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西部及邻区区域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新民  苏醒 《甘肃地质》1997,6(2):69-76
按板块构造观点,甘肃西部及邻区可划为中部华北—塔里木板块、北部兴蒙—天山板块和南部祁连—阿尔金板块3个一级、6个二级和9个三级构造单元。依基底性质可分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古生代褶皱基底两大类6个区。区内中新生界盆地有4种类型:陆内裂谷盆地、碰撞带内裂谷盆地、山前裂谷盆地和碰撞带内压性盆地。石炭—二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为本区油气勘探主要目的层,随盆地的发育成为不同的有利勘探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亚地区与中国西部盆地类比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中国西部盆地和中亚某些含油气盆地在地质背景和石油地质条件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从盆地结构上看,中亚地区的盆地与中国西部盆地大多为具有不同构造属性的构造阶段,相互叠置的叠合盆地;从烃源岩发育特征来看,中下侏罗统的含煤岩系使中国西部与中亚地区烃源层有较好的可比性。勘探实践证明,无论在中亚还是在中国西部该含煤岩系是最重要的烃源层之一,但中国西部绝大多数盆地广泛发育古生界烃源岩,这无疑大大增强了中国西部盆地的生烃潜力。从储集岩特征来看,中亚地区含油气盆地以发育中—新生界储层为主,而中国西部大部分盆地不仅广泛分布中—新生界储层,具有发育古生界储集层的优势;从资源类型来看,中亚地区以天然气占有绝对优势,而中国西部除天然气外,石油资源也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总的来看,中国西部的油气勘探潜力要优于中亚地区的大多数盆地。  相似文献   

3.
新疆区域布格重力异常与油气普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是新疆境内三大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乃是全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在这些盆地中,中、新生代地层发育、分布广泛,厚度大,具备良好的油气生成条件。准噶尔盆地西缘的克拉玛依,乌尔禾油田具一定规模,已成为我国重要石油基地之一。塔里木盆地已发现依奇克里克,柯克亚油田。吐鲁番盆地也有胜金口小油田。但是由于这些盆地范围大,覆盖广,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程度低,因此要在几万平方公里,甚至几十万平方公里面积内选择进一步进行油气普查的地区相当困难。可是在盆地内选择进一步普查区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为了加快油气普查勘探速度,缩短油气普查时间,  相似文献   

4.
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內陸的高原盆地,位于崑崙山与阿尔金山之間,面積約有22万平方公里。盆地內拔海2800—3000公尺左右。雨量稀少,盆地西部年雨量只有60公厘左右,盆地东部年雨量亦不超过100公厘,有时几乎是常年无雨,因而夏季干热,溫度最高可达40℃;冬季干冷,溫度最低可达  相似文献   

5.
迄今石油勘探一直是在能够提供最大效益的地区,特别是地质条件最有利和最清楚的地区进行.然而,新的勘探观念正改变着方法学,并且促使勘探人员不仅要寻找那些明显的圈闭(背斜、穹隆、断层构造),而且也要寻找隐蔽圈闭,如地层圈闭,位于不整合之下的圈闭,与隐伏地貌伴生的圈闭,以及那些与构造相关或不相关的圈闭.对世界上已投产和有待勘探的含油沉积盆地的仔细研究表明,有许多地区尚需勘查,尤其是海上.全世界沉积盆地含有远景面积近77,643,000平方公里.其中近51,248,000平方公里在岸上,约26,395,000平方公里位于洋盆.本文着重讨论世界近海地区勘探的重要性.虽然,世界上一些新的油气田正在被不断发现和开发,但是现正在开采的盆地中仍有可能发现大量有远景的具经济价值的油气.加速新区的发现主要依靠大量的物探和钻探工作,以及新的勘探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塘湖盆地是我国西部典型的火山岩油气盆地。本文基于1:5万高精度航磁资料,结合区域地质、区域重力、地面踏勘和物性资料,对三塘湖盆地进行了航磁综合解释;详细分析了磁场和重力场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对应关系,圈定了盆地火山岩分布范围,采用欧拉反褶积方法计算了磁性体埋深,初步揭示了盆地磁性基底起伏情况;结合盆地火山岩油气成藏模式,开展了航磁油气远景预测。结果表明,三塘湖盆地中央坳陷内有隐伏火山岩存在的次级凹陷中心具有寻找火山岩油藏的良好前景:汉水泉凹陷区中的2个次级凹陷中心、条湖凹陷区北段次级凹陷中心应作为油气勘探重点区域;石头梅凸起和岔哈泉凸起区可作为重要油气勘探方向;方方梁凸起及其以南区域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的预研区。研究结果可为盆地油气资源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质》1995,16(2):16-24
以贺兰山 ̄龙门山 ̄大雪山一线为界,把中国含油气盆地分成东西两部分,以东属东部盆地,以西属西部盆地。东部和西部盆地分布有为数众多的大小不等的盆地,各具一定的地史特色和各自的演化特征。本文重点探讨我国西部含油气盆地的储集特征及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8.
尹政  赵艳娜  杨丽萍 《地下水》2010,32(3):12-14,98
甘肃西部北山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着区内地下水的分布、埋藏及运动规律,主干断裂带与支干断裂的交汇部位、沟谷与断裂交汇带、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沉降带及坳陷盆地等有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可作为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9.
雅诺斯盆地是哥伦比亚最重要的产油盆地,也是世界著名的含油气盆地。盆地经历了古生代裂谷发育期、中生代弧后裂谷和拗陷发育期、古近纪前陆盆地发育期以及新近纪挤压活动发育期4个阶段。受构造、沉积演化控制,盆地具有独特的油气地质特征,发育有3套含油气系统。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沉积中心雅诺斯逆掩前缘带附近;垂向上油气主要储集于白垩系Guadalupe组和古近系Mirador组。通过油气地质综合研究,认为盆地西部雅诺斯逆掩前缘带和盆地北部地堑虽然勘探程度较高,仍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盆地中部雅诺斯坳陷可能存在重油勘探机会。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盆地在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陕西北部,甘肃庆阳地区,宁夏盐池县及内蒙伊盟地区,总面积二十余万平方公里。干旱缺水是本区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自然威胁,特别是陕、甘、宁的接攘部分,为全国有名的严重缺水区之一,不但工农业用水无从解决,甚至连人畜饮水都有困难。因此,调查和研究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开发利用地下水为工农牧业发展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什托洛盖盆地前人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盆地西部基本为勘探空白区。通过在和什托洛盖盆地及周缘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测试分析工作,整体评价了该区烃源岩特征和勘探潜力。研究表明和什托洛盖盆地发育泥盆系、石炭系和侏罗系3套潜在烃源岩,其中侏罗系为盆地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层段,泥盆系及石炭系为烃源岩的次要发育层段。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和什托洛盖盆地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白杨河凹陷、南部斜坡区是有利勘探区带,为下一步勘探方向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和什托洛盖盆地前人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盆地西部基本为勘探空白区。通过在和什托洛盖盆地及周缘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测试分析工作,整体评价了该区烃源岩特征和勘探潜力。研究表明和什托洛盖盆地发育泥盆系、石炭系和侏罗系3套潜在烃源岩,其中侏罗系为盆地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层段,泥盆系及石炭系为烃源岩的次要发育层段。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和什托洛盖盆地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白杨河凹陷、南部斜坡区是有利勘探区带,为下一步勘探方向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辽西地区构造演化与盆地成因类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辽宁省西部地区发育了一系列中生代小型含煤盆地。这些盆地内有广泛的油气显示,但勘探效果却不理想。本文分析了辽西地区地球动力学背景,结合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研究了辽西地区盆地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探讨了辽西地区构造演化史、盆地形成机制和成因类型,并以阜新盆地为例,阐述了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的最大内陆盆地,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该盆地的油气普查勘探工作已有30多年历史,取得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和成果.分别于1958年、1977年找到了中新生界为油源的依奇克里克油田及柯克亚油气田;1984年9月又发现了古生代海相的雅克拉油气田.从而更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同时亦打开了塔里木盆地油气普查勘探的新局面.另外,近几年石油部在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作了不少物探工作,对其内幕又有新的了解和认识.笔者分析研究了已有的资料和成果,再论塔里木地块(台)一盆地成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各时代构造运动表现及特征.  相似文献   

15.
西昌盆地油气化探普查效果及下一步找油气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配合国家加快油气资源勘查步伐,四川石油管理局将西昌盆地作为下一步勘探重点地区,由于西昌盆地属勘探新区,各种地质、构造情况复杂,首先在该区实施了油气化探普查,油气化探普查结果证实了西昌盆地中部地区为油气泄漏特征,这与七坝1井结果吻合,同时发现了三个重点区域,指出盆地西部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地区,为下一步地震勘探指明找油气方向。  相似文献   

16.
孙自明 《现代地质》2016,30(6):1303-1310
摘要: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西非海岸,因其富含油气,资源潜力大,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该区盐构造发育,变形复杂,盆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勘探目的层勘探程度并不均衡,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成为指导下步勘探工作的关键。通过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特征研究,指出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是由下刚果盆地与刚果扇盆地垂向上叠置、平面上复合所形成的叠合复合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前裂谷期、陆内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被动陆缘期等演化阶段;在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油气成藏要素和运聚方式等特点,划分出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和盐下白垩系等三个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各勘探领域油气成藏特征等的系统分析,指出了盆地东部陆上-浅水地区是勘探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勘探领域和盐下白垩系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盆地西部深水-超深水地区是勘探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前言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据二百万分之一地质图,可圈出大于5平方公里的1270个,占全国面积25%。若按面积大小划分,其比重是:巨型、大型盆地(1万平方公里以上)24个,占盆地总面积67.3%;中、小型盆地(1万—1千平方公里,或更小)约1246个,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陕甘宁)盆地是中国近代找油最早的地区之一。因长期不认识前陆盆地结构特点,加之主要勘探目标层三叠系延长组超低孔渗,因而油气勘探工作长期处于"孔孔见油,孔孔不流"的苦恼中。近二十年来,伴随着压裂技术及三角洲认识的开辟,前陆找油气相继在中国西部几个大盆地中都取得了进展。不过中国对前陆盆地的研究尚处于中早期阶段,应从前陆共性进一步加强研究,中国西部前陆油气勘探进一步繁荣是理所当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地区沉积盆地石油地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创始于西北地区诸含油气盆地。近年来,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使西北地区的勘探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中国西北含油气盆地内,古生界海相沉积和中、新生界陆相沉积都有生成油气的烃源岩。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吐鲁番和酒泉等主要沉积盆地动力学演化史可划分为三个旋回,每一旋回都经历了由伸展到聚敛的完整演化过程。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前景看好,随着勘探工作的进展,将会在此区继续发现一些大、中型的油、气田。  相似文献   

20.
王善书 《沉积学报》1985,3(4):121-130
南海北部指北纬16°00'至23°00'与东经108°00'至120°00'之间的海域。包括广东大陆以南、海南、台湾两岛之间的广阔大陆架和陆坡区以及北部湾。东西长约1300公里,南北宽约200至400公里。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经过地球物理勘探普查工作及几十口钻井资料,证实该区第三纪沉积广泛分布,厚逾万米。按沉积岩厚度大于1000米所圈定的范围约在30万平方公里以上,形成了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及台湾西南五个沉积盆地(图1、2)。在北部湾、琼东南、珠江口及台湾西南盆地中,分别在下第三系流沙港组、陵水组、珠江组,上第三系角尾组、韩江组发现了储油气层(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