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生态宜居的重要途径。选取中国29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基于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刻画了2000—2017年中国城市绿化水平的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7年中国城市绿化水平呈阶段性波动增长态势,全国城市绿化水平增幅为6.73%,其中西部地区绿化水平增加最为显著,改变了2000—2014年保持的“东—中—西”逐渐递减的绿化格局,形成了由沿海向内陆跃升的绿化格局。(2)2000—2017年中国城市绿化水平的总体差异与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差异均呈降低趋势。从泰尔指数变化趋势来看,总体差异主要由区域内差异引起,且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在逐渐缩小。(3)东部形成一定规模的稳定性热点区,西部形成局部性热点区与一定规模的稳定性冷点,从而使得我国由“东—中—西”逐渐递减的绿化格局转变为由沿海向内陆跃升的绿化格局更为显著。(4)自然因素是城市绿化水平的基础性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为阶段性关键因子,是促使各时段城市绿化格局演变的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2.
TM 图像在城市绿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化水平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平衡状况的主要标准,因此,收集城市的绿化信息非常重要.传统的借助人力实地勘察的手段费时费力且数据不准确,成了制约城市绿化建设的瓶颈问题.以TM卫星图像的数据源为线索,辅之以一系列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如几何校正、图像增强、波段组合、专题信息提取、数据的换算等,适当结合实地踏查,就能准确及时便捷地收集城市的绿化信息,为制定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8,(11):45-46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魏殿生22日说,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已由7年前的28%上升到目前的36%;其中北京市城市中心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3%,在国内大城市中居于首位。  相似文献   

4.
利用山水特色,重现福州山水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开 《热带地理》1998,18(1):29-33
山、水和绿化是构成福州古城山水的基本要素。在城市不断扩展的过程中,由于对城市山水,尤其是内河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合理,保护不够得力,使福州失去了山水城市的特色。通过以福州城市山水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认为必须从旅游和生态的角度出发,增强环境意识,恢复城市内河活力,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好“三山”,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重现福州的山水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05年共完成营造林任务54.44万公顷,工程区20%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65%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1.6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6.3万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9平方米。但是人们在“植树种草”和“保护林地”却存在着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边城新貌     
奎屯市规划面积3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突出抓住城市道路、园林绿化、供排水等进行重点投资。道路硬化率高,路面宽阔。城市绿化布局合理,形成了街道林网化、公共绿地特色化。人均居住面积8.8平方米,已逐步实行集中供热,环境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7.
<正> 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面貌景观最直接的一面。城市道路的绿化,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因此,道路绿化在城市大环境绿化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道路绿化的主体是植物,合理选择植物,科学和艺术地配置是实现道路绿化、美化功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湖南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建国以来,湖南林业有了长足发展,在造林绿化、资源管理和产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3年全省实现消灭宜林荒山的目标,1997年6月又提前一年半实现全面绿化,成为全国“消灭宜林荒山”和“全面绿化达标”第三省。现全省拥有林地面积905万公顷,跃居全国第5位;森林蓄积量已达2.51亿立方米,列全国第11位;森林覆盖率51.41%,排全国第3位。实现了林地面积、蓄  相似文献   

9.
2000-2010年北京城市公园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普查的公园数据, 基于ArcGIS、Fragstats 软件平台和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指标, 采用整体格局、分区格局和梯度格局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分析了2000-2010 年北京城市公园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 并揭示了引起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近10 年北京城市公园的数量与面积呈现大幅度的增长, 其中专类公园和社区公园面积增长最快;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在分布规模上占绝对优势;公园的连接度由“中心高外围低”向“中心高外围也不断提高”方向发展;公园的聚集度由城市中心聚集向外围多方位多处聚集发展。②各类城市公园在各扇区和圈层的均衡比指数(ERI)差异较大、均衡比曲线变化幅度复杂, 分区间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明显。③基于45°八方位样带的梯度分析进一步表明, 北京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不很均衡、梯度变化特征显著, 大面积公园主要分布在“正北”和“西北”方向;在“西”、“东”、“西北”、“东北”方向附近的公园面积、数量较多, 且数量和面积增长较快。④北京城市重大事件、城市绿化方针政策、快速城市化和居民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是引起近10 年城市公园空间格局变化的四大主要因素;四大因素促成了公园数量和面积等总体格局的大幅增长, 也造成了公园在各分区和梯度上的分布不均衡。研究结果对于北京城市公园进一步优化布局和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覆盖与生态环境状况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城市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采用2006-2016年ETM+数据和Sentinel-2A数据,对北京市通州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和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6年北京市通州区耕地显著减少,建筑用地和城市绿化面积增加,水域面积稳中有升;生态环境质量在前5年有一定下降,而在后5年有了明显改善;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覆盖和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政策与重大事件影响、人口与经济发展建设两方面因素,其中政策与重大事件影响在短期内作用显著,而人口与经济发展建设则对土地利用/覆盖和生态环境变化有着长期且复杂的作用。该研究可对北京副中心和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