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广义相对论出发,考虑了球状星团中黑洞的吸积效应;研究了球状星团中核区部分的演化;导出了演化方程。其结果表明,当球状星团中心具有大质量黑洞时,核将迅速收缩并辐射X射线,当中心黑洞质量很小或无黑洞时,核将膨胀并不能辐射X射线。  相似文献   

2.
评述了球状星团系统研究中的比频、金属度和质量谱三大问题,就目前的认识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不同星系球状星团比频之间的差别表明了需要有各种不同的球状星团形成模型;球状星团金属度的分布表明球状星团可能有三个形成时期,分别与三类形成模型效应;尽管对数正态初始质量的数值模拟初步结果与观测结果符合得更好,然而幂函数的初始质量谱在物理上能很好地与球状星团形成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根据球状星团动力学演化理论,本文探讨了球状星团致密度的演化与球状星用质量和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银心距和球状星团质量都与致密度的演化紧密相关。一般来说,银心距很大时致密度演化极少,球状星团质量愈大致密度演化愈缓慢。对现有球状星团致密度的分布作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在银心距较小的区域,致密度的分布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在大银心距处发现,质量不同的球状星团其致密度分布有明显不同,它可能反映了球状星团形成阶段其致密度与质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球状星团与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密切相关,研究球状星团是研究星系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球状星团在观测上的统计结论,观测对理论模型的限制,利用数值模拟和半解析模型研究球状星团形成和演化等阶段的进展。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球状星团的形成、密度轮廓、初始质量函数,球状星团在质量、大小、空间上的演化,星系并合对球状星团形成和演化的影响等。通过介绍当前研究的主要模型、相关的研究结果以及该领域尚未解决的一些难题,阐明球状星团与星系的关系,深化对球状星团和星系形成和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动力学过程和恒星演化及二者的互相影响都会对球状星团的演化产生重要影响.由于金属丰度会影响恒星的演化轨迹,与之相伴随的恒星质量损失率的变化也会对球状星团的动力学过程造成影响.通过一系列N体模拟研究金属丰度对球状星团的质量损失率、半径等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同时研究了大质量恒星以及星团初始数密度分布的影响.模拟中采用的球状星团模型初始成员星数目N=50000,运行于类银河系的引力势中并考虑成员星的演化.结果显示,由于低金属丰度恒星拥有较快的演化时标,所以贫金属球状星团在早期会拥有较高的质量损失,但与此同时它们的核塌缩时间会比后者显著推迟,因此在核塌缩之后其质量损失会被富金属星团反超.另外由于大质量恒星演化导致的质量损失较大,所以大质量星的存在会使金属丰度更加显著地影响球状星团早期的扩张以及随后的核塌缩过程,同时星团的初始数密度分布也对该效应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与球状星团形成与演化有关的观测特征进行了总结,分别从球产太星团的空间分布特征、金属度分布特征、光度函数和质量函数,以及不同星系中球状星团的数量特征等方面介绍了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中球状星团的最新观测事实。  相似文献   

7.
宇宙信息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最近研究揭示了一个上千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在近距星暴星系M82内的形成过程。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观测表明位于星暴星系M82里的星团MGG11中存在一个异常的亮源。这个X射线源的特性只能由一个大约一千个太阳质量的黑洞来解释,这一黑洞的质量居银河系比较小的(恒星质量)黑洞和在星系核里发现的特大质量黑洞之间。恒星质量黑洞仅比太阳的质量大几倍,而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比太阳的质量大几百万倍。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球状星团所特有的金属丰度特征,利用星族综合方法,探讨了球状星团诸恒星的形成史。研究表明,这些恒星不可能通过恒星形成率和初始质量函数均不随时间变化的单一恒星形成模式产生。原初云通过恒星演化而得到金属丰度污染的过程和多数恒星的形成过程必须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球状星团得到金属丰度污染的过程中,若恒星形成具有通常的初始质量函数,则其恒星形成率必须较低,且初始质量函数不能太陡,从而使污染过程中只形成数量较少的低质量恒星,以保证单个球状星团内金属丰度的均匀性。另一种可能性是污染阶段有非常特殊的初始质量函数,只形成大质量的恒星,从而除提供适量污染外不留下任何痕迹。 多数恒星应是在原初云不同部位得到适当污染后通过局域的短暂的爆发性恒星形成(星暴过程)产生。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在Fan和Rees球状星团形成模型的框架下,两相介质中温云块相互碰撞造成星暴过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球状星团是银河系中最年老的天体之一,是储存着银河系早期演化珍贵信息的“化石”.球状星团的天体测量,主要包括球状星因天区内恒星相对自行的测定,并由这些相对自行数据采用适当方法定出星团的绝对自行,或者直接测定绝对自行.利用这些自行数据,或者进一步与测光和视向速度数据结合,可以开展与球状星团的距离、运动、动力学状况、质量、年龄、演化等等以及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等有关的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在本文中对本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球状星团相对自行测定和成员概率估计、内部运动检测、绝对自行测定和空间运动研究这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利用球状星团颜色一星等图确定球状星团年龄的方法、难点和一般结果。这种方法与估计宇宙年龄的其他两种方法彼此完全独立,但估出的宇宙年龄大体相符。球状星团与疏散星团年龄相比要老得多,表明它们是在银河系形成初期形成的恒星系统。球状星团的金属丰度分布,以及空间分布、运动性质与金属丰度的相关性,提供了球状星团形成过程的信息。邻近星系中球状星团的观测更丰富了人们对球状星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银晕外区存在众多星流,它们或源自银河系的矮伴星系,或源自晕族球状星团,常分别称为矮星系星流和球状星团潮汐尾。星流可以利用各类示踪星,并通过不同的途径加以探测,对若干代表性矮星系星流和球状星团潮汐尾的探测进展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随着观测技术的进展,在星系中观测到了越来越多的大质量年轻星团和超星团,它们不能简单地归类于银河系中的疏散星团或球状星团,因而其性质和演化意义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该文对大质量年轻星团和超星团的发现、观测特征以及演化意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王家骥 《天文学进展》1997,15(2):145-156
球状星团是银河系中最年老的天体之一,是储存着银河系早期演化珍贵信息的“化石”。球状星团的天体测量,主要包括球状星团天区内恒星相对自行的测定,并由这些相对自行数据采用适当方法定出星团的绝对自行,或者直接测定绝对自行。利用这些自行数据,或者进一步与测光和视向速度数据结合,可以开展与球状星团的距离、运动、动力学状况、质量、年龄、演化等等以及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等有关的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在本文中对本世纪70  相似文献   

14.
以球状星团NGC (New General Catalogue) 104、NGC 5139、NGC 6121为实验样区, 选取了视差等10个恒星参数, 通过引入地学中的空间分析理论和相应的分析框架为定量描述球状星团成员星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学的研究范式. 通过计算全局和局部莫兰(Moran)指数得到球状星团成员星各恒星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球状星团NGC 104、NGC 5139、NGC 6121成员星的各恒星参数在总体上呈现出空间正相关特性, 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 但不同恒星参数之间存在差异; 局部空间分布也呈现聚集特征, 而不同的成员星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性和趋势. 总体而言, 用地学空间相关分析系统地定量化描述球状星团成员星空间分布特征, 能够为球状星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星团中的星看作理想气体分子,用数值解法求得了中心含大质量致密体(黑洞)的星团内部引力场度规。结果表明:引力场度规与点质量引起的相似。  相似文献   

16.
传统理论认为,古老恒星形成的球状星团都是在较大的星系附近。然而,天文学家最近发现的球状星团并非如此。 美国和英国的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在哈勃空间望远镜和凯克天文台拍摄的图像中发现一群距地球4亿光年远的大星系里面的球状星团。 按说球状星团应该在较大星系的引力范围里找  相似文献   

17.
银河系中球状星团的空间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球状星团是银河系中最古老的天体类型之一,其累积光度很大,是银晕中重要的示踪天体。已以发现的银河系球状星团有140多个,其中120个银心距R〈40Kpc的星团已被准确地测定了视向速度。根据结数据以及球状星团金属度的统计分析,可以把球状星团次系再进一步分成某些不同的族群。目前已经测定过绝对自行的球状星团只有38个,尽管这些自行的精度比视向速度和距离的精度差很多,然而,由此可以得出三维的空间速度,在统计  相似文献   

18.
老年球状星团和年轻的超星团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致密星团,观测表明它们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质量分层效应.该文在介绍这两类星团质量分层的探测途径和观测表象的基础上,对形成这种分层效应的两种可能的机制--动力学分层和原初分层做了简要的讨论和评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测定球状星团的距离和确定球状星团水平支绝对星等的各种方法、结果及绝对星等的统计性质,并分析了引起不同结果的原因,最后对今后测定球状星团距离的研究作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若干关于球状星团形成与演化的代表性模型,包括球状星团诞生于星系形成之前的模型、自增丰演化模型、原始云团的碰撞聚合模型、两阶段形成模型以及星系并合激发形成球状星团的模型和吸积模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