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张明书、陈民本等著的《中国海岸带晚第四纪地质》一书已于2000年7月由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台北)出版。本书为中、英文对照 ;图文并茂。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全海岸带晚第四纪的沉积记录 ,本书可供国内外第四纪地质学、海洋地质学、地理、地貌、环境与灾害地质等专业的科学工作者和专业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也是地学爱好者的科普读物。《中国海岩带晚第四纪地质》一书出版@曲美艳  相似文献   

2.
钟建强  黄慈流 《台湾海峡》1996,15(2):120-126
通过地震剖面、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地壳结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第四纪地质特征等分析,认为南海北部陆缘存在滨岸岛链、陆坡北缘和陆坡南缘三条反“S”型构造带。它们形成于晚第三纪,较“新华夏系”和“南海系”晚。反“S”型构造带新生代晚期的活动方式,对南海北部陆缘的地质演化影响显著,同时控制了这一区域的灾害性地质因素的活动方式和分布。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7月 1 4~ 1 6日 ,“海岸带地质与可持续发展”学术讨论会将在青岛市府新大厦举行。作为青岛海洋节“2 0 0 2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重要内容之一 ,本次讨论会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 ,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心和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协办。主要内容为 :( 1 )海岸带第四纪地质、沉积作用、构造演化和海陆相互作用研究 ;( 2 )海岸工程地质 ;( 3 )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以及灾害防治的理论与方法 ;( 4)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法规 ;( 5)海岸带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地学战略“海岸带地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岸带地质与可持续发展”学术讨论会将于2 0 0 2年 7月 14日~ 16日在青岛市府新大厦举行。作为青岛海洋节“2 0 0 2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重要内容之一 ,本次讨论会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 ,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心和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协办。主要内容为 :(1)海岸带第四纪地质、沉积作用、构造演化和海陆相互作用研究 ;(2 )海岸工程地质 ;(3)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以及灾害防治的理论与方法 ;(4)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法规 ;(5 )海岸带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地学战略。联系电子信箱 :liujian0…  相似文献   

5.
书海拾零     
中国海岸带晚第四纪事件地质学张明书 刘守全 陈民本著   地质出版社出版本书以活动论的观点 ,均变与突变相结合的思想 ,按全球时空变化相匹配的原则 ,阐述了事件地质学的原理和特点 ;介绍了海岸带晚第四纪事件沉积的类型和时空分布及其特征、典型实例以及事件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和相模式 ;总结了晚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格局的基本规律 ;提出了晚更新世以来干冷—湿暖气候—环境频繁交替更迭的全球性制约机制 ,即受控于大气—大洋环境传输转换的基本模式的解释。书后附有晚第四纪事件地质学 1 0 0问及其答案 ,它是宏观教学和研究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业治铮、汪品先教授主编的《南海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一书于1992年12月中旬出版。 该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事件比较研究及其应用”成果的一部分。该课题从1989年起,由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三单位合作共同承担的。 南海地形复杂,属于半封闭型边缘海。沉积物对海平面的洋流体制的变化反应灵敏,具有古海洋学研究得天独厚的条件。三个不同系统学术单位的三十多位科学工作者,发挥各自的特长,对南海陆坡、深海平原以及陆架、珊瑚礁共十余个钻孔或沉积柱状样进行研究,开展了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化石和翼足类等四个门类的微体古生物定量分析,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沉积物的粗组份分析,粗细两类粒级的粒度分析、化学分析和扫描电镜,偏光镜下的观察,矿物颗粒的电子探针能谱分析以及放射性与古地磁测年等测试分析项目,采用了古生态转换函数等数据处理技术,初步建成了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野外地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结合卫片和航片影象分析等,论述了筼筜港—钟宅断裂带的存在,并从地貌面、沉积物、风化层的变形、断裂物质、地形、水系及微地震等方面分析了该断裂带自距今30k—40ka以来的活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书海拾零     
中国海岸带晚第四纪地质张明书 陈民本 刘守全 林 峰 著  台湾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发行本书采用文字、图表和照片相互匹配 ,中英文相对照的方式 ,以实地调查研究大陆海岸带以及庙岛群岛、舟山群岛、西沙群岛、澎湖群岛等岛屿岸带晚第四纪地质的最新成果 ,在全球变化思想指导下 ,遵循活动论观点和沉积地质学、事件地质学原理 ,揭示了晚第四纪海岸带的基本特征、地貌形态与海岸侵蚀的相关性 ;岛屿类型及其成因 ;海岸风沙 -土壤层序列的特征、时空分布 ;风暴沉积的类型、特征和时空分布 ;洪泛、湖泊、珊瑚礁和其他沉积的特征与判别标志等。…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海洋地质前沿》2005,21(5):i003-i003
刘锡清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海洋环境地质学》,即将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关于我国河口、海岸带和近海区域环境地质专著。全书共15章,约50万字,图件140多幅。“第一章绪论”由刘锡清撰写;“第二章海岸带环境地质”由庄克琳、刘锡清撰写;“第三章河口三角洲环境地质”由周永青、刘锡清撰写;“第四章全球变化及对中国海岸带影响”由周良勇撰写;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 1965年广东省地质局编制和出版了海南岛地质图,1976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又编制了华南沿海地区第四纪地质图,其中包括了海南岛。本区的第四纪地质已用常规方法作了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7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在地质学上的广泛应用,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方法对本区第四纪火山岩作了一些探讨。在此,我们尝试应用TM图象解译和编制了本区第四纪地质图,并作一些分析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6年第4期(海岸带沉积与环境专辑)因执行主编未预料工作安排的冲突,专辑稿件征集和甄选的工作不能按期完成,经协商专辑将推迟出版,由此给读者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2.
该书是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矿产研究室谭启新、孙岩等编著,科学出版社编辑出版.本书是在“中国滨海砂矿分布及富集规律”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撰写的.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滨海砂矿的专著,它的出版必将对我国滨海砂矿的研究、开发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书中汇集了我国目前已探明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种12个,91处矿产地,矿床140个,矿点161个.对于形成滨海砂矿的物源条件、海岸及地貌类型、气候水动力条件、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第四纪沉积作用等成矿及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进而总结了我国滨海砂矿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建立了我国滨海砂矿的一般成矿模式,并就我国不同矿种的滨海砂矿成矿远景区划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亚洲近海资源勘察联合协调委员会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的赞助下,由中国区域第四纪地质中心筹委会主办的国际第四纪地质考察和讨论会,于1982年11月15日至27日在我国举行.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英国、加拿大、荷兰、美国和中国等国家的四十多位第四纪地质专家,以及亚洲近海资源勘察联合协调委员会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官员,出席了这次会议.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日本的代表,分别回顾了本国第四纪地质工作情况,展望了未来的发展.中国代表在会议期间作了《中国第四纪地质工作概况》、《南海第四纪地质和海洋地质工作情况》、《珠江三角洲第四纪地质特征》、《南海北部及广东雷琼地区第四纪地质特征》、《长江三角洲第四纪地质特征》及《上海的地面沉降及其控制》等八个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笔者在珠江口至红海湾沿岸进行第四纪地质、地貌和新构造调查的基础上,对活动断裂所作的初步分析。 一、活动断裂的形成和演变 该区位于莲花山断褶带的西南段,南缘濒临南海(图版I),主要构造线为北东和北东东向,它们是本区的主要构造成分,控制着本区的地貌和地质构造的演化。在漫长  相似文献   

15.
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纂的,《泥河湾研究论文选编》一书,即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泥河湾是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的重要地点,在国内外学术上享有盛名.《泥河湾研究论文选编》一书,虽然由文物部门从地质考古学角度编篡出版,实际上是一本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荟萃.全书共搜集论文65篇,约60余万字,内容包括第四纪地层、沉积相、古脊椎动物、古人类、旧石器考古、软体动物、微体动物、孢子花粉、地貌、新构造、古环境、古气候和年代学等方面,论文数量之多,涉及学科之广,都居我国区域第四纪地质研究的首位.  相似文献   

16.
晚第四纪海洋地质研究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第四纪海洋地质研究拾零近年来,在我国海岸带晚第四纪地质和生物礁沉积地质学研究中,遇到许多地质记录和现象有别于已问世的书刊和文献的报道,甚至与之相悖,介绍几则,似不无益处.1、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潮坪沉积序列,素来被认为是连续沉积,然而野外观察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7.
1990年我国出版的《海岸带管理与法》(张志诚主编)一书,是我国第一本海岸带管理与法方面的专著。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和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京大学教授任美锷先生在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指出:本书“内容比较全面,是一本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著,它的出版无疑将对我国海岸带开发和管理起有益的作用”。通读全书,我们感到该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海岸带管理与法律调控方面的问题,我国理论界进行过一些零  相似文献   

18.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原海洋地质研究室主任、第四纪地质学家刘敏厚同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于1985年7月26日在青岛不幸逝世,终年55岁.刘敏厚是山东牟平县人,生于一九三零年.1953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同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1958年赴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攻读研究生,留苏期间获副博士学位.他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研究,先后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是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方面造诣颇深的地质学家之一.1979年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后,致力于第四纪地质、海洋沉积和海岸带的调查研究,在他的具体实践和指导下,完成了“黄海晚第四纪沉积”专著和山东海岸带第二调查区图集、报告及资料汇编,为我所海洋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首次完成"数字南海"我国首次完成的"数字南海"项目近日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数字南海"是我国外交部批准立项的大型数字海洋和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其目标是通过数字地球、三维空间可视化等高新技术手段,对南海水深、地形、海底地质、地貌结构与地层组成等三维空间信息,资源矿产分布信息,海洋波浪潮汐海流时空变化信息,历史、  相似文献   

20.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18项中国工作组编辑完成的《中国近海及沿海地区第四纪进程及事件》一书,于6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本书包括了中国工作组成员的近期研究成果及“中国近海及沿海地区第四纪进程及事件学术讨论会”的部分论文.全书内容有IGCP218项中国工作组的简要总结;海域第四纪地质研究的近年成果,沿海地区若干第四纪地质问题及应用第四纪地质等方面.关于海域第四纪地质问题部分,集中了南海陆坡、西沙群岛、冲绳海槽、东海、黄海海域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我国第四纪地质文献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各海域的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沿海地区第四纪研究包括了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