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地质概况 湘南、粤北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中处于湘桂粤海西—印支凹陷带,属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范畴。区域构造线方向主要有古老基底和岩浆岩组成的东西向和南北向隆起带,及北东、北西、南北向的深大断裂带(图1)。 区内地层从震旦系到第三系均有出露。可分为三个构造层:1.加里东构造层,由下古生界变质石英砂岩、粉砂岩、板岩、页岩夹碳质硅质页岩组成,奥陶系局部夹大理岩和火  相似文献   

2.
项尝培 《地质论评》1985,31(5):422-428
一、地质背景黄沙钨(铜)矿床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于都海西-印支-燕山斜十字拗陷之中央隆起部位。区内出露一套复理石建造的前寒武—寒武纪浅变质岩系和沿拗陷盆地分布的不同时代的砾岩、砂岩、砂页岩和碳酸盐岩建造。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是北东和东西向深大断裂,其次为北北东向、南北向和北西向断裂。燕山期岩浆活动就出现于断裂交汇部位或断裂附近。其余的岩浆活动很微弱。  相似文献   

3.
个旧矿区以产锡为主,同时伴生有色、稀有金属及贵金属。金和银与有色金属可构成伴生、共生矿床。银可达大型矿床规模,金可达中型矿床规模。 (一)地质概况个旧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和川滇南北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是中三叠统的个旧组碳酸盐岩和法郎组砂页岩夹泥质灰岩、白云岩。区内有印支、燕山期的基性、酸性和碱性岩浆岩侵入体,锡多金属矿床主要与燕山晚期的斑状与粒状黑云母花岗岩  相似文献   

4.
川西地区锡矿资源集中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康滇地轴)中段及甘孜褶皱系内。区内地层从元古代至新生代均有出露;是多期地质构造体系迭加—交错发育的地带;具多阶段岩浆活动特性,可分为晋宁—澄江、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期五个旋回,以晋宁—澄江、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为强烈,与锡矿成矿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广东区域构造及与银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敏 《矿产与地质》1993,7(1):29-34
广东大地构造位于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系.其地质构造划分出雪峰—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4大构造层.主要深—大断裂带分为NE向深—大断裂带、EW向断裂—岩浆岩带和NW向大断裂带.广东银矿床产布主要受海西—印支构造层和NE向深—大断裂带的控制,大多数银矿床分布于粤中—粤西雪峰—加里东褶皱区内,尤其是不同级别构造单元的接触过渡地带.独立、共生银矿床与区域构造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桂中凹陷东北缘展布有两组不同方向的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以河池-宜州断裂带东段为代表,南北向构造带以雪峰山隆起南缘的同级断裂系为代表。前者的构造样式是右行走滑构造,后者的构造样式为叠瓦状逆冲构造。区内构造演化大体经历加里东期基底褶皱断裂诱发、海西期伸展裂陷盖层沉积、印支期构造反转挤压变形和燕山期叠加改造四个阶段,其中印支期东西向走滑构造对区内构造格局、水系展布等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先勋 《云南地质》1990,9(3):186-199,185
哀牢山老王寨金矿产于变质的晚古生代岩石中,是由浅变质的砂板岩、杂砂岩以及海相火山岩所组成。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断裂发育。区内存在具挤压逆冲性质的东西向断裂带和显示塑性—脆性剪切带特征的NW-SE向断裂带,它们是主要的控矿构造。此外,有少量规模不大的NE-SW向断层,可切割上述断裂和矿体。根据对共轭节理测定、岩组分析和岩石有限应力分析等,本文对构造应力场作了划分:早期(成矿前)构造应力场发生于海西-印支运动期间;晚期(成矿期)构造应力场发生于燕山期,并可进一步划分早晚两个阶段。成矿主要受断裂控制,构造活动引起岩石蚀变,多次构造活动导致多次蚀变矿化。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至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8.
湖南瑶岗仙钨矿花岗岩中云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矿区概况瑶岗仙钨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中部,加里东隆起带与印支-燕山凹陷带的交汇部位。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矿区构造发育,主要为印支期-燕山期NE-NNE  相似文献   

9.
秦岭是一个多构造单元的汇聚带,其拼接带为南北向的贺兰褶带—龙门褶断带—川滇构造带和东西向的昆仑—秦岭褶皱系呈十字相交,将我国分成塔里木—阿拉善、华北、羌塘—松潘、上扬子四个地块。南北向拼接带分出华西和华东板块,对接于前寒武纪,东西向拼接带分出北方和华南板块。自隐生宙以来的分合演化,直到印支期末才基本完成秦岭褶皱系的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10.
安徽巢湖—滁州地区中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安徽巢湖—滁州地区位于张八岭冲断带的南东侧 ,中生代构造活动十分强烈。早印支期 ,区内以北东—北北东向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变形为特征 ,形成区内主体构造格架 ,为下扬子构造带的组成部分 ;晚印支期以近南北向挤压作用为主 ,形成北西西—近东西向叠加褶皱构造。燕山期 ,受郯庐断裂构造活动的影响 ,区内断裂活动加剧 ,形成多期不同性质的脆性断裂及其所控制的沉积盆地 (拗陷 )。  相似文献   

11.
川西坳陷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有构造裂缝、成岩裂缝以及与异常高压有关的裂缝共3种类型,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受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水平构造挤压、白垩纪深埋藏形成的异常流体压力以及新近纪以来的构造抬升剥蚀等造成的应力作用,该区主要形成有4组裂缝,其发育程度受岩性、层厚、构造部位、应力及流体压力等因素的控制。裂缝发育带主要沿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构造带分布,在南北向构造带,近南北向裂缝和近东西向裂缝较其他两组裂缝更发育;而在北东向构造带,北东向裂缝和北西向裂缝较其他两组裂缝更发育。裂缝发育带控制了该区天然气的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2.
贵州重要地质事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贵州地质构造特征可划分出四个构造旋回期,即武陵构造旋回期、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期、海西—印支—燕山构造旋回期和喜马拉雅(新)构造旋回期,各旋回期产出不同的盆地类型,发育不同的岩浆岩组合和构造组合。反映出贵州在武陵构造旋回期、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期主要受江南造山带的发展、演化所控制,从晚古生代开始(即海西—印支—燕山构造旋回期)贵州同时受控于东南侧江南造山带和西南侧特提斯域的发展演化,使贵州在不同阶段处于不同的构造位置,而喜马拉雅(新)构造活动期更多地受西侧特提斯域的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与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本伟晶岩矿区位于某折皱隆起带的东南部,属××-××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带的一部分.矿区近南北向延伸,主要构造为一复式背斜.区内出露地层大部分是下古生界建×群绿泥石片岩、二云母片岩和石英云母片岩,侏罗系砂砾岩、粉砂岩不整合于其上.目前,在2.4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发现伟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珲春杨金沟白钨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沟矿区白钨矿体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地层与印支期二长花岗岩内外接触带中。矿化类型为花岗岩中的白钨矿—石英脉和斜长角闪片岩、云母石英片岩、红柱石片岩中的白钨矿—石英脉。矿体受南北向、北西向断裂及裂隙构造控制,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层控与岩浆热液复合型。  相似文献   

15.
<正>青海加吾矿区位于同仁-泽库早印支造山亚带中部,大地构造位置处在同仁-泽库早印支造山亚带(Ⅱ12)青海南山冒地槽褶皱带中部。区内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中三叠统浅变质岩系,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断裂构造总体呈现北西-东西向转折。岩体仅在曲如沟出露花岗闪长岩小岩体,其余多呈花岗斑岩脉产出。矿体主要集中在矿区南西侧,产出严格受断裂控制,以NNW向压扭性断裂为主。由于构造活动持续时间长,导致区内构造形迹的发育,表现形式复杂。区内岩浆活动较弱,以印  相似文献   

16.
一、区域地貭簡述 (一) 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以昆阳群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其余则为震旦系澂江组、灯影组、陡山沱组及部分古生代地层。昆阳群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岩系,主要为板岩、千枚岩、石英岩、砂岩及碳酸岩,厚度在10,000公尺以上,目前划分尚不一致。 (二) 构造本区在大地构造上为一隆起地块,其基底由昆阳群组成;而盖层由震旦系地层组成。隆起的东面、西面及南面均分别为大断层所围限,并作为隆起与凹陷带的分界线,区内主要断裂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垂直  相似文献   

17.
矿区位于一个经向构造体系内呈南北向展布的花岗岩带中。区内发育古生界至新生界地层,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伴有多种矿产的生成。区内铀矿化类型有:暗色碎屑岩建造中的铀矿化,均分布在上第三系断陷盆地内;红色碎屑岩建造中的铀矿化,主要分布在三迭系含铜砂岩中;含铀-石英硫化物脉型,分布在花岗岩基内接触带几十至几百米范围内,与铅、锌矿伴生。暗色碎屑岩建造中的铀矿床是区内  相似文献   

18.
查册桥金矿是近年在安徽省东至县发现的具一定规模的金矿床,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我们通过金矿勘查及专题研究,对区内的主要断裂构造进行了划分,对可观测的主要断裂构造基本特征、形成与演化、相互关系及控岩控矿作用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初步认为,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在印支期前构造基础上经印支期和燕山期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记录了江南过渡带北缘中生代构造转换的过程;区内断裂构造具重要的控岩控矿作用,其中高坦断裂控制了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兰程畈断层带控制了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区内的矿体多受O/S界面逆冲推(滑)覆断裂、花山洋湖断层带和北东向断层带控制,并主要赋存于其断层破碎带及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内。同时对区内高坦断裂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与其他构造的关系及本区和区域控岩控矿作用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区内主要断裂的形成模型。  相似文献   

19.
贺兰山北段煤田位于贺兰山断褶带的北部。贺兰山断褶带居于鄂尔多斯地台之西,阿拉善台块之东,是一个南北向的狭长带。贺兰山北段煤田包括了乌达矿区内的素赫土、教子沟、五虎山等几个井田。在其周围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系灰岩及不整合在它上面的煤系地层。后者的中石炭统本溪群,厚790一1128米。以页岩为主,夹石英砂岩及砂质页岩,并含有薄层石灰岩4一6层,中上部含煤10一12层,均不可采。上石炭统太原群厚226米,以砂质页岩,页岩,砂岩等组成,并夹薄层石灰岩、泥灰岩、钙质页岩等多层,且含可采及不可采煤层15层;下二迭统山西组厚100米,以页岩、砂岩、砂质页岩组成,并含有可采煤层4层。砂质页岩内含有较多之铁质结核。煤系上复地层有二迭系的石盒子组、第三系的细砂层与砾石层、第四系的冲积层与黄土等组成。   相似文献   

20.
安徽江淮地区北部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内发育有东西向、南北向两类韧性剪切带,前者为韧性平移剪切带,后者为韧性逆冲剪切带,它们分别形成于早、中元古代末。南北向韧性剪切带是区内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控制了区域的矿化分带及矿田、矿床、矿体的分布。金矿主要形成在地洼期,与叠加在早期韧性剪切带上的脆-韧性变形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