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海麟 《青海地质》1995,4(2):42-47
我国蛇绿岩分布广泛,蛇绿岩中有着成因上和时空上紧密联系的一系列非金属矿床,它们构成了蛇绿岩建造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这一成矿系列中的主要非金属矿有橄榄岩、玄武岩、蛇纹岩、石棉、滑石、玉石类等等,主要的成矿作用有岩浆作用,接触变质作用,交代蚀变作用等,其成矿作用和矿床分布模式有明显规律,这些规律对于地质勘查,资源开发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成矿系列研究问题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翟裕生 《现代地质》1992,6(3):301-308
成矿系列研究正处于兴起阶段。研究成矿系列的思路是:以区域构造一地球化学为环境背景,以构造-成岩-成矿为统一体系,以矿床的时空演化为主线,探讨成矿系列的形成、分布和演化规律。成矿系列的结构指各矿床类型间的时间、空间、物质和成因上的联系,包括“共生性”、“连续性”、“分带性”、“重叠性”、“过渡性”和“互补性”。研究这些性质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不同成矿时代生成的成矿系列间存在复合关系。成矿系列的复合是产生“多成因、多矿源、多阶段矿床”的重要原因。我国大地构造具多旋回特点,因而成矿系列复合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
成矿系统研究,是在一般矿床成因研究基础上,着重从宏观上,从成矿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有机结合上来探讨区域成矿规律,可以从整体上全面认识成矿的发生、发展和作用过程.它是矿床学向系统化、全球化方向发展的一种表现.成矿规律既是进行成矿分析的向导(基础),又是成矿分析的结晶,它对预测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多因复成矿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华南3110铀矿床的地质矿化特点及其成矿规律进行了深入的解剖。从区域地质构造的时空演化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生与发展过程,以及成矿的物质来源和成矿条件,重新厘定了该矿床的成因,并建立一个具有“层控”、“构控”、“时控”等特点的“多因复成铀矿床”的成矿模式,为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成秋明 《矿物学报》2007,27(Z1):215-216
成矿预测和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不仅需要了解矿床形成的机理,建立合理的成矿模式,确定准确的找矿标志,而且需要采取有效的评价技术获取充分的找矿信息.如何将成矿理论与矿产勘查技术有机结合是开展成床预测和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的关键.传统的矿床学研究根侧重于矿床成因机制、成矿环境、成矿条件开展研究,所建立了的各种成矿模型为认识矿床的成因和发生的环境提供了有用的知识,并且为矿产资源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然而,目前大家所熟悉的成矿模型在矿床空间分布模式或矿床场不均匀性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簿弱.对矿床形成的空间分布和频率分布等基本性质还不能够完全予以解释,比如矿床规模与矿床个数应该服从何种分布规律?矿床为什么呈空间聚类分布?  相似文献   

6.
成矿年代学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矿床形成时代的精确测定是正确理解矿床成因和区域成矿规律的必由之路.过去二十多年来,随着超高灵敏度质谱仪的诞生和同位素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成矿年代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成矿过程的客观认识和现代矿床学的发展.但直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工作还主要集中在各种内生矿床(岩浆矿床、热液矿床、热水成因矿床和变质矿床等).相较而言,次生矿床的成矿年代学研究却进展缓慢;世界上绝大多数次生矿床还没有确切或可信的同位素年龄.  相似文献   

7.
青城子铅锌矿成矿受层位、岩性控制.古元古代条痕状花岗岩侵位而引起的穹隆构造及其上覆的层状岩系中的滑脱型韧性剪切带、层间断裂带及中生代岩浆作用、断裂构造对成矿起重要作用.矿床具有“多阶段复成因”特点,经历了3个主要成矿期,即古元古代同生沉积就位成矿期、吕梁变质-变形“重就位”成矿期和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再就位”成矿期.矿床成因属以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作用为基础,遭受后期变质变形和热液叠加的广义层控性矿床,即属海底喷气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8.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金属矿床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工作进展巨大,陆续发现了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新的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式相继提出。矿床成因除强调“多元成矿观”外,地史成矿、热水成矿、生物成矿、动力成矿研究也引人注目。1.地史成矿近年来,国内外对矿床成因研究特别强调地史成矿(即成矿作用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提高了人们对成矿规律的认识。有证据表明:生命在演化,大气圈在演化,为什么矿床的形成不是在演化呢?从地史成矿论的观点看,所有矿床都可纳入符合特定地质环境的类型中去,不同矿床类型及沉积环境在整个地质时期中的演化,反映了自始至终上地壳运动的作用和过程。例如,在太古宙绿岩带发展的早期超镁铁质火山喷发活动环境中,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1985年至1987年,对伊通县放牛沟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了专题研究工作。基本查明了控矿因素,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对矿床成因、成矿作用提出了新的认识。本文仅从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来讨论该矿床及其原生晕的有关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金成矿多样性与矿床谱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成矿多样性在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时代和矿化类型上非常明显,这种多样性具有规律性变化,并在成矿时间、空间及矿床成因等方面构成了矿床谱系.进一步研究金成矿多样性和矿床谱系对阐明金成矿规律、指导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成矿系列的研究乃是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1960年,苏联学者X.M.阿布杜拉耶夫提出了“岩石成矿系列”的概念.1975年,程裕淇等提出了“铁矿成矿系列”的概念.近年来,成矿系列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我们认为成矿系列的概念应理解为,在一定成矿区内,由于受统一的地质作用所控制,形成了在成矿物质上近似、空间上共生、时间上连续、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一组矿床,从而构成了一组矿床与一定岩石组合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2.
成矿学(Metallogeny)是研究矿床的发生、形成及其在空间、时间上分布规律的科学.它从矿床学中分出来还不久.它的任务是根据各种地质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全面分析,确定地壳中的矿床在具体的、具有专属性的和互不相同的地质发展特点的区域中的分布规律.要达到以上目的,必须借助于成矿分析,即在确定地壳各种不同构造单元中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分布规律时,对任何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缅甸翡翠矿床成因及在我国寻找翡翠矿床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富  吴飞豹 《云南地质》1998,17(3):400-406
缅甸是世界上优质翡翠矿床产区。缅甸邻接我国,深入研究缅甸翡翠矿床的成因,对指导我国寻找翡翠矿床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资料收集和研究,缅甸翡翠矿床属于区域变质-岩浆热液交代多成因复成矿床。成矿具多阶段、多物源及多成因类型“三多”特点。矿床是在板块持续俯冲,漫长时间压扭应力场作用条件下,通过多期次多阶段的地质构造、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岩浆及热液活动等多种地质作用叠加、改造形成的。通过对缅甸翡翠矿床成因的  相似文献   

14.
在自然界中,一切自然现象的发生及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寻。成矿规律,就是指矿床形成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物质共生关系及内在成因关系的总和。因此,从成矿空间来说,它可以表现为地理上的分布规律,即成矿区域;从成矿时间来说,它可以表现为地史上的分布规律,即成矿时期;从矿质的分散聚集来说,它还可以表现为矿床、矿体及富矿体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和矿床及矿种的共生规律。之所以能形成某种空间上或时间上分布的规律,其基  相似文献   

15.
铜官山铜矿床的组合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铜官山铜矿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著名的矿产地之一。对矿床的成因认识不一,其中有矽卡岩矿床、同生沉积矿床、火山沉积-改造矿床、复合成矿以及层控或层控矽卡岩矿床之说。成因观点之多足以说明该矿成因的复杂性。近年来矿山开发和铜陵地区找矿新成就,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进一步研究矿床的成因,对矿山的挖潜和新区的普查勘探以及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望儿山断裂带构造控矿规律总结和成矿构造演化分析,建立区域构造成矿模式.望儿山断裂带构造控矿规律为:矿床在断裂带走向上呈似等间距分布;断裂带的上下盘均可成矿,矿体在断裂带中分布具有多层性;断裂带倾斜延深度大,控制矿体深度亦大;矿床在剖面上均呈“S”型产出,显示断裂成矿期具正向滑移性质;断裂带上各矿床矿体普遍向南西侧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评述了国外近年来应用地下水动力学的原理、方法分析金属矿床形成与分布规律的研究现状及其成果,其中包括压实水流与沉积矿床成因,区域地下水运动与层控矿床的形成与分布,水动力弥散与蚀变带,构造裂隙及其围岩的水动力条件对脉状矿床的成矿控制等.文中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和建议,强调了在我国开展金属矿床古地下水动力学研究对于丰富成矿理论,指导找矿实践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金矿成矿规律浅析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华北地台北缘地质环境复杂,金矿类型繁多,金矿空间分布不均一。对区内九处大型以上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金矿成矿条件、控矿因素、成矿作用、矿床成因等进行对比和研究,认为区内的金矿床均属地层建造、构造、岩浆活动“三位一体”成矿;矿床成因类型有别,是成矿地质背景差异所造成的不同单元中的地层建造、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三个互补因素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所致;总结出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指出找矿方向和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9.
谱系学是一种方法论,原义是指分析关于家族世系、血统关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方法,它有助于辨明人物的身份、认识事物的特征和理解事物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研究者将其应用到自然科学领域,提出了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简称“区域成矿谱系”)的概念,揭示出一定区域内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成矿作用的演化轨迹及其时空结构。地质历史跟人类历史一样是连续演化的,尽管有时缺失记录,但每一个特定空间范围内,成矿作用也是必然在发生的,只是其成矿的效果带有极大的偶然性,究竟形成的是什么矿种、什么类型、多大规模的矿床等,都取决于该空间范围内不同历史时期的成矿作用及其发育程度。区域成矿谱系相当于成矿作用的“家谱”,即以图谱的方式记录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成矿作用及其演化轨迹。此概念是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新进展而提出来的,不仅充实了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并且更形象地表达了矿床成矿系列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定位规律,有助于阐述区域成矿作用与地质构造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由区域成矿谱系进一步提出“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的理念,至今已经20年了,其已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发展,并在指导找矿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成矿多样性与矿床谱系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赵鹏大 《地球科学》2001,26(2):111-117
成矿多样性是成矿事件的根本表现,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矿床在成因,形态,尺度,矿石类型,矿石组合,有利及不利组分上的多样性,还表现在矿床,矿田,矿带,成矿省,成矿区域及成矿时期上的多样性,成矿多样性在成矿物质基础上受矿源地质异常控制,在成矿物质运移上受运矿地质异常控制,在聚矿作用上受赋存环境地质异常控制,在成矿后的变化上受保矿与毁矿地质异常控制,因此,可以通过地质异常背景的研究来揭示成矿多样性的具体特征,矿床谱系在时间,空间及成因上与成矿多样性密切相关,它在评价与预测新类型矿床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成矿多样性与矿床谱系,对研究超大型矿床,成矿流体,区域矿化以及揭示成矿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