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湿陷性黄土变形的微结构突变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强  张晓科  李厚恩 《岩土力学》2008,29(3):663-666
根据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特点,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水、荷载与内部因素微结构及其力学性质。从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影响出发,建立了湿陷性黄土结构失稳突变模型,并从模型基本假定、微结构模型应力特性和湿化于微结构失稳的突变关系3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湿陷性黄土变形机制和规律。通过微结构突变失稳理论发现:当应力状态满足孔隙微结构失稳判别式时,微结构元的变形状态将诱发微结构失稳崩塌。微结构的稳定性与结构刚度 和受力状态 密切相关。地下水不仅改变了颗粒的受力情况,更重要的是使颗粒间连接刚度降低,从而导致微结构失稳。  相似文献   

2.
基于微结构参数主成分的黄土湿陷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凌霞  栾茂田  杨庆 《岩土力学》2012,33(7):1921-1926
黄土的湿陷性与其微观结构特征密切相关,它的微结构又受其应力状态和所处的含水状态影响。通过改变含水率与固结压力,对西安原状黄土进行了湿陷性试验,由此分析了不同含水率与固结压力条件下湿陷性的差异与联系,同时通过电镜扫描(SEM)获取了湿陷前、后黄土试样的微结构照片,进而获取了相应条件下的SEM照片的简单微结构参数。分析了湿陷前、后微结构参数的变化,探讨了简单微结构参数间相关关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合成微结构参数。研究表明: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颗粒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第1主成分近似线性增大,黄土湿陷系数与其累积主成分呈线性关系。根据这一重要认识,建立了主成分得分的湿陷系数计算方法,进而建立了黄土湿陷性评价方法。该研究对定量研究黄土湿陷性的微结构效应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高分辨电镜观察结果,描述了若干前寒武纪干酪根的微结构,讨论了干酪根微结构与母岩变质作用的关系。发现,在变生和变质过程中,干酪根微结构的变化趋势是不同的;层间距(d_(002))不是H/C比值的线性函数;干酪根的微结构可以指示母岩的变质程度。  相似文献   

4.
一维固结条件下黏土微结构再造过程研究和描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冷冻制样方法,对不同固结压力作用下得到的重塑黏土压缩试样进行了真空干燥,对其水平截面、45o截面和垂直截面上获得的SEM照片域微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对简单微结构参数的研究表明,随固结压力增大颗粒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合成微结构参数的研究包括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两方面,结果表明,随固结压力增大,第一主成分指标近似线性增大;不同固结压力作用下的样品具有明显的聚类特征,且类内距离随固结压力增大逐渐增大。在建立各种土力学关系时,可以考虑纳入合成微结构参数而并非简单微结构参数,以反映土微结构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黄土压缩变形的微结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微结构要素定量分析,研究了黄土在压力作用下的微结构要素变化规律,结构状态变化的阶段性和结构要素调整的差异性等问题,初步揭示了黄土宏观变形的微结构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6.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三种土的SEM照片特征块原始微结构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表明,与域微结构参数一样,特征块微结构参数间也存在“严重”的“信息重复”现象,可以用较少主成分反映全部原始特征块微结构参数的主要信息,从而达到降维目的。  相似文献   

7.
河北平原地裂缝产生的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降雨和微结构失稳诱发的河北平原地裂缝机制。根据研究发现:(1) 根据近40a来华北平原的降雨量曲线图与地裂缝发生的时间图对比发现地裂缝多干旱年份的6-8月,地裂缝与农业灌溉用水密切相关。 (2)通过微结构突变失稳理论发现当应力状态满足孔隙微结构失稳判别式时,微结构元的变形状态将产生一个跳跃,即会诱发微结构失稳崩塌。(3)地下水的抽取造成原饱和带土体颗粒之间有效接触力的增加,同时造成地下隐裂隙和空洞的形成。同时灌溉入渗引起的非饱和带土体含水量增加,不仅改变了颗粒的受力情况,更重要的是导致了颗粒间连接刚度的降低,导致微结构的失稳。  相似文献   

8.
黄土微结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通过电镜扫描分析手段,对Q3黄土试验场地土样微结构特征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旨在找出其规律性。同时,本文还介绍了黄土微结构的研究方法和要求。结合室内实验,对所获得的一系列黄土特性量化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比,揭示了微结构与黄土液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由统计值变异系数,能达到对黄土场地液化势起到相当程度确定性的目的,验证了利用微结构研究黄土结构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黄土湿陷过程中微结构变化规律的电阻率法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现代土力学中土的微结构定量分析的困难,考虑到电阻率法在土的微结构研究中的突出优点,引入电阻率法进行黄土湿陷过程中的微结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探讨土电阻率法在土的微结构定量研究中的应用。以典型的非饱和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步测定黄土湿陷过程中土样的竖向与横向电阻率大小,计算出土电阻率结构性参数指标,包括土的竖向与横向结构因子、平均结构因子、各向异性系数与平均形状因子的大小,分析了黄土湿陷过程中土电阻率结构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定量描述黄土微结构变化规律的电阻率评价方法。试验研究表明,土的电阻率法具有连续、快捷与测试方便等诸多优点,通过土的电阻率结构性参数指标的研究,可有效进行土的微结构变化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黄土分布范围之广、厚度之大和地层之完整均为世界其它各地所罕见,因此早就为国内外学者所注意。特别是1949年之后,广泛地开展了黄土、黄土地质环境和黄土工程性质的研究。近几年来作者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各地黄土的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探索黄土湿陷的原因、微结构特征和区域性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国黄土和黄土微结构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叶先贤 《岩土力学》1984,5(2):53-62
本文叙述了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对国产 DX-5型扫描电镜的最佳分辨率的获得条件进行了讨论。DX-5型扫描电镜的分辨率为80埃(见照片1),最高放大倍数为100000倍(见照片3,4)。我们利用 DX-5型扫描电镜对粘土矿物、南海海洋土和石膏-硅藻土模型材料等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其结果表明 DX-5型扫描电镜适用于岩土力学中土的微观研究。  相似文献   

12.
晋北罕见的“烧变高岭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北大同及浑源一带,在上石炭世太原统四号煤系中,常见有洁白色的粘土岩,外貌酷似“人工熟料”,其成因与煤层的自燃作用有关。由于原岩主要矿物为高岭石故命名这种洁白色的粘土岩为“烧变高岭岩”。  相似文献   

13.
贵州松桃下寒武统九门冲组钼钒矿的赋存状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华  彭家强  温官国 《贵州地质》2007,24(3):185-187,243
研究工作主要以显微镜下光薄片研究鉴定为主,配合进行化学分析浸取试验以及电子探针定性、定量分析二次电子像、成分像以及特征X射线像等测试工作,初步查明钼以胶状硫钼矿集合体产出,钒则主要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于粘土矿物水云母中。  相似文献   

14.
某区西部矿区稀土,铌矿物是该区有意义的工业矿物。该类矿物的定量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将来的工艺流程。该区稀土、铌矿物具有含量低、种类多、颗粒细,且某些矿物的光性近似、难于鉴定、矿石又遭受表生氧化等特点,故用传统的在显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系统考察及采样基础上,以等离子光谱(ICP)对东天山三岔口铜(钼)矿床赋矿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的主、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组成进行测定,揭示了该矿区容矿岩石实属C型埃达克岩类,形成于二叠纪早期,产于碰撞增厚背景。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重点分析并研究了以黑云母为主的暗色硅酸盐矿物、硫化物、铁-钛氧化物以及其它有关副矿物的标型特性,旨在对判别矿床成因类型、预测成矿远景提供依据。据多数黑云母中的Mg/Fe比值>0.52之事实,可推断出本地区虽具一定成矿潜力,但因赋矿埃达克岩中Mg#<40,且不属于俯冲洋壳成因,找到大型规模矿床的可能性不大。磁铁矿的标型显示本矿床具有部分夕卡岩型特色,而富锰钛铁矿与其寄主埃达克岩有同样的形成物理、化学条件,显示二者成因密切相关。通过对辉钼矿多型的X射线分析,以及硫化物中Au/Ag比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本矿床属于斑岩型-叠加热液脉型矿床。对硫化物微量元素的测定,揭示了本矿床富钴的事实,一种少见的硫铜钴矿的发现更加证实这一认识,进而指出对钴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洛川黄土剖面位于陕西省中部,洛川县城南5km 的坡头村附近。该剖面厚度大、地层发育较完整,系第四纪(Q3—Q1)风成堆积黄土中的典型剖面。前人从多方面进行过广泛深入研究。黄土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或云母、方解石。在物质成分研究中提到过50多种矿物,但未涉及蛋白石。在黄土的风化成土作用研究中提到“植物蛋白岩偶见”(刘东生等,1985),但未作蛋白石矿物学工作。笔者这次发现的蛋白石,作了较多的矿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唐旭  李金华 《地球科学》2021,46(4):1374-1415
近年来,各种微束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地球和行星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纳米地球科学和行星科学的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透射电子显微镜(简称透射电镜)因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和综合分析能力强等优点,在地球与行星物质的微纳尺度到原子水平的形貌、晶体结构、矿物相鉴定、化学成分、原子成像和微磁结构等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简要回顾透射电镜的发展历程、物理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过去几年的工作内容,重点介绍了透射电镜的基本功能、样品制备方法及其在地球和行星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范例.通过与其他微束分析技术的简单对比,还初步分析了透射电镜在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沉积铝土矿中豆鲕粒的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mechanical activation on the reduction behavior of a hematite concentrate has been examin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imultaneous thermal analysis (STA),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alysis, and laser diffraction. The samples were activated in vibratory and planetary mills.  相似文献   

20.
应用高级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分析、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手段对吉林白山金矿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主要矿石类型为硅化构造角砾岩型,金矿物种类有自然金、含银自然金和银金矿,石英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金矿物的赋存形式有粒间金、包裹金和裂隙金,分别占89.27%、6.42%和4.31%。金矿物以微粒金为主,大小为0.001~0.005mm,形态以粒状、麦粒状居多,金矿物成色高,矿床应属中偏高温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