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鸿业科技、探索者联合开发的"鸿业、探索者建筑行业BIM全专业解决方案"正式发布了。BIM是改变建筑业的革命,它贯穿于设计、采购、建造、运营维护各个环节。BIM技术改变了建筑行业现有的管理方式,改变了项目参与各方的协作方式,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协同理念,使每个人都能提高生产效率并获得收益,这个理念已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诚然,使BIM真正完全融入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中尚需时日,但是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第  相似文献   

2.
在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和欧特克软件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设计大赛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指导,建筑院建筑六室和建筑院总工办战略设计组设计,点构数字技术公司配合BIM设计的长春市规划展览馆及博物馆项目,获得了最佳BIM工程设计奖一等奖和最佳BIM建筑设计奖二等奖两  相似文献   

3.
在去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办的2012年"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评选中,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荣膺三项大奖——"最佳BIM应用企业奖"及BIM协同设计二等奖、BIM工程设计三等奖。这表明BIM技术在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推广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勘察设计》2013,(11):34-38
近期,两场BIM主题活动——第四届"创新杯"BIM设计大赛颁奖典礼、第二届中国BIM论坛暨buildingSMART中国分部成立大会召开,使业内的关注目光再次聚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BIM应用。本期,我刊特别策划了"聚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BIM标准及应用"专题报道,邀请业内有关专家及领军企业负责人撰文,对BIM国家标准的编制情况与技术方向、施工行业的BIM技术应用情况等进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采用BIM技术的建筑设计单位数量快速增长,整体的设计质量有所提高。如何在利用BIM技术提高设计质量的同时,提升设计效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BIM的协同化设计的概念和意义,指出必须实现从二维协同设计到三维协同设计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BIM设计,进而提出了一套适用于BIM设计的协同化设计方法及流程,包括企业级BIM协同设计手册的编制;BIM项目执行计划的制定;组建工作团队;工作分解;建立协同工作平台以及BIM项目实施。同时,探讨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及解决办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近期举办的建筑创作与BIM实践专题论坛上,多家设计院分别展示了运用BIM技术的重大工程:北京CBDZ15"中国尊"、珠海歌剧院、凤凰卫视传媒中心……会议室中挤满了聚精会神的听众。"三维协同设计"、"BIM技术"等一系列名词,在几年的时间内已经由生僻的信息化术语跃升为备受瞩目的行业热搜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正前言以CAD、CAE、BIM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为代表的数智化技术,在公路工程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但这类工业软件面临的"卡脖子"困局早有端倪。笔者所在的交通运输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云南)自2016年起,充分利用以CAD、CAE、BIM为代表的数智化技术,致力于公路工程设计的全面数智化改造,倾力打造了一款公路BIM"中国芯"——公路工程设计BIM系统,以期促进公路工程设计行业早日实现应用自主可控的BIM技术,构建数字设计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实现工程设计、工艺、制造的协同,加快推进公路工程设计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王子牛致辞齐继禄主持本刊讯报道8月30日,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与欧特克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2年第三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京举行,48项BIM应用奖项揭晓。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秘书长王子牛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需要树立文化自信的设计观,缔造属于人民的城市家园,让城市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竞争力的载体,为世界文化作出中国贡献。""自2002年1月国家发改委、原建设部联合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以来,该行业已经近20年没有调整过收费标准了,建议适度提高设计行业收费标准,留住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建议,应提升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本土建筑师重大事件参与度,为城市留下更多"中国作品"。  相似文献   

10.
王素卿朱斐等出席王子牛出席并讲话本刊讯9月6日,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与欧特克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3年第四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京举行,50项BIM应用奖项揭晓。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王素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信息化推进工作委员会主任朱斐、秘书长胡宏等出席颁奖典礼;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秘书长王子牛出席颁奖典礼并讲话。典礼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齐继禄主持。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报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将如何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在近日举办的奉贤·2014城市设计国际研讨会上,201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西泽立卫、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院副总建筑师杨明等国内外知名建筑师齐聚一堂,围绕"当代大都市新区发展策略"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参会嘉宾分别围绕"基于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城市与设计"、"滨水空间营造"、"打造时尚与活力之都"3个主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报道随着行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BIM技术应用日益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近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三届BIM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BIM国家标准的制定、BIM市场与BIM实践、BIM在工程行业的格局与趋势3个主题,就"构建BIM标准体系有哪些意义与影响"、"BIM能为设计企业与业主带来什么"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院长文兵致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副院长赵锂主持。  相似文献   

13.
正"光一直在我的作品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很喜欢早期的立体派雕塑,没有了光,就无法欣赏它们,建筑也一样。对我来说,光对建筑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我在设计建筑时最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贝聿铭贝聿铭(I.M.Pei,图1[1]),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贝聿铭荣获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在颁奖典礼上,评委给予了他这样的获奖词:"贝聿铭向我们展示了本世纪最优美的室内空间和建筑形体,他作品的意  相似文献   

14.
<正>为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加快BIM技术的应用,近日,由天津市勘察设计协会主办、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天大设计总院")承办的天津市勘察设计行业BIM技术应用交流及推动会议召开。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总经济师王旭东,天津市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刘凤岐,天大设计总院院长洪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中,项目团队应对业主BIM设计要求推行"全专业、全过程BIM设计",并将施工进度与运营维护写入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施工招标合同。设计团队着眼于BIM工程设计、协同设计以及BIM技术的研究拓展,以关注质量(精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和提高效率为中心,  相似文献   

16.
12月6日,清华大学BIM课题组负责人顾明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交流大会上作了题为《BIM标准信息化》的主题发言,本文摘取了部分讲话内容,以飨读者。当前,大力推进行业的信息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趋势。而要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要实现多维信息融合,就要构建相应的标准体系。本文以BIM技术为例,在清华大学BIM课题组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中国BIM标准的构建和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BIM项目经理,毫无疑问是工程界的热门职位。所谓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儿",现在的BIM项目,要么是很复杂地牵动着诸多利益相关者,要么就是贯穿设计到建造甚至到运维,不懂得协同管理就当不好BIM项目经理。趁着Bentley软件公司负责ProjectW ise协同管理平台开发的高级技术总监麦克·舍尔哈泽先生来到北京,笔者和他进行了一场对话,尝试着发现三维协同管理的那些新鲜事儿。  相似文献   

18.
"对于开发企业而言,是精品重要,还是市场重要?精品和市场能否有机统一?""设计公司追求精品,但却在甲方要求保质保速的前提下屡屡受挫,如何才能出精品?"这是一场有趣的对话。面对市场而坚持设计质量的建筑师与面对建筑师的坚持而一再强调市场需求的开发商,"天然不是一家"的他们却齐聚一堂,共话设计与市场。这样的交流理应充满"碰撞",但却意外地展现出些许"和谐"。在市场大潮中,建筑师,特别是非国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进一步促进中日韩三国建筑师及建筑学专业在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近日,中日韩建筑师工作营(Workshop)设计竞赛活动在日本大阪工业大学举办。这也是第29届釜山国际建筑竞赛的后续活动。本次活动由中日韩三国各派出8名选手,分为6个小组,每组由两个不同国别的建筑师和学生组成。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天大设计总院")代表中方参加了本次建筑师工作营(Workshop)设计竞赛活动。本次工作营(Workshop)设计竞赛的题  相似文献   

20.
很高兴参加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大会暨中华建筑文化传承创新与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经过王素卿理事长、张锦秋院士的引领,我们已经转入到了文化的课题。清华大学单德启教授提出"要保卫祖国的尊严",我认为,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我心里也常常觉得很不平,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么多的项目给国外的学生来做,为什么我们老师自己不做呢?我不排斥外国建筑师与中国建筑师进行文化交流,但是,要不要请这么多的外国建筑师来呢?对此,我觉得很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