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推广高精度“北斗+”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首次研究千寻位置、六分科技及中国移动3家覆盖全国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定位服务性能,通过对2021-07-21~22采集的2次8~9 h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 千寻位置和中国移动的官方推荐挂载点支持BDS-2三频信号和BDS-3双频信号(B1I、B3I),六分科技支持BDS-2和BDS-3双频信号(B1I、B3I); 2) 3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都能提供100%的北斗数据完整率; 3) 静态基线结果表明,3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虚拟基站组成的闭合环相对误差均小于2×10-6; 4) 单历元RTK解算结果表明,3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均能够提供水平向优于3 mm、垂直向优于9 mm的内符合精度,但不同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之间存在cm~dm级的定位结果偏差,因此不建议在RTK作业时使用不同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相似文献   

2.
利用国家级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和省级区域北斗CORS站,基于国家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平台,通过改造和直接利用的方式,在华北平原构建了我国首个跨区域北斗分米级地基增强服务系统。经采用双频终端实地测试,该系统覆盖京津冀晋全部区域及内蒙古部分区域,采用GPS+北斗双模定位静态精度达到分米级,动态定位精度达到亚米级,单北斗模式定位精度略低,但仍在分米-亚米量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应用能力,拓宽了我国北斗民用导航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可满足高精度北斗实时导航、定位服务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提出北斗伪距差分和北斗/GPS联合伪距差分算法,并利用中国北斗沿海差分台站播发信号进行陆地定点和海上动态测试。结果表明,在距台站300 km以内,北斗平面定位精度优于1.5 m(95%置信水平),高程定位精度优于2.5 m(95%置信水平)|GPS+北斗联合定位精度、数据有效率均优于单独GPS或北斗系统|单独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和性能优于RBN差分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北斗二代卫星系统(BDS)3种卫星天线相位中心改正模型,分析对比不同模型对精密定轨、卫星钟差以及精密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ESA/ESOC的BDS卫星天线相位中心改正模型在精密定轨、卫星钟差和精密定位方面均优于其他模型结果,建议在北斗高精度数据处理中采用。  相似文献   

5.
2018年12月26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正式启用。该系统是目前我国建站技术标准最高、站点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完全自主可控并且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应用将以此进入高精度实时定位和快速服务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2018年12月26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正式启用。该系统是目前我国建站技术标准最高、站点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完全自主可控并且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构建并维持我省现代时空基准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全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应用将以此进入高精度实时定位和快速服务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国均匀分布的210个北斗地基增强基准站观测数据,提出基于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方法获取空间相关的延迟误差及残差,研究利用反距离加权法、克里金插值法以及球谐函数法建立了中国区域的三种地基增强格网模型。使用单频伪距单点定位方法对中国区域的北斗地基增强格网模型定位精度进行了评估,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格网模型的定位精度达到米级,可满足大众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金鸿 《地理信息世界》2021,28(1):109-112
针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实际工程应用问题,提出了一种格网平均值方法快速获得厘米级的CGCS2000坐标.采用GAMIT10.71版本软件包解算北斗系统数据,测试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解算基线精度,结果显示北斗系统基线相对精度达到10-9级别.基于实际轨道交通首级控制网解算北斗系统数据结果表明,利用格网...  相似文献   

9.
天线罩是一种为保护天线正常工作而设置在天线外部的结构物.为避免受到外部机械损伤,保证天线的电性能以维持正常运行,许多北斗/GNSS基准站的天线都会使用天线罩进行遮盖.由于天线罩本身材质特殊,不同型号天线受其影响不同,特别是对北斗/GNSS高程解算影响差异显著.本文首先给出了天线罩对北斗/GNSS信号吸收和折射基本原理,然后针对北斗/GNSS基准站更换天线或者天线罩时对定位、特别是高程方向的影响,提出了使用偏心观测量进行重新标定的方法.基于广东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改正天线罩的影响,满足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坐标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东沿海 Cu含量水平的时空变化趋势 ,1989~ 1997年实施“南海贻贝观察”对广东沿海 12个地点进行了连续监测。实测数据和有关历史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广东沿海牡蛎体 Cu含量(湿重 )范围为 2 .70~ 352 mg· kg-1,平均值为 94 .1mg·kg-1,总超标率达 35.1% ;局部海区属重污染水平。牡蛎体 Cu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呈珠江口海区 >粤西海区 >粤东海区格局 ;Spearman顺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1989~ 1997年间 ,广东沿海牡蛎体 Cu含量年际间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琼东近海浮标污损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南海北部近海石油开发区的污损生物状况,对海南岛东部近海海区的两个浮标及其锚锭系统上的污损生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污损生物的种类主要是藻类、水螅、有柄蔓足类和牡蛎;南海沿岸水域常见的无柄蔓足类仅出现在距海南岛相对较近的J2浮标站。并探讨了该海区的污损生物群落结构与邻近沿岸水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琼东近海浮标污损生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南海北部近海石油开发区的污损生物状况,对海南岛东部近海海区的两个浮标及其锚锭系统上的污损生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污损生物的种类主要是藻类,水螅,有柄蔓足类和牡蛎;南海沿岸水域常见的无柄蔓足类仅出现在距海南岛相对较近的J2浮标站。并探讨了该海区的污损生物群落结构与邻近沿岸水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研究并实现中国区域北斗广域差分实时电离层延迟格网改正算法,针对北斗单系统实时建立电离层延迟格网的不足,提出联合BDS/GPS的北斗广域差分实时电离层延迟改正方法。比较BDS、GPS以及BDS/GPS观测的实时电离层延迟格网,并利用北斗单频单点伪距定位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在有效格网点覆盖充足的地区,BDS与GPS实时电离层延迟格网定位效果相当;而联合BDS/GPS观测的实时电离层延迟格网极大提高了偏远地区的单频定位精度与可定位历元数,也使原本单系统格网覆盖充足的地区定位效果得到进一步增强和稳定。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接受"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分析中心"及"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跟踪站"牌匾,标志着测地所进入了中国北斗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等4个导航系统研究领域的前沿,成为第一批中国全球导航(包括北斗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官方授权单位。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是涵  相似文献   

15.
首先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德国地学中心(GFZ)与武汉大学(WHU)精密产品,对GNSS精密卫星轨道和精密钟差产品精度进行初步评估;然后基于WHU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对18个分布于东半球的MGEX地面站进行多系统定位测试,同时也对BDS的B1I/B3I与B1C/B2a两组新、旧频点的精密单点定位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四大导航系统(GPS、GLONASS、BDS、Galileo)的卫星轨道产品精度均在cm级,精密钟差内符合精度均优于0.1 ns,北斗三号(BDS-3)卫星钟精度相比北斗二号(BDS-2)有显著提升。2)亚太地区BDS的定位精度优于其他3个系统;在其他地区,GPS定位精度最优(与Galileo基本相当),优于BDS和GLONASS的定位结果。3)BDS PPP平均收敛时间静态模式约为50.33 min、动态模式约为77.83 min,收敛速度略低于GPS、Galileo,优于GLONASS。4)B1C/B2a与B1I/B3I双频消电离层组合PPP定位性能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6.
<正>11月9日,河南省地矿局测绘地理信息院完成的"河南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郑州)区域网"建设项目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河南省地矿局副局长禄丰年介绍,该项目原属河南省地质信息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的区域国产化升级项目,也是省地矿局与省测绘局联合打造的河南省CORS系统的重要内容。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磋商,两局在原战略合作协议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针对BDS-3新卫星对极地地区定位性能的影响,分析了BDS-3新卫星对极地地区北斗B1I、B2I以及B3I卫星3个频率数据质量以及定位精度的影响。经研究发现,BDS-3新卫星增加了极地地区北斗卫星可见数,有效改善了极地地区的北斗卫星空间分布结构,增强了卫星信号强度,降低了多路径效应,BDS-3卫星的加入使极地地区北斗伪距单点定位精度与GPS相当。进行北斗与GP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时,BDS-3新卫星提升精度效果优于BDS-2卫星,而BDS-2/BDS-3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精度低于GPS。研究结果旨在为今后极地地区北斗高精度定位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89~1997年于广东沿海设12个牡砺采样点,研究广东沿海牡蛎体总铬的含量水平、地理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全部牡蛎样品的总铬含量均远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值,属正常本底水平或轻微污染水平。牡蛎体总铬含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珠江口海区≥粤西海区>粤东海区。1989~1991年间,牡蛎体总铬的平均含量呈下降趋势;1991~1994年间,牡蛎体总铬的平均含量年际间虽有波动,但没有显著变化;1994年以后,牡蛎体总铬的平均含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广东沿海牡蛎体总铬的含量水平与时空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7年广东沿海设12个牡励采样点,研究广东沿海牡蛎体总铬的含量水平,地理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全部牡蛎样品的总铬含量均远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值,属正常本底水平或轻微污染水平。牡蛎体总铬含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珠江口海区≥粤西海区〉粤东海区。1989-1991年间,牡蛎体总铬的平均含量呈下降趋势;1991-1994年间,牡蛎体总铬的平均含量年际间虽有波动,但没有显著变化;1994年以后,  相似文献   

20.
广东沿海西施舌资源及增殖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施舌(Coelomactraantiquata)隶属于蛤蜊科双壳贝类 ,经济价值高 ,属名贵贝类。调查显示 ,其资源正以每年接近 1 0 %的速度衰减 ,因此 ,加强该贝类资源的增殖保护 ,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此文对广东沿海西施舌资源的分布及其资源衰退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资源保护对策 ,以供参考。1 广东沿海西施舌的主要分布区及其环境特征西施舌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而在广东沿海 ,其分布主要集中在粤东海区 ,其它海区仅发现在上川岛飞沙滩一带浅海有零星分布。在上川岛以东的广东海域 ,其资源密度大致呈现自东至西递减的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