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面对违法者的"死亡威胁",他挺身执法,置生死于不顾;面对湍急的河水,他毫不犹豫地跳水救人;面对最"头痛"的征地工作,他迎难而上,以自己的爱心赢得了民心;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面对"大红包"他断然拒绝……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边境地区壮族国土干部,凭着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无比热爱,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老莫拒财     
<正>提起莫起杰,其实他年纪并不大,不到五十岁,却满头白发,再加上人又长得老相,所以在单位里大家都叫他"老莫",他也欣然答应。屈指算来,老莫已在地价评估所当了六年所长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地道的"北老胯"——河北保定人,早年随父转业来到豫南的。他的性格用一个字"直"来形容,毫不夸大。有时候为工作上的事与领导和同志争得脸红脖子粗,认准的理谁也别想扳得过他。  相似文献   

3.
正15岁,他的语文老师期望他以"裕慰苍生"为己任;19岁,他亲历了开国大典,立志要建设国强民富的新中国;31岁,他憋着一股为国争光的劲头,在国内第一次开设了矿田构造课,填补了由于苏联专家爽约而造成的空白;60岁,他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的职务上卸任,迎来了他科研学术硕果累累的秋天;70岁,在大多数人都  相似文献   

4.
<正>他中等个子,手夹香烟,两眼布满血丝。采访中他很快切入主题。他夹着河南口音的普通话语速很快,向笔者谈起转业后在国土资源部门工作的酸甜苦辣。任耕地保护处副处长、处长期间,他促进了广西"小块并大块"工作制度化;组织实施的广西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的通报表彰,为全国第一;在他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5.
正在同事眼里,他是勇于挑战的"改革急先锋",哪里越难改他越要往哪冲;在朋友眼里,他是不近人情的"左主任",请托办事一律免谈;在家人眼里,他是不要命的"工作狂",胃出血了还坚守岗位……熟悉他的人都说,"他的身上总有一股军人不认输、不服输的劲!"他就是广西自然资源厅行政审批办公室党支部书记、主任——左旭阳。  相似文献   

6.
<正>35年,他吃住在苗圃场、结婚在苗圃场、小孩出生在苗圃场;35年,他与苗木为伴,顶烈日冒酷暑,防火灾抗洪涝,扎根田间起早贪黑默默无闻;35年,他自学嫁接扦插技术,精心培育定植各类玉兰、红叶石楠等苗木数千万株,实现了育苗技术创新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他就是镇平县苗圃场副场长曹德俊。"在同事眼里,他是老黄牛"1984年春天,22岁的曹德俊成为县  相似文献   

7.
<正>在群众眼中,他办事公道、执法严明;在同事眼中,他年纪不大却老成持重。他,就是商丘市梁园分局前进国土资源所年仅29岁的所长郑琦。任职期间,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起工作总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捧回了一个个闪亮的奖牌:他带领的刘口国土资源所2012年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两整治一改革"先进单位,2013、2014年连续两年被省纠风办评为"人民满意基层站所";2014年他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全省优秀基层所  相似文献   

8.
"我是吃国家饭的,我要对得起这碗饭."这句十分质朴的话,出自一位十分质朴的国土资源所副所长之口. 他曾经在一个国庆节的7天长假里,独自一人守在土地整治项目现场;他曾经连续8个月拿不到一分工资,依然坚守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岗位上;他以所为家,把同事当亲人,苦活、重活、累活抢着干;他一心为民,不厌其烦地到现场实地勘查,满足了群众要求变更40多个土地整治项目的诉求;他曾经由"正"变"副",依然不带情绪、勤恳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9.
<正>执法中,他不徇私情,严格依法办事,使违法占地者无机可乘;生活中,他拒绝诱惑,廉洁自律,始终坚守干干净净做人的底线;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坚实的肩膀扛起了执法监察的神圣责任。他就是西华县自然资源局监察大队二中队队长理勤富。"干执法就要六亲不认"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肯定要触动个别人的利益,少不了亲朋好友的说情干扰。"干执法监察工作就要得罪人,如果做不到‘六亲不认’,就干不好执法监察工作"。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0.
正他有激情,经常奔波在基层一线;他不畏难,专啃业务上的"硬骨头"。他接地气,汛期奔波在风里雨里;他热心肠,俯下身子为民办实事。这是他在同事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他就是陆川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黎源。同事评价:他工作上真有一手1993年,黎源从部队退伍回到陆川县土地技术服务站工作,2000年~2009年,他又先后在该县横山乡、米场镇国土资源所工作,由于基层工作表现出色,2009年,黎  相似文献   

11.
正在老一辈人眼里,他是一个有礼貌、守规矩、懂事的好孩子;在领导们眼里,他是一个有原则、守纪律、业务能力强的好处长;在下属眼里,他是一个有道德、守底线、为职工着想的好干部……他就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工程二处处长张鹏展。坚定信念刻苦钻研张鹏展是煤田四队大院典型的"钻三代"。他出生于1984年,小时候,每每看到父亲背着地质包去野外时,就暗下决心,长大也要到地质队这个"大谜"中看个究竟!2007年大学毕业,他的第  相似文献   

12.
<正>从业36年来,他一直坚持奋战在野外一线,先后获得了"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特等奖"、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温套管组件及其保温套管"专利、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就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工程一处总工程师张殿伟。"一辈子只干一件事"1983年,刚满20岁的张殿伟随着四队的一次招工,成为了一名地质钻探工人。从此,他扎根野外一线,一干就是36年。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人当先进并不难,得到群众赞扬也不难,难的是连年当先进、被大家认可、被群众赞扬。在修武县就有这么一个人,他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他所带领的国土资源所也连续三年被评为"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他就是修武县岸上国土资源所所长丁力。  相似文献   

14.
<正>在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有这样一个"名人",他身高一米九,是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退役军人,他长年扎根野外钻机一线,工作中始终传承着吃苦耐劳、冲锋在前的军人作风,不久前,又荣获"出彩河南人"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称号。他就是特凿井工程处4202钻机副机长董林伟。  相似文献   

15.
<正>广西第六地质队(以下简称六队)现任总工办主任杨拓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正因为他的平凡,且在平凡中对于工作的极致追求和不断超越,让他成为绝大多数地质人可亲、可学、可敬的"参照范本"!正如他的领导同事所言:杨拓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极致,用心认真倾听来自大地深处的声音,勤奋踏实做出"不凡"的业绩。2016年9月,他获得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金罗盘奖",这是对他多年来不懈努力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正>人终将逝去,有的人去也就去了,不留痕迹;但有的人去了,却在世上留下深深的印记。正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杨武伟,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国土资源所副所长,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他的离去,留给亲人无尽的思念,也让他周围的人深深地惋惜,无限地追忆。"杨武伟有什么特别之处?"记者两次深入内乡,深入他生前工作的赤眉镇采访,努力寻求问题的答案。是的,他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  相似文献   

17.
冯梦龙主张戏曲创作要"奇",且"调协韵严",基于此,他对晚明剧坛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批评。这些批评从两个方面展开。在"曲"的方面,他批评了民间传奇创作、文人创新、汤显祖及其追随者等;在"戏"的方面,他提出"奇"的标准——"事奇"和"掀翻窠臼",并批评很多作品难以做到这两点。冯梦龙对晚明剧坛的批评原则立于对形式的推崇,故而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追忆黄大年     
<正>这几个月,我采访了很多熟悉黄大年老师的人,也听到了许许多多与他有关的故事,每一个都那么真挚地打动我并感染着我。有人说,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都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也有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有  相似文献   

19.
<正>提起汝州市小屯国土资源所副所长麻益民,当地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爱"捣鼓"的人。近年来,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注重科技知识宣传和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2007年他成为河南亚太商标专利事务所专利部会员以来,开拓创新的积极性更高了,成果也越来  相似文献   

20.
<正>在河南省修武县郇封镇,一提起郇封国土资源所副所长蔡震,知道他的人无不说他是"猛张飞"。蔡震今年36岁,是一名武警退伍军人,性格豁达开朗,身材魁梧健壮,皮肤黝黑,说话快言快语,眼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