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手段,结合水质调查取样,对山东寿光市咸水入侵过渡带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典型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剖面的视电阻率进行分析,初步确定10Ω·m作为该区域咸淡水分界线的视电阻率指示值,并初步推断了咸淡水过渡带的咸水区、咸淡水过渡区及淡水区的位置。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高效、省时、成本低等优点,可以配合其他方法,作为大范围咸水入侵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由福建地区各地层测井三侧向电阻率值的统计结果发现,童子岩组低阻特性突出,但有时也会表现出中高阻异常;盖层不同,童子岩组对应的CSAMT法视电阻率曲线类型也各不相同,但谷值都在100Ω·m内;从卡尼亚电阻率剖面图看,童子岩组煤系一般表现为200Ω·m内的低阻异常,当厚度大且含煤性好时,表现为阻值在50Ω·m内的较大面积的低阻异常。总结本地区利用卡尼亚电阻率剖面识别和划分童子岩组地层的经验,认为在中高阻地层中如花岗岩、溪口组等,解释童子岩组煤系的阈值为200Ω·m;而在低阻地层中如沙县组、文宾山组等,可将阈值定为50Ω·m。  相似文献   

3.
在对甘肃省2005年度科研项目“电磁成像系统存煤矿地质探测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一种提高电法勘探分辨率及解释精度的方法-视纵向电导成像方法。该方法在计算纵向电导微分的基础上.进行视纵向电导微分成像。为验证其微分成像的应用效果,设计了低阻薄层(H2=3m)与低阻厚层(H2=30m)2个3层地电模型(参数为:ρ1=ρ3=100Ω·m,ρ2=10Ω·m,H1=100m)。通过计算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低阻薄层还是低阻厚层,与其地电模型界面对应位置,视纵向电导曲线存在明显转折点,视纵向电导微分成像图则可看出明显电性差异,而常规视电阻率曲线却难以解释低阻薄层。利用该方法与常规解释结合,对陕西某矿区进行采空区探测,共圈出东、西两块采空区.后经钻探验证,采空区边界范同和展布形态基本和解释结果相吻合,但比较两种解释方法,常规解释的范围较视纵向电导微分成像解释的范围要大,可见新方法的解释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咸淡水在鄢陵县南部分布规律,我们在开展电探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井旁测深资料,并结合12眼浅井化验和三眼钻孔电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见表1),选用了适合本区特征的视电阻率(ρ_s)与矿化度(C)的相关曲线(见图1)。  相似文献   

5.
准确确定咸淡水界面位置是评价咸水入侵范围的前提。对于咸淡水界面位置的确定,传统研究以水化学法和物探法为主。为克服单一使用传统方法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浪费,以莱州湾西南岸广饶县小清河以南咸水入侵区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开采现状、水化学监测结果的基础上,选择3个典型断面,采用水化学法中的野外现场电导率法,快速判断咸淡水界面大致位置(某两眼监测井之间);再在一咸一淡的两眼监测井之间,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快速、准确地确定咸淡水界面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下水电导率若大于1.61 mS/cm,即可认为此处受到咸水入侵;咸淡水界面位置的视电阻率特征值为11~13 Ω·m,咸淡水界面附近咸水体呈舌状入侵并主要发生在地表以下13 m内的浅层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6.
只要目的层和围岩存在着电阻率的差别,例如烟煤(10~2—10~(6Ω-m))和粘土(8—20~(Ω-m)),就可用电阻率測井法区别这些岩层,但是也应看到自然界的地质情况是复杂的,往往不同的岩石电阻率值却很近似,如致密砂岩(20—10~(3Ω-m))和烟煤(10~2—10~(6Ω-m)),有时就很难从电阻率測井法单独的加以区别,由此可見,电阻率測井法既有解决地质  相似文献   

7.
为总结新疆东天山地区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岩浆型硫化物铜镍矿床地球物理特征(电性),在天宇铜镍矿区开展了TEM方法试验研究,通过TEM试验数据,初步总结了地面瞬变电磁法TEM响应、时间常数、电阻率等参数在矿体、断裂、岩体等地质体的特征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硫化物铜镍矿体的TEM响应曲线晚期衰减缓慢,双对数坐标下,斜率约为1.3~1.5,平均视时间常数约为0.5 ms,背景地层TEM曲线晚期衰减较快,斜率约为2.7,平均视时间常数约为0.23 ms。反演电阻率图中含矿岩体呈明显低阻反应,电阻率低于200Ω·m,背景地层呈高阻,反演电阻率值大于500Ω·m,断裂分布在高低阻过渡带上。瞬变电磁法在硫化物铜镍矿床应用效果良好,能够为该种类型矿床的勘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学前缘》2017,(5):131-137
选取了南岭东段骑田岭、银坑、盘古山、九龙脑等几个较为典型的矿(集)区,对区内不同类型的岩浆岩进行了样品的采集,开展了密度、视极化率、视电阻率、磁化率、声波速度等物性参数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绘制了岩浆岩物性参数变化规律直方图,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矿(集)区岩浆岩各种物性参数的差异,同时利用交会图分析技术对几个矿集区岩浆岩的密度与电阻率、密度与声波速度、电阻率与声波速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论文总结了南岭东段典型矿区岩浆岩物性参数特征:低密度,密度数值变化范围为2.5~2.6g/cm3;中弱磁性,磁化率数值变化范围一般为(2~500)×4π×10-6SI(个别磁性岩体如银坑高山角岩体除外);低极化率,视极化率数值变化范围为0.5%~2%;中高电阻率,视电阻率数值变化范围为2 000~3 500Ω·m;中低速度,横波速度的数值变化范围为2 300~3 000m/s,纵波速度的数值变化范围为3 500~4 500m/s。总体上看,南岭东段岩浆岩物性特征可归纳总结为低密度、中弱磁性、低极化、中高阻和中低速度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寻找基岩裂隙密集带直接找水 某县城区,工作区为一级河流阶地,冲积层厚7米左右,其上部为亚砂土、下部为含泥砂卵石层。冲积层的下部为三叠纪砂岩、泥质砂岩、泥岩等,呈不等厚互层。冲积层的电阻率在70ΩM左右,不含水基岩层电阻率>150ΩΜ(在电测深曲线上反映)。当基岩裂隙比较发育且含淡水(<2克/升)时,电阻率为100ΩM左右。当基岩内含有高矿化度(>5克/升)水时电阻率则<60ΩM,最低可低至20ΩM左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海(咸)水入侵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制约工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确定咸淡水界面是治理海(咸)水入侵的重要前提。根据咸淡水的电性差异,针对两种典型的咸水入侵地电模型进行正、反演计算,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电阻率法测量咸淡水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阻率法数值模拟可以较好地反映咸淡水界面的位置及形态;2咸化程度和现场实测范围内的粘土层电阻率变化对咸淡水界面的测量无明显影响;3测量极距主要影响反演剖面的分辨率,极距越小,分辨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包含TE和TM极化模式信息。在二维地层结构条件下,这两种极化模式获得的ρ_(xy)、ρ_(yx)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及相互关系与地下电性结构有关。当低阻体或断裂等地质构造存在时,两种曲线存在明显的组合规律。在探测深大断裂工作中,综合利用两种模式的视电阻率曲线及其组合规律信息,可以排除浅部低阻体的影响,确定隐伏断裂的位置。本文研究了浅部低阻体和断裂地层结构模型的ρ_(xy)、ρ_(yx)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将其用于深大断裂处的实测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解释,地质效果较好。理论研究和实例验证说明利用ρ_(xy)、ρ_(yx)视电阻率曲线的特征可以为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解释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高密度电法在反演过程中,电极距相比电性异常体横向长度过大时,电性异常体在反演中无法得到约束;某电极距下,当电性异常体埋藏深度增加大到一定深度时,在反演中电性异常体也无法得到约束。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利用res2dmod正演软件建立模型,再利用res2dinv反演软件对模型进行反演,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纳、偶极和微分三种装置分两种情况:如果电极距小于20m模拟条件下,对于埋藏深度为5m且剖面面积不同的电性异常高阻体(异常体电阻率=100Ω·m,围岩电阻率=10Ω·m),横向反演分辨率,温纳装置大于微分和偶极装置;电极距小于12.75m时,微分装置大于偶极装置,电极距大于12.75m时,偶极装置大于微分装置。如果电极距在2m^8m范围内,对于剖面面积为4×4(m2)的电性异常高阻体(异常体电阻率=100Ω·m,围岩电阻率=10Ω·m),其最大约束深度随电极距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相同电极距下,偶极装置的最大约束深度>微分装置的最大约束深度>温纳装置的最大约束深度。  相似文献   

13.
以CSAMT法在东岗铜、铁矿勘查为例,结合地质及物性资料,圈定了岩体的分布情况,为下一步地质工作及钻孔布置提供了可靠的物探依据。经过钻孔及重力资料的验证,确定了研究区的铜、铁矿主要产于角砾岩中,铁矿一般位于低电阻率中心地带,电阻率在20Ω·m以下,而铜矿位于相对低电阻率地带,电阻率在20~80Ω·m之间。  相似文献   

14.
那勤滑坡发育在花岗岩区,属中型山体滑坡。其主要地物标志是:发育于滑坡体后缘的拉张裂缝;出现在滑坡体中后部与滑坡体延伸方向一致的槽型洼地;生长在拉张裂缝边缘的醉林和马刀树;由花岗岩转石的滚石堆及空洞组成的堆积体。其主要工程物探标志是:在超过2000Ω·m的视电阻率背景下,低(nΩ·m×100Ω·m)视电阻率异常带与滑坡中部出现走向近EW的裂隙带一致;大于4000Ω·m的高视电阻率异常与花岗岩滚石和空洞组成的堆积体一致。据物探资料测算,滑坡体的基岩面埋深为7~27m。其成因模式是:裂隙带为形成花岗岩滚石创造了条件,自重力因素造就了花岗岩滚石和空洞组成的堆积体,人为或自然因素诱发滑坡。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给100Ω·m的均匀半空间时间序列添加仿真方波噪声,利用EMTF软件计算得到受影响的视电阻率相位曲线以及带远参考的视电阻率相位曲线,讨论实验噪声对曲线的影响及远参考方法的去噪效果。研究表明,远参考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噪声的影响,接近真实的视电阻率相位,而低频低相干度的远参考结果是有偏倚的,为了获得低频阻抗无偏估计,需要参与平均的数据足够大。  相似文献   

16.
电测深视电阻率曲线积分值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则制 《物探与化探》1989,13(4):312-314
在电测深区域调查工作中,为能充分利用资料,解决更多的地质问题,本文提出由测深视电阻率曲线积分值(以下简称ρs积分值)这个概念。认为ρs积分值与ρs值具有相似的电性意义,可同ρs值一样进行定性解释。同时,还可用ρs积分值计算涌水量,编制区域涌水量分布图等,用于评价区域性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海水入侵界限的可行性,对该方法在莱州湾地区实例分析表明,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视电阻率断面图勾划出来的咸淡水分界线与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说明了该方法在莱州湾地区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笔者还利用视电阻率断面图确定了咸淡水水体在平面分布情况和垂向变化情况,为查清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该方法在探测海水入侵方面具有简单、快速、低廉、无破坏性原位探测等特点,其应用前景可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象勤  李纯志 《中国岩溶》1988,7(2):125-131
本文讨论了当布极方向平行水平层覆盖下的直立岩层走向时,其视电阻率测深理论曲线的正演计算方法,以及某些地电断面的ρ3测深曲线的特征和量值规律。   相似文献   

19.
依据视电阻率、伽马—伽马、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等测井曲线在不同岩性地层的响应特征,结合钻探成果和煤样化验资料,对贵州省盘县北部某井田含煤岩系进行综合对比。通过对多个钻孔测井资料分析,归纳出该区识别不同煤岩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及组合类型,确定了该区煤岩层对比的标志层位,据此对该区T1f/P3l地质界线进行了圈定,以及煤岩层对比与断层解释。  相似文献   

20.
淮南-溧阳大地电磁剖面与地质结构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研究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宽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得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电性差异明显,二者以张八岭隆起为界线,其西侧为合肥沉积盆地,主体电阻率较低。合肥盆地上地壳深度约12km,电阻率约50~500Ω·m,为相对高阻,中下地壳为大片低电阻率,约10~20Ω·m,推测与高温、含盐度、结晶水有关。电性莫霍面深度约34~38km。在张八岭隆起以东,扬子板块导电性较差,电阻率较高,约500~5000Ω·m,主要原因与火山岩侵入活动和中生代灰岩出露地表有关;宁芜盆地和溧阳盆地上地壳电阻率相对较低,中下地壳电阻率较高;溧阳盆地电性莫霍面明显,深度约30~32km;宁芜盆地之下电性莫霍面不明显,可能与岩体侵入有关。宁芜盆地成矿带与燕山期多期次火山侵入活动密切相关,大量富含金属离子的岩浆和热液沿地层界面或断层裂隙上涌,并与沉积围岩发生强烈矿化作用,最终形成了铁、铜、银等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