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九七二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一次国际地质会议上,国际地科联寒武系地层学会决定对前寒武系—寒武系的界线进行工作,以便在世界范围内选出层型剖面及其界线,以供各国有关科学研究人员参考。近几年来,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先后到澳大利亚、摩洛哥、苏联等地检查和验证层型剖面和层型界线。据目前所了解的情况,现在尚未得到一个统一的地层层序,作为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界线的参考标准。但是目前已描述了许多个值得进一步审查  相似文献   

2.
广西黄茆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记述了用放射化学和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测定了广西黄茆泥盆系—石炭系剖面,包括铱在内的近40种元素丰度的结果。发现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存在铱的异常。其峰值为156ppt,相对于下伏地层的富集因子为12。与铱同步富集的还有金、镍、钴、砷、锑等亲铁和亲硫元素。讨论了造成铱等元素丰度异常的原因。无论是地外成因,还是火山成因都无法完满解释。真正的异常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石门县杨家坪早寒武世小壳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滇、川、黔、鄂等省,相继在震旦—寒武系界线上发现了作为划界依据的多门类小壳化石,在地层古生物的研究领域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前年,我们在石门县杨家坪测制早寒武世地层剖面时(图1),首次在下寒武统杨家坪组之底部获得有梅树村阶的小壳化石。这一新的发现,为我省“台型”沉积区的震旦—寒武系界线的正确划分与区域对比,提供了较确切的古生物依据,为有关湖南梅树村阶古动物的研究及其地质发展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是我国下寒武统梅树村阶及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也是全球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界线点的中国候选剖面。该剖面位于昆阳磷矿区,北距昆明市区65公里。该区是我国研究震且系——寒武系界线的重要地点之一。早在1939年,程裕祺首次发现中邑村磷矿,并在磷矿层中观察到“类似三叶虫活动颊”的生物化石  相似文献   

5.
贵州寒武系底部碳同位素负异常的地层学和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贵州境内早寒武世早期几乎都是黑色页岩沉积。最近在贵州福泉英坪寒武系底部却发现了一套泥岩夹薄层灰岩,它为研究早寒武世早期海洋地球化学特征提供了条件。贵州福泉英坪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强烈的负异常特征可与全球同期碳同位素进行对比,它对应于中国云南会泽小歪头山段底部、蒙古Tsagaan Oloom组顶部、西伯利亚Salarrny Gol组顶部、美国西南、伊朗、安曼、波兰、纽芬兰、英国、加拿大等地新元古代—寒武纪界线附近的强烈碳同位素负异常,它可作为划分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重要依据。该剖面上碳同位素强烈负异常之下有8m厚的黑色页岩和硅质岩,在黑色页岩中发现有大量高肌虫和虫管化石,说明缺氧的黑色页岩沉积期间海洋中有大量的生物生活,但到了灰绿色泥岩和灰岩互层的碳同位素强烈负异常层段,则几乎没有生物化石。可以说缺氧事件对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附近生物绝灭事件似乎没有很大的影响,而碳同位素强烈的负异常事件与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附近生物大绝灭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殷继成  李大庆 《地质学报》1993,67(2):146-158
滇东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含有丰富多样的遗迹化石,经对27条剖面系统地采集化石和研究,共鉴定有遗迹属45个,遗迹种87个。其中新属2个,新种7个,已知属在本区首次发现的有31个,已知种在本区首次发现的有38个。根据不同遗迹属在界线层中出现的顺序和组合特征,将本区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遗迹化石由老到新划分为4个遗迹化石组合带,并与国外相当层位的遗迹化石进行了对比,对地质意义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位于扬子板块中段,地层发育齐全,构造层次清晰,交通方便(图1),因此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不少地质学家涉足此地(李四光、赵亚曾,1924)。该区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尤其在古生物地层学研究方面成果甚丰,其中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的界线剖面已被国际地科联确定为该界线层型的主要参考点;寒武系和奥陶系亦被确定为我国南方寒武系、奥陶系的主要标准剖面;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正在争取成为国际层型剖面。寒武系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8.
罗惠麟  蒋志文 《地质学报》1991,65(4):367-375
本文简要报道了1987—1988年间对梅树村剖面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学等方面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重点对产于梅树村阶顶部的拉普渥斯壳(Lapworthella)进行了显微结构研究,特别是在中谊村段发现具有对比意义的遗迹化石Phycodes pedum Seilacher,玉案山段发现激江动物群的蠕形动物,水母和节肢动物.对梅树村阶的化石带作了补充。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最新结果,提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龄值为597Ma。进一步讨论了“B”点仍是划分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1地质概况盘龙铅锌矿床位于广西武宣县。构造位置属于华南陆缘构造区桂中—桂东边缘海的柳州—桂林被动陆缘区,处于桂中武宣—象州铅锌金属成矿带的南段。矿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第四系,寒武系和泥盆系下统莲花山、高岭组岩性为碎屑岩,泥盆系下统上伦组、官桥组和中泥盆系东岗岭组及上泥盆系融县组及榴江组均为碳酸盐岩。矿体主要赋存  相似文献   

10.
古生物大量绝灭——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划分的基本标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显生宇中最重要的三个地层界线是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和白垩系—第三系界线。对中国和世界上这三条界线的研究表明,它们具有下列相似特征:许多生物门类大量绝灭、铂族元素的正异常、稳定同位素(δ~(13)C)的突然变化等。这些观象很可能是由于地外的稀罕事件造成的。因此,上述三次生物大量绝灭可看成为显生出地质历史阶段划分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11.
云南晋宁梅树村、王家湾筇竹寺组八道湾段黑色页岩是接近于目前所定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位置的一套地层,其年龄值对最终确定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龄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龄的时限看法各异,但总的趋势是认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龄应比570百万年为大。1978年国际地科联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组长考依博士曾提出界线年龄为600百万年的意见,1977—1979年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与宜昌地质矿产研  相似文献   

12.
滇东梅树村剖面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中产有大量遗迹化石。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基本弄清了遗迹化石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演化特点,并由此证实了利用遗迹化石进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划分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应划在节肢动物三叶虫遗迹和(或)复杂的非三叶虫遗迹第一次大量出现的层位之底的划分方案。根据此方案,梅树村剖面的达条界线应划在中谊村段第7层之底。同时根据该剖面小壳化石的研究成果,讨论了遗迹化石和共生小壳化石的演化关系,发现二者的繁盛期是同时的。  相似文献   

13.
寒武纪年代地层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全球寒武系的底、顶界层型已被确定 ,但寒武系内的统和阶一级的全球标准划分尚待进行。介绍了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有关建阶的意见和推荐的 13个分阶的层位 ;同时介绍了劳亚大陆新近提出的 4统 6阶的年代地层划分方案。回顾了我国的建阶过程 ,指出我国现有的阶一级单位实质上仍然是岩石地层单位 ,具有建立在单位层型上、底界被粗略界定因而时间意义不明确、对比性差、与岩石地层单位重名和不利于竞争国际标准阶和GSSPs等一系列缺点。在湘西、黔东地区新建的 5个阶可取代我国现有的中—晚寒武世年代地层系统。建议暂将我国寒武系划分为 3统和 9个阶 ,即 :下寒武统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沧浪铺阶和龙王庙阶 ;中寒武统台江阶和王村阶 ;上寒武统酉水阶、瓦儿岗阶和桃源阶。  相似文献   

14.
由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震旦系——寒武系界线专题研究组撰写的《云南东部震旦系——寒武系界线》一书,于1981年9月经由云南省地质局学术委员会组织同行专家评议,提出意见后,经作者修改,于同年11月完稿,送交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该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978——1981年间云南东部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研究成果。书中扼要介绍了当前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研究的新动向及其意义。简略回顾了该区40  相似文献   

15.
河北卢龙武山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剖面暴露良好、沉积连续、具有典型海相沉积特征以及丰富的古生物标准化石(如三叶虫和牙形刺等),因此该处受到许多地质研究人员的重视并被选为华北型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剖面的地点。本文配合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剖面的研究,对界线附近地层的粘土矿物进行了鉴定并探讨了古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扬子地台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地层对比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言 1984—1985年,笔者等在加深云南晋宁梅树村(以下简称梅树村)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研究程度的过程中,于云南江川侯家山剖面渔户村组旧城段采集了丰富的宏观藻类化石。1985年4月,考察了扬子地台有关的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剖面,包括贵州织金五指山、戈仲伍,清镇阿坝寨,湖北宜昌天柱山、黄家塘、泰山庙,房县西蒿坪矿硐坡,陕西宁强宽川铺石中沟及四川峨嵋麦地坪等9条界线剖面。在房县西蒿坪剖面发现新的化石层位,于西蒿坪段首次发现有绞纲腕足类。在宁强宽川铺石中沟剖面灯影组宽川铺段中部发  相似文献   

17.
许靖华等人提出了有关中国两个下寒武统剖面上的地球化学波动的令人感兴趣的资料。在云南和三峡最低的含三叶虫岩组的底部或附近,他们找到一层粘土比上覆,下伏地层含超过5‰的δ~(13)c负值,并且铱、锇、和金含量增加。沿剖面向上数厘米发现δ~(18)O波动呈更大的负值。许靖华等人文章的图1,2和3显示的δ~(13)C、铱、饿和金的异常值恰好出现在中国c点界标处,而在正文指出的那些异常值出现在这一界标之上。许靖华等人在利用中国C点界标作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显然应用古生物学标准把界限放在含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8个澳大利亚TEM标准锆石和近百枚云南梅树村剖面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M5层斑脱岩火山成因锆石进行了不同入射方位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和对比研究。证实正常锆石拉曼光谱各峰的出现、强度与拉曼光束的入射方位有关,同时也发现晶化度差的异常锆石其拉曼光谱各峰的出现、强度与拉曼光束的入射方位无关或有很小的关系。这类异常锆石在四个不同方位上并不产生特征拉曼谱峰,就是有其强度也非常小。可以认为这些异常锆石的激光拉曼光谱特征与其晶体结构及蜕晶化的程度是有密切关系的。笔者等发现:①产在新鲜的火山灰M5层中约有80%的锆石因为高铀钍含量已发生不同程度蜕晶化,5%的锆石为滚圆状的继承老锆石,均为不适合铀-铅离子探针质谱(SHRIMP)和热电离同位素质谱(ID-TIMS)定年的异常锆石;②因为低铀钍含量该M5层中仅有15%的锆石没有发生蜕晶化,为适合SHRIMP和ID-TIMS同位素定年的正常锆石,只有这类锆石的年龄才能代表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年龄。首次提出火山成因锆石晶化度与锆石拉曼光谱的定量关系。使用这项显微拉曼光谱新技术方法可以对寒武系底界M5层火山灰或其它火成岩和变质岩锆石晶体的晶化状况作出了快速判断。对U-Pb定年来讲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十分有效的重要制约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严正  侯鸿飞 《地质科学》1993,28(2):135-144
本文对广西香田晚泥盆世弗拉斯-法门阶界线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碳、氧稳定同位素研究。发现随着弗拉斯-法门期之交的生物大量死亡和绝灭,在弗拉斯-法门阶界线层中,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出现了明显的异常。这和白垩—第三系界线灾变事件中出现的异常颇为相似。碳同位素异常达-6.6‰左右,氧同位素出现正异常达2‰。此外,在界线层中出现铱异常为230×10-12g/g。这些表明,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异常是地球历史中生物绝灭灾变事件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湘西中、晚寒武世牙形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玉平 《地层学杂志》2002,26(4):297-301
湘西中、上寒武统剖面在寒武系全球层型的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 ,其中三叶虫生物地层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 ,但一些重要层段的牙形刺详细研究尚未进行 ,而牙形刺在全球界线层型研究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文内详细介绍了湘西中、晚寒武世牙形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结合《国际地层指南》(第二版 )对全球层型的要求以及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的最新工作进展 ,提出了今后几年湘西中、晚寒武世牙形刺的研究方向及主要任务是建立该地区中、上寒武统候选层型剖面的标准牙形刺序列 ,为我国摘取寒武系内部的“金钉子”并力争用中国的阶填补《国际地层表》中寒武系的空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