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和龙市金城洞金矿床赋存于新太古界上壳岩系中的中、高温变质热液蚀变型矿床,矿化蚀变以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为主,矿体均分布于南北向含Au破碎蚀变岩带内,由石英脉、蚀变岩、蚀变构造角砾岩及其破碎的角砾、断层泥组成。矿石中金矿物的粒度以细、中粒为主,并以粒间金为主分布于黄铁矿等硫化物中。该矿床共全圈出达到工业要求的Au矿体26条,提交Au金属量2 468 kg,矿床Au平均品位5.73×10~(-6)。  相似文献   

2.
麻子沟铅银矿床为次火岩—中低温热液矿床。次火山岩侵入活动过程中的热液,是成矿的主要热液来源。热液沿断裂破碎带溶解地层中的成矿物,使其在热液中富集,在成矿有利部充填、交代围岩形成矿体或矿化。通过对成矿条件、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化蚀变特征及矿体赋存位置分析,建立理想成矿模式,明确区内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霍各乞Cu-Pb-Zn矿床的剪切带与岩性控矿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霍各乞大型Cu-Pb-Zn矿床地处内蒙西部狼山地区,为狼山-渣尔泰山成矿带的典型矿床。前人依据该矿裂谷沉积赋矿、岩性控矿、具有层状矿体等宏观特征判断其为裂谷环境下形成的热水沉积矿床,但也有部分学者提出其为受构造控制的后生热液矿床。本次研究以岩矿相学观察为基础,结合热力学模拟,提出该矿为受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矿床。矿区内赋矿围岩普遍经历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及韧性剪切变形。宏观上,矿体与矿区内剪切带产状协调。硫化物总体沿围岩糜棱岩片理产出,但局部切割围岩糜棱岩组构,含矿微裂隙具有脆韧性剪切变形特征,可见硫化物交代围岩峰期变质矿物。热液脉石矿物组合及矿物温压计均表明成矿期具有低绿片岩相的温压条件。上述特征表明Cu-Pb-Zn矿化受剪切带控制,发生于剪切变形晚期,围岩退变质抬升阶段。热力学模拟显示当含矿流体流经由碳质千枚岩、石英二云母片岩和富铁夹层构成的岩性柱子,碳质千枚岩层位发生Pb-Zn矿化,而石英二云母片岩层位发生Cu矿化,富铁层位形成富矿体,这与霍各乞的地质事实相一致,矿相学观察也表明围岩岩性对成矿具有控制作用,因此后生热液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导致了霍各乞矿床的层控、岩矿特征。通过上述研究建立起的剪切带控矿的成矿模式既符合该矿的显微观察结果,又可以解释该矿层状矿体、岩性控矿等宏观特征。  相似文献   

4.
河北沽源460铀钼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460铀钼矿是一大型铀钼共生矿床,矿床定位于多组断裂构造与火山机构的复合部位,铀钼矿体赋存于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体和隐爆角砾岩中,以浸染状、网脉状矿化形式为主,围岩为酸性火山岩,矿物组合与蚀变有分带特点,并有高、低温矿物共存现象。火山岩、次火山岩中有较高的铀钍丰度。硫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岩石和火山岩围岩;氢氧同位素表明成矿热液主要为大气降水经深部加热形成。矿床类型为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错沟-寺大隆铜(锌)成矿带位于奥陶纪弧后盆地和岛弧扩张脊火山岩带内,沿成矿带分成有5个矿化集中区,区内典型矿床研究表明:矿床形成于强烈拉张的构造背景,赋存在蛇绿岩套中-上部的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中,受古火山机构和其原生构造裂隙控制.根据控矿条件分析,今后有必要对蛇绿岩套发育、存在以Cu为主的化探异常、海底热液喷流标志明显的摆浪沟地区和小砂石地区进行深入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6.
小柳沟铜钨矿田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小柳沟铜钨矿田现已发现矿床4处,小柳沟铜钨矿床以赋存于云母角闪片岩,夕卡岩,夕卡岩化灰岩中的似层状矿化为主,矿体规模较大,品位高,矿物成分复杂,围岩蚀变发育,世纪铜钨矿床仅以云母角闪片岩中似层状矿化为主,矿体规模较大,品位较高,矿物成分较简单,围岩蚀变较发育。祁宝铜钨矿床以赋存于岩体接触带中夕卡岩型矿化为主,矿体规模较小,品位低,矿石成分简单,围岩蚀变较发育。贵山铜钨矿床以云母角闪片岩中似层状矿化为主,矿体规模小,品位较低,矿石成分简单,围岩蚀变较发育。其找矿方向为:小柳沟铜钨矿床西部,世纪铜钨矿床西部及北部,贵山铜钨矿床东部云母角闪片岩,灰岩及Ⅰ-Ⅱ级重砂异常分布区,花岗岩体接触带各石英脉。  相似文献   

7.
西天山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近发现于西天山吐拉苏地区的阿希大型金矿床及其外围的伊尔曼得、恰布坎卓它等金矿床(点)的矿化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并进一步划分为冰长石—绢云母型和硅化岩型。矿床赋存于伊犁晚古生代裂谷区的吐拉苏—也里莫墩火山岩带中,矿床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中基性—中酸性陆相火山岩系。冰长石—绢云母型以阿希金矿为代表,矿床为沿火山口缘环状、放射状断裂充填的石英脉型;硅化岩型以伊尔曼得金矿为代表,矿化体呈层状、似层状,受火山岩系底部沉火山碎屑岩控制。结合该地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本文讨论了区内金矿成矿特征、成矿背景和成矿条件,建立了西天山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森布棍巴金矿产于新生代林子宗群火山-次火山岩中,矿体主要产于次火山岩体及其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中,火山机构是重要控矿构造,也是主要赋矿构造.对矿化石英脉和蚀变围岩的H、O和S、Pb等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初步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火山-次火山热液,矿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深部,流体包裹体表现出弱酸性的中温特征,矿床成因上应属于中温火山-次火山热液交代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鹰嘴山金矿位于阿尔金左行走滑大断裂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呈锐角相交的部位。矿床赋存于黑茨沟组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碎屑岩建造的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矿床特征及成因的分析认为,矿化硅化岩是热液成因,中、酸性火山岩为矿源层,经蚀变为成矿提供了矿物质,构造控制了矿化体的分布、形态、产状。鹰嘴山金矿为火山岩中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北祁连西段鹰嘴山金矿的成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启福 《甘肃地质》1999,(Z1):35-38
鹰嘴山金矿位于阿尔金左行走滑大断裂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呈锐角相交的部位。矿床赋存于黑茨沟组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碎屑岩建造的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矿床特征及成因的分析认为,矿化硅化岩是热液成因,中、酸性火山岩为矿源层,经蚀变为成矿提供了矿物质,构造控制了矿化体的分布、形态、产状。鹰嘴山金矿为火山岩中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错沟—寺大隆铜(锌)成矿带位于奥陶纪弧后盆地和岛弧扩张脊火山岩带内,沿成矿带分布有5个矿化集中区,区内典型矿床研究表明:矿床形成于强烈拉张的构造背景,赋存在蛇绿岩套中—上部的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中,受古火山机构和其原生构造裂隙控制,根据控矿条件分析,今后有必要对蛇绿岩套发育、存在以Cu为主的化探异常、海底热液喷流标志明显的摆浪沟地区和小砂石地区进行深入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2.
哀牢山北段金矿成矿带成矿规律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哀牢山北段金矿成矿带位于扬子地台西部边缘,长100 km。受区域性滑脱构造带、石炭系变基性火山-沉积岩系和无序蛇绿岩带的复合带控制。北西向之脆-脆韧性剪切带与东西向逆冲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是形成矿田、矿床的最佳地段;矿体常赋存在上述两组断裂的次级断裂及其派生的层间破碎带中。成矿带南段的近矿围岩蚀变以强硅化为主,北段以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及去硅作用为特色。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化和毒砂化则是金矿化的显著标志。成矿阶段划分为:(1)交代石英岩阶段;(2)早期硅化阶段;(3)黄铁矿碳酸盐绢云母化阶段;(4)黄铁矿碳酸盐化阶段:(5)多硫化物硅化阶段。包裹体之均一温度280-110℃成矿深度1.11—2.67km,成矿流体为H_2O-CO_2 -NaCl溶液及SO~(2-)_4 性质的钠质溶液,并地质条件、稀土配分、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包裹体研究,将带内金矿床划分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变质热液型、蚀变超基性岩型、岩浆热液型、残余(铁帽)型等五类。主要金矿床为多期多阶段、多物源、多成因的中-深成矿条件(作用)卜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
毕力赫金矿床产在华北板块北部边缘成矿带之白乃庙构造岩浆活化带内,是近年新发现的金矿床.金矿化发生在火山杂岩侵入体与围岩接触的破碎蚀变带中,与硅化、钾长石化围岩蚀变作用密切相关.矿体严格受蚀变带控制,呈透镜状、囊状、板状等,向南东方向侧伏.成矿流体为低盐度流体,成矿温度属于中低温.矿床成因类型为与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可分为Se型和Te型。Se型矿床产于沉积岩及火山岩中,而所有的Te型矿床则赋存于火山岩内。将这类矿床的地质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伴随浅成矿化活动地热系统的特点进行比较表明:(1)Se型和Te型矿床形成于同一地热系统的两个不同部位;(2)Te型矿床的形成比Se型更靠近热源;(3)在比酸式硫酸盐型更远离火山中央的矿化区形成Te型矿床;(4)火山成因的SO_2气体的影响及主岩的类型是造成矿液化学性质(氧活度、硫活度、pH值、硫同位素成分)不同的重要因素,它们对日本的Se型和Te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床分布广泛,既可产在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内,也可发育在毗邻的江南隆起上。其共同特征是矿床产在加里东期构造变形带或变质带中,受深大断裂带及其分支构造所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产在隆起上的矿床赋矿围岩时代较老,均为元古宙变质细碎悄岩类;矿物及元素组合比较简单,常见单金型。产于褶皱带中者其围岩除元古宙-寒武纪变质细碎屑岩外,还有火山岩、侵入岩及沉积岩,时代为元古宙--志留纪;矿物及元  相似文献   

16.
甘肃文县筏子坝铜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筏子坝黄铁矿-磁铁矿型铜-金矿床产于碧口群中亚群阳坝组,矿(化)体赋存于浅变质基性火山岩与正常沉积岩交互韵律组合层内,与条带状及透镜状含碧玉磁(赤)铁石英岩密切相关,与围岩呈整合接触。矿质源于海底火山喷发,属火山岩受变质铜-金矿床。阳坝组铜金矿床由东向西成群分布,东部以康县阳坝铜矿坡小型矿床为代表,西部则以文县筏子坝矿点为代表。后者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与前者基本相同,含矿体(磁铁石英岩)沿走向延长,宽度较大,向深部有变厚趋势,矿化以Cu、Au为主,含较高Co、Ag、Zn等可利用伴生组分,从地表向下,品位由贫变富。可望达到或超过阳坝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17.
凭祥地区金矿床受断层构造与酸性火山岩的双重控制。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等。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成矿期: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氧化期。热液成矿期金由热液迁移至围岩,被黄铁矿与毒砂吸附。表生氧化期黄铁矿与毒砂氧化形成氧化铁矿物,金被吸附到氧化铁矿物之上得到富集。对矿化岩石与围岩的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区金矿以Au-As-Sb-Hg组合为特征,As是金的找矿指示元素。根据金矿床的矿物组合与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矿床地质条件推测,本区金矿床属低温热液矿床,形成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8.
甘肃北山拾金坡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国堡 《矿床地质》2006,25(4):483-490
拾金坡金矿是甘肃北山南带较为典型的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化富集与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拾金坡复式岩体密切相关。矿体产于岩体的内接触带,产出部位明显受近EW向断裂破碎带的控制。矿体主要为大脉状、脉状、透镜状。矿床中发育一套典型的中温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矿石以强烈的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特征,矿石的金属矿物组合为自然金_银金矿_黄铁矿_方铅矿_闪锌矿_黄铜矿,矿化属中温热液成因。硫和铅同位素显示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围岩,即斑状花岗岩;氢和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来自花岗岩浆水。成矿时代属早—中海西期。因此可推断,拾金坡金矿床属于与构造_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岩浆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9.
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研究区典型金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和矿床成因。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含矿围岩以浅变质的三叠系粉砂质片岩为主,金矿床围岩中广泛发育碳酸岩化(早期)和硅化(后期),前者以铁白云石化为特征,后者以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石英脉发育为特征。碳酸岩化主要发生在碳酸岩脉与泥质粉砂岩的接触带上的粉砂岩一侧,由碳酸岩脉侵入时的热液交代岩石中的泥质矿物而形成。金矿体的走向与碳酸岩化带的产状基本一致,金主要富集于硅化强烈、黄铁绢英岩化发育地段。碳酸岩化地层中具有较高的含金背景,指示成矿物质金来源于地幔,而矿化主要发生在黄铁绢英岩化和硅化带及石英硫化物脉中。结合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研究区金矿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后期热液的改造作用中金元素发生再次富集的结果。金矿的形成经历了碳酸岩脉侵入、地层发生铁白云石化并初步富集形成矿源层(岩)阶段和以硫化物石英脉为代表的热液期的大规模富集成矿两个阶段,矿床的成因类型因属于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建昌县大石沟金矿床特征及矿床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和胜 《辽宁地质》1998,(3):195-204
建昌县大石沟金矿床与南大线金矿床相连,二者实为一个金矿床。矿床受控于大青山火山机构,在火山机构的南侧接触带及其附近的中侏罗统髫髻山组安山质火山岩中热液蚀变发育。蚀变有两种类型,即面性围岩蚀变和线性围岩蚀变,面性蚀变岩受接触带控制,线性蚀变岩受断裂构造或劈理(带)控制,前者控制了金矿床或矿化带,后者控制了金矿脉(带),这种控矿断裂或劈理(带)是大青山火山机构破火山口塌陷过程中形成的裂隙系统。依据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