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院徽说明     
“G”为英文“GEOLOGY”(地质)的缩写。标志地质,指出我院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它紧紧围绕地球,象征我院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开发地球宝藏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2.
沿凤-太断裂带发育的徽成盆地斜切秦岭构造带,成为东、西秦岭构造地貌的分界带。该盆地由上部成县群和下部东河群2套地层序列组成,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基于沉积地层序列、野外断层滑动矢量运动学分析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结合上部成县群磁性地层学的研究结果和基性岩脉的年代测试结果,确定了该盆地2期伸展断陷成盆阶段和3期构造挤压改造的交替演化历史。认为下部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时期(107Ma之前),成盆应力场为NWW- SEE引张,与东西向勉略断裂带左旋走滑拉分作用有关,其中加积了一套河湖相砂砾岩沉积。该走滑盆地在沉积晚期遭受NW- SE向挤压应力作用,控盆边界断层发生反转,地层发生宽缓的褶皱变形,基性岩脉侵位其中(107Ma)。上部新生的断陷盆地很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自107Ma以来),受NW- SE引张作用,沿凤-太断裂带发生复活,其中堆积了一套河流相红色砂泥岩和砂砾岩沉积地层。该断陷盆地遭受2次挤压应力场的改造:早期NNW- SSE向挤压、晚期NNE- SSW向挤压,这两期挤压作用使控盆边界断裂(凤太断裂、勉略断裂)发生构造反转,地层陡倾,但盆地内部变形较弱。与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对比,认为这两期挤压应力作用分别发生在白垩纪晚期与古近纪。  相似文献   

3.
段海澎 《安徽地质》2004,14(1):64-67
徽杭高速公路(皖境)雄村段分布有多个滑坡体,本文采用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滑坡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并采用工程地质数值法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其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和量值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滑坡群进行评价、预测,并提出指导性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徽成盆地位于秦岭中部,是分布于陕西凤县、甘肃徽县、成县、武都一带的中、新生界沉积盆地。呈北东东向延伸,西宽东窄。东河群为盆地中最发育、分布面积最广的一套陆相含煤沉积。它主要出露于两当县杨家店和凤县以东,以及成县至武都甘泉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该群自下而上分为三个组:田家坝组、周家湾组及化垭组。 1973、1979年笔者随我所二室中生代组和孢粉组,先后两次对甘肃两当—陕西凤县徐家沟剖面、甘肃成县镡坝—鸡山剖面进行了系统采样。共分析样品106块,其中徐家沟剖面27块、  相似文献   

5.
徽成盆地系秦岭中部,展布于陕西凤县,甘肃徽县、成县、武都一带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西部成县一带较宽,约40公里;东部凤县地区则变窄,仅4公里左右,故盆地呈一棒锤状(图1),为秦岭山系中最大的一个沉积盆地。盆地中广泛分布着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图1),早白垩世地层则为盆地中最发育、分布面积最广的一套陆相含煤沉积。它主要出露于两当杨家店和凤县以东、以及成县至武都甘泉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赵亚曾、黄汲清(1931)将出露于陕西凤县一带之故道河俗称  相似文献   

6.
《浙江地质》2009,(8):26-26
近日,从陕西省政府了解到。针对城市建设用地批而未用现象突出的情况。该省将按照国土资源部的安排部署。全面开展批而未用土地清理活动,对处理的批而未用土地,会优先用于扩大内需急需用地项目。在清理工作中,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有关用地批准文件、实施方案批准文件逐项核查。对2007年和2008年所有批而未用土地进行清理统计,逐项登记,建立数据库,分别提出处理意见。清理结果逐级上报至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该省将对批而未用土地进行分类处理。优先考虑用于扩大内需急需用地项目。农用地转用批准后。满两年未实施征地和用地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已实施征地,满两年未供地的。  相似文献   

7.
邹礼卿  谭鹏 《湖南地质》2011,(12):58-60
如果说,“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获批是为湘潭“谋势”,那么“两个率先”的实施就是在为湘潭“谋事”,是在用新思维、新智慧寻求突破,用大眼界、大视角酝酿“勃发”。  相似文献   

8.
王达 《探矿工程》2006,33(2):3-3
2005年与2006年交替之际,从上面传来两大利好消息,国务院分别于2005年12月31日和2006年1月20日(实际发布时间分别是2006年2月9日和1月23日)下发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地质科技工作者来说,这两个重要文件如同久早逢甘霖来得正是时机。  相似文献   

9.
吉利明  雷怀彦 《地层学杂志》1997,21(1):32-38,T001
对甘肃南部徽成盆地东河群进行了孢粉研究,在上部的化垭组首次发现了一些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以Cicatricosisporites Hsuisporites Clasopolis为代表,蕨类植物孢子占明显优势,以海金砂科、水龙骨科和卷柏科为主;裸子植物花粉以掌鳞杉科最常见,还有松科及麻黄科花粉。经孢粉组合特征和属种地史分布对比分析,认为化垭组的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可能为早白垩世中期,东河群的上界也为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0.
罗立强 《岩矿测试》2012,31(4):563-564
以前,面对中国山水画,总不得要领。纵然是名作,常常也是看过之后不知所云。直到有一天,看到水墨画居然可以灵动起来,只见游走的线条,虚幻飘忽的笔墨,穿行于曾经呆滞、静默的宣纸之上,不禁内心一动,仿佛就触到了其中的生命和律动。一种涌动和激情,一份恬静与超然,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融洽地相辅相成。那交融之美,洒脱之美,流畅之美,犹如梦中美之极致。其思想、意境与情  相似文献   

11.
论隧道洞口段的绿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隧道洞口边、仰坡和洞门区域的植被恢复与绿化设计技术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隧道洞口设计不能象过去一样仅仅做单一的结构设计,必须与绿化设计有机结合。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文章从隧道洞口绿化设计的一般原则、绿化设计模式、与洞门结构相适应的绿化方法以及景观效果等方面,研究了隧道洞口段绿化设计方法。提出洞门结构设计与景观效果设计有机结合的原则,总结了隧道洞口绿化设计的总体模式。该模式给出进行洞口绿化设计时需要做的全部工作,包括洞门位置选择、洞口结构设计、绿化方法优选、边、仰坡的稳定性分析、景观效果设计等内容。除了考虑植被效果外,还须考虑隧道所在地的环境与意境的协调以及人文景观设计。成果可为工程界做好隧道洞口段的绿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深部软岩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非线性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孙晓明  何满潮  杨晓杰 《岩土力学》2006,27(7):1061-1065
由于深部软岩巷道工程岩体介质已进入到塑性大变形阶段,其破坏主要是由于支护体与围岩之间的不耦合造成的,因此提出了锚网索耦合支护非线性设计方法。与传统的线性参数设计不同,该方法在变形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最佳耦合过程进行强度设计,提出锚网索耦合支护参数,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反馈设计进行修正。与新奥法不同,采用该设计方法进行锚网索耦合支护既能充分发挥锚网主动支护浅部围岩的能力,又能通过锚索调动深部围岩强度的支护能力,从而可以实现软岩巷道支护体与围岩在强度上、刚度上和结构上的耦合,保证软岩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注重概念设计,分析判断结构设计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常规的工程设计中,合理控制各项指标,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以具体工程实例,介绍天然地基下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筏板基础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短柱设计、剪力墙等构件设计方法。消除的建筑平面和竖向不规则等因素对结构设计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山地建筑设计过程中,基础设计是制约建筑形式的主要因素,解决好基础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成为房屋设计的重要任务,也是结构设计的难点。通过几种基础形式方案的比较,达到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和谐性,统一性,实现了房屋在复杂的山地地形中的可建设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建筑设计领域采用协同设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将设计实践与协同设计理论紧密结合,提出了建筑设计领域正确使用协同设计概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在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尚未解决的空间定向钻孔轨迹设计问题,提出了分支孔斜平面设计法。该法使空间定向钻孔设计简化为斜平面内定向钻孔设计。而斜平面内定向钻孔设计又可借助于垂直平面内定向钻孔的设计方法。因此,使用该法不仅解决了空间定向钻孔轨迹设计问题,而且方法简单,设计灵活。   相似文献   

17.
康有  马顺刚  樊明兰  刘勇  张波 《水文》2017,37(3):1-6
针对目前参数估计方法存在稀遇洪水频率设计值偏大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数值次序统计量期望值的适线法计算洪水频率设计初始值;针对目前参数估计方法存在常遇洪水频率设计值偏小的问题,提出采用周文德公式修正目前频率设计偏小的情形,计算洪水频率设计修正值;针对目前传统方法计算洪水频率设计值抽样误差大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数值次序统计量标准差的方法计算洪水频率设计保证值。定量分析表明,提出的基于数值次序统计量期望值的优化适线法具有良好的无偏性和有效性;寸滩站洪水频率设计修正值大于频率设计初始值,且两者偏差随着频率减小而减小;寸滩站洪水频率设计保证值明显大于修正值。  相似文献   

18.
李小勇  钟文华  周英才 《岩土力学》2005,26(10):1535-1540
将概率统计理论引入砂井地基固结问题的分析中,克服了现行“确定性”分析和设计法的不足。对砂井地基固结的概率分析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研究,提出了砂井地基固结概率设计的设计系数法。该法用设计系数将砂井地基的固结概率设计与常规设计联系起来。径向固结系数的设计值等于其标准值与设计系数的乘积,也等于其均值与中心设计系数乘积。推导了径向固结系数为对数正态分布和伽玛分布时设计系数的计算公式,并据此研究了设计系数的变化规律。中心设计系数是径向固结系数变异系数的减函数,而是失效概率的增函数。研究了径向固结系数标准值的计算方法。为便于工程查用,提供了设计系数图表。提出了砂井地基固结概率设计的一般步骤,并用算例说明了该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ZDY4000LD (A)型履带式全液压定向钻机是一款面向狭窄巷道而设计的装备,主要用于中深孔的瓦斯抽采、探放水及顶底板注浆等钻孔施工。介绍了该钻机的设计思路,包括总体方案、关键结构、液压系统和外观造型设计,详细描述了关键结构部件和液压系统。该钻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巷道适应性强的特点,通过结构设计的优化,提高了钻机机身的调角度范围及给进行程,改善了钻机的工艺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Though the technology of using stabilizing piles to prevent landsliding is not new, the design of such piles with a meaningful optimization framework has been rarel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based framework for design of stabilizing piles is presented, in which both reinforcement effectiveness and cost efficiency could be explicitly considered. The design parameters considered in the proposed design framework are the pile parameters, including pile diameter, spacing, length, and position, and the design objectives considered are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iveness and cost efficiency. The design of stabilizing piles is then implemented as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In that the desire to maximize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iveness and that to maximize the cost efficiency are two conflicting objectives, the output of this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will be a Pareto front that depicts a trade-off between these two design objectives. With the obtained Pareto front, an informed decision regarding the design of stabilizing piles is reach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opose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based design framework for stabilizing piles are demonstrated through two illustrative examples: one is the design of stabilizing piles in a one-layer earth slope and the other the design of stabilizing piles in a two-layer earth slope. Further, parametric analyses a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the pile design parameters on the stability of reinforced slo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