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群海洋学家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域的海底,发现了两座玻璃样金字塔。科学家们认为,这两座透明金字塔并不是在远古时代建造的。负责这次深海搜索行动的海洋学家韦拉·梅亚博士说,他是在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人类对深海开发的需要,科学家正在计划建造各种探测装置,能够搭载海洋学家、潜水员、海底观光旅游者或其他任何想到深海的人。人们依靠它,就能够在海面和海底间来来往往,从事各种科研和参观活动。浮标式探测船:“浮标式深海探测船”的原理颇像钓鱼时使用的浮标。这种探测船从船头到  相似文献   

3.
大西洋海底热液裂口——冒着温度达350℃有毒金属黑烟的海底烟筒已发现的比以前海洋学家认为的多10倍以上。据英国海洋科学研究所迪肯实验室大西洋考察领队称,在北纬36°~38°中大西洋海脊240公里延伸地带新发现了7处“黑烟筒”,每处相距约30公里。这  相似文献   

4.
Lear  CH  季福武 《海洋地质前沿》2001,17(8):16-18
通过深海底栖有孔虫方解石的Mg/Ca比值已经获得50Ma以来的深海温度记录。该记录在形式上与相应的底栖氧同位素比值(δ18O)记录非常相似 ,并且显示了深海温度的4个主要变冷时期 ,总体下降约12℃。底栖δ18O记录和Mg 温度记录的一起应用表明 ,南极冰首次快速地堆积于早渐新世(34MaBP) ,但未伴随有深海温度的降底。一般认为 ,在过去的100Ma中 ,即从所谓的白垩纪中期的“温室”到晚新生代的“冰库” ,地球的气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长期寒冷被认为是由地球表面热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因素共同引起。大…  相似文献   

5.
深海怪影     
1948年,海洋学家甘·彼得逊宣布,在深度超过6500米的世界大洋中,生命将不复存在,因为在650个大气压的超高压条件下,连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也会毙命。事实果真如此吗?1949年,丹麦“加拉泰亚”号考察船从10190米的深海中起网时,发现网中捕捞到25个海洋白头翁、75个管海参、5个瓣鳃贝和其他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竟能生活在这样的海底,只要向那里抛下一块玻璃,深海高压就会立刻将其压成碎末。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1 2月 5日 ,在装备了“阿尔文”号水下带人装置的“阿特兰蒂斯”号科研船上 ,美国考察团发现了海底浅色碳酸盐热液构筑物 ,其形状类似柱子。其中某些柱子的顶部和壁部被所谓闪光水或不匀波纹的温暖 ( 40~ 75℃ )溶液冲刷着。含碳酸盐构筑物的海底地段被命名为“被遗弃城市” ,这是由于缺失其他活动热液场所特有的海底动物聚集。“被遗弃城市”热液场位于北纬 3 0°,离大西洋中脊与阿特兰蒂斯转换断层交叉点 1 5km处。该区洋壳的年龄为 1 50 0ka。阿特兰蒂斯地块从转换断层附近海底 3 80 0m深处上升至不到 1 0 0 0m深处。应该说 ,…  相似文献   

7.
美国从事海洋研究机构的年度预算大约为4亿美元。但是现在所需要的是设计和建造 ,主要用于深海研究的海底可操纵和自动的新装备所需的资金。著名的海底研究船“阿尔文”号已使用了3 5年。这个海底带人装置可容纳 1位驾驶员和 2位科学家 ,能下沉 450 0m ,在海底连续工作 4~ 5h和观察到世界海洋将近 62 %的海区。它的有效载荷为 680kg ,内部容积 4m3多一点 ;照明设备提供了侧面和海底的观察。虽然“阿尔文”号还能工作 1 0年 ,但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看 ,它已陈旧了 ,而对它的维修费用却年年上升。在海底装置“阿尔文”号 3 70 0多次下沉所获…  相似文献   

8.
陈铭  冷静 《海洋工程》2020,38(5):156-168
对海底不同作业形式的深海大型爬行机器人进行了分类综述,依据当前深海大型爬行机器人在各方面的应用,将其分为了深海采矿机器人和深海挖沟机器人两大类,并对这两类中的一些性能突出的机器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我国第一代、第二代多金属结核采矿机器人,SMD的3个多金属硫化物开采机器人,中科院深海所的富钴结壳规模采样爬行机器人,喷射式挖沟爬行机器人QT2800和机械式挖沟爬行机器人BT2400。并对深海大型爬行机器人的海底复杂行走技术和导航定位技术进行了阐述。行走技术方面,重点介绍Nexans公司的带有铰接式行走腿系统的Spider Dredger,中南大学的铰接履带式采矿机器人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的复合轮式机器人。导航定位方面,介绍了当前一些在用的深海导航定位技术。最后,对未来深海大型爬行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薛钊 《海洋世界》2010,(3):78-80
席薇亚·厄尔,于1935年8月30日出生于新泽西的吉布斯汤。她被《纽约客》和《纽约时报》称为“深海女王”,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称为“活生生的传奇人物”,更被时代周刊誉为“地球的英雄”。她是一位海洋学家、探险家、作家以及深入的致力于通过个人探索而进行研究的学者。  相似文献   

10.
海底热液系统氨基酸合成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水生物与地球生命起源的关系是当前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由于缺乏食物来源,深海环境一直被认为是生命的“禁区”。然而目前的研究发现,热液活动为海底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源,从而在生命的“禁区”里形成了特殊的生物群[1,2]。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底黑烟囱喷口周围已经建立了一个  相似文献   

11.
海底峡谷在全球陆缘广泛分布,是浅海沉积物向深海运移的主要通道,对于理解深海浊流触发机制、深海沉积物的搬运模式、深海扇的发育历史和深海油气资源勘探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多波束测深数据,首次对南海东北部海底峡谷体系进行了研究,精细刻画了高屏海底峡谷、澎湖海底峡谷、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和东沙海底峡谷等4条大型海底峡谷的地貌特征并分析其发育控制因素。海底坡度、构造运动、海山与海丘是影响南海东北部峡谷群走向与特征的重要因素,其中,海底坡度对于峡谷上游多分支与“V”字特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构造运动是控制高屏海底峡谷走向的因素,澎湖海底峡谷的走向则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有关,东沙海底峡谷的走向则与东沙运动相关,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上段受NW向断裂构造的控制;海山的阻挡作用造成峡谷局部走向和特征改变。海底峡谷群输送大量陆源沉积物到深海盆并形成大面积的沉积物波,海山和沉积物波的发育导致东沙海底峡谷下段“回春”和转向。  相似文献   

12.
地球上极大的动力现象之一,即所谓全球性的“传送带”,是北大西洋深部水的移动,对两个半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在间冰期这个过程特别显著,而在当前的冰期,它的规模实质性地减弱了。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的这种观点被广泛接受,即世界海洋环流的明显变动主要体现在研究深海有孔虫组织中  相似文献   

13.
海底的“海市蜃楼”埃及和法国的一个联合水下科学考察队近日在地中海海底发现三处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迹。这三处古迹包括米努茨和希拉克留姆两大古城遗址以及当年尼罗河流入地中海的7个入海口中最大的一个老河口。据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贾巴拉介绍,这三处古迹分布的方位在亚历山大城附近的地中海阿布吉尔湾以东的近海约6米深的海底。其中米努茨古城遗址位于距岸边约2千米的海底,再往东4千米,即距岸边约6千米处是希拉克留  相似文献   

14.
高战朝 《海洋测绘》2002,22(4):63-63
按照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各国管辖水域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换言之 ,它是各国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海底及其底土。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为 2 5 17亿平方千米 ,占全球海洋总面积的近 70 % ,深度为 2 0 0 0m~ 6 0 0 0m或更深。“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战略金属能源和生物资源。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减少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际海底区域必将成为 2 1世纪国际社会经济、科技竞争的重要场所。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1970年 12月 17日第 2 5届联合国大会在无反对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深海在悄悄变暖德国科学家首先发现,地中海深处的水流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是气候变化引起海洋变化的第一个有力的证据。不来梅大学的沃尔夫冈·罗塞去年冬季乘研究船在地中海东部调查,发现最深处海水的温度和含盐虽有明显变化,海水随着深度增加在变暖而不是变冷.他说...  相似文献   

16.
稀的和浓的标准海水的电导率比在盐度范围0~42‰、温度-1℃~30℃时已被非常准确地测定。全部数据都被列入多项式中,并和过去的数据进行了比较。转换了海水电导率,提出了适合整个盐度和温度范围的多项式。用本文记载的数据和IEEE本期中刊载的多菲尼的数据[1]制定新“1978实用盐标。”  相似文献   

17.
在-2℃至35℃的整个海洋温度范围和0至42‰S盐度范围内测量准确已知盐度的海水样品电导率和同温度下标准海水电导率的比值R_(s.t.o)。盐度S<35‰的海水样品是由蒸馏水准确重量稀释标准海水制备的,快速蒸发标准海水制备高盐度海水样品继而重量稀释到已经确定的<35‰S范围。推导出了非常准确地表示1~42‰S和全部温度范围内的S与R_(s.t.o)关系式,即 S=f_1(R_(s.t.o)) f_2(R_(s.o,t.)t)=sum from n=0 to 5 a_1R~(a/2) △t/(1 k△t)sum from n=0 to 5 b_nR~(n/2)式中△t=t-15℃,R=R_(s.t.o),只有第一项f_1要求15℃。也确定了温度对标准海水电导率的影响,用t的四次方程非常准确地表示温度t时的电导率的比值的r_(tt)(C_(35.t.o)/C_(35.15.o)),即:(?)_t=sum from n=0 to 4 C_nt~n 这两个方程足以满足常压下所有盐度测量。  相似文献   

18.
南海——我国深海研究的突破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两年来,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的中国科学家围绕深海研究进行反复研讨,一致认为南海是我国深海研究的首选,并初步形成了“南海深部计划”的研究方案,提出以“构建边缘海的生命史”为主题,从洋壳深海盆的演化、深海沉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三方面开展研究的建议方案。他们建议:利用现代技术重新测定南海磁异常条带,争取钻探大洋壳,系统研究火山链;观测现代深部海流和海底沉积过程,从深海沉积中提取边缘海盆演化的信息;认识海底溢出流体与井下流体的分布与影响,揭示微型生物在深海碳循环中的作用。争取在科学和技术全国性合作的基础上,在南海实现我国深海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具有世界一流海洋科学调查和深海设备试验水平的“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 2 0 0 3年 4月 9日离开青岛 ,前往太平洋 ,将在国际海域执行为期八个多月的大洋资源勘查任务。“大洋一号”此次的主要使命是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以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等资源为重点的勘察和深海技术开发实验工作。1 999年 3月 ,我国通过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批准 ,获得了太平洋上 7 5万平方千米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 ,这一矿区在当前预期的回采率条件下 ,可满足年产3 0 0万吨多金属结核、开采 2 0年的资源需求。执行本次勘查任务的首…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充满巨大压力和极其黑暗的海底世界里,生活着许多我们从未见过、甚至可能无法想象的生物。海洋的深海区域从海平面下方3218米)处开始,它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光线从来没有到达过这里。我们对海底世界所知甚少,目前对它的了解只是来自于海底挖掘出的沉积物以及遥控潜艇拍摄的照片。因此,海底世界已经成为海洋生物学家“未被开发的金矿”,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次难得的海底考察都能够提供丰富的新物种和罕见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