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琼  赵梦然  薄宇 《黑龙江气象》2023,(4):23-24+32
2021年黑龙江省汛情来势凶猛,黑龙江、嫩江等多流域出现超警戒水位,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较为严重影响。单一卫星遥感监测手段难以满足灾害监测的需求,黑龙江省生态气象中心升级传统水情监测模式,利用风云卫星、高分卫星和雷达卫星等多星组网,跨部门数据融合,并加入本地化应用卫星遥感定量产品分析,采用标准化、序列化监测方式,点面结合,动态监测境内外流域水体变化,大幅提高水情监测能力和服务效率,为防汛减灾、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就监测过程中所采用的多种方式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后续卫星遥感水情监测及地方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气候变暖、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论述了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灾害造成的损失增大,灾害种类增多。提出了陕西气象防灾减灾的对策:加强气象监测和探测系统建设,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建成大气自动化监测网,建立和完善卫星遥感监测系统,获取高密度多层次的大气信息,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手段的研究,降低气象灾害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信息采集是各类气象业务的基础。近年来自动气象站、雷达、卫星、廓线仪系统等一批遥测、遥感设备正在气象业务中普及,而且通过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配套,逐步实现信息采集的自动化、文章对自动气象站、常规天气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廓线仪系统、极轨卫星测器TOVS和AVHRR、静止卫星测器VISSR和VAS、合成孔径雷达等探测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探测能力作了简要介绍。还分析总结了几种应用卫星的监测能力及在减灾中的作用,特别强调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作为全天候对地观测设备在灾害监测和预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海南省气象局卫星遥感业务的发展历程,在天气预报、气象灾害监测评估、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等领域应用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未来将依照中国气象局气象卫星应用发展专项规划,建立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省级遥感综合应用体系,重点提高微波遥感在海洋气象业务中的应用能力,增强风暴潮、海洋水色等海洋气象灾害和生态环境监测服务能力,为海南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三区一中心"建设气象保障工作提供遥感支撑。  相似文献   

5.
浅谈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进军 《气象》2006,32(S1):150-154
概述了气象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内涵及其主要特点;介绍了气象灾害评估的内容和有关方法,从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业务系统、社会公共防灾减突系统、社会保障安全系统建设方面,对建立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关于建立综合防突减灾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气象卫星数据是遥感应用的核心基石,遥感业务平台是遥感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利用广东省气象局数据中心分布式NAS存储,分设FY 3D、FY 4A数据资源池,通过数据同步和用户管理技术,设计了面向桌面级业务应用的广东省气象卫星数据资源池V1.0。利用SMART和SWAP两大气象遥感应用系统,各级业务人员可快速制作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和评估产品。通过上述“云+端”的遥感业务架构,有效解决气象遥感数据不易获取的难题和遥感应用的技术壁垒,为推进省、市、县级气象卫星遥感业务一体化提供了一定的应用示范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陶淘  侯俊  张晨亮  屈莘  杨挺 《气象科技》2024,52(2):195-204
为提升大数据云平台与移动互联网的耦合气象服务质量,满足气象防灾减灾移动可视化需求,推进新疆气象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开发一款专业气象服务APP。该APP在“云+端”业务模式下充分利用气象业务现有数字化成果,采取多源存储、接口调用、控制反转和数据交互技术,对全疆天气自动站的地面观测、格点实况融合、雷达回波、灾害预警等气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移动展示。天山气象APP可按用户需求提供疆内基于实时位置的天气实况、精细化预报、预警详情、雷达拼图、实况要素产品和统计值要素产品,同时继承大数据云平台服务接口高额承载能力,实现毫秒级响应,在全疆天气自动站应急保障与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应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多光谱遥感数据真彩色合成影像具有处理速度快、不依赖其他遥感产品、易于理解判读等特点,其在气象、生态环境、减灾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风云三号D卫星MERSI-Ⅱ传感器数据为例,经过大气校正和非线性拉伸等方法合成了真彩色影像。应用真彩色影像对沙尘、蓝藻、火灾和台风等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真彩色影像可以在上述事件中起到识别相关事件的影响范围、事件的发展变化情况等信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进入东北区域气象中心的19楼,“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数据与应用中心”的牌匾首先映入眼帘。2017年8月,经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复,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数据与应用中心(以下简称“高分辽宁中心”)落户于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气象业务技术是开展农业气象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的研发一直是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核心工作。近年来,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已逐步迈向精细化、定量化,涵盖了农业气象监测评价、作物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与影响预报、农用天气预报、农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等诸多领域。随着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的发展,支撑农业气象服务的客观产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既有站点产品,又有格点产品,涵盖了日、周、月、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以农业气象指标、数理统计模型、作物生长模拟、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的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平台(CAgMSS)已成为全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的重要品牌。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精细化、精准化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作物长势评估与产量预报综合集成技术、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技术以及农业气象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将是未来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丰富的雷达卫星产品是预报服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资料,但是产品数据量大,种类多,数据存放位置不一,给决策气象服务、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不便.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雷达卫星资料的准确和及时性作用,经过调研分析,自主开发了基于毕节雷达、昭通雷达及卫星云图资料的图形图像传输系统,该系统设置简单,操作方便,经过反复调试,投入运行以来,系统稳定,传输及时,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系统有很好的可移植性,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其它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我国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体系建立和发展的需求,有效支撑防灾减灾决策服务,设计并建设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大数据应用、模型算法、在线分析与产品制作、综合运维等分系统,面向暴雨、台风、干旱、高温、低温等主要气象灾害,覆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的主要环节,实现灾害监测识别、影响评估、风险评估、风险预估和风险区划等功能。系统探索应用时空匹配的大数据融合、Web-GIS、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微服务和多租户等技术。目前,系统可实现实时发布灾情监测、灾害事件识别、影响评估、风险评估、风险预估、风险区划等多类业务产品。在国家级气象业务部门的应用显示,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与发展前景,有助于推进客观化、定量化、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发展,提升防灾减灾决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气象》2021,(6)
近十年来,伴随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理论的发展,数值模拟技术、遥感监测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以及智能网格气象要素预报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业务中的落地,促进了农业气象灾害预报评估业务的精细化、动态化和定量化水平,为农业防灾减损、稳产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近十年来定量化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技术以及动态化、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技术的主要研发成果以及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发展,以期为农业气象灾害预报评估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双季稻主要气象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害、洪涝、干旱和冷害是影响我国双季稻安全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气候变化背景下,双季稻遭受的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应对气象灾害的任务更加紧迫。我国双季稻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同:热害、洪涝和干旱发生频率整体呈增加趋势,西部南部较高;冷害弱减轻,北高南低,不同生育期存在差异。文中对双季稻生产的影响、监测预警技术(站点监测、遥感监测、指标预警、数理统计和动态机理模型)以及防御气象灾害的减灾保产技术进行了阐述。针对当前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关于双季稻气象灾害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双季稻气象灾害在未来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即双季稻气象灾变过程及其动态监测指标体系、气候变暖背景下双季稻气象灾害遥感监测技术及其气象灾损动态评估技术、星-地耦合的双季稻气象灾变过程数值模式研发、双季稻种植制度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及其抗灾减灾新技术与示范研究,为双季稻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和稳产高产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1至12日,以"区域气象灾害监测与共同防御"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在南宁召开,重点围绕区域气象灾害特点,分享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经验与成果,研讨如何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气象灾害联合监测与防御的机制。自治区主席陈武参观指导中国—东盟博览会气象装备和服务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环境气象业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建立了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相结合的环境气象综合观测站网,发展了以气象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为核心的高分辨率区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以无人机为平台的低空遥感是卫星遥感的有力补充,快速获取并批量处理航拍影像,最大程度体现低空遥感数据的高分辨率和高时效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从低空遥感的角度,介绍了无人机航拍影像的获取方法,并以渭河西安段无人机航拍影像为数据源,介绍了航拍数据的后期处理及专题图制作。由于无人机航拍获取的数据质量可靠、分辨率高、时效性强,因此在灾害应急、灾情调查、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调查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橡胶长势监测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Y-3气象卫星数据为主,结合其它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地面数据源,基于橡胶专题信息提取、橡胶长序列植被指数集、长势监测评估建模技术方法,建设海南岛橡胶长势监测系统.建成的系统可为海南省天然橡胶种植区域橡胶长势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提供数据、软件和技术支撑,为FY-3号气象卫星资料尽快应用到海南天然橡胶的气象服务中打下基础,也将大大提升气象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物资天然橡胶生产安全的科技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是基于C/S架构,研发的面向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气象服务的业务工作平台,主要包括农业气象监测评价、作物产量预报、灾害监测评估、农用天气预报等子系统,是农业气象业务的基础性软件。系统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实现了全部子系统数据管理、模型运算、产品制作等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系统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规范了农业气象各类业务数据,基于插件技术集成各项业务功能,实现多元数据、多指标、多模型在农业气象监测、评价、预报等领域的综合应用,提高了农业气象产品的定量化、精细化、客观化水平。系统于2012年投入业务应用,基于该系统制作的农业气象情报、作物产量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关键农时农事气象保障等服务产品,在指导全国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显提高了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和业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需求,以基于影响的预报预警服务技术为指导,综合考虑高速公路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度、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因子,构建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C/S体系架构,综合运用多源数据接入与可视化、基于GIS技术的产品自动加工制作方法等技术,研发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系统。系统具备气象实况监测告警、灾害预警分析、产品自动加工制作、人机交互订正、服务产品交互制作、数据接入与综合显示、地图管理与操作等功能。系统在交通气象服务业务使用过程中,突显出较好的业务应用能力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