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会设立的“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已于2009年11月25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登记批准。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评比工作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2.
李善邦先生(1902—1980)是我国地震事业的开创者,1990年4月29日是他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我们地震工作者深深怀念这位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地震事业的先行者。现将秦馨菱先生的怀念文章和李善邦先生六十岁生辰写给子女的信一并发表,以表我们对李善邦先生的无限怀念。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26日,在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上,第8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候选人做了大会报告.根据《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简章》的有关条例,经过评审委员会成员:陈运泰、陈颙、张国民、张培震、陈晓非、郝记川、王兰民、吴忠良、张晓东、李小军、马胜利、金星、刘玉辰、石耀霖、孙柏涛等专家的评审,中国地震学会决定授予: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震动态》2004,(2):47-47
为继承我国地震学界卓越科学家李善邦教授在开拓和发展我国近代地震科学方面的业绩,发扬李善邦教授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奋力开拓和十分重视选拔新秀的精神,鼓励中青年科技人员热爱科学事业,勇攀科学高峰,做出新的贡献,中国地震学会  相似文献   

5.
正当举国上下向“四化”进军的时候,也正当我国的地震科学飞跃发展的时候,我国地震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与世长辞了。终年七十九岁。李善邦先生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我国的地震科学事业。在旧社会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在鹫峰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委员会”会议,于2 0 0 4年7月1 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期间召开。会议根据《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简章》的有关条例,对申请人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上所做的申请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大会报告进行了评审。经过论文评审和无记名投票,会议决定授予:论文“多分量地震记录P和SV波场的τ- p域分离方法”作者: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王彦宾  一等奖;论文“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变化与美国南加州地区地震趋势”作者:中国地震局分析…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震学会设立的第三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 ,在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期间颁发。陈院士、陈运泰院士、马瑾院士、石耀霖院士为获奖者颁发了奖状、奖励证书及奖金。第三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获奖论文及作者见表 1。许力生等 7位获第三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青年科技人员 ,是奋斗在我国地震科技工作岗位上许许多多青年科技人员的代表。他们这次获奖 ,是他们平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工作的结果。中国地震学会对许力生等 7位青年科技人员获第三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表示热烈的祝贺 !…  相似文献   

8.
经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决定 :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评选工作 ,将于 2 0 0 4年7月中旬 (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期间进行。现将有关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征文事项通知如下。1 申请途径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候选人 ,由中国地震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推荐或由本人申请产生。2 申请条件及要求1 )申请人的年龄应在 4 0周岁以下 (含4 0周岁 )。时间界线以截止当年 6月 30日止不超过 4 0周岁为准。2 )已获国家级、部委级奖的论文 (指…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编委会付主任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我国著名的地震学家、一级研究员李善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年四月二十九日零时四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八岁。李善邦教授于一九○二年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田心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二五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解放前曾担任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技士、技正、地震研究室主任,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六年,先后到过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德国波茨坦地球物理研究所、耶那地震研究所以及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考察和担任访问教授。  相似文献   

10.
《国际地震动态》2010,(9):46-46
2010年9月8日,中国地震学会第7届第9次常务理事会会议根据《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简章》的有关条例,经过评审,中国地震学会决定授予:  相似文献   

11.
正当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向四个现代化奋勇迈进的时候,中国地震科学创始人之一的李善邦先生于1980年4月29日不幸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我们万分悲痛。李善邦先生是从事中国地震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现代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磁测量等工作的先驱。他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发展中国的地震科学事业贡献了一生。早在青年时代,李先生就参加了外国人在上海徐家汇设立的观象台工作,目睹了外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地震学家李善邦是我国地震事业的开创者。他从事地震科研50年,为我国地震科学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从农家弟子到书生李善邦于1902年农历九月初一出生在广东省兴宁县田心村一个祖祖辈辈务农的家庭。他6岁开始读书,1920年考进了南京东南大学。他努力苦读,经常在煤油灯下钻研到深夜。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25年,李善邦在东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经多方托人谋事,终于在一所私立中学任教。那时南京城正处于混乱状态,很多学生不来上课,学校收不到学费,教员的工资也发不出。北伐军占领南京后,他的饭碗又被打破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25日,中国地震学会设立的“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学奖励办公室的登记批准。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准予本奖项进行评奖活动。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2月3日,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上,第六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候选人进行了大会报告,根据<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简章>的有关条例,经过评审委员会成员:张国民、陈颐、石耀霖、许绍燮、邓起东、陈晓非、王兰民、高孟潭、马胜利、李小军、石川有三(日)等专家的评审.  相似文献   

15.
评介了中国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教授的遗著《中国地震》一书。  相似文献   

16.
从1954年2月11日山丹地震(M_s=7(1/4))发生到现在已三十年了。这是我国解放后发生在有一定人口密度地区的第一个地震。当时有一定伤亡。这个地震发生时正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期。为了对我国各大建设工程地区提供抗震烈度,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李善邦先生、付承义先生和谢毓寿先生以及当时的赵九章所长都积极领导和组织地震工作者完成上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震动态》2006,(9):41-41
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大会,将于2006年10月21—24日在大理举行。与这次大会同时召开的还有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工作会议、全国秘书长工作会议和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评审活动等。报名参加这次大会的学术论文180余篇,加上其他会议代表,与会代表人数将达到300余人。  相似文献   

18.
湖北浠水核电初可研阶段地震地质专题中涉及1634年3月30日罗田51/2级地震,我国3个主要的地震目录<中国历史强震目录>(1995年),<中国地震目录>(1971年,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办公室编)和<中国地震目录>(1960年,李善邦)对这个地震记载的震中参数有差异(表1 ,为了工程的需要,我们对这个地震参数重新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考证并记叙了在1933年叠溪地震的考察、研究和救灾工作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若干前辈的事迹,包括常隆庆、李善邦、周郁如、徐近之、庄学本、张雪岩等先生和四川大学的师生们。他们是中国地震科学和防震减灾事业的先行者,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两次大规模的历史资料汇编工作,为研究我国地震活动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围绕地震的原始资料求震级,李善邦先生等作了大量的工作。日本,希腊、欧洲、中东等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地震目录,但是仅有少量给出震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1978年3月召开了“全球地震数据库”专家会议,对全球历史地震包括震级在内的各种参数的统一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