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前言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下简称基准台),是中国政府和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利用全球环境基金(GEF)合作开展对全球尺度大气本底污染浓度进行监测的国际合作项目,于1990~1991年经过站址勘察、试验观测和站址代表性的论证工作后,1992年3月中国气象局作为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简称:本底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的瓦里关山,海拔高度3816m。于1994年9月17日正式投入运行,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CGAW)的31个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之一,也是目前欧亚大陆腹地唯一的大陆型全球本底站和  相似文献   

3.
世界气象组织开展全球大气本底污染监测计划已有十年了,世界上已有区域站100多个,基准站约10个,这些测站进行太阳辐射的光谱参数观测(为了计算大气浑浊度)和降水化学成份的观测。收集的资料都送到美国阿什维尔气候中心,1971年以来每年都出  相似文献   

4.
全球首座大气本底站竣工中国大气本底站基准观象台一期工程,目前在青海省瓦里关山竣工。这是一项旨在提高我国长期气候变比和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报水平的重要工程。这一工程是中国政府与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对全球尺度的大气化学物理本底特征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的合作项...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以下简称:瓦里关本底台)座落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瓦里关山山顶上,坐标为36&#176;17′N,100&#176;54′E,海拔3816m(山顶相对高度为600m。瓦里关本底台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观测系统(GAW)的22个全球基准站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大陆型的全球基准站;也是我国大气本底监测站网的核心指标站。瓦里关本底台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列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相似文献   

6.
<正>一、概述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China Global Atmosphere Watch Baseline Observatory),简称瓦里关全球本底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瓦里关山顶(海拔3816米,东经100°55'E,北纬36°17'N)。该山属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青海南山山系,呈西北-东南走向,是一个孤立的纺棰状山体,相对高差约为600米。该山及周围广大地区的自然环境以浅草植被和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及沙洲居多。瓦里关全球本底台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  相似文献   

7.
大气成分变化对天气气候、环境生态,以及人体健康、社会生活等都有重要影响.只有通过长期观测,了解这些大气成分的浓度水平、变化趋势、相关源汇过程,才能准确地评估人类活动对当前地球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保护人类发展和生存条件.本文概括介绍了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计划(WMO/GAW)和我国开展大气本底观测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8.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网(WMO/GAW)包括200多个本底站,涉及观测要素达200多种.但站点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集中地区的站点较多,亚洲、非洲、南美等地区站点较少.中国气象局自1981年起先后建立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3个区域本底站,1994年建成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台.上述4个本底站都是WMO/GAW的成员,也是科技部国家大气成  相似文献   

9.
瓦里关大气本底观象台CO2、CH4观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温室气体(CO2、CH4)观测仪器为例,从仪器运行的稳定性和各级标准气体标定两个方面介绍了温室气体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表明,瓦里关大气本底台的CO2、CH4观测仪器运行稳定,观测数据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可信度.经过严格质量控制的温室气体实时测量数据报送到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温室气体数据中心,成为各国科学家分析欧亚大陆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2003,29(4):64-64
全球大气监测观测指南(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 )编译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监测 (站网 )计划的观测项目 ,阐述了各观测项目的重要意义 ,推荐了适用的测量技术和装备 ,并从站址环境 ,观测资料的分析 ,管理 ,应用以及必要的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是全球大气本底观测业务的技术性文件 ,也是WMO各成员国参与全球大气监测计划 ,开展相关业务 ,科研和系统建设的技术依据。16开本 定价 :18 0 0元空间天气学焦维新  空间天气学是应用广泛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空间天气学研究的内容和最新…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倡议建立全球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网的我国浙江临安和北京古北口上甸子两个大气本底污染区域监测站,业已开展业务监测。降水化学是监测的内容之一,本文介绍监测的一些结果,并对其降水酸度及化学成分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中的几个问题介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龙元 《高原气象》1990,9(3):337-346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是指为了获取全球性和区域性大气组成本底浓度值的监测工作及与此相联系的各项科学研究活动。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日益增多,引起了诸如“温室效应”、“平流层臭氧减少”、“酸雨”等危及人类生存条件、促使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本底污染监测受到了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环境计  相似文献   

13.
《气象科技》1976,(6):28-28
近年来认识到近地面层系统地观测臭氧可与对流层上部臭氧观测联系在一起,从而给出大气中臭氧的总收支,为大气本底污染监测内容之一;山地与平原观测记录之比较,也是很有价值的。地面臭氧观测基准站和区域站的臭氧取样及分析方法指南,可参见世界气象组织业务手册(WMO Operations Manual)第299号出版物。加拿大大气环境局“世界臭氧资料中心”正作出安排,将世界各地未污染地点的地面臭  相似文献   

14.
故事背景:位于青藏高原的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是我国唯一全球大气本底基准观测台。这里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大气化学观测仪器群,每天产生数万个大气监测数据。随着全球气候恶化的加剧,国内外科学家把目光转向了青藏高原,一批批科学家走进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实验室,试图从这里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蛛丝马迹,解开气候变化的奥秘。他们聚集在这里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全球性气候变化,评估全球大气质量。这样一座热点的高科技实验平台,建在海拔3861米的孤山上,由于工作性质的要求,这里只能两个人工作,但他们与恶劣的气候,严酷的环境斗争,忍受寂寞和枯燥,长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里常遭遇不期而来的风暴、暴雨、雪灾等,他们与自然灾害抗争,他们与当地藏族同胞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本剧描写的是围绕着国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6,(3):7-7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次全球实验(FGGE)中的大气观测和研究工作计划,将于1978年9月—1979年8月间进行。第一次全球大气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海洋对大气现象的影响。比如海表水温距平对大气环流及涌升流区域海面对天气型变化的影响。这次实验将有两个集中观测时期,分别是1979年1—2月和5—6月。世界气象组织拟定1976年2月2—6日在日内瓦召开第一次全球大气试验政府间会议。  相似文献   

16.
由国家气象局直接投资、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资助的我国第二个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于今年五月在临安建成,各种探测仪器经过三个月的调试,运行正常,监测数据达到设计要求,目前已正式投入业务工作。大气本底污染监测要求没有人为污染源,通过大气浑浊度、空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5月23日是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全体职工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天,以"创新驱动先行"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会议颁发了以我国著名科学家周光召名义设立的基金奖,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德力格尔研究员和他率领的温室气体本底浓度观测队伍获气象科学奖(团队)。基金会的奖励宗旨是,奖励奉献在艰苦环境第一线,献身科学,做出卓越贡献和致力于推进国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气候变化地球物理监测(Geophsical Monitoring for Climatic Change简称GMCC)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环境科学研究院下属的空气资源实验室的一个机构。它管辖分布在地球边远地区的四个本底空气污染监测基准站(简称基准站)。本文将重点介绍GMCC和四个基准站之一的莫纳洛瓦(Maura Loa)基准站。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空气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环境问题,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计划(WMO-GAW)和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IGAC)共同发起了空气质量监测、分析、预报国际研究计划(Monitoring,Analysis,and Prediction of Air Quality;即MAP-AQ),并于2019年5月27—29日在WMO总部日内瓦组织召开了MAP-AQ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  相似文献   

20.
<正>从高原雪域到冰雪南极,从海拔3816米的中国青海观测基地到寒极、风极和旱极的白色荒芜的拉斯曼丘陵,从代表亚欧大陆大气基准的瓦里关到地球尽头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南极中山站。一代代瓦里关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彰显着"隐忍、拼搏、立志、奉献"的瓦里关精神。从1995年至今,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瓦里关本底台)先后派出政治和业务过硬的黄建青(12次队)、郑明(15次队)、祁栋林(17次队越冬、25次度夏)、季军(22次队)、张占峰(25次队)、李德林(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