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自然—人为地理系统”概念的内容“地理系统”这一术语引入地理文献中虽然为时不久,但已牢固地确立下来了。“地理系统”概念的内容很广泛,它一般表示范围广阔的土地系统。本文只研究作为地理壳一部分的地理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地域性。谈到地理系统的划分,它主要分为两类:自然地理系统和人为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是指天然的,实际上没被人改变的系统,这就是自然地域综合体。  相似文献   

2.
9.结论地理系统定位研究的基本原则最重要的有以下几条:综合性;系统性;优先研究系统形成的各种关系;利用“临界状况”。定位研究的综合性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将地理系统研究的各项内容组合到一起。综合性不仅仅是包罗所有研究的客体,更重要的是指研究工作的相互联系性、整体性。在这个意义上,对地理系统状况所有特征进行研究的时间和地点上的统一就成为必要的条件,然而它对于达到真正的综合性还是不够。正确理解综合性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是在定位研究地理系统的过程中“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思想的统一”是在建立所研究的地理系统“模型——假设”概念的过程中达到,它是所有正确提出的定位研究的“零点阶段”,定位研究的计划就是根据模型——假设制定的。“行动的统一”只有在正确地拟定出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为研究工作的所有参加人员都承认的情况下才有保证。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库尔斯克站定化研究所遵循的“模型——假设”Д.Л.阿尔曼德提出的“温带平原景观相耳关系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6.地理系统的数学模拟原则人们对地理学有个陈旧的概念,认为地理学最有社会价值的成分就是描述事实,它主要靠经验思维。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系统的科学。过去地理学家们研究的是系统的表现,而不是引起这种或那种现象的机理和原因。要研究现象的机理和因果联系也可利用逻辑推理作定性分析,但是只有对它进行了定量分析后才更有说服力,这就必须运用数学方法。在与数学有传统联系的学科,如物理学中,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并没引起任何形式的“数不热潮”。  相似文献   

4.
空间句法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传标  古恒宇  陶伟 《热带地理》2015,35(4):515-521
在从“空间本体”“空间组构”“社会逻辑”等概念阐释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对人文地理学中已有的句法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句法理论对人文地理学空间尤其是微观空间研究的借鉴意义,认为人文地理学者对于句法理论的引入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最后,从“家”等微观空间、“空间”结构优化、城市“空间”与空间属性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空间句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风水地理哲学基础与人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考察了传统风水地理学,在对中国风水地理哲学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从传统风水地理学走向现代风水地理学的模式图。《周易》中的“天人合一”观之所以奠定了传统风水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它由“天人合一”思想的功能所决定。现代风水地理学实践赋予了“天人合一”新内涵,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现代风水地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天人合一”观与“人地关系”密切相关。“人地关系”不仅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与核心,也是风水地理学研究的源头与核心。文章系统梳理了“人地关系”理论模式,为风水地理研究人地关系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指出,传统风水地理学含有大量迷信色彩和伪科学思想,必须进行哲学科学批判,必须进行革新,引入相关的现代科学理论、方法、技术,从定性研究走向实证研究,从传统风水地理学走向现代风水地理学。  相似文献   

6.
宋长青  马中华 《地理学报》2012,67(12):1716-1716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经济活动空间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这个学科已经发展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研究脉络。一个脉络接受经济学对“经济”的定义,专注于“抽象世界”的研究,如20世纪50年代计量革命时期的经济地理学,以及90年代以来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另一个脉络则关注真实世界,广泛研究各种力量对现实经济空间的塑造过程。后者可追溯到30 年代的“区域主义”时期,但其主流意识形成于 90 年代的“文化和制度转向”。当然,两者都是经济地理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于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学,国内已经有不少的译著或相关介绍文献。而经济地理学在研究真实世界上有什么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还缺少系统的阐述。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译著《当代经济地理学导论》回答了这个问题。正如著名经济地理学者特雷弗·巴恩斯 (Trevor Barnes)所评论的,“经济地理学终于有了一本真实反映我们所处世界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7.
这次讨论会给我的课题是阐明“地域结构论”在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关于战后经济地理学的动向,在“经济地理学的成果和课题”中已作了确切的介绍,而且由于25届大会上“围绕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的报告和争论已经弄清楚了,在此不必加以重复。但是,有必要谈谈它与“国民经济地域结构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自然、景观保护和地生态学什么叫景观(Land sehaft),以德国为中心这种议论由来已久。本文不想讨论这个问题,只是借用布赫瓦尔德(1968)的用词,作为本文“景观”的概念。因为在与规划等有关的环境工程学、园林学的领域中,这个词与地理学上的“景观”一词,在使用上有不同的含意。  相似文献   

9.
从空间的相互影响看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也许人文地理学在理论上的基本贡献可以用地点和位置的概念来概括。地点指局部的基本地域条件,由此可把地理学定义为“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位置指某一地域的各种影响,更确切地说就是一个区域同另一区域的各种现象的联系。因此,它的研究应该集中在区域之间的关系上,从而引出了象“流通”平“区域间的相互依赖”或者特殊情况下的“分散”与“集中”这些术语。  相似文献   

10.
面向LBS使用者的时间地理学研究评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间地理学在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其本身的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之中,本文主要介绍并评述“面向LBS使用者的时间地理学研究框架”的提出、推演和应用前景。LBS的发展及其现实的局限性提出了理论需求,供给理论与经典时间地理学理论框架的整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理论问题,并由此推导出“面向LBS使用者的时间地理学研究”。在理论推导中引入供给理论,为经典时间地理学理论框架加入了人的主观因素,从而在时间地理学发展中具有理论意义。文章最后探讨了“面向LBS使用者的时间地理学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创新思路,及其本身作为新的研究框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引言地理科学一直很重视人类“居住”的环境,由于地理学家对环境描述所用的方法不同,和他们对自然与社会之间关系上的见解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观念。Pattison(1964)称这些观念为“传统观念”。实际上,“传统”还不是一个恰当的术语,因为地理学中的范例彼此并非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这就会同时或多或少地对地理学的研究产生影响。从环境问题研究来看,“人地传统观念”即所谓“生态学方法”最为重要。环境关系的这种客观性一直影响着地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1,他引:53  
陆大道 《地理研究》2002,21(2):135-145
本文强调地理学面临的问题正在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到人类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 ,分析了我国“人地关系”变化的严峻态势。指出地理学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可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基础。阐述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在我国地理学理论发展中的地位 ,并对如何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潘玉君 《地理学报》2013,68(2):284-288
一部阐述重要而深刻思想与方法论的著作--诸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基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康德的“三大批判”(包括阐述“我们能知道什么”的《纯粹理性批判》、“我们应该怎样做”的《实践理性批判》和“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的《判断力批判》) 等等--可以影响一门学科乃至整个科学的变化与发展.蔡运龙等《地理学方法论》[1]一书,系统论述并前瞻了地理学中的哲学命题,对未来中国地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地理科学的战略方向》是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最新的一部颇富创建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报告,反映了地理学发展的集成研究战略方向.尽管受其任务和受众的影响,报告话语表现出过度重视技术和工具,但其提出的建设地理科学这一议题切中了当前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方向,也在技术和工具这个“任务”方面尝试相应的建构工作,相伴的重要工作是给出了地理科学未来10 年的11 个优先研究领域.报告后来的评论则重新发掘并弥补了该报告的某些不足,说明了该报告“深度”的一面,尤其是地理科学的方法论问题.与该报告及其评论相比,中国建设地理科学的主张具有如下特点:① 学科体系庞大、层次分明、范畴严密;② “学科”与“任务”明显平衡;③ 有系统论和整体论的方法论;④ 初步显现深远的、连锁的影响.《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及其评论,以及中国地理科学建设表明--跨学科的地理科学是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方向:① 地理学正走向或走入集成研究的“大科学”阶段;② “学科”与“任务”平衡是地理学自身发展及应对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的必然要求;③ 未来地理科学建设应当是具有科学人文主义的学科体系、方法论、技术和工具的“三元”结构.  相似文献   

15.
混沌是表述无序中的有序的一个概念:简单确定性系统能产生不可预见的、看起来似乎是些盲目的结果。混沌的概念产生于对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研究:这类系统代表了大多数自然地理学中的系统。现在系统论作为自然地理学中的理论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非线性”这一概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6.
脆弱生态的概念及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有脆弱性概念“危险”、“退化”、“脆弱性”、“脆弱”或“威胁”等概念以及“不稳定性”和其它类似的术语在讨论环境问题时都经常出现。然而,其模糊的含义常引起误解,导致研究困难。美国克拉克大学的地理工作者划分了两组脆弱性概念。一组重点在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系统本身,另一组则着重于系统的变化属性(如类型、速率、尺度等)。过度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涉及到它对生态多样性及生态生产力的威胁,它对人类系统的影响则包括人类健康、繁荣、生活质量以及发展的稳定性等受到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秉维院士是我国地学、资源、环境领域的伟大思想家与设计大师。作为新中国地理学奠基人, 他为我国地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值黄秉维院士诞辰百年之际, 作者回顾了黄秉维院士提出的四个学术问题:“生态环境”、“水热平衡在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和“钝端科学”, 并结合作者的相关研究工作阐述了对这四个问题的认识与体会, 以印证他的学术思想对后学者研究工作的重要引领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与空间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胜生  周军  张涛 《地理学报》2011,66(8):1101-1110
湖北省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但其支点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其空间结构的战略性选择。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表明:联结武汉、宜昌、襄阳、荆门、十堰、恩施5 个极核城市所构成的“A型点轴结构”是湖北省区域发展的最佳空间结构。空间数据分析证明:“A型点轴结构”的轴线沿线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华地带,“A型点轴结构”中极核城市之间的梯度差异反映了整个湖北东、中、西部的地区差异。应用“A型点轴结构”来统筹湖北未来的区域发展,其空间意象具有鲜明的“星座”、“脊梁”、“巨梯”和“飞箭”特征。  相似文献   

19.
8.综合定位站研究的发展综合定位研究自然环境的思想,很早就由道库恰耶夫提出。随后,苏联地理研究所首任所长 A.A.格里戈里耶夫继续倡导必须对自然环境进行综合定位研究的思想。他在1926年发表的“地区综合研究”一文中提出的自然—人为综合体概念模式实际上已形成了地理系统定位站研究的总任务。他写道:“把‘综合研究’……简单地理解为对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要素分别进行孤立地研究是不正确的……综合研究应得出有关地理环境这个复杂而统一的整体有连贯的概念,而不是它各个要素零散资料的堆积”。  相似文献   

20.
地理系统是多圈层交互的复杂巨系统。地理系统模型是理解和预测不同尺度地理系统格局和过程变化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地理系统模型作为可持续发展科学决策必需的工具,是自然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向。过去几十年来,在全球变化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和人类科学决策需求的推动下,地理系统模型虽然发展迅速,但还不足以准确地模拟和预测复杂人地耦合系统。本文分别从模型原理、框架和尺度等方面回顾与梳理了地理系统模型从单要素到多要素、从统计到过程、从静态到动态、从单点到区域和全球尺度模拟等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地理系统模型对发展人类—自然耦合系统以及模型—数据融合系统的趋势。发展中国的地理系统模型将有助于中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