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MapGIS的地质图数字化误差来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杰  徐芬  何虎军  李煜航  魏翔 《地下水》2009,31(2):120-121
误差的减小要从数字化的各个环节入手,从数字化的一开始就要控制,重点是减少源误差和避免误差的传播.结合具体实例,利用数字化流程对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查出了主要的4个误差来源,并提出数字化前误差减少与数字化中误差减少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时频误差分析法与常规的误差分析法相比,既能反映地震信号的振幅误差,也能区分其相位误差.通过连续小波变换的时频误差分析法,分析了平面地震波在复杂构造中含随机介质及其对应构造的各向同性介质模型中的共炮点合成地震记录的时频振幅误差和时频相位误差.研究结果表明,随机介质的振幅比各向同性介质的振幅衰减大,且随机介质的频率也较各向同性介质的频率为宽.  相似文献   

3.
陆面数据同化系统误差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化系统中的误差问题一直被认为是制约数据同化性能的瓶颈问题。从分析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误差问题研究现状出发,统一定义了同化系统的误差来源及误差表现,简要综述了顺序同化方法及连续同化方法中的误差定义和相关理论问题。从误差估计的角度,重点介绍了目前研究中各种误差估计的方法和面临的困难。针对误差处理方法的研究,介绍了在集合数据...  相似文献   

4.
挤扩支盘桩极限承载力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双曲线方法对110根挤扩支盘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并与直杆桩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支盘桩受力性状复杂,加载前期和中期预测精度较高,后期较低,误差超过15%;支盘桩的沉降曲线出现台阶时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较大;支盘桩极限承载力的预测精度与工程地质条件和桩本身的参数密切相关,桩身参数和地质条件相同条件下各桩预测精度比较接近。总体上直杆桩的预测结果优于支盘桩。  相似文献   

5.
走航式ADCP流量测验主要误差来源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政峰  席占平 《水文》2016,36(1):58-65
阐述了走航式ADCP流量测验误差的主要来源,针对ADCP应用中主要的技术环节,根据近几年国内外ADCP应用的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探讨了减小走航式ADCP流量测验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GIS数据的误差类型,传播过程,产生的原因,误差控制以及误差校正的方法,并简要阐述了MAPGIS中的误差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健  王驹  陈亮  云龙  王春萍 《工程地质学报》2021,29(4):1148-1154
节理迹线中点密度是描述岩体露头节理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由于露头或测窗尺寸的限制、节理迹长的差异以及露头面和节理面夹角的变化,常规的迹线中点密度计算方法通常包含尺寸、截长和角度误差。本文首先介绍了截长、尺寸和角度误差的修正原理,继而将角度误差修正系数引入到关联点密度计算方法中,提出了凸面测窗条件下同时修正截长、尺寸和角度误差的迹线中点密度计算方法。利用三维节理网络建模技术,模拟生成不同方位、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测窗,系统分析了尺寸、截长和角度误差对迹线中点密度的影响,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针对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北山坑探设施的硐口岩体露头,实现了节理迹线中点密度分析。上述算例和应用表明,新方法可以有效地修正截长、尺寸和角度误差,可以为估算岩体节理分布密度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尚未明确规定矿产各级储量误差的要求和计算误差的方法。本文将介绍一种岩金矿体储量误差计算的方法,但依此法求出的Y金矿床C级矿段的误差很大,而H铜矿床C级矿段误差在45%±,因此,笔者认为计算岩金矿储量误差还应规定一个范围。从岩金矿来看,按单个矿体计算较佳,当规定了储量误差后,即可根据矿体规模和复杂程度系数(E)来确定矿床的勘探网度。  相似文献   

9.
水准测量是确定公路工程地面点高程的方法之一,是高程测量中精度较高常用方法。实施过程中,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精度由于仪器和人为的影响而不容易控制,而且易出现隐蔽性错误。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基础资料是错误的,水准点高程不正确,直接影响路线纵断面设计和施工。本文就水准测量的工作原理、误差来源,误差控制等几方面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GIS数据的误差类型、传播过程、产生的原因、误差控制以及误差校正的方法,并简要阐述了MAPGIS中的误差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子振 《岩土工程技术》2010,24(2):67-70,74
结合传统极限平衡方法和现代极限平衡方法,对圆弧滑动边坡进行垂直条分,将条块间的作用力一般化,提出了基于圆弧滑动的改进条分法。建立了圆弧滑动边坡的力学计算式,确定了一般化的条间力影响系数和边坡安全系数的关系式。运用数值计算和迭代程序,得出滑体分别在力平衡和力矩平衡下的安全系数随条间力影响系数变化情况,从而定量地描述了边坡稳定状态。结果表明,圆弧滑动垂直条分改进方法反映了滑动面和垂直面相互影响情况,数值计算简便,而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将二维均质土坡作为平面应变问题,假定滑动面是一个圆弧,将滑弧圆心与半径转变为后缘剪入点、坡脚剪出点和过后缘点滑弧切线与x轴的交点等3个点的横坐标,然后以这3个参数为变量,给定合理的取值区间,应用黄金分割法搜索二维边坡的最小稳定系数及相应的临界滑动面。进一步假定均质土坡的三维空间滑动面为一旋转椭球体,旋转椭球体的竖向中轴面和二维的圆弧面一致,给定椭球体不同的水平轴半径值,采用以上二维滑动面搜索方法可求出不同水平半径所对应的三维最小稳定系数及相应的椭球面。结果表明:边坡的三维稳定系数没有极小值,但有极限值;对于横向延伸长的无限边坡,三维稳定系数逼近二维稳定系数,当旋转椭球长轴与短轴之比大于3时,二者很接近,边坡稳定性可简化为二维来分析;对于受地形、地下水等条件约束的短边坡,三维效应明显,在考虑实际边界条件的情况下按三维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谢康和  余坤  童磊  王坤 《岩土力学》2011,32(10):2944-2950
针对现有竖向排水井地基固结解析理论对影响区一律采用圆形等效假定的缺陷,研究了影响区真实形状为正六边形的按梅花形布置的竖向排水井地基的固结问题。通过建立新固结方程和引入新的边界条件,并考虑土体水平渗透系数变化,得到了相应的解析解。对于土体水平渗透系数的3种变化模式,分别给出了各种模式下的特殊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3种模式下3个主要的无量纲参数对地基固结性状的影响,并比较了计算结果和现有理论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区和涂抹扰动区范围越大,固结越慢;土体的最大与最小水平渗透系数之比越小,固结越快;在相同条件下,考虑扰动区渗透系数线性变化的模式2固结最快,而假定扰动区渗透系数不变的模式1的解与现有理论解相当接近,验证了现有竖向排水井地基固结解析理论中对影响区采用圆形等效假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等弧长法及其在土钉墙整体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条分法进行土钉墙整体稳定分析中,采用等弧长法将滑动面以上土体分成若干个等弧长的竖直土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钉墙整体稳定安全系数与岩土参数、支护参数、地面附加荷载分布状态、基坑开挖深度及滑动圆圆心坐标之间的函数解析表达式.编制了应用程序并给出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5.
Construction of variograms (variation diagrams) of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ores and their structural analysis allowed determining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ore body at the Rubtsovsk massive-sulfide copper-lead-zinc deposit is heterogeneous, both in vertical section and along its strike. Application of a prospecting circle of at least 50 m diameter when recalculating the reserves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6.
爆破振动对任意形状地下洞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长平  卢文波  张建华  张爱平 《岩土力学》2007,28(11):2451-2455
根据应力波理论和复变函数方法,建立了求解爆破地震波作用下任意形状洞室动态响应的解析方法。即通过保角变换的方法,将物理平面上任意形状的洞室映射到像平面的单位圆,将问题转化为应力波与单位圆形洞室的相互作用问题。以爆破地震波与一半圆直墙拱形洞室相互作用为例,求解了不同频率的爆破地震波以不同方向作用于地下洞室时围岩的应力和振速分布,结合围岩的抗拉强度,求解了各种工况下围岩的临界破坏振速。  相似文献   

17.
We estimate current vertical movements along the Apennines (Italy) through repeatedly measured high precision levelling routes. In order to highlight regional crustal deformation the analysis of a geodetic database, with a minimum benchmark density of 0.7 bm/km (1943–2003 time period), is carried out. We evaluate systematic and random error and their propagation along the levelling routes. Tests on original raw height data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define error propagation. The computed relative vertical rates stand significantly above error propagation. A series of traverses along and across the Apennines and a map of relative vertical velocities reveal a geodetic signal characterised by values up to 2.5–3.0 mm/a and by wavelengths up to 100 km.  相似文献   

18.
吕亚茹  丁选明  刘汉龙  刘义 《岩土力学》2015,36(Z2):357-364
现浇X形混凝土桩(简称XCC桩)是一种新型的异形截面桩,其桩土相互作用明显受截面形状的影响。前期已通过平衡分析法推导得到了考虑XCC桩截面形状的单桩荷载传递计算方法,但控制桩土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参数即桩土剪切作用系数对截面几何形状的力学响应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文中分析了桩土剪切作用系数对不同荷载形式下XCC桩3个截面控制参数(外包圆半径R、开弧间距2a、开弧角?X)的影响,并与等截面面积的圆形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截面参数变化时,桩土相互作用也随之变化,在截面面积、周长和桩土剪切作用的共同作用下桩身轴力随外包圆半径和开弧角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开弧间距的增大而增大,且始终小于等截面面积的圆形桩。  相似文献   

19.
A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ulti‐layered half‐space, with axis of material symmetry perpendicular to the free surface, supports a flexible either annular or solid circle foundation. The contact area of the foundation and the half‐space is considered to be both frictionless and tensionless. The foundation is assumed to be affected by a vertical static axisymmetric loa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wo system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of layers is the target of this paper. With the use of ring load Green's functions for both the foundation and the continuum half‐space, an integral equation accompanied with some inequalities is introduced to model the complex BVP.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ring‐shape FEM, we are capable of capturing both regular and singular solution smoothly. The valid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method is proved with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with a number of benchmark cases of both linear and nonlinear interaction of circular and annular foundation with half‐space. Some new illustrations are presented to portray the aspect of the anisotropy and layering of the half‐space.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原理出发,针对月基InSAR观测地球宏观物理现象的大尺度、连续性、长期性、动态观测等特点,首次以固体地球垂向潮汐形变为例对月基InSAR观测地球大尺度形变现象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该技术的远程大范围观测能力。根据固体地球垂向潮汐形变的大尺度分布特征和月基雷达的超大幅宽的观测特点,采用简化月基雷达观测几何模型,选定经纬跨度均为50°的中低纬区域为模拟测区,并计算了月基雷达重访周期与雷达波束扫过选定模拟测区内各点时的垂向潮汐形变,将形变计算结果进行时间差分,得到差分相对垂向潮汐形变,即是月基InSAR可观测到的垂向潮汐形变。模拟数值结果表明,月基雷达的重访周期约为24.8 h,在30天内各点的差分垂向潮汐形变可达30 cm。鉴于目前月基InSAR的理论形变观测精度达到厘米级,因此理论上用月基InSAR技术能够观测到模拟测区固体地球大范围垂向潮汐整体形变,也能利用观测数据研究地球潮汐大范围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另一方面模拟结果也可为月基SAR观测其他地球宏观物理现象的参数设计与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