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了提高矿相工作的速变和质量,我们在IBM PC/XT微型电子计算机上用汉字dBASEⅢ系统建立了“金属矿物微机鉴定系统”。该系统中有两个数据库及若干鉴定、计算程序。 1.JSB数据库,收集了513种矿物,每种矿物有中、英文名称,最大和最小反射率,最大及最小显微硬度,反射色,非均质性,成分,产状及资料出处等项内容。 2.SDB数据库、收入了750个矿物,每个矿物又包括中、英文名称,视觉反射率,颜色  相似文献   

2.
金属矿物反射色颜色指数是金属矿物重要的定量鉴定数据.笔者利用HP—97S可编程序计算器,在精确测定10个波长的反射率值基础上,快速计算出30个波长的反射率值;进而可以计算矿物反射色颜色指数。此方法简单易行;计算精度符合要求;适合计算大多数金属矿物反射色颜色指数.  相似文献   

3.
非均质矿物任意方位的切面上都有一对主向反射率,大者为R_2小者为R_1。在该类矿物双反射率最强的切面上,一轴晶矿物主向反射率R_2或R_1分别代表该矿物的主反射率R_e或R_o;对  相似文献   

4.
前言金属矿物的反射率如同透明矿物的折射率一样,是鉴定及研究矿物时极其重要的一个光学常数.目前,它的测定方法很多,按这些方法的性质可归纳为两类,即光度计法和光电计法.笔者由1960年开始应用硫化镉光电阻法来测定矿物反射率,经过三年反复试验与校核,证明这一方法性能较好,灵敏度较高,元件成本低廉,安装技术简单,在一般实验室的条件下均能安装.本文主要介绍光电阻在矿物反射率测定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反射率是矿物的重要属性,也是鉴定金属矿物的主要数据。通常矿物的粒度相当微细,反射率不能应用直接测定法测定,而必须先用测定仪测妥一定较大面积的标样,然后再在反射偏光镜下与矿物进行光度对比,才能定出矿物的反射率。由此可知,反射率标样测定仪实为矿物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仪器。  相似文献   

6.
陈正  杨凤英 《地质论评》1964,22(2):129-134
近年以来,我国地质界应用英国柯克偏光显微镜已相当普遍。这种显微镜的优点是:一、结构上同具透射光与反射光显微镜的特点,既可用来观察薄片,也可用来观察光片;二、附有一套穿孔目镜与椭圆分析仪,可测定非均质金属矿物主反射的旋转角与周相差;三、附有一套视觉显微光度仪,可作测定金属矿物反射率与透明矿物吸收率之用。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 在光片中,非均质矿物必定有高、低两个主反射方向。设高反射方向为2,反射率为R_2,低反射方向为1,反射率为R_1。设开始时矿物处于消光位,此时非均质旋转角A_(rβ)为零。开始时R_2方向平行于起偏镜PP(图1A),至物台转角为45°,即矿物处于45°位时,非均质旋转角A_(rβ)为有鉴定意义的标准值。在实测45°位的A_(rβ)角时,必然有一定的误差。设允许的测定误差为δA。可以想象,在物台转角由零到45°之间,必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何作霖 《地质科学》1963,4(1):10-18
引言透明矿物有均质体与非均质体之分,测验矿物的折光率是鉴定矿物的一种重要标准。均质体矿物有玻璃质和等轴系晶体,只有一个折光率,不随视察的方向不同而发生变异。非均质体矿物有一轴晶和二轴晶。一轴晶矿物如正方系、六方系,有两个折光率,一个平行于 C 轴,称为ε。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叙述了垂直入射光下,非均质吸收性矿物光学性质的理论,推导出了下列光性的计算公式:①非均质旋转角Arβ;②非均质视旋转角Ar;③椭圆率2θ;④正交反射率R_ 。这些公式是解释反光显微镜下所发生的光学现象及定量测定的理论基础。最后以赤铁矿为例,计算了它的各种光性数据,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完全符合。非均质透明矿物可看作吸收性矿物的特例,令公式中吸收率k=O,即可得到非均质透明矿物各种光性公式。  相似文献   

10.
一、测定方法非均质矿物在反射光下具有使偏光振动面发生非均性旋转的性质.即垂直入射的直线偏光经非均质矿物光片垂直反射后,反射偏光的振动面向非均质矿物较大主反射率轴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1950年美国学者E·N·卡梅伦和L·H·格林把非均质吸收性矿物的某些结晶学要素(晶体延长习性、解理、双晶等)和这种非均性旋转联系起来,规定结晶学要素方向的反射力大于其垂直方向反射力者为正旋性(图1),反之为负旋性(图2).为了更加实用.可以考虑规定离结晶学要素最近之消光位方向,的反射力大于其垂  相似文献   

11.
一、非均质矿物的主折光率方程1.一轴晶正光性矿物一轴晶的光率体为旋转椭球。如为正光性,则其主切面如图1所示的椭圆。其方程为:  相似文献   

12.
陈志中 《地质论评》1986,32(5):517-517
由徐国风撰写的《金属矿物的旋转性研究》一书,已于1985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它是著者多年从事金属矿物旋转性研究的成果总结。此书八万余字,共分三章,第一章论述金属矿物旋转性的理论基础,第二章阐述均质金属矿物的旋转性研究,第三章叙  相似文献   

13.
金矿床主要矿物标型特征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卿敏  韩先菊 《黄金地质》2003,9(4):39-45
总结了金矿床中金矿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铜矿等金属矿物和石英、碳酸盐矿物、云母类矿物及金红石等非金属矿物的产状,晶体形态、比重、硬度、颜色、反射率、导电性、热发光性等物理性质,谱学特征以及化学成分特征。从中提取出不同类型金矿床成因信息,含矿与非矿矿物特征以及判定金矿化程度、矿床规模和矿体剥蚀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砷硫锑铅矿产于金沙矿区的上部矿中。与闪锌矿一起构成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含矿围岩为硅质磷块岩。矿床属沉积(成岩)成因。砷硫锑铅矿呈灰色,具金属光泽,为板状晶体;单偏光下为灰色或灰白色微带浅绿色,反射率较高;以具清晰的非均质性为特征。电子探针成分分析,主...  相似文献   

15.
三台油气田中上侏罗统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非均质性是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区内近20口井300多个样品统计分析表明,三台油气田中上侏罗统储层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不同层系存在差异,齐古组储层非均质性较头屯河组要弱.近源沉积、储层稳定性差、岩石成分复杂、矿物成熟度低、分选差、岩石颗粒大小混杂、填隙物含量高、类型多等诸多因素是形成本区储层强非均质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971年我们进行某地榴辉斜长岩类中铂族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工作时,在人工重砂样品中发现了几十颗银灰色、强金属光泽、比重大的一种矿物;同时在磨光片中也见到一种反射率较高、非均质性显著的矿物。后经显微镜下研究、试金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化学微量分析、X射线粉晶分析等结果判明,它和人工化合物PtTe_2很相似,这在自然界还是  相似文献   

17.
王曙 《地质论评》1980,26(1):67-73
一、反射率R_φ公式垂直入射的直线偏光入射到非均质矿物光片上,当偏光振动方向与矿物主反射方向斜交时,此时的反射率R_φ的公式可根据图1导出如下 R_φ=R_2cos~2φ+R_1sin~2φ (1)式中R_1和R_2为非均质矿物在光片上的两个主反射率,本文规定R_2>R_1,φ为入射偏光振动方向与矿物主反射方向2的交角(图1)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砂砾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了解微观非均质性与储层致密化的关系,建立储层致密化评价标准,定量评价储层致密化程度.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矿物XRD分析、高压压汞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盆内东道海子凹陷DN8井区上二叠统梧桐沟组储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包括岩石学非均质性、孔喉非均质性及裂缝非均质性.岩石学非均质性中,岩石结构成熟度差异导致的岩石结构非均质性制约储层的初始物性;砾石、同沉积填隙物中塑性岩屑、胶结物类型及其含量的差异影响储层压实及胶结后的致密程度.溶蚀作用后,成岩-孔隙演化过程差异导致的孔喉非均质性及裂缝发育密度决定的裂缝非均质性影响了储层现今的致密程度.提出以成岩综合指数与地层脆性指数综合表征储层致密化程度,并将致密化程度分为3级.Ⅰ级致密化程度成岩综合指数大于4.0、地层脆性指数大于0.8;Ⅱ级致密化程度成岩综合指数介于3.0~4.0、地层脆性指数介于0.3~0.8;Ⅲ级致密化程度成岩综合指数小于3.0、地层脆性指数小于0.3.Ⅰ级致密储层孔喉结构最好、物性最高、微观非均质性最弱,为研究区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9.
陈殿芬  邹星 《地质论评》1981,27(3):249-255
颜色指数是客观定量地表达金属矿物反射色的可靠方法。颜色指数的测定方法是首先用显微光度计测出矿物的反射率色散值(色散曲线),然后根据色度学原理计算,得出矿物的三刺激值X、Y、Z,在此基础上算出矿物的颜色指数:视党反射率R_(v?)S,色度座  相似文献   

20.
王曙 《地质科学》1979,14(1):63-71
用矿相显微镜观察时,在单偏光镜下矿物反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为“反射率”,用R表示。对于处于任意位的非均质矿物,则用Rψ示。在正交偏光镜下,相应光强之比为“正交反射率”,用R+表示。分析镜已推入,但它的方向与起偏镜(前偏光镜)严格平行时,相应的光强之比为“平行反射率”,用符号R表示。早在卅年代,贝瑞克(M.Berek)就已提出平行反射率的概念,并推导出了它与物台旋转角ψ及矿物折射率N、吸收系数K关系的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