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张瑞文 《地球》2009,(4):62-63
黄龙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的岷山山脉南端.这里是我国羌族的主要居住区。黄龙国家地质公园的总面积为650平方公里。雪山、峡谷、森林、彩池是黄龙的四大景观。  相似文献   

2.
太湖湖西苏皖浙交界地域,晚古生代-早中三叠世纪沉积的石灰岩发育,厚度大,质纯,加民滨临太湖,具有优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因而形成数十个岩溶洞穴。著名者有:宜兴南部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幕蠡洞,广德北部太极洞和湖洲以北黄龙古洞和黄龙宫等洞天福地。  相似文献   

3.
淡水湿地水文过程控制着湿地植被景观的形成与演变.基于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鄱阳湖湿地1992、1999、2006、2012年4期景观信息,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转移矩阵和质心迁移法对苔草景观的空间变化及其与水文过程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鄱阳湖湿地秋、冬季苔草景观分布面积受到水位和退水过程的影响,低水位年的中滩位缓慢退水与低滩位快速出露更有利于苔草景观的扩张;苔草景观的空间格局与水位关系密切,在低水位年份,低位洲滩提前出露,苔草景观分布高程较低,部分低位光滩被苔草所侵占,原苔草分布的部分洲滩转变为芦荻景观,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重,在高水位年份,低位洲滩长期被水体淹没,苔草景观分布高程相对较高,部分芦荻分布区被苔草所侵占,而原苔草景观的部分区域转变为水体和光滩,由于该期间苔草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周和入湖河口地带的高位洲滩上,其景观破碎化程度较轻;水位年际间的升降变化会影响苔草景观质心位置,年均水位上升引起景观质心发生向湖岸方向推进,而年均水位下降则会导致苔草景观质心向湖心方向转移.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9,(12)
正钙华,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当富含碳酸钙的岩溶水溢出地表,当环境适宜时,水中二氧化碳大量逸出,碳酸钙随之大量析出、沉淀并附着在固体表面上形成钙华。钙华边石坝彩池是钙华沉积的主要形式之一,当地表水在缓坡流动时,受到枯枝落叶等的阻挡,流速发生突变,导致碳酸钙沉积速度发生差导形成钙华边石坝彩池景观。钙华边石坝彩池往往成群出现,层层叠叠、线条优美,是水色奇幻之景。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周边断裂活动和历史地震特征进行了阐述;然后利用黏弹性地壳模型,计算了1933年叠溪地震、1976年松潘震群和2008年汶川地震对2017年九寨沟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作用.该结果显示1933年叠溪地震对九寨沟地震具有延缓作用,而1976年松潘震群和2008年汶川地震对九寨沟地震的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为正;随着下地壳和上地幔黏弹性物质的持续作用,前述几次地震总的黏弹性库仑应力在九寨沟地震破裂中心点处负的库仑应力逐渐减弱,而在破裂北段这些库仑应力逐渐转为正值,并促进了九寨沟地震的发生.本文也计算了九寨沟地震后对周边断层的库仑影响,并将此影响值转换为对断层能量积累的影响时间上,结果显示塔藏断裂带西段和中段在内的多条断裂带受到黏弹性库仑应力影响时间值超过10年.将库仑应力影响时间值加入到部分已知离逝时间的断层段上,也得到了这些断层段的未来30年特征地震发生概率.最终结果认为玛沁断裂带、玛曲断裂带、哈南—稻畦子断裂中段和西段等断层段的强震危险性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6,(12)
正典型的岩溶景观,独特的岩溶石芽、石林地貌,丰富的湖、瀑、泉,加上春季时漫山遍野的牡丹花,石林与花海构成了丫山独特的风景特色。近日,国土资源部组织专家组对丫山地质公园建设进行了实地验收,依据部相关规定及专家组验收意见,批复同意命名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大观在丫山丫山称得上是"地质大观",因主峰呈"丫"字型而得名,是华东地  相似文献   

7.
张成  陈文波 《湖泊科学》2023,35(4):1380-1396
分析景观连通度动态变化特征是研究景观生态过程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鄱阳湖草洲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影响景观连通度的生境(水位变化)与生物(物种扩散)一体化视角,在识别不同水位梯度下草洲生境范围和斑块组成的基础上,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不同水位梯度下草洲景观结构连通度的变化特征,通过基于图论的景观连通度方法对草洲景观功能连通度分别进行不同水位梯度和不同扩散距离下的情景模拟,并剖析景观结构连通度与功能连通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鄱阳湖草洲呈现“水落滩出、水进草退”的景观特征,草洲生境同时面临水体的淹没效应和分割效应。随着水位的增加,草洲分布范围不断缩小,大斑块破碎与小斑块消失并存。(2)从水位变化过程来看,随着水位的增加,草洲斑块的面积不断萎缩、形状趋于简单、密度减小、破碎化程度加剧,草洲景观结构连通度下降。此外,随着水位的增加,草洲斑块在生态功能上的链接数减少、难以连接的独立组分增加、连接的可能性降低,草洲景观功能连通度降低。(3)从物种扩散过程来看,物种扩散距离对草洲景观功能连通度具有绝对正向作用,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草洲景观功能连通度显著增大。(4)相关...  相似文献   

8.
天下称奇的五大连池天然火山博物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多火山国家之一,但现代火山(有历史记载的火山)仅有10余座。五大连池火山群是最著名的现代火山景观之一,其火山景观素有天下称奇的天然火山博物馆之美称。这里以山奇、石美、水秀、泉甜、泥怪著称于世,火山喷发遗迹方圆70km^2,珠链般的五大连池湖,环绕着火山熔岩分布,湖光山色把这座北国小城打扮得分外妖娆。每年迎来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来此疗养旅游,已成我国著名的火山景观旅游疗养城市。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6,(6)
重庆市武隆县位于重庆市东南130公里的乌江下游,是继张家界、九寨沟、黄龙等之后中国第六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重庆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同时拥有中国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等称号。武隆拥有罕见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包括溶洞、天坑、地缝、峡谷、峰丛、高山草原等,形态全面,兼具丰富多彩的度假、休闲、娱乐、运动项目,是中国西南地区极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武隆天生三桥景区由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组成,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有"三桥夹两坑"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10.
浮山是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在数平方公里范围内,集自然、人文、宗教景观于一身,该景区又恰处在一个由中生代白垩纪粗面质火山岩组成的古火山机构之内,是一座“天然火山地质公园。”浮山地处庐江-枞阳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心,是典型的古火山地貌景观。浮山的火山岩类型齐全。浮山奇景之一,是为数众多的火山洞穴,有著名的三十六岩,七十二洞。这些洞穴造型奇特,规模不一,深幽奇妙,景色绝佳。所有的火山洞穴,均赋存于浮山中期  相似文献   

11.
赵洪山 《地球》2016,(4):100-105
正地质学家眼中的张家界地层是以红色砂岩、石英砂岩为主,经长期地质变化、水流切割、风化剥蚀,形成罕见的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数以千计的石峰危岩平地拔起,形态各异。传说中的张家界拥有罕见的奇秀峰群、多彩的湖瀑涧泉、迷人的洞穴地宫、浩瀚的绿色森林,一切都充满着原始的自然美,游人到此,犹如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和韵味天成的艺术长廊。  相似文献   

12.
江西独特的地质构造环境和多样的地貌类型,铸就了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景观。尤其是在主要城市及其周边。既有花岗岩地貌景观、地质构造地貌景观,还有红层丹霞地貌景观、碳酸盐岩岩溶地貌景观、古冰川地貌景观及古采矿遗迹。这些地质旅游景观资源。大多具有极高的科学品位和研究价值。以及观赏游览、科普、休闲等多项功能。文章选取了16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景观地,对全省各主要城市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和介绍,为展示江西的地质旅游资源,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这些珍贵的资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3.
贡嘎山旅游地学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贡嘎山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极高山地,发育大规模季风海洋性冰川群和生物多样性很强的生物群落。贡嘎山景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旅游经济、环境与科学价值。该山地以现代冰川为主体,包括冰川地貌、垂直自然带谱与热矿泉景观要素,文章分析了前第四纪构造、第四纪沉积、第四纪冰期序列与新构造成景地质背景以及景观成因,提出了科学规划海螺沟冰川景区、有效利用榆林宫热矿泉资源、实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双重管理并申请世界自  相似文献   

14.
江西信江盆地丹霞地貌的成景地层为晚白垩系陆相红色碎屑岩,红层的厚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盆地内出露制约着丹霞地貌的发育、景观类型及其组合以及在盆地内的分布。信江盆地边缘主要出露茅店组、河口组和莲荷组巨厚层砾岩、含砾砂岩和砂岩,以铁质胶结和少量钙质胶结为主,可溶性成分含量低,这些红层以发育高大的顶斜型峰林型、峰丛型丹霞地貌组合为特征。盆地中部的河口组上部和塘边组地层含砾砂岩和砂岩为主,以钙质胶结为主,可溶性成分含量较低,常发育低矮的圆丘状丹霞地貌组合为特征,大型岩洞是其典型的景观类型。过渡地带主要为河口组上部、塘边组和莲荷组下部的砂岩、含砾砂岩,丹霞地貌只发育于断层或河流发育地区,以顶平型丹霞地貌组合为特征。以钙泥质胶结为主,可溶性成分含量高的细碎屑岩中一般不发育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15.
范雅双  于婉晴  张婧  李雪  李小玉 《湖泊科学》2021,33(5):1478-1489
景观格局演变作为人类活动的综合表征,通过改变水文过程和径流路径,从而影响非点源污染物的发生位置、迁移路径和转化过程,进而对流域水环境产生深刻影响.苕溪作为太湖的主要入湖河流之一,对太湖水环境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本文以发源于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的东苕溪上游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河流水质进行两个时期监测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综合景观组分指数和景观空间配置指数,在子流域尺度上量化景观指数对河流不同水质指标的解释能力,探讨河流水质对流域景观格局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东苕溪上游大部分监测点总氮浓度远超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限值,但氨氮和总磷浓度整体较低,部分监测点可达Ⅰ类水质标准.2)在汛期,景观组成中流域的"源"景观比例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农业用地占比与硝态氮、总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建设用地占比对氨氮、总磷浓度影响显著;而在非汛期,景观配置因子,特别是表征斑块形状的周长—面积分形维数(PAFRAC)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极显著.3)无论是汛期还是非汛期,林地和草地对河流中污染物均具有显著的削减作用,是流域河流污染防治的关键"汇"景观.4)从整体上来看,河流氮、磷污染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增加景观连通性、降低自然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可有效改善河流水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松潘—甘孜块体东北端断裂分布复杂,地震活动活跃,1654年以来,该地区孕育了至少9次M6.5地震.2017年8月8日发生的九寨沟M_W 6.5地震与历史强震活动的关联性,以及九寨沟震后周边区域未来地震趋势如何,均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历史地震资料和岩石圈黏弹性分层介质模型,我们计算了1654年以来研究区历史地震序列同震、震后效应对九寨沟地震的影响,获取了九寨沟地震震源处应力状态的演化过程,并分析了历史地震活动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应力影响.结果显示1654—2008年历史地震序列同震及震后效应使2017年九寨沟地震震源位置应力升高.基于不同的有效摩擦系数取值的计算结果显示:九寨沟地震震源位置累积库仑应力变化量为正且超过0.01 MPa.当有效摩擦系数取值为0.4时,累积库仑应力变化量为0.2009 MPa.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受到历史地震同震及震后效应所导致累积库仑应力变化的促进作用.1654年天水M 8.0地震和1879年武都南M 8.0地震的同震及震后效应所导致的累积库仑应力变化量超过九寨沟震源处应力累积量的50%,这两次M 8.0地震在九寨沟地震震中应力演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1654—2017年历史强震活动使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塔藏断裂马家磨段和岷江断裂松潘—叠溪段应力明显上升.以上三处断层段均存在第四纪活动性,且近期均未有强震活动,历史强震活动提升了这些区域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历史地震使塔藏断裂西段、虎牙断裂北段、岷江断裂北段应力卸载,降低了这些区域未来的地震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7.
1974-2017年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1974、1979、1984、1990、1996、2001、2006、2009、2014和2017年)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结合研究区44年的气温、降水量、水位等气象水文数据,构建LUCC经验统计模型和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探讨1974-2017年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强度指数由1974年的207增加到2017年的249.36,人类开发利用湖滨带的程度增强,到2017年约有30%的自然湿地转化为坑塘、农田和滩地及建设用地.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均发生了较大变化,2000年以后湖滨带逐渐形成了以养殖为主的低矮围景观.总体上景观趋于破碎化、连通性降低、稳定性变弱.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强度指数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呈较显著的正相关,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4,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则景观更加破碎、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减弱、区域的景观聚集度下降和景观异质性增加.总体而言,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受人为干扰影响明显,开展封湖育草自然恢复与建立植被恢复示范区相结合,构建自湖滨至湖心的梯度变化完整的湿生植被-挺水植被-漂浮植被-浮叶植被-沉水植被的水生植物群落,退耕还草、退垸还湖、修复湖滨带植被,大幅度提高洪湖的自净能力,增加其水生植物多样性,实现湿地的有效修复,改善其结构和功能,维系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东北部三塘湖地区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叠纪岩浆活动的动力学机制颇有争议.该区中二叠世条湖组出露一套厚层火山岩,以玄武岩为主,并有少量苦橄质岩、安山岩等.苦橄质岩具橄榄石的堆晶结构,其Mg#值高达0.68~0.77;玄武岩具有斑状和粗玄结构,其Mg#值相对较低(0.41~0.54),显示出演化的特征.条湖组基性-超基性岩具轻稀土略富集的右倾稀土配分模式,虽然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表现出Nb和Ti的负异常,但是总体具有较高的Ti O2含量,而且Nb,Zr含量以及Nb/Y,Zr/Yb比值远高于弧火山岩,较低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和高正?Nd(t)和?Hf(t)值表明未受古老大陆地壳物质的混染,该区条湖组基性-超基性岩很可能是遭受俯冲流体交代,萃取而相对难熔的亏损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另外,苦橄质岩中橄榄石的堆晶高达38%,显示亏损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程度高,而条湖组下伏地层芦草沟组显示有深部地幔过碱性岩浆活动,表明三塘湖地区发生了大范围的高热地幔物质底垫作用,该过程可能与地幔柱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江西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一个集地质、地貌、人文、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其中以丹霞地貌景观最具特色。它是国内发育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地区之一,以孤峰、峰林、残丘等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公园内拥有丹霞地貌景观、丹霞水体景观、丹霞生态景观和丹霞文化景观等4大丹霞类型。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记录了中生代以来地球历史的丰富信息和演化过程,展示了世界上一些重要地质事件的突出证据;孕育了分布最密集、造型最精美的造型石;是世界上极具濒危的中华秋沙鸭最大群体的越冬地;古崖墓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历史人文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富特色的例证。这些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现象、自然演化过程和杰出的天然美景集中展示于公园,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重要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湖泊景观动态遥感分析(1973-2013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湖泊是城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也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利用19732013年40年间Landsat MSS(3景)、Landsat 5 TM(5景)和Landsat 8(1景)共9景遥感影像,从景观角度分析武汉市主要湖泊的变化.首先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湖泊信息,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平均斑块面积(MPS)、斑块面积标准差(PSSD)、边界密度(ED)和斑块平均分维数(MPDF)4个景观指数用于湖泊景观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湖泊变化经历了4大阶段:(1)1970s,由于"围湖造田"政策的推行,湖泊总面积、MPS和PSSD急剧减小,湖泊斑块数量(尤其是小型湖泊)急剧增加,大湖破碎、小湖增加;(2)1980s,推行"退田还湖"政策,湖泊总面积有较大回升,但小型湖泊消亡现象较为严重;(3)1990s,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原因,湖泊水面面积仍缓慢波动减小;(4)21世纪后,湖泊斑块数量持续缓慢增加,但湖泊总面积呈减少趋势,故又可能进入一轮大湖萎缩或破碎、小湖增加的阶段.总体而言,武汉城市湖泊受到人为干扰和政策导向影响明显,应大力加强湖泊的科学管理,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好湖泊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