸的植物群落中等相似,二者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515,其它调查点的植物群落之间都不相似,尤其是草本沼泽植物群落与其它调查点的植物群落都极不相似。  相似文献   

6.
为了积累和完善贵州湄潭湄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中植物的基础数据,采用调查样带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湿地公园内湄江湖及其上游河流和沼泽湿地中的植物开展了野外调查,分析了湄江湖及其上游河流和沼泽湿地中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地理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在湄江湖及其上游河流和沼泽湿地中,共记录了82科191属242种维管植物,其中,有2种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有15种为外来入侵物种,有2种为贵州省特有分布物种;植物群落主要由被子植物组成,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物种是广泛分布的物种,分别有22属26种和21属27种;湿地中的维管植物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草本植物的物种数量占维管植物总物种数量的70.66%;湿地中维管植物的地理成分复杂,中国特有分布属匮乏,维管植物区系的个性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温室萌发实验,研究磷养分输入对兴凯湖狭叶甜茅(Glyceria spiculosa)沼泽、槽鳞扁莎(Pycreus korshinskyi)沼泽、恢复沼泽、大豆地和水稻田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养分输入并没有显著影响狭叶甜茅沼泽、槽鳞扁莎沼泽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物种组成,但是随着磷养分由低—中—高浓度的输入,两者的种子库萌发幼苗数呈现减小—增加—显著减小的变化.其中,8 g/m3磷养分输入使二者的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数量显著减少(P<0.05).磷养分输入对恢复沼泽和农田的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2 g/m3磷养分输入显著减少了狭叶甜茅沼泽土壤种子库中野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的幼苗萌发数量,而磷养分浓度达到8g/m3时,槽鳞扁莎和三裂慈菇(Sagittaria trifolia)的幼苗萌发数量显著减少.磷养分输入可能会抑制狭叶甜茅和槽鳞扁莎沼泽物种的种子萌发数量,进而改变沼泽植物群落结构.应注意控制沼泽中营养物质的输入,以维持沼泽植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于2021年4月至10月,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在黑龙江碾子山雅鲁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种子植物调查,研究该湿地公园种子植物的组成特征和区系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湿地公园内,共记录种子植物55科178属296种(包括4亚种和9变种);其中,属于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的物种的数量较多,分别为45种、36种和24种植物;属于薹草属(Carex)、萹蓄属(Polygonum)、委陵菜属(Potentilla)和蒿属(Artemisia)的物种的数量较多,分别为15种、11种、8种和8种;在该湿地公园内,分布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Glycine soja),食用、药用和观赏植物资源也较丰富;分布在该湿地公园内的植被型有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沼泽化草甸、草本沼泽和水生植被,主要群系为柳属群系(Form.Salix)、芦苇群系(Form.Phragmites australis)和蒿属群系(Form.Artemisia)等;在种的水平上,该湿地公园内的种子植物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表现出明显的温带属性。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查阅《Flora of China》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植物志》《福建植物志》以及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植物卷(2019版)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收集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福建种子植物资源调查所取得的成果,对福建特有种子植物进行增补,并对部分种类的归并和植物名称的修订进行阐述。研究显示:补充、完善后的福建特有种子植物共有72种,其中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71种。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特有种子植物的调查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掖市湿地植被资源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走访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张掖市城北郊湿地植被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区系成分中,世界性分布和北温带分布种子植物科区系成分占主要优势;植物有45科124属195种,植被主要有沼泽草甸植被和灌丛植被两大类型;湿地植物生长季节景观特征明显;人为干扰所引起的湿地生境恶化,使湿地植被由湿生植物群落向旱生植物群落逆向演替,同时湿地污染严重,使得群落结构逆向变迁。建议加强张掖市城北郊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大兴安岭地区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于2015年8月和2018年8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Cody指数、Sorenson指数研究调查区域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8月和2018年8月分别共记录植物10科15属18种和16科21属24种;大兴安岭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指示物种存在差异,图强湿地(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有向温度相对较高的南瓮河湿地(零星岛状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方向发展的趋势;图强湿地、新林湿地(不连续岛状多年冻土区)和南瓮河湿地灌丛—薹草沼泽中植物群落的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607、1.431和1.754,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16、1.333和1.272,平均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29、0.590和0.533;图强湿地与新林湿地的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之间的更替速率较快,二者灌丛—薹草沼泽中的植物群落较相似。对比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变化发现,灌丛—薹草沼泽中的植物对气候变化有潜在响应,但是,植物应对气候变化也与物种自身性质和立地环境有关,尚需进一步开展长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4年7月3日的Landsat 8 OLI影像,对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被类型进行遥感分类;然后,选取实验区,利用实测的水位、地形高程和土壤含水量,计算出实验区中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湿草甸)的生态储水量;最后,在此基础上,推算出整个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沼泽湿地的总生态储水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植物生长初期(6月),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沼泽湿地的生态储水量为0.905×108~1.377×108t;在植物生长中期(7月和8月),其为0.935×108~1.433×108t;在植物生长末期(9月和10月),其为1.067×108~1.991×108t。  相似文献   

13.
白鹤(Grus leucogeranus)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湿地保护的旗舰物种。2016年和2017年,采用卫星跟踪技术、野外观测和地面采样方法,在春季和秋季,对成功跟踪的6只白鹤在中国东北地区西部中途停歇地的活动时间和面积、栖息地类型、食源植物种类、食源植物生物量及其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只卫星跟踪白鹤中途停歇地主要是中国松嫩平原西部的科尔沁右翼中旗、莫莫格和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周边的淡水湖泊、草本沼泽和农田,以及西辽河平原科尔沁左翼后旗的草本沼泽;白鹤中途停歇地的栖息地类型为淡水湖泊、草本沼泽和农田,淡水湖泊和草本沼泽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共计7目9科11种,其中,淡水湖泊有植物7科9种,草本沼泽有植物8科11种,以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为主;在淡水湖泊和草本沼泽栖息地的植物中,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mis)的重要值都最大,淡水湖泊和草本沼泽中的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9和0.6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10和6.73,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22.87和79.12,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67和1.90,表明草本沼泽中植物群落的物种分布更均匀、物种多样性更高;在样地内发现的白鹤的可能食源植物有三江藨草(Scirpus nipponicus)、扁秆藨草、花蔺(Botomus umbellatus)、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和玉米(Zea mays),食物为食源植物的根茎或种子颗粒,对食物的理化分析发现,食物中主要有硼、锌、铁、磷、钙、钠、钾、镁等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能量物质,淡水湖泊、草本沼泽和农田3种栖息地可以为白鹤提供的能量分别为591.06 kJ/m2、1 348.51 k J/m2和51.60 kJ/m2。因此,应该加强对白鹤中途停歇地的保护,特别需要加强对保护区周边地区及其它非保护区范围内的白鹤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建议建立季节性的保护小区,对于典型的白鹤栖息地应该通过适当调节水位以维持草本沼泽栖息地中草本植物群落的优势地位及多样性,并加强巡护,以减少人畜对白鹤栖息地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维管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内,进行了野外植物调查,研究了维管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重要值和植物区系。研究结果显示,在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318种,隶属61科191属;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其中,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和野大豆(Glycine soja)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和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为《河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河北省重点保护植物。在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内的5处调查样地中,官厅水库西北岸浅水河漫滩-沼泽中植物群落的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4年7月3日的Landsat 8 OLI影像,对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被类型进行遥感分类;然后,选取实验区,利用实测的水位、地形高程和土壤含水量,计算出实验区中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湿草甸)的生态储水量;最后,在此基础上,推算出整个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沼泽湿地的总生态储水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植物生长初期(6月),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沼泽湿地的生态储水量为0.905×108~1.377×108t;在植物生长中期(7月和8月),其为0.935×108~1.433×108t;在植物生长末期(9月和10月),其为1.067×108~1.991×108t。  相似文献   

16.
2017年5~10月,在双岔河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开展实地调查,研究种子植物组成及其区系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共记录种子植物85科324属592种(包括3亚种和17变种),优势科为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等,优势属为薹草属(Carex)、蓼属(Polygonum)、蒿属(Artemisia)等,优势科、属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该保护区分布有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草甸、沼泽和人工寒温性针叶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榛(Corylus heterophylla)、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和薹草属植物等形成主要群系;该保护区内种子植物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具有典型的温带属性,同时也有亚寒带—寒带及热带分布型植物的渗透。  相似文献   

17.
因为泥炭沼泽单位面积的碳储量高,所以其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开展全国性的泥炭沼泽调查起步较晚,构建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技术体系十分紧迫和必要。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不小于1 hm~2湿地的排水和复湿"操作系统的相关规定,从调查技术路线、调查斑块区划、泥炭沼泽边界范围的界定、调查内容指标、植物样方和土壤采样点设置、生物量调查、土壤调查、样品处理等方面,构建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和监测技术体系,对未来规范泥炭沼泽碳库调查与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涵  吴林  薛丹  刘雪飞  洪柳  牟利  李小玲 《湿地科学》2020,18(3):266-274
泥炭藓泥炭沼泽多分布于冷湿的寒温带地区;亚热带亚高山地区降水充足,气温相对较低,部分山间洼地也发育有泥炭藓泥炭沼泽,分布在亚热带的泥炭藓泥炭沼泽更为珍稀。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对湖北省恩施市太山庙林场泥炭藓泥炭沼泽进行了野外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有22处泥炭藓泥炭沼泽,其泥炭层厚50~110 cm,呈斑块状分布在地势低洼处,总面积为39.59 hm2;在泥炭藓泥炭沼泽中,全年水位在-17.65~-0.34 cm之间波动;在泥炭藓泥炭沼泽中,0~50 cm深度土壤的pH为3.92~4.30,土壤的酸性较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pH和容重增大,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在减小;0~50 cm深度土壤的有机碳质量比为246.51~283.30 g/kg,可溶性有机碳质量浓度为33.97~77.64 mg/L,全氮质量比为8.19~12.71 g/kg,碱解氮质量比为436.22~741.35 mg/kg;在泥炭藓泥炭沼泽中,共有植物33科42属52种;优势植物主要为杜鹃花科、蔷薇科、禾本科、莎草科的植物;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和苔藓层的植物盖度分别为(75±16)%、(46±18)%和(92±8)%;植物地上总生物量为1.83 kg/m2,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和苔藓层的植物地上生物量分别为(0.42±0.13) kg/m2、(0.032±0.015) kg/m2和(1.38±0.42) kg/m2。  相似文献   

19.
高寒沼泽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和预警区,了解高寒沼泽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揭示其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以及高寒沼泽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巴音布鲁克高寒沼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线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位和草丘微地貌对巴音布鲁克沼泽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现在样地内的湿地植物共39种,隶属于19科22属;地表水水位直接影响沼泽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随着地表积水的增加,沼泽植物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二者显著负相关(n=11,R2=0.77,p0.001);随着水位的变化,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无积水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依次增加。水位与草丘盖度显著负相关(n=11,R2=0.63,p0.001),随着水位的升高,草丘盖度逐渐减小;草丘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丘间(p0.001),与丘间相比,草丘增加了45%的物种数,物种丰富度与草丘盖度显著正相关(n=11,R2=0.79,p0.001),草丘盖度越高,沼泽物种越丰富。草丘微地貌主要通过增加表面积和生境异质性来促进沼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于2015年8月和2016年7~9月,以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采样区内,从草甸→沼泽化草甸→沼泽,沿土壤水分梯度,设置采样线和植物调查样方,共设置1 m×1 m的植物样方60个,开展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样区内共有草本植物16科33属38种;从草甸→沼泽化草甸→沼泽,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优势物种分别为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乌拉草(Carex meyeriana)、碱蓬(Suaeda glauca)和乌拉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香蒲(Typha orientalis),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逐渐减小,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逐渐减小,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波动变化;土壤水分梯度变化是导致研究区植物群落物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中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小,而沼泽中的植物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与前二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