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年来,喷灌被应用于农业的许多方面,但对喷灌所形成的独特小气候研究还不多。本文依据1983年夏季宜兴县阳羡茶场茶园喷灌的试验资料,针对茶园喷灌的小气候特征及其增益效应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2.
1 概述 1992年12月至1993年2月,我省天气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属典型的暖冬年份;降水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整个冬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2.3毫米,与常年相近,但地理分布极不均匀。由图1可见,黄河以西的鲁西北地区,季降水量基本都在10毫米  相似文献   

3.
和硕地区大—暴雨天气主要出现在夏季,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程度,我站确定大-暴雨的标准为:日降水量大于10毫米,过程降水量大于30毫米。去年我们用长中短,图资群相结合的方法预报大-暴雨初步取得了一些进  相似文献   

4.
1 过程简述 1994年10月7~9日在湖南省西南部与贵州省东南毗邻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连续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其特点是:范围大、持续时间长。24小时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有10个站,其中10月8日湖南省的怀化、新晃、芷江、黔阳,贵州省的玉屏、三穗6个站24小时内降水量均大于80毫米,72小时内总降水量均大于150毫米,最大的降水中心在湖南省的芷江,24小时降雨量为96.7毫米,72小时内降水量为170.6毫米。  相似文献   

5.
鄯善地区位于吐、鄯、托盆地的东部,北面五十公里处为横亘新疆的天山山脉,其间为广阔的天山戈壁,南面毗邻浩瀚的库穆塔格沙漠和南湖戈壁沙垄.气候干燥,终年雨雪稀少,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9.3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41.7毫米,年最小降水量为2.6毫米,是全疆乃至全国降水量最小的地区之一. 然而,1984年6月21日鄯善地区却发生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降水.降水从20日21时零1分开始至次日5时40分结束.降水量合计达32.5毫米,超过年平均降水量13.2毫米.由于天山戈壁地势北高南低,雨水顺  相似文献   

6.
前言大降水天气,有时会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有时会给人们赋予新的生机,产生可喜的经济效益。为避其害,兴其利,做些了解、研究工作,是有益的。一、大降水的统计标准国家气象局规定,24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为暴雨,49.9——25.1毫米为大雨。大降水标准:因各省地气候条件,尤其是降水多少的显著不同,规定也有差异。西安市(含大郊县——下同)属南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秦岭山区除外),年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暴雨发生次数显著少于陕南各地市,也少于关中其它地市。省台规定,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三年我县开采的32100亩茶园大幅度增产,产量34万斤,比八二年增长22%,这除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和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外,与茶叶整个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1983年茶叶生育期气候条件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江南茶区茶叶生产现状和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开展气候资源分析对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历史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对江南茶区的茶树品种、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等现状,以及气候资源、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茶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灾害应对措施。结果表明:江南茶区茶树主要品种有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茶、迎霜、鸠坑、黄山种、翠峰、安吉白茶等;江南茶区中,湖北省的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位居第一,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江苏第一,其次是浙江,尔后依次是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全区年平均气温15~20℃,≥10℃活动积温4 500~6 500℃·d,年降水量1 000~1 6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80%左右,年日照时数1 500~1 900 h。热量较优,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是绿茶生产的气候适宜区域。同时,江南茶区也是茶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高发区,应加强茶树资源监测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在充分利用3S技术基础上提高茶叶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大力推进茶叶精细化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区季降水量和气温的潜在可预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坤辉  肖子牛  刘波 《气象》2012,38(4):402-410
利用云南地区42年气候资料,使用低频白噪声延伸法和方差分析方法,估计了该地区季节降水量和季节气温的气候噪声方差和潜在可预报性。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季降水量的气候噪声方差随着季节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空间上主要是由南往北减小,夏季降水量的气候噪声方差显著大于其他季节,季气温的气候噪声方差则随着季节气温的减小而增加,空间上春、冬季由东往西减小而夏、秋季由南往北增加;冬季气温的气候噪声方差显著大于其他季节;(2)云南季降水量和季气温的潜在可预报性同样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云南春季的降水量和气温的潜在可预报性均显著大于其他季节,夏季降水量和气温的潜在可预报性均较其他三个季节小;春、秋季降水量潜在可预报性西部大于东部,夏季北部大于南部,冬季则是南部大于北部,云南季气温除夏季外均是西部大于东部。(3)季风和冷空气活动可能对云南地区的季降水量和气温的潜在可预报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春季(3-5月)山东天气评述孙兴池(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1概述1995年春季(3-5月)我省的气候特点为:气温前期偏高,后期持平。大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春季我省总降水量分布如图1所示:大于75mm降水区主要分布于德州、滨州两地区...  相似文献   

11.
贵县地处南亚热带,是双季稻生产区,早稻全生育期从三月初至七月上旬,大于12℃活动积温2900—3100℃、日照时数450—550小时、降水量600—800毫米,气候条件比较好。但是过去对气候规律认识不够,在早稻生产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加上其他措施不当,产量年际变化较大。为了摸清早稻丰、欠年的气候条件,本文将历年早稻单产和气候条件关系进行定性相关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早稻产量的关键期和关键因子,以便采取措施趋利避害,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甘肃省年降水量进行了检验分析,认为:①我省各地年降水量频数分配的基本特征是正态分布;②年降水量为正态分布的地域与我国季风区相符,即西界到河西走廊中部,而西部年降水量并不符合正态分布,③在现有条件下,使用三十年气候资料进行降水统计检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1988年8月8日,我市北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局部暴雨天气过程。从全区降水分布来看,北五县降水量大于南七县,西部大于东部,降水量最大的是长武为85.1毫米,其次是旬邑、彬县,最小的是咸阳和兴平,降水量分别为0.0和0.9毫米。主要降水时段在8日03时至6时左右。这次降水过程的主要特点是来势猛,强度大,时间短,范围小。  相似文献   

14.
张柳红  陈卓煌  王华  唐力生 《广东气象》2019,41(4):68-70,77
根据茶叶的生长特性,基于英德市1970—201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英德市的光、温、水等气候要素及影响茶叶生长的低温冻害、暴雨和干旱等气象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英德市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均适宜茶叶生长,尤其是≥10℃活动积温、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年降水量符合茶叶生产的气候需求。近些年低温冻害和干旱出现次数减少,暴雨灾害相对增多,茶叶生产应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5.
广西6、7月份若干日内最大日降水量的概率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西16站用6、7月逐日降水量资料估计了日降水量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并递推得1~20天内最大日降水量的概率分布.主要结果是:分布能较准确地逼近前一日有雨和无雨两种条件下日降水量的样本频率分布;大多数站在10日内最大日降水量在20~30毫米的概率最大,约0.2,20日内最大日降水量在30~50毫米的概率最大;北海和钦州10、20日内最大日降水量达100毫米以上的概率明显大于其它站.  相似文献   

16.
陕西的干旱     
干旱对我省的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据一九六二年——一九六五年统计,平均每年成灾面积达千万亩,占总受灾面积的45%。去年到今年我省出现了民国十八年旱期以来的又一次特大干旱。一九七七年九月到今年五月上旬降水量,陕北80—170毫米,关中100—200毫米,陕南只有200—350毫米,均较常年偏少3—6成。西安比解放以来最早的一九五四——一九五五  相似文献   

17.
一、降水与麦田土壤水分关系1.各生育期降水分配据统计,北道区年降水量为315.2-738.7毫米,平均为507.6毫米,从社棠良种场旱地小麦亩产250—300公斤耗水量来看,小麦一年耗水量约400—500毫米,有80%的年份降水量可满足小麦上述产量对水分的要求。但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大约61%的降水量分布在小麦播种以前的6月底至10月初,播种到生长期间仅占39%。特别是小麦返青至成熟的降水量平均有175.4毫米,同小麦此期间  相似文献   

18.
汛期大一暴雨是我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我们以兴城县1961—1975年资料,通过分析各种要素相关,建立预报指标,并以“双指数综合法”作出大一暴雨的预报。一、大—暴雨的气候背景(一)兴城县年降水量594毫米,7—8月32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4%。(二)1961—1974年大—暴雨共出现91次(大—暴雨标准以24小时内降水量≥25.0毫米,为一次大一暴雨过程,如连续数天达此标准,则按一次计算),  相似文献   

19.
一、天气概况1991年12月—92年2月,我省降水明显偏多,主要降水过程出现在1991年12月和92年1月上旬和2月底。降水的地域分布差异较大,黄河以北地区多为10—30毫米,其它地区多在40—70毫米之间。各地市季平均降水量:淄博、枣庄、威海、青岛、潍坊、临沂六地市在50毫米以上,淄博最多为65.4毫米;德州、聊城、惠民、济南四地市不足35毫米,聊城最少,为15.0毫米;其他地市在40—5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降水量44.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7.2毫米(偏多62%),较上年同期偏少17.1毫米(偏少28%)。  相似文献   

20.
1987年8月26日济南地区下了一场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70毫米,市区最大降水量达340毫米(解放桥)。这是继1962年7月13日特大暴雨之后,25年以来的又一场特大暴雨。1962年7月13日特大暴雨,日降水量达298毫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