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从地貌、水系形式论述江汉盆地新构造的特点。指出江汉盆地为一继承性沉降盆地,同时新构造又具新生性。新构造运动的类型有差异升降运动、掀斜和拗折运动。江汉平原第四纪植物孢粉组合反映气候冷暧交替。鄂西山地发育了山谷冰川,平原区为湖河交错,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云梦泽逐渐解体。  相似文献   

2.
利用数字高程数据和空间分析方法,提取三峡库首区长江支流的河长坡降指标(SL)以及标准化坡降指标(SL/K),对该区构造活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水系发育主要受断裂构造、地层岩性和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在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性,说明研究区构造活动存在区域性差异。在不同岩性地区,特别是三叠系地层区,水系响应较为明显,这与地层的抗水流侵蚀强度有关。该区水系发育受断裂构造控制作用较小,但受新构造抬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本区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表现出多次波动性,周边山系呈不均衡抬升,盆地则呈不均衡沉降,因此使盆地呈现不对称的簸箕状,盆地中的水系结构也呈现不对称性。区内构造变形主要有褶皱、断裂、新隆起、新坳陷、拱曲和掀斜等,并产生现代地震、地热和火山活动。不均衡掀斜是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遥感影像提供的地质信息,郑州地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具有继承性、独立性、稳定而不均一性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逆向补偿是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查明新构造运动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新构造形迹的活动机理,是地震监测的基础。新郑隆起南部出现北东向与北西向构造交切控制的菱形块体正向凸起,是否意味着新断裂系统的产生,这是地震监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相似文献   

5.
从地貌和沉积物分析,浙江省新构造运动表现为西南强烈上升,往东北上渐减,至杭州湾两岸转为下沉,此外西北山区上升,海岸带下沉,一些构造盆地内相对下沉,这些情况与莫霍面等深线图的反映十分符合,说明新构造运动的动力来自地壳深层。不同新构造运动性质的区域内,农用地面积比率、农用地内的结构特征明显不同;各地耕地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在大河各河段、滨海各岸段、不同位置的海岛、不同盆地的所在区,均是有规律的变化,也都反映了新构造运动的作用。新构造运动还使地表水土流失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地理分布很有规律。这些都说明作为地球内力重要部分的新构造运动,能强烈影响地表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控制钱塘江水系发育的最后一期构造的发生时间;根据古地面的形成和水系发育的相互关系;根据水系沉积物性质和古生物等推断钱塘江水系的雏形发生于晚白垩世,整体水系形成于始—渐新世。钱塘江水系形成以后,主、支流在平原河口段的改道却相当频繁。其总体趋势是由向北转为向东。河流长度且随海水进退而消长。长江的输沙作用及杭州—临安东西向构造带造成的地形条件是形成杭州湾三角港的决定因素。文中还根据河口湾环境的出现,推断了钱塘涌潮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0.TM遥感影像信息特征,湘西北地区有NEE向、NNE向和近SN向3类新构造带,各新构造带岩溶发育阶段,分别相当于中年期、青年期和幼年期.岩溶发育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岩溶地貌、流水地貌和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反映了新构造运动由强烈活动→趋向稳定平静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广西地壳构造曾经历过复杂的演化,至新生代以后的新构造运动时期,本区以大面积升降为主,块断构造活跃,地震频繁,沿海有火山喷发,热泉呈串珠状分布,新构造运动特征比较明显。 一、新构造运动的一些表现 (一)地貌上特征 广西地势总的为四周高耸中间低平,素有广西盆地之称。桂西和桂北山高坡陡谷窄,地貌反差大,流水切割作用强烈,新构造运动上升显著,桂东及桂南地形起伏低缓,地壳  相似文献   

9.
作者参与忻州市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对系舟山一带的新构造运动进行了观察,重点观察了区内继承性断裂、山体间歇性上升的标志(夷平面、河流袭夺、河流阶地、冲洪积扇)、新断陷盆地,对所取得的资料综合分析对比,将区内喜马拉雅运动划分为三个构造阶段,并其进行了构造应力场分析.  相似文献   

10.
湘东南地区地震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南省东南地区的大地构造、新构造特征及主要第四纪断裂活动研究入手,分析了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认为新构造运动期间,地壳运动以大面积整体性缓慢抬升为主要形式,兼有间歇性不均匀抬升活动;区域断裂多为第四纪活动断裂,并存在中更新世活动断裂,然而断裂的现今活动不甚明显,对区域地质构造的分割性和控制性较弱。  相似文献   

11.
武汉地区位于江汉沉降区东部,东北侧,东南侧分别与淮阳弧形构造和幕阜山弧形构造毗连,新构造早期变动比较激烈,并产生了多种构造变动类型,断裂活动也比较强烈。新构造晚期,各种迹象表明,构造变动比较平稳,断裂活动也不明显,但仍存在着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背景,而且高漫滩、泛滥平原的地基基础较差,烈度可提高1—2度。  相似文献   

12.
定降深抽水引起的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Darcy-Gersevanov广义渗流关系式,导出了单井定降深抽水引起的泰斯含水层水平位移和水平应变解析表达式。数值计算分析表明,定降深抽水引起的含水层水平运运方向沿径向向内,水平运动速度随抽水时间增长呈指数衰减,位移量则随抽水时间增加呈指数增长。定降深抽水引起的含水层径向应变在空间上具有近井挤压,远井拉张的分区特征,且近井挤压区随抽水时间增加不断向外扩展;切向应变主要表现为环向挤压,且其应变大小随半径增大迅速衰减,随时间增长呈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13.
在1994年发表的试论地下水研究面临的历史转变的基础上,面对新世纪创造新辉煌的期盼,论述了新的历史时期地下水开发与经管面临的转变和任务有8项即地下水开发与经管的指导思想要从比较放任,转变到高效利用与永续经营;在三水统观统管联合运用中要把地下水作为珍贵后备资源和抗旱的救命水资源加以利用;要把保护水质不受污染作为地下水管理的重大方面,要对含水层进行脆弱性分区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包括水位、水质动态观测在内的水环境综合观测网站,加强对地下水的全面观测;要认真总结前50年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制定未来30年的地下水事业发展规划;要完善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法规;理顺地下水专业人才的培养渠道,认真培养地下水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讯息网建设,在不断提高地下水科技水平的同时,重视科普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地壳形变与地下水异常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地壳形变异常是地壳构造变动中直接的表现,也是物理含义最为明确的地震前兆之一。地下水异常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构造活动过程(包括地震)。这两类异常能够以不同的力式和特点反映出地震孕育过程中伴随的前兆信息,并成为地震预报的重要手段;而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对两类异常关系的研究对于识别地震前兆特别是短临前兆至关重要。归类了地震孕育模型及其前兆异常机理,并对前兆异常机理进行归纳整理和简述,然后从机理和前兆方面综述了地壳形变与地下水异常关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沿黄地区浅层淡水水源地傍河取水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辟区域供水新途径,经过对沿黄地区供水勘察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临黄靠渠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好。从黄河侧渗补给稳化的角度分析,具备了形成中小型供水水源地的条件,技术可行、经济便利,能够满足该区村镇生活及工矿企业用水需求,是缓解该区供水危机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е??г??????,????????????????????????;???,??????????????????????????С???????÷??????????Э???????????????????о??????????????????????仯???????????????????????????????y?????????????????????????Э?????????С???????÷???????????????????????Ч??????????  相似文献   

17.
对华北地区1999年以来的大规模GPS流动站、连续站观测资料采用最新的数据处理策略进行统一处理,获得364个测站的有效垂直运动速度场。结果显示,该区域垂直形变有升有降,总体上与地貌相关:山西高原、燕山及苏鲁带以隆升为主,而华北平原由于开采地下水造成大面积下沉。通过对垂直运动场进行区域平均分析,得到山西高原平均上升速率为1.8 mm/a,苏鲁造山带及燕山地区上升速率不显著。华北平原的垂直运动主要以沉陷为主,最大下沉速率达144.0 mm/a,平均为40.0 mm/a。大规模GPS垂直运动特征显示,华北地区现今垂直运动是新构造运动的继承,并叠加有人为造成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