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排烃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部成藏组合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排烃效率的研究亟待加强。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并计算了烃源岩的生烃量、排烃量和排烃效率。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泥质烃源岩和煤层的排烃门限对应的镜质组反射率均为0. 7 %。侏罗系烃源岩的总生烃量为3 973. 84 x 108t,总排烃量为1 402. 71 x108t,其中八道湾组烃源岩排烃量占总排烃量的69.85%。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的平均排烃效率为35. 30%,不同层系不同岩性烃源岩,其排烃效率明显不同,泥质烃源岩排烃效率远大于煤层。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量大,排烃效率较高,下部成藏组合以侏罗系烃源岩为主力烃源岩,具有良好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
郭春清 《沉积学报》2008,26(5):864-871
在分析和归纳可能烃源岩的有机地化特征并对原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生物标志物和稳定碳同位素指标或参数,首次对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原油的来源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中二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是为该地区提供油源的主要烃源岩,其次为下二叠统烃源岩,并可能有白垩系烃源岩的贡献。其中,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之上及大部分白垩系储层中的正常原油主要来自中二叠统烃源岩;煤层之下及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中的正常原油主要来自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在现今油藏中所占比例较小并已发生强烈生物降解的原油来自下二叠统烃源岩;永6井白垩系储层中的原油可能来自下白垩统烃源岩,但该套烃源岩的供烃规模可能较小。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低勘探区有效烃源岩的识别是在潜在烃源岩的基础上进行的。孔雀河地区的潜在烃源岩包括古生界的暗色泥岩、灰岩、泥灰岩和中生界的暗色泥岩和煤层,当潜在烃源岩满足w(TOC)Ro>0.5%,0.5%<Ro<4.0%时为有效烃源岩。井点上依地化参数可准确识别出有效烃源岩,并确定有效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建立有效烃源岩-沉积环境模式。将这种模式应用于井间区域,确定井间有效烃源岩的分布和厚度,实现有效烃源岩的平面成图。同时,通过古地温的恢复,剔除未成熟和过成熟的不具有生烃能力的烃源岩,进一步确定有效烃源岩的分布。采用此方法编制了孔雀河地区有效烃源岩平面图, 预测结果得到新钻井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云南禄劝残植煤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禄劝煤是我国典型的残植煤,是泥盆系煤岩的代表.研究其生烃能力有助于认识中国南方泥盆系煤系的油气资源前景.通过对禄劝煤和泥灰岩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发现禄劝煤具有Ⅱ型有机质的特征,角质体为特征组分,类脂组含量高,处于低熟阶段,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高.热解生烃实验证明其具有较窄的活化能分布范围且较低,其值为201 kJ/mol,其生烃潜力为820.0 mg/g,明显高于常见的泥质烃源岩.尽管禄劝煤系规模小、煤层厚度薄,但其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这对认识泥盆系煤层及其相关烃源岩岩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不同层段不同岩性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系统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根据饱和烃和芳烃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可将研究区烃源岩划分为A1、A2、A3、A4和B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形成环境和生烃潜力存在差别,其中A1类烃源岩(长7油页岩)生烃潜力大,为研究区主力烃源岩;A2、A3类烃源岩(主要为长7暗色泥岩)生烃潜力中等,为次要烃源岩;A4和B类烃源岩(各油层组大套砂岩中夹杂的薄层泥岩或碳质泥岩)生烃潜力相对较小,为较差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研究对前第三系油气战略资源选区具有重要意义。从沉积学角度出发,通过对研究区有机碳含量、生烃潜力和氯仿沥青"A"等参数的统计分析和平面制图,划分了烃源岩类型,并进行了品质评价,分析了烃源岩的成因,总结了烃源岩发育模式。研究认为:华北东部奥陶系上、下马家沟组及峰峰组为较好的烃源岩,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183%、0.21%和0.181%;下寒武统发育优质烃源岩(TOC平均值为6.46%,最高值为11.2%),但分布范围局限。华北地区东部烃源岩按岩石类型不同可分为两套,即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中、下奥陶统的碳酸盐岩烃源岩。烃源岩的成因取决于沉积环境,泥质烃源岩发育于陆棚浅海环境,而碳酸盐岩烃源岩则受控于云坪和局限台地环境。对烃源岩空间展布规律研究发现,合肥盆地为潜在的泥质烃源岩发育区,而东濮拗陷、临清拗陷、冀中拗陷为潜在的碳酸盐岩烃源岩发育区。  相似文献   

7.
依据沉积环境控制烃源岩发育理论,研究了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崖城组煤系烃源岩的发育环境及主控因素,并建立了研究区崖城组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崖城组煤系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半咸水、还原-弱还原的扇三角洲平原河道间泥炭沼泽环境和半咸水、弱还原-弱氧化的潮坪潮上带-潮间带泥炭沼泽环境。沉积环境、古气候条件、相对海平面变化以及古构造控制煤系烃源岩的发育,其中沉积环境控制着煤系烃源岩中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显微组分及煤层的厚度,古气候条件提供了煤系烃源岩发育的物质基础,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着煤系烃源岩的展布及保存条件,古构造则是聚煤盆地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崖城组煤系烃源岩有两种发育模式,一是在扇三角洲平原河道间泥炭沼泽环境中水体的还原性起主导作用,二是在潮坪潮上带-潮间带泥炭沼泽中高生物生产率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南羌塘侏罗系布曲组和夏里组烃源岩氯仿沥青"A"组分碳同位素分析表明,碳同位素主要受有机母质及沉积环境影响,夏里组烃源岩氯仿沥青"A"组分的碳同位素较重,而布曲组烃源岩氯仿沥青"A"中族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相对较轻。并且它们普遍存在碳同位素逆转现象,夏里组烃源岩氯仿沥青"A"组分的碳同位素逆转表现为:δ13C饱和烃δ13C非烃δ13C芳烃δ13C沥青质,主要受有机质母源控制;布曲组烃源岩氯仿沥青"A"组分的碳同位素逆转表现为:δ13C非烃δ13C沥青质δ13C饱和烃δ13C芳烃,主要与生物降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凌源-宁城盆地是松辽盆地外围南部众多具良好油气勘探前景的小盆地之一,为研究其中的油气资源情况,在牛营子地区部署和实施了油气地质调查井——牛D1井。该钻井揭示侏罗系海房沟组可能为研究区重要的烃源岩发育层系之一。系统采集了海房沟组岩心,对其进行了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海房沟组浅部多为好-很好烃源岩,而深部多为差烃源岩和非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均主要为Ⅱ_2和Ⅲ型;浅部烃源岩的三环萜烷、升藿烷和甾烷系列丰度较高,规则甾烷呈不对称"V字型";而深部烃源岩的三环萜烷、升藿烷和甾烷系列丰度较低,规则甾烷多呈"反L型"。综合认为海房沟组浅部具有相对较强的生烃潜力,但牛D1井海房沟组烃源岩的成熟度较低,建议今后加强对海房沟组烃源岩展布和成熟度平面分布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湘中坳陷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野外露头观察和采样分析,湘中坳陷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以泥质灰岩、泥灰岩和石灰岩为主,生油母质以偏泥型为主,烃源岩的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并具有有机碳丰度高、样品达标率高、热演化程度高的"三高"特点。在对碳酸盐岩烃源岩热演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生烃模式,认为本区的生烃分为原始沥青解聚成烃、干酪根降解成烃、包裹有机质释放成烃和热裂解气共四个成烃阶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青海省天峻县聚乎更煤矿区南部煤炭预查"工作的开展,以及对烃源岩分布特征和烃源岩生烃过程的模拟研究,认为青海省聚乎更煤矿区煤系烃源岩主要有3种:煤、暗色泥岩、油页岩。煤层主要分布在木里组上段,以下_1煤和下_2煤2层巨厚煤层为主要代表;暗色泥岩贯穿于木里组上段、江仓组下段、江仓组上段;油页岩主要分布江仓组上段。煤系烃源岩有2次生烃过程,分别为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古近纪早期,前者为主要生烃期,后者为次要生烃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分析、显微组分定量分析、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等实验分析,对莺琼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层位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结果表明:莺琼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较低,大部分烃源岩为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主要处于成熟阶段。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具有富含镜质组、壳质组+腐泥组次之、贫含惰性组的特征。烃源岩沉积环境主要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具有陆生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生源混合输入的特征。莺歌海盆地梅山组烃源岩综合评价为中等烃源岩,生烃潜力相对较好,三亚组烃源岩综合评价为较差—中等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琼东南盆地梅山组和三亚组烃源岩综合评价为中等烃源岩,具有相当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规律和塔里木盆地生排烃规律,以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构造-热演化史和生烃史研究得出,塔里木盆地典型构造单元奥陶系烃源岩具有二次生烃的特征,并且起始成熟度和生烃期次不同。然后选取自然条件下演化至不同起始成熟度的奥陶系海相烃源岩,采用热压模拟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其二次生烃规律。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的主控因素是起始成熟度,二次生烃产率随起始成熟度增加规律性减小;低成熟和中成熟烃源岩具有大量生排油气潜力,出现相对延迟的生油高峰,高成熟烃源岩没有大量生油和生气的能力;两次不连续生烃量与一次连续生烃量的差值也受起始成熟度控制,具有阶段性;起始成熟度在低成熟到成熟阶段时,二次不连续生烃过程会增加烃源岩的生烃量,使生烃潜力增加,而高成熟阶段以后,二次不连续生烃过程就会减少烃源岩的生烃量,使生烃潜力减小。  相似文献   

14.
李燕  邓运华  李友川 《现代地质》2021,35(4):1065-1077
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是重要的油气来源,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单井点分析,对研究区的勘探程度和资料情况的依赖性大,而且认识滞后于勘探,很难在油气勘探和有利生烃洼陷的预测中发挥作用。对珠江口盆地恩平组煤系烃源岩进行系统研究,揭示煤系烃源岩发育的特征和有利地质条件,并将沉积微相分析与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指标(有机质丰度、生烃潜量、氢指数)相结合,提出微相控烃的特点及机理,建立了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沉积时期构造稳定,沉积、沉降速率近平衡;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并且河流和三角洲环境的广泛分布为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发育的煤层均呈薄层状产出,纵向上发育层数多,横向连续性差;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发育的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均较高,生烃潜力和氢指数相近,有机质主要来自陆生高等植物。研究区煤系烃源岩非均质性很强,呈现明显的微相控烃的特点,由河道、分流河道向远离河道、分流河道的河漫沼泽、沼泽有机质丰度增高,有机质类型变好,河流的河漫沼泽和三角洲平原沼泽微相是最有利的沉积相带。各微相的古地形、水动力条件、氧化还原条件等古地理条件的不同是造成各微相烃源岩发育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研究区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各微相烃源岩发育差异及煤层展布特征的煤系烃源岩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南方四套区域性高、过成熟海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1)干酪根显微组分以Ⅱ型为主;各层系干酪根和沥青"A"的δ13C随时代变新而变重,反映了高等植物输入的增多。(2)上古生界烃源岩沥青"A"和总烃含量比过成熟的下古生界烃源岩高出6~10倍;与相同层系低成熟烃源岩比较,高、过成熟烃源岩已大量排烃。(3)下古生界烃源岩抽提物正烷烃的双峰型分布代表了两类具不同脂肪链结构的藻类输入;上古生界既有双峰型又有单峰型分布,反映了水生生物与高等植物的不同贡献。(4)Pr/Ph比和甾、萜烷常规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在高、过成熟热演化阶段已经趋同和失效,难以区分不同层系烃源岩和用作油源对比。(5)三芳甾烷、甲基三芳甾烷,特别是三芳甲藻甾烷等生物标志物,可以区分不同地区、不同层系烃源岩,并可用作油源对比。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加强珠三坳陷的勘探研究,应用色质、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分析方法,重新取样分析了珠三坳陷37个原油样品和40个岩石样品,根据新分析的资料对珠三坳陷烃源岩和油源再次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珠三坳陷文昌B凹陷主力烃源岩是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而不是文昌组滨浅湖相烃源岩,文昌A凹陷主力烃源岩则是湖沼相的恩平组烃源岩;文昌B凹陷的WC19-1和WC19-2构造原油的主要贡献者是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文昌A凹陷的WC9-1、WC9-2、WC9-3、WC14-3、WC11-2构造原油主要贡献者是恩平组烃源岩;琼海凸起西区(WC13-1、WC13-2、QH18-1、QH23-1构造)原油主要源自文昌B凹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琼海凸起东区(WC19-6N、WC7-2、WC7-3、WC8-3构造)原油则主要源于文昌A凹陷恩平组烃源岩;珠三坳陷主要经历了两期油气充填。  相似文献   

17.
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生储组合。通过对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研究,发现厚度大、分布广的沙四段和沙三段烃源岩在有机质组成和岩性等方面存在多种尺度的非均质性。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分析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后发现,沙河街组烃源岩的非均质性明显受其体系域、沉积相带、有机质保存务件和古生产力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不同的体系域和沉积相带控制了烃源岩的岩性和岩相组合及生、排烃能力,高的古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前提,缺氧还原环境使有机质能够保存的决定因素,同时,局部环境下发育的火山活动,对优质烃源岩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煤系烃源岩的生排烃阶段、生烃潜力及煤层气的成藏演化特征,需要对煤层的"三史"(即埋藏史、受热演化史和生烃史)演化过程进行恢复模拟研究。根据地层岩性、剩余地层现今埋深、地层孔隙度和镜质组反射率等数据或地质资料,运用PetroMod 1D模拟软件对黄陵矿区一号煤矿中侏罗世以来的三史演化过程进行重建。结果表明:黄陵矿区一号煤矿侏罗系含煤地层属于"早期沉降、晚期抬升"型,共经历了二次"沉降-抬升"阶段;第一次"沉降-抬升"发生在中侏罗世至古新世阶段,煤系地层埋深先快速增加(至侏罗纪末)后缓慢增加(至白垩纪末),最大埋深达1 576m,古新世,地壳抬升剥蚀190m;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初,煤岩受热温度及镜质组反射率"先缓慢后快速再缓慢"增加,至晚白垩世末,发生差异分化,2号煤层下底部煤岩受热温度79~126℃,镜质组反射率从0.50%演化至0.79%,2号煤层上顶部煤岩受热温度78~108℃,镜质组反射率从0.50%演化至0.67%(古新世),煤岩受热温度降低,煤化作用停止;第二次"沉降-抬升"发生在始新世至今阶段,煤系地层先沉降100m,之后以地层85.4m/Ma速率发生最大抬升,煤层受热温度进一步降低至现今22℃,煤有机质热解生烃作用(热成因气)停止,但微生物降解有机质生烃作用(次生生物成因气)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9.
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虽然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成果,但油气成藏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依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开展油族划分和油源对比研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有效烃源岩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烃源岩为腾格尔组一段(K1bt1)中上部“高有机质丰度、低成熟度、高C27甾烷相对含量、高伽马蜡烷含量、低Pr/Ph比值”烃源岩;第二类烃源岩为K1bt1下部“高有机质丰度、中等成熟度、中等C27甾烷相对含量、中等伽马蜡烷含量”烃源岩;第三类烃源岩为阿尔善组(K1ba)“较高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低C27甾烷相对含量、低伽马蜡烷含量、高Pr/Ph比值”烃源岩。依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油砂中的原油可划分成4个油族:油族1为K1bt1未熟油,原油来源于第一类烃源岩;油族2为K1bt1成熟油,原油来源于第二类烃源岩;油族3为K1bt1未熟油与K1bt1成熟油的混合油,原油来源于第一类烃源岩和第二类烃源岩;油族4为K1bt1成熟油与K1ba成熟油的混合油,原油来源于第二类烃源岩和第三类烃源岩。从油气来源预测有利区,K1bt1烃源岩所指向的有利区的面积为26.85 km2,K1ba烃源岩所指向的有利区面积为79.30 km2。  相似文献   

20.
济阳坳陷优质烃源岩特征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济阳坳陷优质烃源岩的研究,尝试建立勘探中、后期烃源岩研究的流程和工作方法。结合大量的分析资料,建立了本区优质烃源岩的评价标准,该标准可适用于中国的陆相断陷湖盆研究。对烃源岩的生排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普通烃源岩、优质烃源岩以及有机质富集层三种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生烃时间基本相同,但在排烃方面三者区别较大,普通烃源岩开始排烃最晚,优质烃源岩次之,而有机质富集层则最早进入排烃阶段。本区优质烃源岩的分布与隐蔽油气藏密切相关。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下亚段是本区广泛分布优质烃源岩的重点层位,它们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非常密切。优质烃源的分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成功率。对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已经发现的隐蔽油气藏油气源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沾化凹陷,隐蔽油气藏主要以沙三段下部优质烃源岩为主。但罗家油田原油则是以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下亚段的碳酸盐岩源岩层所生成的混源油为主。沙四上亚段烃源岩主要形成地层性的隐蔽油气藏,而沙三下亚段烃源岩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均可以形成岩性型油气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坳陷不同位置与其烃源岩和油气运移特点相关的隐蔽油气藏形成模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