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康文通 《地下水》2001,23(4):173-174,184
汾河灌区年年干旱,而洪水资源白白流失,地下水源较多;但开发量小,早涝碱制约着灌区的发展。本文对汾河灌区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省外和灌区多年试验研究的资料,提出了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是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白彦飞  孙磊 《地下水》2003,25(2):65-67
本文运用有关地下水系统理论,对山西省汾河灌区地下水资源作系统分析。灌区水资源系统由地表水系统与地下水系统构成。地下水系统具有双层含水结构;浅层潜水——承压水系统和中层承压水系统。由于含水系统本身特点及人工开采影响,浅层水对中层地下水垂直越流补给。地下水属松散孔隙水。地下水运动以全向为主,水平运动为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石羊河灌区盐碱化土地面积逐年增加,盐碱化程度不断加深,严重影响到该区国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造成石羊河灌区盐碱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认为自然因素主要是: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强烈;②.水资源量逐年减少;③.地势上位于我国现代地形的第二阶梯,为内陆河流;④.地下水质矿化度高。人为因素是:①.过度开荒,灌区大量超采地下水;②.植被大量减少,加剧了土地盐碱化;③.灌溉技术落后,有灌无排。同时从四个方面探索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石羊河灌区盐碱化土地综合调控措施:①.水资源合理配置;②.以水盐平衡理论为指导,调控地上水位和盐分的时空分布;③.加强以节水灌溉为核心的灌区配套建设,推广节水防盐的灌水技术;④.扩大牧草种植,逐步实现农业三元结构。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6,(3)
玛纳斯河流域莫索湾灌区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根据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中下游莫索湾灌区1998~2007年共10年的地下水观测资料,分析地下水年内、年际变化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水量均衡法对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年际变化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在人类活动与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年内变化特征明显,地下水资源处于负均衡状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与地下水埋深关系,得出莫索湾灌区地下水主要影响因素为灌溉用水量和蒸发量,各团场的地下水位变化驱动力不尽相同;研究莫索湾灌区地下水变化特征对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沙雅县渭干河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丽芹  余宏生  魏守忠 《地下水》2010,32(3):48-48,110
对沙雅县渭干河灌区水文地质进行了论述分析,区内浅层水排泄量较为可观,是造成灌区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因素,灌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应主要夺取潜水无效蒸发量和降低明渠排水量为主,兴利弊害开采地下水对干旱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6.
预测问题对灌区或预测区地下水水位动态预测,可以理解为评价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下各个时期地下水水位的可能变化。灌区或预测区地下水水位的预测,是地下水动态管理方面的主要任务。地下水动态决定着  相似文献   

7.
黑河中游绿洲典型灌区地下水资源总均衡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对研究区多年的水文地质观测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黑河中游典型灌区地下水水资源总均衡模型,选取了黑河干流具有代表性的平川、板桥、鸭暖和蓼泉灌区,对地下水均衡模型中的补给项及排泄项的主要变量分别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各灌区均衡期内地下水动态资料计算的均衡期始末地下水储存量变化与模型计算的均衡差基本相近,其相对误差为-17.6%,说明均衡模型对于估算内陆绿洲灌区地下水资源均衡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8.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有关部门未能充分考虑导致有害于人类自然环境的因素,以致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并日益严重,直接威胁着国计民生,这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以下即为陕西在这方面的失误。一、宝鸡峡、冯家山灌区渍水灾害宝鸡峡、冯家山两大灌区于1971年和1974年先后建成投灌后,引大量地表水上原灌溉。致使黄土原灌区地下水位逐年抬升。  相似文献   

9.
宝鸡峡灌区地下水动态规律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蔡明科  魏晓妹  宁有丰  沈冰 《地下水》2009,31(6):5-7,81
根据2002-2006年宝鸡峡塬上、塬下灌区内典型井观测资料,分析地下水的时空动态特征;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地下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为降水、灌溉和开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GM(1,1)模拟地下水动态演变规律,模型精度较高。研究结论可为宝鸡峡灌区地下水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春梅  王书峰 《地下水》2010,32(6):43-45
论述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库车河灌区地下水水文地质、赋存、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化学特征和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灌区北高南低地势高差决定了地下水的基本流向,地下水主要以地表水转化补给为主,灌区地下水表现为渗入-蒸发型的动态特征,年际变化小,现状地下水仅有少量生活用水开采,开采量很小,水质较好,满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要求。科学认识该区地下水特征,对该区地下水开发、保护、治理以及调配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保障供水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和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地下水位受开采和灌溉入渗补给影响的变化规律,探讨黄土原区地下水资源计算方法,进行资源评价,给机井建设提供科学数据,七八年由宝鸡市地下水工作队和有关县,在风翔县郭店公社布设了地下水开采动态观测区,开展了水位、开采量、水温、水质观测项目,积累了部份基本资料,初步进行参数推求和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12.
泾惠区具2200多年的灌溉历史,灌区人口密度大,地下水不仅是工业和农业的主要水源,也是当地主要饮用水源.为了查明灌区地下水硫酸盐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演化过程,在分析灌区1982年、1990年和2009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SO4 2-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灌溉试验和Hydrus-1D模拟灌溉对地下水SO4 2-的影响.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HCO3(1982年)向SO4 2-(2009年)型演化.2009年SO4 2-是地下水中主要阴离子组分,具有西部低,北部、东部和南部高的区域分布特征.虽然地下水中最初的SO42-主要来源于地层中Na2SO4和CaSO4等硫酸盐的溶解,但灌溉试验和模拟计算表明,近年来地下潜水中高硫酸盐主要是由于灌溉水源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孟安家 《地下水》2006,28(4):66-68
本文根据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和灌区实际调查,并通过典型监测井资料分析,阐述了灌区地下水位、水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超采对农业灌溉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万亩  齐全  徐敏  付晓刚 《地下水》2007,29(4):17-19,29
在北方一些灌区,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出现了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矿化度增加、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一些灌区对地下水的可采资源量估计过高,造成目前超采仍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地下水超采,实现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讨论灌区地下水超采的判别方法、超采对灌区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郭红军 《地下水》2013,(1):104-106
合理开发利用交口灌区地下水资源,保障灌区水源,提高灌区灌溉效益。根据交口灌区地下水分布特征、水质状况及目前的利用现状,提出开展地下水资源利用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和对其开发利用进行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与治理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2001,23(1):8-11
我国北方地下水超采地区,引发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和地下水质污染等问题。而在尚未或很少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河水灌区,仍然存在着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治理地下水环境问题,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在井灌区拦蓄降雨径流及汛后河水回补地下水,在河水灌区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利用地下微咸水及经过处理的污水发展灌溉,治理污染源防治地下水污染,提高用水效率,采取农业综合节水技术,控制和减少地正点水开采量,并需跨流域调水补源。  相似文献   

17.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2001,23(2):56-57,64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 ,农田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 80 %以上。农业节水的主要潜力在河水灌区。要按农业用水量控制灌溉水量 ,要在河水灌区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和微咸水。在河水灌区打井 ,发展井渠结合灌溉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 ,是优化利用水资源 ,防治灌区土壤盐碱化的根本途径。必须统一管理水资源并改革水价。  相似文献   

18.
李计生  王静  李斌  李亚林  徐敬东 《冰川冻土》2014,36(5):1288-1297
依据实际观测的1984-2013年地下水水位资料、2013年地下水水质化验及2011年水利普查有关成果, 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灌区地下水特征现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疏勒河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以农业用水为主, 1984-2013年30 a来地下水水位变化总体特征为稳中下降, 个别地方地下水位略有上升; 地下水埋深在1.30~80.00 m之间, 年内地下水水位随灌溉制度变化显著, 年调节能力强. 地下水水质均超Ⅲ类, 由于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氮肥, 氨氮指标最大值超Ⅲ类标准0.7倍, 是造成灌区地下水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石河子灌区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6,(3)
石河子灌区位于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均且缺乏,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根据灌区近20年(1990~2007年)地下水观测数据资料,对地下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在不同地带、不同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可划分为水文型、开采型及季节型三种类型;灌区地下水年际变化具有多年调蓄特性,丰水年水位恢复,枯水年水位下降,补给以侧向入渗和河流入渗为主,排泄以人工开采和潜水蒸发为主。  相似文献   

20.
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的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分析黑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识别沿黑河干流不同地带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祁连山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化以地下水向河流排泄为主.(2)南部盆地,在山前戈壁带,出山河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以泉的形式转化为地表水;进入细土平原后,汛期河水补给地下水,非汛期地下水补给河水;在农灌区引河水通过田间入渗补给地下水.(3)北部盆地,在金塔灌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引水灌溉入渗补给;在金塔灌区到额济纳旗,河流入渗转化为地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