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增亮男,1932年生于江苏江都,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教授,现任华东地质学院副院长,《铀矿地质》编委。1952年于东北工学院采矿系肄业后,赴苏联就读于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地质系,1956年毕业获地质工程师学位。回国后,历任华东608大队1队地质科科长、西北182队地质科科长、甘肃省207工程指挥  相似文献   

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4(1):F0002-F0002
王思敬于1934年12月27日生于上海。1959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地质学院,1963年获苏联地质矿物科学副博士学位。1963年以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员,博导,所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主席团委员。  相似文献   

3.
何杰广东省番禹县人。是我国著名的地质、矿冶教育家。1913年获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采矿工程师学位、1914年获美国理海大学地质系硕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任  相似文献   

4.
《地质论评》1980,26(1):24-24
近年来,地质部地质博物馆收到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一些标本收藏家的来信,希望交换或购买我国地质标本。为此,地质博物馆已经开始开展标本交换工作。近一年间,博物馆向我出国代表团,考察团以及来访的外宾,所提供的标本共有1000余块。根据国外有关单位的要求,博物馆直接与他们建立了联系。由此引起了国外有意进行标本交换的一些  相似文献   

5.
郭智添     
郭智添男,1933年生总于福建龙岩,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核工业东北地质勘探局工程师,《铀矿地质》编委。1959年毕业于苏联第聂泊尔彼得洛夫斯克矿业学院地质系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探专业,回国后历任二机部406队直属队副科长,基建工程兵26支队工程师、专题组长,  相似文献   

6.
朝鲜资源开发部中生代煤田地质考察团,一行五人,于1987年11月5日至16日,对吉林省九台、临江等地进行了地质考察。考察团先后考察了九台羊草沟下白垩统营城组岩心及羊草沟煤矿,临江地区烟筒沟、闹枝沟侏罗系剖面及大湖煤矿。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矿标本。此外,还参观了吉林省地研所、吉林省测试所的岩矿鉴定及测试设备,以及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胡绍康     
胡绍康男,1932年出生于江西南昌,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铀矿地质》常务副主编。1952年由北京大学物理系肄业,次年赴苏联就读于斯维尔德洛夫矿业学院铀矿地质专业,1959年初毕业。回国后主要从事中国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参与中新生代含铀盆地编图、华北地  相似文献   

8.
朱文泉     
朱文泉男,1930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核工业总公司地质局副总工程师、《铀矿地质》副主编。1952年由湖南大学物理系肄业赴苏联,就读于德涅伯尔矿业学院地球物理探矿系,1957年毕业。回国后至  相似文献   

9.
潘永正     
潘永正男,1932年生于江苏镇江,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1956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地质勘探系,1957年曾在莫斯科黄金学院进修铀矿地质。1957—1970年任核工业部地质局西南209队工程师、副科长,参加贵州白马洞矿床勘探及西南三省铀矿普查勘探。1971年到现在先后任203师和华南地勘局地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于1973年11月2日至9日在湘潭市召开了湖南含煤地层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33个单位,除湖南省煤炭系统省局机关、设计院、学校、各勘探队、矿务局、试验室外,还有湖南省地质局区测队的代表及江西、湖北、广东等邻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和试验室的代表,湖北地质学院、四川矿业学院、中南矿冶学院、焦作矿业学院、淮南煤炭工业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地质科学院矿产地质研究所、煤炭科学院西安研究所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徐凤山     
徐凤山男,1930年生于江苏武进,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原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现任研究院退科协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铀矿地质》编委。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地球物理系。1960年起在原二机部华东608队地质科等单位从事放射性物探工作。1970年起历任核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物探研究室技术负责、科技处副处长、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从事物化探综合方法找铀、找金模式及核资源评价等方  相似文献   

12.
贾跃明 《地球学报》2017,38(2):133-134
<正>2016年是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欣然致信祝贺!1916年7月14日上午10时,原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举办了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奠基者们白手起家培养造就的首批18位地质学生毕业典礼,同时举办了成绩展览,展出了由老师和同学亲自采集、研究和命名的917块典型地质标本,由此也随之在中国大陆诞生了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100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筚路蓝缕,薪火相传,虽在抗战时期几经磨难和搬迁,却从未间断,仍先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访问美国八所大学、七个矿山、三个地质研究所的见闻。在地质教育方面,学院与地质调查所的“合署办公”,密切的校际联系、检查教学质量的途径、先进的教学设备、严格的筛选制度和灵活的教学过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矿业方面,笔者报道了美国葛林纳银矿、塞浦路斯金矿、亨利磷矿等矿的生产情况,介绍了美国矿业生产中先进的技术设备,高效率的生产水平、科学的管理制度,强调美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冯景兰,字淮西,河南唐河县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矿床学家。1918年考取北京大学预料。同年赴美留学,在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矿山地质、荣获矿山工程师学位,1921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矿床学、岩石学和地貌学、获地质硕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河南中州大学科学通论讲师,不久晋升为地质系教授,并任矿物地质系主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 《地质论评》2016,62(5):62051133-62051133
正中国地质学会前理事长、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前主席张宏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7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他是中国著名的水资源等领域专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前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张宏仁,1934年生,江苏镇江人。他于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毕业于苏联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矿业学院  相似文献   

16.
评价、分析和对比世界各矿种储量时,我国地质、矿业界运用得比较多的是采纳美国矿业局的统计数.最近,该局对苏联钾盐储量和储量基础的估算有了重大变化.该局连续出版物“Mineral CommondilySummaries”1989年版和1990年版对比分析表明,1989年版反映的苏联钾盐为30亿吨,  相似文献   

17.
1964年8月,当时的地质部第一普查大队在山东省诸城县吕标乡龙骨洞发现一根巨大的恐龙腿骨化石后,与地质科学院、地质博物馆组成联合发掘队,在4年间展开4次发掘,采集标本达30t。经3年修复,于1972年由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研究确定为一种新发现的鸭嘴龙,命名巨型山东龙。同一采坑内,至少已发现10具个体。  相似文献   

18.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10,(1):F0002-F0002
毛景文研究员 男,1956年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从事矿床学研究。1978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1982年和1988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0~1993年在法国巴黎高等矿业学院和圣太田高等矿业学院进行博士后工作,1983、1988年和1992年先后晋升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他出生于煤海之乡,上大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原山西矿业学院的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毕业即刻到煤炭地质勘探队.立志把理想定位在尚待勘查的煤海。如今,他与煤炭地质相伴23载,无论工作角色随着岁月的推移在不断地转换着,他都能在每个岗位游刃有余、发光发热、勇当尖兵,为山西省煤炭及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和矿山救援抢险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就是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李新民。  相似文献   

20.
新型数字地质博物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地质博物馆是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并能通过网络突破时空界限,走出深闺。数字地质博物馆以网络、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将地质特色在网络中灵活展现。本文扼要介绍数字地质博物馆的概念、特点和功能,描述传统地质博物馆到数字地质博物馆的发展,数字地质博物馆的意义和实现形式,并以昆明理工大学矿物数字博物为例,说明数字地质博物馆在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展望新型数字地质博物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