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乡村景观的概念内涵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乡村景观由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及其中的社会结构所组成,是人与环境互动作用产生的生态综合体.文中通过不同学科范畴对乡村景观进行了概念辨析,认为乡村景观是人地互动的产物,是乡村地域范围内空间性的表征.通过对乡村景观的起源与发展的回顾及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内容进行梳理,认为目前其主要研究内容集中于乡村景观分类、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景观格局及演变、乡村景观规划等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乡村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1934年8月4—14日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联合国环境开发署(UNEP)举行了国际岩石圈保护计划第二阶段工作组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苏联学者提出的《地质与环境》这一专著的编写提纲和计划。与会者共55人,其中苏联39人,联邦德国、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各2人,英国、荷兰、匈牙利、瑞典和中国各1人,UNESCO官员和UNEP官员各2人,等等。苏联地质保矿部部长E.A.科兹洛夫斯基、苏联科学院副院长A.T.雅申,UNESCO地学司主席V.塞布拉瓦(捷克斯洛伐克)、  相似文献   

3.
地质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岩石圈表层所有物质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主要包括岩石、土壤、水和其他相关物质等,是自然环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地质环境为人类提供了栖息场所、活动空间及生活、生产所需的基本物质资源,人类和其他生物都要依赖地质环境生存和发展。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  相似文献   

4.
景观图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地图。但它的发展前途非常远大。近数十年来俄罗斯地理学界所公认的地理综合体观念是景观图的科学基础。 这一观念的实质在于:地表一切基本自然现象—气候、水流、地貌形态、土壤、动植物界是密切相互制约的,并且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统一的物质系统,即复杂的自然综合体的组成部分或成分。  相似文献   

5.
景观图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地图。但它的发展前途非常远大。近数十年来俄罗斯地理学界所公认的地理综合体观念是景观图的科学基础。 这一观念的实质在于:地表一切基本自然现象—气候、水流、地貌形态、土壤、动植物界是密切相互制约的,并且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统一的物质系统,即复杂的自然综合体的组成部分或成分。  相似文献   

6.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大陆中部的分水岭地带、地势较高。具有冰缘景观,山地草甸、针叶阔叶林、湿草地、湖泊沼泽等景观谱系,被认为是典型的中欧景观国家。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双成  蒙吉军  彭建 《地理学报》2017,72(11):1937-1951
北京大学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缘起于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在本校设置的自然地理学学科,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学科初创和完善等阶段,逐渐形成了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学科体系。针对日趋严峻的气候变化、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北京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在陆地表层过程及机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生态风险评价与安全格局构建、自然地域系统划分等方面进行了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引领了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展望未来,北京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将持续进行水、土、气、生等自然地理要素与过程的综合研究,认识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变化对主要自然地理过程和格局的影响机理,通过构建观测数据与地表系统模型融合系统,定量评估要素与过程耦合的区域资源环境效应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区划、国土开发整治和流域综合管理等国家战略服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豫西地区土地分异规律及合理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论述了土地是地球表面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历史产物,是一种复杂的带有人类活动烙印的自然综合体。由于组成土地的各种自然要素的综合特征以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互有差异,所以,形成了一系列互不相同,各具特色的土地。文章分析了豫西地区各类土地的自然特征,从而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各项生产,提高土地的生产潜力,更加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9.
城市景观及其格局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城市景观是深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景观类型,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也深深地刻上了人类影响的烙印。随着人类社会日益城市化,未来的景观将越来越强烈地受到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改造。人类活动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城市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更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却是通过城市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区域物质能量流,进而影响区域生态过程,这种城市景观通过空间格局对生态系统特征和过程造成的影响,可以称之为城市景观的生态效应。本文考察了中外学者近年来就城市景观的生态效应所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包括景观要素与格局及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城市动植物群落、气候、水文、土壤等造成的影响。作者通过评述近年来城市景观及其格局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认为尽管目前对景观格局及其生态过程的结合尚未完善,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通过在不同尺度、不同切入点的实证研究,为建立城市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有机结合提供基础。这些研究的结论及其所揭示的规律将作为城市空间规划与管理的依据,推动城市和人类-自然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景观具有“风景”,“自然综合体”,“异质性镶嵌体”等多种含义,是风景美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并成为现代景观生态学的重要学科基础,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的景观生态学,以其多学科基础而获得了加大的生命力,但同时也使景观生态学面临强烈的分化危机,景观生态学的整合是未来景观生态学的唯一出路,实现整合的根本途径是景观生态学综合研究的发展和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综合研究包括景观的复杂性,全球环境问题,遥感和GIS技术以及文化等与景观生态学的综合研究,笔者以绿洲景观为例,对绿洲景观的综合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地球表面存在着大小不等的自然综合体,它们占据一定的区域空间。在人类出现之前,这些区域空间纯粹是自然区域空间,或纯自然综合体,当人类出现并成为地球的主宰之后,这种区域便是一个综合了自然环境、人口、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等众多因素在内的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或综合体。人类为了生存而不断对其生存的环境进行改造,生产其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并与相邻区域进行物质交换,互通有无,从而发展了本区域的经济,这种区域经济是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和以密切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经济综合体。福…  相似文献   

12.
有关城市土地评价的若干问题——以西安市建成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评价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鉴定。城市土地资源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和土地资产资源两部分。土地自然资源是指由岩石、土壤、水、矿藏、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等活动的基地和场所,是物质资料的基本源泉。土地资产资源则是由附加在土地上的基础设施和有利的区位形成的。城市土地评价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涉及到城市土地的价值,使用价值,自然、经济、社会多方面。 本文针对以往土地评价研究中多耽于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及就现状谈症结的旧模式,试图对影响城市土地质量的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对城市土地评价的方法论和分类系统提出一些看法。限于篇幅,本文仅进行建成区土地评价。 一.城市土地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公共建筑屋顶引入生产性景观是对城市闲置空间积极的利用方式,具有生态、经济与社会等多元价值,有助于缓解我国土地城镇化快速推进所带来的诸多城市问题。本文以城市商业综合体屋顶生产性景观为例,基于Arc GIS平台,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访谈等方法,结合全国总体特征与重点案例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受到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商业综合体屋顶生产性景观空间分布不均衡,84.21%位于东南沿海及四川地区;(2)该类型生产性景观运营发展态势良好,自2013年起每年建成数量持续增长,其中以结合自然教育和亲子游乐体验活动的商业模式发展最为稳定;(3)经营状况良好的案例在平面布局、交通功能、景观要素和空间设计上都呈现出较强的相似性;(4)问卷访谈显示市民对屋顶生产性景观有较高的参与意愿,而经营者在实践中仍然面临政策、资金、种植知识等方面的困难。基于此,本文对该类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以期为商业综合体屋顶的设计以及大量屋顶闲置空间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基石。本文在梳理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思考了新时代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环境变化驱动下,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在传承中得到新的发展。自然地理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过程综合与深化、陆地表层系统集成、陆海相互作用和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应用等方面。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需要面向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需求,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多要素多过程集成研究,发展并完善地理模型,模拟和预测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政府决策。在发展过程中,亟待关注以下前沿领域与方向:①地貌学需要重点加强地貌学与全球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关系研究;②生物地理学有待深化属性地理学、全球变化生物地理学等前沿领域的探索,连接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地理空间分布与人类需求;③水文学需要开展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的综合集成研究,发展生态水文学、社会水文学、水文形态学等新兴学科领域;④自然地理学有待全方位介入气候变化研究,在气候变化国际重大研究计划、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支撑功能;⑤综合自然地理需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⑥自然地理学需深化耦合自然与人文要素及过程研究,建立发展复杂系统模拟模型,分析和模拟变化环境下的自然、人文要素耦合机制和陆地表层系统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景观殻”,它是一个巨大综合体,体内务部分都有局部的特征,所以普通自然地理之外,还有区域自然地理。 区域特征是指“主要的区域综合特征”,它是由各个主要要素的综合状态中表露出  相似文献   

16.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景观殻”,它是一个巨大综合体,体内务部分都有局部的特征,所以普通自然地理之外,还有区域自然地理。 区域特征是指“主要的区域综合特征”,它是由各个主要要素的综合状态中表露出  相似文献   

17.
碧塔海流域生态旅游景观类型及其空间组合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碧塔海独特的高原自然地理环境和轻微的人类活动长期综合作用营造了高品位、多类型的自然生态旅游景观。按自然地域分异、景观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主导因素三个原则将碧塔海流域内的自然生态旅游景观划分为3个景观类、5个景观亚类和15个景观型。根据空间尺度的大小,探析了三个景观等级层次的空间组合特点及其相互间的生态关系,为生态旅游规划,科考旅游声线设计及景区生态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生态旅游地现有观点的评析,提出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判别生态旅游地的思路,并把人类干扰程度、基底成分、尺度和景观功能作为生态旅游地判别的4个标准。在景观生态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地的定义,并把我国生态旅游地划分为自然生态旅游地和以自然为主、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生态旅游地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尚义县景观生态分类和生态建设方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礼  唐冲 《地理研究》2008,27(2):266-274
依据尚义县地貌、气候、土壤与植被等自然要素与土地利用等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和变化表现出的整体分异,选取地貌与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导标志,划分出了不同的景观生态类型。将全县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分为两个级别,第一级分为8类,分别为:Ⅰ河、湖滩地牧农景观、Ⅱ低缓丘陵农牧林景观、Ⅲ高原平地牧农林景观、Ⅳ坝缘山地牧林农景观、Ⅴ河川沟谷农牧林景观、Ⅵ石质低山牧林农景观、Ⅶ黄土台地牧农景观、Ⅷ浅切割中山林牧农景观;第二级对应分为23个亚类。针对各景观生态类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问题,以景观生态学和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为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寻求切实可行的生态工程途径,并对各景观生态类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20.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结构的科学,而自然环境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自然成分组成的统一整体。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它是一个具有三维空间的(?)点层,包括岩石圈、大气(?)、水(?)以及在三者之间发展的生物圈。在许多用来表述地球这一外壳的名词术语中,看来最好的是表成地图(episphere)伊萨钦科这个名词。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是含糊不清的,可以用地理综合体(geocomplex)这个名词来代替,地理综合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地段。它通过内部发生的诸种过程及各地理组成分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而构成一个整体(H.巴斯比,1968)。地理综合体有同质(地区的)和异质(空间分布的)之分。每个地理综合体都有自己特具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地理综合体的客观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