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韩志刚大师事迹   `韩志刚同志从事通信工程设计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工作经验丰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开拓,勇于进取.上世纪90年代承担和主持了信令网、智能网和汇接网等多项国家高新技术工程设计和重大专业科研课题,以知识、诚信、能力、奉献和公正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称赞,为我国通信网从小规模、低水平、低层次发展至今具有世界领先的网路规模和技术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参加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电话网等课题的研究和通信系统的规划、规范、标准研讨等,撰写多篇专业科研著作或论文,完成的技术设计项目多次获部级以上奖励.……  相似文献   

2.
韩志刚简介韩志刚,男,汉族,1961年11月生,河南禹州人,1982年7月南京邮电学院电话交换专业毕业,2001年获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原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工作至今,现任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做为电信交换科学领域的主要领头人之一,兼任信息产业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资深会员,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理事,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通信建设工程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通信学会常务…  相似文献   

3.
封面故事     
正中国地质科学院1956年建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最早建立的少数几个科学研究院,也是我国专业齐全、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的社会公益类地学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院以来完成万余项科研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地质力学、陆相生油、多旋回大地构造、琦岩铁矿等地学理论,指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始建于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八日,是新中国建院最早、专业最全的综合甲级设计研究院之一.   五十五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完成了两千余项大中型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成果遍及国内二十五个省市和地区,先后荣获市、部级和国家级优秀勘测设计金、银、铜等各项奖励一百四十余项,科技进步奖六十余项,形成了强劲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浩辰CAD协同设计解决方案针对设计院各专业之间协作中所出现的错漏碰缺等问题,提出了多专业、多平台的产品解决方案。方案包括了CAD设计平台、专业软件应用、专业间图纸交互等问题的处理,是一款专业、智能、平面三维结合的BIM方案。  相似文献   

6.
冶金地质经济学术讨论会于7月13~17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计委、地质部、中国金属学会及冶金系统的地质、设计、矿山、科研、学校等部门的领导和积极从事地质经济研究的代表共65人. 会议由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窦洪泉同志致开幕词,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康永孚同志讲话,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朱国平同志作了地质经济效果问题的报告.报  相似文献   

7.
蔡玉良简介蔡玉良,男,46岁,硅酸盐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读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工艺所专业组长、主任工程师、技术中心副主任等职。现任中材国际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技术中心主任。主持并参与完成了各类水泥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与应用项目5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行业重大科研项目、国家级科技项目等10多项,获得省部级与国家级科技奖项7次,在水泥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与应用、科研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享有政府特殊津贴,为江…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1月29日,我会新设立的海洋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在青岛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隆重召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学法研究员、副主任委员孙晓明、曾志刚、杨守业、何高文,以及李院生、孙卫东、陈多福、吴能友、叶瑛、陈建芳、汪卫国、刘键、符亚洲等十余名委员出席了会议;参加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的部分理事和秘书长等也应邀参加了成立大会。胡瑞忠理事长首先宣读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关于新设立海洋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的组建公告",并发表了重  相似文献   

9.
我国造园叠石世家“山石韩”已传承百余年,其第四代传承人韩建中创办了北京南山石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并完成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林泉高致”和“天境”两大主要假山景观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本文介绍了这两处假山景观的设计立意和营造技巧,从实例出发体现出我国园林叠山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时匡大师事迹   时匡同志30年来一直工作在建筑设计第一线,主持完成了220余项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工程项目,面积达180多万平方米.其中有国家、省的重点项目,也有技术复杂,艺术性要求高的工程.在苏州这座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古城中搞建筑创作有相当的难度,但他负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认真地对待每一项设计,坚持走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的道路,坚持研究中国优秀的建筑文化遗产又注意吸纳现代国际上最新的设计手段,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完成一批社会上有相当影响的作品,其中9项获得国家、部、省级以上的优秀设计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作品选,韩国也专门为他出版了一本设计作品专刊,这是中国建筑师首次在国外拥有个人的作品专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