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俄罗斯航天机构正在重新部署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争取在2005年之后使该系统的探测范围覆盖全球.由于这一技术关系到国防,俄希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测绘》2011,(5):86-86
日前在俄经济现代化改造和技术发展委员会会议上讨论改造中的生态问题时.俄罗斯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建议.为垃圾车装备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避免制造非法垃圾场。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对这个想法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3.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是从60年代美国的多普勒卫星导航系统开始的。现代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GPS于1978年发射第一颗卫星,1993年进入初始运行.1995年全面运行。随后美国国防部对GPS的L1频率上的民用C/A码施加影响,采取降低精度的所谓SA措施,  相似文献   

4.
期刊博览     
《中国测绘》2007,(1):88-88
我国正在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信息》2006年第6期自2000年以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成了北斗导航试验系统。该系统可在服务区域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信息,并提供双向短报文通信和精密授时服务。目前,该系统已在测绘、电信、水利、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渔业生产、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计划在2007年初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2008年左右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将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动态定位精度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在民航的发展。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通过与作为真值数据的组合导航定位数据进行比较仿真分析了实测数据下精度因子与可见星数目的占比分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低海拔平原地区和高海拔山脉地区均可以提供实时导航定位服务且定位结果均符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标准,满足用户的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6.
【据俄塔斯社2020年3月17日报道】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2020年3月17日在其推特账号发布消息称,俄罗斯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将开始向新一代GLONASS-K1导航卫星过渡,新型卫星中各组件的国产化率将有大幅提升。罗戈津表示,自2017年以来,俄罗斯各类新型卫星上所使用电子元器件的国产比例整体上已由53%提升到了80%。  相似文献   

7.
卫星导航系统时间议题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 )会议上工作组D组的重要议题。时间议题在历次ICG会议上的发展历程被详细论述。对美国、俄罗斯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供应方与时间议题相关的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针对时间议题的应对策略,为争取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国际主导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球定位系统》2011,36(4):90-90
2011年5月17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和中国航天咨询公司联合承办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GNSS服务性能提升工作组(WG-B)中间会议在上海斯格威铂尔曼大酒店召开。GNSS服务性能提升工作组的总体目标是增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性能,致力于改善GNSS接收机多径效应、GNSS室内应用、GNSS应用等。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截至2012年10月,已成功发射16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组网顺利完成。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公开服务信号(1.0版)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  相似文献   

10.
陈阳 《中国测绘》2023,(1):14-18
<正>不久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北斗系统己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系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天上好用,地上用好。”  相似文献   

11.
目前已有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导航用户而言,采用多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显著增加测站可视卫星、观测值的数量,并能改善卫星分布,更加有利于区域电离层模型的建立。因为目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尚未全面建成,无法获得多模系统实测数据,本文使用卫星工具软件包仿真全球定位系统、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双频观测值,采取多种策略构建中国区电离层球谐函数模型,并对区域模型结果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区域,利用全球卫星导航多系统观测值建立中国区域电离层球谐函数模型的平均精度要优于单一系统,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单系统观测值的建模精度与全球卫星导航多系统建模精度相近,模型误差最大时仅有实际延迟量的14%,二者均优于全球定位系统单系统观测值的建模精度,其模型误差最大可达20%,而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单系统观测值建模精度最差,模型误差最大时达实际延迟量的35%。  相似文献   

12.
《全球定位系统》2012,37(2):34-34
2012年3月12日至13日,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ICG)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性能提升工作组应用子工作组会议在德国慕尼黑召开,这是应用子工作组在2011年ICG第六届大会上批准成立以来所召开的第一次会议。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战兴群教授、日本SPAC联盟M.Mine和欧空局Stefan Wallner担任联合主席,来自中国、日  相似文献   

13.
樊凡 《中国测绘》2005,(4):15-15
据俄罗斯军事新闻网消息,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副局长格奥尔基-波里休克日前表示,俄罗斯军事航天部队计划于2004年第四季度发射三颗军用卫星,以加强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NASS)轨道部队建设。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服务协会精密钟差产品的天跳变现象,提出了采取基于连续观测数据估计卫星钟差进行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的方法。利用PANDA软件,根据全球均匀分布的80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服务协会跟踪站数据,采用包含零点时刻的连续的观测值文件,进行钟差解算,得到了包含零点时刻的连续高精度钟差产品。实验证明,该方法可避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服务协会精密钟差产品天跳变对定位结果的影响,从而保证分析基准站同震地表形变的精度,准确性与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测绘》2008,(5):7-7
9月5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阿纳托利·佩尔米诺夫在接受俄《红星报》采访时表示,到2011年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导航系统卫星的数量将从目前的16颗增加到30颗,其中,今年年底前计划发射6颗,2009年计划再发射6颗。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常用的室内外定位技术,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技术、基于射频信号的定位技术、基于自包含传感器的定位技术,总结了无缝定位算法、技术及系统的研究成果和无缝定位服务与应用模式,探讨了无缝定位技术存在的问题、无缝定位算法研究重点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电磁波信号在大气中传播会受到电离层延迟的影响,为满足导航用户需求,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全球定位系统均采用Klobuchar 8参数模型进行电离层延迟改正。但是全球定位系统Klobuchar模型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Klobuchar模型的电离层参数并不相同,分析不同导航系统发布的电离层参数精度对这两种双模导航定位中电离层参数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分别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电离层模型进行伪距单点定位,通过比较最终的定位精度从而对这两种不同模型在全球范围内的改正精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区域内,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的伪距单点定位精度较全球定位系统模型有较大提高;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电离层参数更利于中国区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定位。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大规模应用"元年",北斗也将与5G、云计算、物联网等其他技术相配合,在各种应用场景中提供解决方案,引发变革。北斗各类场景的智能应用率先在交通领域落地。2020年8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助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文件指出,  相似文献   

1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人民防空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论文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情况和主要功能,并分析了其在人民防空行业领域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2013年6月3日,天宝公司(Trimble)在北京发布了版本为4.80、兼容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固件。自此,用户可以在测绘、基础设施、建筑施工,以及高精度OEM接收机模块等一系列天宝公司的GNSS解决方案中,以标配或选项的方式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开放服务卫星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