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黑龙江省伊春市新青区第二次土地调查为例,探讨基于ARCGIS及其扩展软件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方法及过程,重点研究数据库更新的关键技术及地市级汇总统计分析。实践证明数据库更新的关键技术能够满足土地利用基础数据的需求和国家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土地调查省市县三级数据库更新审批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建立的省市县三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探讨了省市级对县(区)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变更的审批机制,以及省市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更新方法。通过对更新审批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日常预变更审批和年度变更相结合的变更模式,实现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变更的及时准确,和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的“月清季累”,同时确保省市县三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怀仁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为例,阐述了利用RS,GI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开展外业调查,采集、处理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建立县级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全过程。该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标准和要求,实现土地利用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土地调查数据是国土管理的基础数据之一,日常变更频繁,变化复杂多样。本文通过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完成后,日常更新维护的工艺流程的分析,针对现状提出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的原则、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和质量控制。截止2010年底全省用新的土地变更方式进行第一次更新,实现了对土地调查数据库准确有效地更新,为加快第二次土地调查整体进度和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已基本结束,文章通过韶关市浈江区农村土地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实例探讨了农村土地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并依据数据库汇总分析了浈江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特点,对比研究了二调前后的土地利用状况,同时指出了浈江区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该区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完成后,日常更新维护的工艺流程的分析,针对现状提出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的方案,并对增量更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宁夏彭阳县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3S技术在宁夏彭阳县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应用和GIS数据库建设方面的看法.对彭阳县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分布和权属的真实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建立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适时掌握耕地情况,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管制、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建设用地审批提供数据支持;为建立土地调查、统计制度等提供可靠的基础图件和数据.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正在全面开展,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利用了多种现代测绘方法。本文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试点项目"江阴市数字国土工程"、"苏州市相城区1︰5000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等项目的实施,通过实际的典型工程案例,分析了土地调查成果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了第二次土地调查中测绘工作的工序流程,探讨了新旧成果的衔接转换方法,可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苍穹软件是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基础,实现土地业务全过程、全覆盖式管理,包括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征收、土地供应、土地出让或转用、土地收购储备、土地登记发证及土地执法监察等,实现对外窗口服务的处理平台,在农村土地调查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此软件在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建库流程、数据维护及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第二次土地调查,建立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真实准确地掌握红寺堡的土地利用现状,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本文简要地从外业调查、内业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入库介绍了红寺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胡俊昌 《东北测绘》2012,(3):205-207
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分类与已有的土地分类不同,在调查中对土地分类的判定方法有偏差就会在土地详查、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产生差异。因此,如何准确、合理地判定每块土地的分类,对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土地分类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实践提出了一些想法,为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进行地类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内插地价监测点进行土地级别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城镇基准地价更新中土地级别范围调整问题,提出了内插地价监测点调整土地级别技术在建立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合适的空间内插模型,通过插值计算得到城镇内每个点的地价,然后根据一定的地价幅度生成等值线图,进而由地价等值线图结合原有土地级别进行土地级别范围的确定和调整。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的土地统计制度中 ,土地统计指标大多使用的是土地调查及土地登记的数据 ,而较少使用土地质量方面的数据。这就使得土地统计数据只能反映土地的数量和利用类别现状 ,而不能综合地反映土地的数量、质量、利用类别的实际情况。文中以土地分等定级为前提 ,提出一种将土地质量等级量化为权重的构想。同时设计一种质量权面积指标以加强土地质量因素在土地统计中的利用 ,并举例说明具体设计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冰  李颖捷 《现代测绘》2013,36(3):48-49
为有效整治土地违法行为,土地督察制度应运而生,该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在土地管理方面的重大变革,通过转变传统的思路,在政府内部加强监督控制以便实现对土地的有效管理,通过该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土地市场的经营管理秩序,地方政府所主导的土地违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收敛,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公民的知情权,提出"中央-地方-民权"相结合的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土地储备机制的建立对调控土地市场、提高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各地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形势下,通过对嘉兴市实地调研,分析土地储备机制的优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如何通过拓展土地收购储备方式、创新土地储备机制来深化土地储备制度,更有效地解决低效用地再开发中的难点和问题,确保低效用地再开发依规、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16.
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调查和专项用地调查标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国土综合利用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结合国家相关规程及技术要求,探讨总结了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标注工作的实施流程及标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M的四川省坡度图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土地调查耕地坡度级由于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量算,导致耕地系数、耕地净面积精度不高。为克服其不足,在四川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中,以ArcGIS为平台,在对四川省DEM数据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四川地形地貌特点,通过试验区验证来确定坡度计算模型进而开发坡度计算软件,制作完成按行政区划分幅(省、市、县)和按地形图分幅(1:10万、1:5万)的坡度图和坡度级图。通过对成果进行的大量验证工作(包括地形图验证和野外实地核查)表明成果中坡度级图斑和耕地图斑坡度级准确率高,数据可靠,并在四川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耕地田坎样方布设以及数据库建设中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现状图中,标准图示的色彩设计缺乏系统性,符号设计与实际要素关联性弱,同时缺少其他自然专题信息(如气候、气温等),无法辅助对区域整体土地利用情况的认知.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样图制作为例,对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表达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从地图符号设计、色彩设计、图面整饰、辅助信息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样图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地图设计方案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美感与表现力,更符合实际的土地利用情况认知.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的城镇土地估价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Visual FoxPro6.0为开发工具,实现高级语言与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建立了基于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的城镇土地估价信息系统,包括系统分析、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等,实现了土地估价的科学化、自动化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20.
胶州湾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像进行大气校正等处理后,引入地学知识构建决策树,运用决策树法对1989年及2000年Landsat TM/ETM影像进行分类,得到这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图,然后对这两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变化矩阵。1989~2000年胶州湾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表现为:城镇等建成地、养殖及盐田用地、城镇的建设裸地或待建地等迅速扩增,而耕地、内陆滩涂迅速减少,海域减少,林、草地变化不大;耕地主要向城镇等建成地、养殖及盐田用地转化,海域向养殖及盐田用地、城镇建成地转化。十余年间,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增强,城市"三废"增加,陆源营养盐和其他污染物大量排放入海,引起胶州湾海水水质恶化、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增加,浮游生物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赤潮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