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关于土地电电极埋深的最佳深度,至今仍在探讨。据有关资料介绍,北方地区的土地电电极,一般埋深1.5~2.0米,1米左右深度的也不少,在这个深度的土地电灵敏度较高。在南方一般都认为深些可以避免干扰,地电稳定,主张埋极3—4米。实践证明,地处亚热带气侯,常年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大,加上土壤结构不同,土质成份复杂,电极埋深3—4米仍受干扰。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试验安装了不同深度的土地电,探索本地区气侯、自然环境条件下,取得最佳的电极埋深。  相似文献   

2.
电极电位和接地电阻的变化是土地电曲线(日均值或时均值)变化的主要原因。电极电位和接地电阻与电极成分、电极周围土壤中水的成分、湿度等有密切关系。 单纯的应力变化不会引起大地电场的变化。在孕震过程中,只有应力使电极周围的水分重新分布或成分改变,从而使电极电位和接地电阻改变时,土地电曲线才有变化。  相似文献   

3.
前言在土地电观测中,最常用的电极材料是铅和碳。有人认为:“在饱和水条件下的碳棒,容易被渗流扩散作用而解体变为粉未。……。采用碳电极时,一年,最多两年应更新电极,因为时间长了,碳块会粉未化”。按照上述见解,1、2年要更新一次电极,将使土地电资料不能连续,难以用来作地震预报。观测时间长了,碳电极会不会变成粉未,土地电观测值不稳定究竟是什么原因。下面根据我们的实践,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土地电预报地震的方法,已在群测点广泛使用,而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就土地电测报地震这一手段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从而认识土地电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问题。 一、土地电电流 现在的土地电电路,一般是用导线把电极和微安表串接起来,利用大地形成回路,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土地电是群众测报点广泛使用的地震前兆观测方法,它的设备简单,便于推广,与地震的对应也比较好。三年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伟大教导,就土地电的安装、观测、电极材料、埋极深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科学试验,并运用土地电观测资料与其他观测手段相配合,开展了地震预报活动,下面谈谈我们用土地电预报地震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6.
土地电的装置比较简单,把两个埋在土中的电极用导线连接起来,接在微安表(毫伏表)上即可测量地下电流(电压)的变化.测量土地电一般用量程50或100、精度在1.5级以上的微安表或毫伏表.如果地电流较大时,也可用量程小、灵敏度高的毫安表来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7.
两个埋在土层或基岩内的电极接成通路之后,就有稳定的电流通过测最仪表。这种装置在地震群测队伍中被广泛使用,称之为“土地电”。从电化学和地电学可知,两个电极埋入地层内的通路电流,可以反映电极电位差和地下介质中的电流场。室内试验和现  相似文献   

8.
第二篇文章通过对1983年全国土地电机制讨论会的回顾,概述了中国群测群防工作所涉及的科学性和政策性方面的主要问题。上述会议的主要收获是统一对土地电电极作用机制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群测群防工作的方向、作用和任务;努力提高群测群防工作的科技水平。文章分别对此作了概括介绍,并由此说明,这次会议是群测群防工作方面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中国群测群防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预测手段主要依靠土地电,由于对很多现象认识不清,开始观测只是记数字,划曲线,不会分析预报。经过一段摸索和到兄弟单位学习,逐步对土地电预报地震入了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照毛主席教导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精神,大搞科学试验来找土地电的活动规律。我们做了一个试验,现介绍如下: 用一个60×50×40cm的木箱,里面装满土,在土里放两个电极,两极间距10cm,极板直径10cm,测到起始电流为5微安,当给东、东北、北、西北四个方向加压时,发现微安表电流上升2—3微  相似文献   

10.
土地电,由于仪器简易,操作方便,花钱不多,费工少,且易于推广,和其他许多“土”方法一样已成为我国地震工作的一个特点和重要组成部份。利用它在震前的异常反应进行地震预报。处在不同构造部位的土地电,对同一震例的反应却有不同。这除了本身工作条件有差别外,如:仪器、安装方法、电极深浅等;极点所处地质构造部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科学布点是提高预报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第三章 土地电所测之物理量第一节 微安表有读数的原因埋在土壤里的两个电极用导线接在微安表上,为什么会有读数呢?我们仅从产生电动势和电阻的原因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运城地区地震办公室成立以来,在地委的一元化领导下,在联系实际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热潮中,在省队多次帮助和群众测报点上同志们共同努力下,做了一些工作。目前,能坚持观测记录的以土地电为主要手段的测报点共六十九个,它们分布在十三个县和一些大的地营以上厂矿。一半以上点的土地电属于多方向(但不设公用电极),一少部分的点为两个方向(即EW和SN),有的点是以平行和切割断裂带布设的。电极一般采用碳棒对金属铅极,个别地方用碳棒对金属锡极。极深一般都是3米。极距一般多为15—25米。绝大  相似文献   

13.
樊晓春  李伟  叶青  袁慎杰  王昕 《中国地震》2020,36(1):126-135
电极是否稳定可靠是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通过测量电极的接地电阻大小来评价其状态。首先,分析现有测量方法,认为线路加电测量法更合理,提出考虑电缆线电阻的线路加电测量法;其次,采用该方法和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方法,测量江宁台多套地电观测系统电极的接地电阻,比较分析后者的结果误差;第三,讨论其接地电阻超出标准、同深度不同电极接地电阻差异及同井孔不同深度电极接地电阻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地下低电阻率区域及电极周围的地层湿度、介质的孔隙度有关,并分析了加电测量法存在的不足;最后,当接地电阻超标时,应该依据其变化幅度来判定电极是否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土地电观测手段在群测工作中广泛采用,近几年来布满全国各群测点,利用土地电手段在预报地震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对土地电机制的认识和利用它予测地震活动,各地都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自一九七七年建点以来,一直坚持土地电观测工作,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学习体会,粗浅地谈一下我们对土地电机制的认识以及土地电突跳与临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土地电的年周期变化: 土地电的观测资料表明,土地电具有较好的年周期变化,这种周期变化往往与测报点所在地的年降雨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图1是一九七九年一月至一九八二年四月步文中学土地电SN道年变化曲线与石码地区年降雨量对照图。 从图1可见,土地电每年一、二、十二月份为低值区段,四至十月份为高值区段。而降雨量每年一、二、十二月份为枯水期,四至十月份为丰水期。地电年变化曲线呈谷——峰——谷形态,与降雨量  相似文献   

16.
土地电是目前测极点广泛采用的主要观测手段之一。实践证明,土地电与地震确实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它的缺点是干扰因素多,抗干扰能力差。降雨,气温、地下水等均造成很强干扰,噪音往往淹没了异常信息。如何排除干扰成为土地电观测是否有效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数学处理达到排除干扰,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是探索土地电与地震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土地电是群测点测报地震采用时间较长的一种方法,十多年来在群测群防地震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对土地电预报地震机理的研究尚处探索阶段,有关土地电测报地震的方法亦无专著论及.一九七七年阎维彰、袁正明二同志对十五个省市的土地电资料做了分析研究,写成《土地电与地震测报》一文,本刊将陆续刊登,供有关同志参考,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进行某些探索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各地测报组安装的土地电,有的是南—北、东—西向的,有的是多方向的。这两类土地电,到底预报地震的效果哪一类好,目前,各地的意见很不一致,我们想仅就这两类的土地电在接收震源电源的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省群测群防地震工作的深入开展,不少单位对土地电希望能够早日自动记录,以为预测预报地震提供比较连续可靠的数据。为了供同志们在实验土地电自动记录时参考,我们选载了国家地震局武汉地震大队研制土地电记录仪的部分资料。  相似文献   

20.
第 1 期龙陵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及其前兆场理论的初探 …………………………陈金海晏风桐 韩新民 姚富参 马殿军 刘玉权(1)土地电与电极电位、接地电阻的关系——土地电机制初探………徐世浙 席道戎(n)龙陵地震的四个九度区——双共轭型极震区………………………韩新民 赵维城(20)云南部份地区中强震震源参数………………………………………扬智娴 是兴华(25)曲江断裂的新活动与通海地震…………………………………………………张俊昌<38)云南地区断块结构与强烈地震……………………………李克昌 侯学荚黄毓哆’(44)龙陵强震群震害分布特点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