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看点     
《海洋世界》2012,(10):8-11
超级地球 据科学家估计,在银河系的恒星中,太阳系以外可能有数十亿个“超级地球”,它们的质量是地球的10倍,但出于其内部活动过于迟缓,难以支持其表面形成生命。  相似文献   

2.
科技看点     
《海洋世界》2012,(9):8-11
太空Space银多金少的秘密在地球上,为何银的储量要远远大于金?科学家认为,是金还是银,取决于恒星毁灭时的质量。德国海德堡大学天文学家卡米拉·汉森说:"当大质量的恒星毁灭时,它们将新的物质散播入太空,这就是地球上大部分重金属物质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们发现了清晰的迹象,证明水蒸气存在于其他恒星周围的巨型热行星大气中。这些巨大的系外气态行星质量类似于木星,甚至比木星更大(木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17.5倍)。其中许多行星的轨道距其主恒星极近,因此这些行星是炽热的。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12,(10):8
近日,科学家发现了宇宙中最孤独的恒星。这颗名为SN1006的恒星最终将以超新星爆炸的形式孤独地死去。很多超新星是因两颗大恒星碰撞,或者两颗恒星相距非常近,互相扰乱、破坏而形成的,但最新研究发现,这颗恒星的死亡似乎是自我引发的。位于智利的帕拉那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扫描了SN1006附近16.5光年以内的天空,并没有发现任何恒星或者其他恒星的残留物。恰恰相反,这颗恒星似乎是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在到达一个无法承受自身质量的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卫星遥感仪器可见光星上定标的各种方案,提出了"月球恒星定标"、"内置灯定标"和"太阳定标"3种方式,比较了其优缺点和可行性,提出了合适的和可用于下一代中国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的星上定标方案以及为此而应该采取的实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9,(10):7-7
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布满岩石的行星,其质量大约是地球的5~10倍。这些“超级地球”上是否存在生命?德国空间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弗拉达·斯塔门科维奇表示,有生命存在的行星的大小必须类似于地球,而板块构造和磁场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一部分原因是地球有相对稳定的气候,而地球磁场可以将宇宙中对生物分子有害的射线反射回空间。地球气候的长期稳定性依赖于板块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7.
康德—拉普拉斯的“原始星云说”是风靡世界的地球起源理论,该理论主张地球是从“原始星云”转化而来的。笔者对此理论明确提出质疑。阐述了南海化学元素的多样性及其来源,以及在星云中发生的合成元素的核过程,据此指出,地球全部海洋化学元素是在星体演化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核反应的综合产物,而绝非简单地从康德—拉普拉斯的“原始星云”中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另一颗恒星或超新星聚变爆发形成的次生星云创造了地球。  相似文献   

8.
<正>在太阳系的所有被认为存在海洋的星球中,除了地球以外,只有土卫六的"海洋"是裸露在地表之上的。如果在地球之外真的有生命存在,那我们找到它们的地方最有可能是外星的海洋。2009年6月,一组德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土卫二的"间歇泉"中发  相似文献   

9.
地球地表环境3个极端分别为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被誉为地表"三极"。本文提出深地动力系统的"三极",分别为Tuzo、Jason和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这"三极"主体发育于海底之下的深部地幔,因此称为海底"三极"。地表"三极"和海底"三极"统称地圈"六极",是全球变化(变暖或变冷)、深时地球、深地动力、地球系统、宜居地球等地球科学前沿研究领域难以回避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的6个纽带和突破口,也是寻求地球系统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Tuzo和Jason是现今分别位于大西洋、太平洋之下的大型横波低速异常区(LLSVP),它们控制了大火成岩省、微板块的形成和演化,也控制了集中式火山去气作用,进而引起大气循环变化;它们还不断衍生微板块,并将其向北驱散,这些微板块围绕东亚环形俯冲系统不断聚集,导致大量物质深俯冲,促进深部物质循环,同时,在岛弧地带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改变地表系统大气环流;板块聚散伴随海陆格局变迁,同时,也改变着全球海峡通道、高原隆升和垮塌,调节着地表流体系统的运行:包括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冰盖形成与演化也受其控制。海底"三极"也是地史时期超大陆聚散的根本控制因素,而地表系统的百万年内的多尺度周期性变化主要受公转偏心率、地轴斜率和岁差控制,气候变化受热带驱动和冰盖驱动双重控制。总之,尽管早期地球以后逐渐具有地球宜居性,但地圈-生物圈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地圈"六极"研究可作为宜居地球研究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广义上说,水母是多种生物的统称,包括水母、海葵、珊瑚、水螅等。水母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恐龙还早,大约6.5亿万年前就存在了,不过现在它们仍然属于较低等的生物,目前地球上被称为"水母"的生物大约有200多种。在分类上有些属于水螅纲,有些属于钵水母纲,其生活史中,几乎所有种类都有两型,即水螅型和水母型,并有两型在有性生殖与无性生  相似文献   

11.
龚剑  童国庆 《海洋世界》2012,(12):54-58
在地球漫长的物种进化历程中,伴随着生物灾难末日和过盛繁殖,许多物种像恐龙一样逐渐退出了地球历史生物圈,走向灭绝。人们对它们的发现、认识、研究只能基于逐渐被发现的化石和标本。但地球上也存在着另外一些顽强的物种,极快适应了新的生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圣地亚哥的一个实验室里,几乎所有的试管都装满了绿色的藻类,这是一种现代化的生物技术,可以避免池塘藻类生长产生的浮渣。试管里装着不同种类的藻类,它们之间进行着生长竞赛,这种竞赛是一种快速生长的进化,其目的是要产生一种"超级藻类",这种超级藻类能高效地将太阳光能和二氧化碳转变为脂类或者油类,然后这些脂类或者油类经过提炼和加工,最终形成汽油或燃料。  相似文献   

13.
<正>什么是地球系统科学你知道什么是地球系统科学吗?当然知道,不然怎么会来开会呢。其实并不见得。眼下"地球系统"走红,出书、上课、开会都喜欢叫"地球系统科学",实际上指的并不都是一码事。"各门地球科学加起来,就成为地球系统科学",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误解。十多年前我国出过一本一千多页的巨著,地球科学所有分支应有尽有,由各路名家分头介绍本学科的发展,书名就叫"地球系统科学"。多年来通行的"地球系统"  相似文献   

14.
海洋的演变     
正众所周知,在浩瀚的宇宙中有许多星球,但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有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星球,超过70%的地球表面覆盖着海洋,在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一直以来,关于地球的成因众说纷纭,其中神话传说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从古至今都有很多说法。我国古代"盘古开天地"的说法一  相似文献   

15.
科技看点     
《海洋世界》2012,(12):8-11
太空Space年迈恒星控制宇宙目前,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广泛的宇宙恒星年代勘测显示,宇宙中95%的恒星都诞生已久,很少存在新生恒星。日前,一个国际性天文学家小组使用天文望远镜勘测了从宇宙最早期的恒星形成动态趋势。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海洋测绘》2016,(4):87-89
正大地坐标系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以参考椭球中心为原点、起始于午面和赤道面为基准面的地球坐标系。椭球面大地测量学ellipsoidal geodesy研究椭球面的数学性质以及以该面为参考的大地测量解算理论与方法的大地测量学分支。大地天文学geodetic astronomy研究利用恒星测定地面点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的理论与方法的大地测量学分支。物理大地测量学physical geodesy又称"大地重力学"。研究利用重力等物理观测量解决大地测量学科问题的大地测量  相似文献   

17.
大鱼的脆弱     
《海洋世界》2009,(4):8-8
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地球上烟尘漫布,藻类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最终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几千种生物的灭绝,一些大型鱼类也在那次大灭绝中从地球上消失。最近,科学家通过研究推测,大型的掠食性鱼类比其他鱼类更容易灭绝,掠食性鱼类体型较大、上下颚闭合速度快,它们以捕食其他鱼类为生,是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但是,它们的个体成熟慢、种群发展速度慢。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意味着大鱼们缺少天敌,但那里同时是一个危险的位置——科学家表示,在灭绝事件中,受到最严重打击的往往是大鱼。  相似文献   

18.
主编手记     
如果俯瞰海洋,除了醉人的自然景观之外,还可以看到很多优美的弧线。它们有的从海面上跨过,有的深埋在海底,有的从海水中穿过,就像地球错综复杂的血管一样。而人类和各种信息数据,就仿佛"血管"里穿梭而过的分子。这些人类用神来之笔在海洋里  相似文献   

19.
氧从哪里来?     
氧无疑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没有氧,这个千姿百态的星球可能完全是另一种景象。那么氧到底是何时与地球"相爱"的呢?早期的海洋中,存在大量的氧,但大气中却不存在氧气。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地球早期的生命除了绿藻以外就所剩无几了,那会  相似文献   

20.
蓝色新事     
《海洋世界》2013,(3):10-11
南极洲Antarctica科学气球南极洲飞行创纪录美国航天局发射的一个科学气球在南极洲上空飞行了55天1小时34分,其飞行时长已创下同类科学气球的新纪录。这个气球名为"超级虎",主要用于探索宇宙的高能射线。美国航天局表示,"超级虎"携带了新工具,用于测量宇宙射线中比铁元素重的稀有元素含量。通过其获得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