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美国的两位地震学家通过对记录到的数千次微小地震进行分析后 ,发现了一种跟踪加利福尼亚圣安德烈斯断层上微小地震的方法。当某个不知名的发震断层上的张力达到断裂点时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一些警报。据《科学》杂志 1 999年 7月 3 0日报导 ,两位地震学家共研究了在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的加州帕克菲尔德附近记录到的约 60 0 0次小地震。圣安德烈斯断层穿过帕克菲尔德的那段断层是世界上被研究得最充分的断层之一 ,因为该断层每隔数十年就会有规律地发生一次强烈地震。2 0世纪 80年代末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麦克埃维利 (Thomas V.Mc Evi…  相似文献   

2.
圣安德烈斯断层(美国加州)南段最后一次大地震距今已有153年了,而其平均震间间隔却仅为~100年.如果大地震的复发具有周期性,而并非随机发生或群集发生,则这个时间长度是很值得关注的,而且通常意味着概率意义上的地震危险性增大.遗憾的是,多数地震记录都很简单,这就限制了对单条断层上地震复发的分布特征的描述.本文利用加州Wr...  相似文献   

3.
古地震和断层滑动速率数据结合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地质调查局(CITUSGS0地震目录(1944-1992)用于检测沿南加州地区主要走滑断层的震级-频度分布的形态。对于纽波特-英格尔伍德断层、埃尔西诺断层、加洛克断层和圣安德烈斯断层,得到的分布是符合断层行为的特征地震模式的。沿圣哈辛托断层观测到的分布满足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如果仅注意圣哈辛托断层上由大的历史地震的破裂带或由断层线的清晰阶距标记的断层段  相似文献   

4.
新模式表明地震是随机发生的根据一个模拟圣安德烈斯断层1万年地震活动的新计算机模式来看,该断层上的地震是随机发生的,这就使加州当前的长期地震预报不可靠了。该模式对研究人员用来确定地震断层的哪些地段即将破裂的基本假设提出了异议。断层段并非有规律地积累和释...  相似文献   

5.
1.地震学家为什么对圣安德烈斯断层那样感兴趣?圣安德烈斯断层是太平洋与北美地壳板块之间的一个活动边界。历史上发生的地震与该断层有关,它在过去一千万年中,一直是平均每年移动约0.5英寸。地震学家对圣安德烈斯断层关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靠近加利福尼亚的主要人口居住区。2.地震图记录的地震波与断层几何结构有关吗?  相似文献   

6.
1989年10月袭击旧金山湾地区的7.1级地震突出地向人们显示了大自然的破坏力。这次地震(根据震中附近的山名取名为洛马普列塔地震)除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外,还是地震预报这个不确定的科学领域取得新进展的标志。在过去的10年里,科学家们已开始估计沿圣安德烈斯断层发生较大地震的长期概率。我工作所在的美国地质调查局,根据对人口稀少的加州中部一条布设有大量仪器的25公里长的断层段的研究,于1985年发布了第一个正式的美国政府地震预报。以附近城镇命名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的帕克菲尔德地段最近的一次6级大震发生于1966年。据我们的估计,帕克菲尔德在1993年以前发生另一次大地震的概率为  相似文献   

7.
地震群触发了加州中部的警报赖克联邦和州政府当局于星期日(即1993年11月14日——译注)向加州中部帕克菲尔德村庄周围的7个县发布了最高一级的地震警报,警告他们在星期三(即1993年11月17日——译注)早晨以前圣安德烈斯断层发生6级强震的“概率约为...  相似文献   

8.
假设圣安德烈斯断层(加州)中存在高孔隙压力流体,并用其来解释断层的主动性失稳,这或许直接影响着对地震发生机理的认识.但最近在位于加州东部圣安德烈斯断层上的钻探(SAFOD,San Andreas Fault Observatory at Depth)中,未发现存在高孔隙压力流体的相关证据[1].假如没有高孔隙压力普遍存在的证据,这将影响我们对圣安德烈斯断层或其他活断层上地震发生机理的认识.然而,笔者认为圣安德烈斯断层深钻现有的证据,尚不足以否定高孔隙压力流体存在的假说.要充分认识断层中孔隙压力的特征,还需要在圣安德烈斯断层的钻孔上进行长期监测.以上分析结果或许对解释其他活断层钻探项目结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1992年7月28日,加州南部的居民们被该州40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惊醒。虽然这次地震异乎寻常地大,但却不是发生在著名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上,而是发生在该断层以北不远处的沿一系列分支构造的兰德斯镇附近。这使人立即想起许多问题。这次地震是不是“那个”大震?这次地震是否释放了圣安德烈斯断层系  相似文献   

10.
自1985年来,在加州中部造近克菲尔德镇沿圣安德烈斯断层一直在全力以赴地进行地震预测试验。从1857年以来,帕克菲尔德发生了6次中等地震。平均22年一次,最近的一次6级地震发生在1966年。研究人员认为在1993年之前发生中等地震的概率为95%。可是现在看来,似乎把事情太简单化了。起初对帕克菲尔德这段断层的鉴定是根据圣安德烈斯断层地表地貌特征来进行的,但稍后的微震研究说明那些地貌特征并未延伸到地震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地震工作者在加州中部圣安德烈斯断层的帕克菲尔德地段上,有计划地进行着地震预报实验。1985年12月8—13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大会上,报告了实验工作的某些进展。 在圣安德烈斯断层上,帕克菲尔德地段长约二十五公里。这里曾在1851年、1881年、1901年、1922年、1934年和1966年先后发生了六次6级左右的中强特征地震。所谓特  相似文献   

12.
海原断层系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Okubo等人测量圣安德烈斯断层系所用的复盖维数法,对海原断层系进行了分形测量,求出海原断层系的整体维数D_0=1.137,其景泰段D_0=1.109,海原段D_0=1.182。计算中未得到邵家水段和李使堡段的分维数。此外,文中还着重探讨了断层几何与地震活动性及其力学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证明了自相似断层的几何复杂性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剪切断裂带具较低分维数(1.1—1.3),而在张性环境中形成的断裂体系具较高的分维数(1.5—1.6)。最后本文讨论了断层迹线图等因素对分形测量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最近对跨越南加州圣安德烈斯断层系的大地测量点位的速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揭示出震间形变沿12条剪切应变率较高的近乎平行的狭窄带发生。这些高剪切应变带与活动地质断层段对应很好,与微震活动集中带局部对应。从圣安德烈斯断层大弯处向北和向南都观测到了较高的剪切应变率(0.3~0.95微应变/a),而大弯处本身则表现出分散且量级低的剪切应变率。扩散性形变分散且量级较低(<0.2微应变/a),压缩性形变在文图拉和洛杉矶盆地最高。由于以前在该地区从未作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的假设,因此,我们的分析可以证明大地测量可单独用来探测活动断层段。  相似文献   

14.
地震的复发历史可能会为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提供线索,但大地震之间的时间间隔太长,因而掩盖了所有的复发变化规律。相比之下,小地震频繁发生,而其复发间隔在相对小的时间尺度内也是可以计量的。本研究对一个历时8.5年、包含900多次低频事件的地震序列进行了研究,这些低频地震在加州帕克菲尔德(Parkfield)附近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下产生了震动。这些地震事件在时间上表现出密集的复发间隔,一般在3~6天之间,但有时这一模式却会突然发生变化。虽然大地震和低频地震的发生环境不同,但是该项研究表明大地震序列可能具有类似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南加州经历了发生在垂直右旋以走滑占优势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系统上的地震,以及发生在一个由逆断层、斜滑断层、左旋断层和其他类型断层组成的次级断层系统上的地震。应用模式识别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来分析1915~1994年间M≥5.5的地震目录。我们用模式识别来找出一组能够表示上述两个系统各自特征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性。模式识别和聚类分析这两种方法都表明,当地震活动的两种体系中的任何一种成为主要形式时,则进入了地震释放期。近20年来,次级系统成为活跃的系统,板块在运动方向上的微小变化可能会解释这一现象。在圣安德烈斯系统上的地震释放之前,大盆地或加州湾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地震活动。这些事件大致上表明了大盆地地区的扩张和加州湾地区转换断层的扩展和滑动。  相似文献   

16.
地震预测与断层滑动机制塔利斯在沿圣安德烈斯断层中部的加州帕克菲尔德进行的地震预报实验是最有意义的进展之一。帕克菲尔德镇是个人烟稀少的地区,只有35户居民。该地区平均每隔22年发生一次近6级的地震。这里是我们预期要发生一次适当大小的地震,并希望将其捕捉...  相似文献   

17.
加利福尼亚帕克菲尔德附近横跨圣安德烈斯断层(SAF)带5 km长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测量和建议中的圣安德烈斯断层深孔观测(SAFOD)表明,速度在横向及垂向上均有变化。速度从地表附近的<1.0 km/s变化到750m深度的4.8 km/s。最低的速度(<1.0~3.0 km/s)对应于地表附近的未固结的沉积岩、泥岩和砂岩,而较高的速度(>4.0 km/s)可能对应于萨林断块的花岗岩,该岩出露在圣安德烈斯断层西南数千米处。沿地震剖面可能的花岗岩顶部的埋深存在横向变化,但是在建议中的SAFOD场址处约为600m深。在圣安德烈斯断层地表迹线的西南部之下,我们观测到一个优势的横向低速层(LVZ),低速层在300m深度上宽约1.5km,但是在750m深度上逐渐减少到约600m宽。在速度模型的最大深度(750m)上,低速层集中在圣安德烈斯断层地表迹线西南大约400m处。在低速层两侧差不多的深度上观测到了相似的速度及速度梯度,说明低速层相对其任何一侧的岩石都是异常的。低速层内的速度低于圣安德烈斯断层断层泥的速度,而且,相对于重力、地磁、电阻率测量值,低速层也是异常的。由于低速层接近圣安德烈斯断层的地表迹线,使人认为它代表了深部破碎的结晶岩地层。然而,低速层也可能代表了现在仍然与圣安德烈斯断层邻接或包围圣安德烈斯断层的沉积岩的构造破碎带。这种沉积岩的破碎带意味着断层横跨两侧并可能位于破碎带中,说明断层带在300m深处上至少为1.5 km宽,在750m深度上逐渐减小到约600m宽。沉积破碎带内的流体可能是造成观测到的低电阻率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美国海湾地区的圣安德烈斯断层或海沃德断层今后30年内发生 M≥7.0地震的概率为50%,这是美国地质调查局为评价加州发生大震的概率而召集的由政府部门、学术团体和私人部门组成的“蓝绶带”小组的一致意见。该工作小组于1988年7月发表了其研究结果的报告,题目是:加州圣安德烈斯断层发生大震的概率。该报告还对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1980年作出的估计——加州南部在今后30年内发生一次震级相当于1857年蒂洪堡地震(8.3级)的地震之概率为50%——进行了认真的推敲,所得  相似文献   

19.
对适用于加州帕克菲尔德附近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上中强地震(M ̄6)地震不稳定模型,计算了作为时间和地面位置函数的理论压磁场。不稳定模型对一个32a地震轮回的所有时段模拟断层滑动和应力,其中包括失稳(主震)滑动。当该断层的一个近乎闭锁的断块受周围非地震滑动的作用变得充分承载以致于达到快速破裂的条件时,就会发生主震滑动。使用基于类似于应变核的压磁核的解析法,直接由断层滑动计算了压磁场。在地震间隔期间,闭锁  相似文献   

20.
古地震是利用地质学和考古学的方法研究史前时期至19世纪末,强烈地震在地表和沉积物中所产生的变形遗迹,用以确定古地震的震中位置、地震强度和发震年代。1980年5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象台举办的“地震预报讨论会”之后,会议负责人组织了圣安德烈斯断层带古地震遗迹的现场考察,美国地质学家在第四纪地层中进行槽探,发掘第四纪地层中的古断层,以区分古地震,并鉴定出古地震发生的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