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对辽宁省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葫芦岛市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西端起点,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腾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自此,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范围包含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市陆域及内水和领海,面积10.01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5.88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13万平方公里。近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较快,区域经济总体实力显著提升,海陆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但伴随着发展还存在  相似文献   

3.
王梅  苏梅 《国土资源》2009,(8):8-19
2009年7月1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早在2005年3月,辽宁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以"五点一线"为代表的环渤海发展战略.4年后的今天,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展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意味着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经济建设及重大项目等方面,辽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沈铁工业走廊是辽宁连接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与出海港口的重要通道和节点,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重要区域,是一条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依托的新兴产业带,是连接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5.
正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主要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6个市,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201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总人口1870万人,占全省的42.8%、东北三省的17.0%;GDP占全省的44.8%、占东北三省的24.7%。2014年,辽宁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局承担的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辽宁"一区一带"土地城镇  相似文献   

6.
2009年8月14日,为适应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新形势,进一步科学配置、合理利用、有效管理国土资源,充分发挥土地要素在推进沿海经济带发展中的调控和保障作用,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正式出台了<服务保障沿海经济带发展具体措施>(以下简称<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董景林 《国土资源》2014,(10):50-51
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随代化的同步推进,特别是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与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建设用地需求进一步增加,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和资源利用方式粗放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地要素对经济的保障作用,辽宁省积极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探索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为主要内容的节地挖潜工作,努力寻求开发存量建设用地的途径。本文在梳理前阶段各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卫 《国土资源》2009,(10):44-48
2005年以来,辽宁省抓住东北振兴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双重机遇,积极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开发建设,努力将辽宁沿海地区建设成为国家新型沿海产业聚集带,并依托现代技术、现代管理,构建现代机制、现代生态、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投资兴业的首选区,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区,东北亚国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现代装备制造业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2012,(12):50-51
大连市旅顺口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最前沿,亦是全省唯一的绿色经济区。近年来,特别是全面对外开放以后,旅顺口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方针政策,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机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产业转型和全域城市化为抓手,以节约集约用地为重要保障,全力以赴保增长、调结构、促和谐。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10.
薛秋 《国土资源》2003,(12):40-43
从区域地理空间分析,新世纪江苏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的重点应是抓好两条经济走廊: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重点为滩涂区域)。沿江已成为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而江苏沿海经济带仍然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洼地。江苏沿海经济带每平方千米的GDP是江苏沿江经济带的1/5,是广东沿海经济带的1/6,是浙江沿海经济带的1/4,是福建沿海经济带的1/6。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好江苏沿海滩涂各类资源尤为重要,对于苏南、苏中和苏  相似文献   

11.
辽宁沿海经济带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对处于龙头位置的大连来说,是一次不期的机遇,这机遇就像一只海螺壳,会抓、敢抢是前题,要实现大跨越、大发展,首先要有创新、超前、跨越式的理念,打开思路,拥抱大海. 在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大连成为渤海巨龙腾飞的"龙头"与"核心城市".  相似文献   

12.
正沈抚新区位于沈阳、抚顺两市的接壤地带,山同脉、水同源、城同建,北起浑河,南至沈中线,西侧边界为沈阳三环绕城高速,东至沈通线,区域面积171平方公里,是沈抚同城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在辽宁振兴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2017年沈抚新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县域经济发展一起,并列为辽宁省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省耕地后备资源显现出严重不足。从省情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建立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科学分析、发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全省实施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等重大战略决策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朴明哲 《国土资源》2012,(11):20-21
近年来,丹东凭借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契机,全面开发建设以新区近为重点的沿江沿海经济带,经济实现由沿江向沿海发展的快速转移,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拉开,土地管理紧跟发展步伐,积极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近年来丹东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用地量持续增加,土地需求持续增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丹东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1年5月,丹东市局提出了"保重大项目、保重点区域、保民生工程"的"三保原则"。基本思路是,统筹安排全市用地,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渠道,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主要用于丹——抓统筹,保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15.
《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土规划》编制意义及其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结合十八大工作报告精神,为了进一步探索科学利用国土空间的有效途径,提供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保障,实现与我省"一区一带"土地制度改革研究更好地对接,开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土规划》编制十分必要。《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土规划》  相似文献   

16.
辽宁沿海经济带土地开发利用现状及特点 据土地调查数据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土地总面积589万公顷.农用地面积43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其中,耕地174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7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其中,城乡建设用地57万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15万公顷.其他土地面积7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  相似文献   

17.
<正>辽宁沿海经济带营口沿海经济区是以港口为中心,北起虎庄河、南到浮渡河、东至黑大线以东2km左右、西至海岸线的带状区域。按临港半小时车程区域范围布局,规划面积约为1600km,占全市总面积的28.80%;人口数为15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5.40%。按照"沿海带状,组团生态"的规划目2  相似文献   

18.
正工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带动原有城市的发展,使得许多传统城镇进入现代城市的行列。工业用地主要受交通状况、基础设施状况、环境状况、工业区成熟度、行政政策等因素制约。辽宁省是我国的工业大省,依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两个国家战略,辽宁省站在了工业兴起和改革前沿。为了保障国家战略顺利实施,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已做好《辽宁省促进"一区一带"科学发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并于2012年12月获国土资源部批复,辽宁省"一区  相似文献   

19.
近日,记者从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获悉,《辽宁省促进"一区一带"科学发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已经国土资源部批复同意并发布,辽宁省"一区一带"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一区一带",即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前者系国务院于2010年3月批准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者系国务院于2009年7月1日批准发展规划的经济带,均为国家战略。随着两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省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大连港太平湾港区总体规划》日前获得正式批复。《规划》确定,太平湾港区是大连港的重要港区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是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重要支撑,是辽宁港口资源整合和布局功能调整、转型升级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