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以来,在诸多有利因素和相关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濮阳市房地产市场处于平稳运行状态,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升”和“升降有序”的良好局面。预计2007年全市房屋销售价格不会再出现“十五”后期那样快速上涨的现象,将逐步向与居民收入和购买力相适应的水平理性回归,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幅度,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煤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十五"期间煤炭产业投资加速增长,自2005年开始进入煤炭产能集中释放期,2007年之前,在产能集中释放的过程中,通过贯彻落实煤炭资源整合、安全整治和产能置换等政策,扣除报废矿井能力和关闭小煤矿的生产能力之后,煤炭总产能将相对较快增长,但不会出现失控局面.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是"扩内需、保增长"的决战年,也是杭州市下城区推进"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结合下城区土地管理现状,就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谈几点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关键的最后一年,梧州市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服务企业年"和"招商引资年"活动,打造"一带两地一枢纽一园区".2010年,梧州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在落实"双保、双促",抓好"八大建设",全面实施"十大工程",突重点,强管理,重服务,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是与服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相结合.着力在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下功夫,把服务企业发展、优化经济环境作为转变作风的一个重点内容来抓,做好为企业"解困、扶持、服务"等工作.把服务扩大内需、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三服务"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深入基层、企业扎实细致地搞好调研活动,带着问题下去.形成思路上来,努力寻找国土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探索新形势下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2010年已过,2011年的焦炭市场变化,则主要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上游原料与下游钢铁的供需状况,以及进出口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运行继续向好钢铁产量平稳增长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的货币政策将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同时淡化GDP目标,强调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年经济有望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如何在复杂形势中延续去年平稳较快发展的状态,我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两会提出的应对之策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等。作为宏观调控、"促发展、调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土资源管理历来是两会的热点、焦点。  相似文献   

8.
2008年以来,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广西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并日益加重.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首要任务,着力做好工业用地保障,确保广西经济以较快速度平稳发展.笔者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到2012年,实现有色金属、汽车、食品、石化、冶金、机械和电力等七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全部突破千亿元大关,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提升到前20位"的宏伟目标,在分析当前工业用地形势的基础上,就如何保障工业用地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连续5年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没有出现大的起落。"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列举的过去五年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宏观调控已经成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6%,年度之间波幅不超过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持续  相似文献   

10.
一,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是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很不寻常的五年.五年来,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我省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发展战略,切实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重要职责,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保障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作用下,房地产投资增速快速回落,已经低于2003年的水平,但同时全国各地房价却普遍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扬。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题为《房地产投资和需求平稳增长,房价涨幅将趋缓》的报告,对2005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背景 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大城市中出现第一次房地产开发热潮,城市中大量土地闲置,资金周转不灵,耕地数量大幅度下降.为了实现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经济运行趋向平稳,1996年8月,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土地发展中心,从此拉开了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实施的序幕.2001年4月3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 "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试行收购储备制度".自此,土地储备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建设的基石 把"贫油国"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1914年,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陕北接连打了七个钻孔,未见油苗,于是宣告探油失败.斯坦福大学地质系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就此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中国绝不会有大量的石油."从此,"中国贫油论"像瘟疫一样四处扩散开来.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的中国土地市场指数(CLI)显示,在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情况下,地产景气指数进入红灯状态.经济"平行"甚至"下行",何以地产"上行";一线城市"地王"与三四线城市所谓"空城"何以并存?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孙英辉. 土地市场"红绿灯" 记者:怎么判断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走势?孙英辉:201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速放缓但主要增长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相应的,土地市场呈现供应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加速态势.二季度CLI中地指数回升至304点,仍处于绿色正常区间.主要分指数中,市场规模、利用集约、地产景气均快速上升,出让价格、供应结构平稳波动.初步计算,上半年地产市场对于GDP的贡献率在10%左右,拉动GDP增长近2个百分点,对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煤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十五"期间煤炭产业投资加速增长,自2005年开始进入煤炭产能集中释放期,2007年之前,在产能集中释放的过程中,通过贯彻落实煤炭资源整合、安全整治和产能置换等政策,扣除报废矿井能力和关闭小煤矿的生产能力之后,煤炭总产能将相对较快增长,但不会出现失控局面。根据煤矿的建设周期,预计2007年将是逐步释放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防城港市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广西国土资源厅党组和防城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一条主线、两条红线、三个突破、四个重点、五个要求"为抓手,努力提升国土资源服务保障水平,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新的一年,防城港市国土资源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的服务保障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漫延至全球,各国纷纷出台措施,抑制金融危机带来的进一步危害.企业是经济的主体,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党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应对危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有"危"就有"机",经济动荡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18.
为保持我国煤炭生产基本稳定,避免因煤炭勘查投资过热出现产能过剩,国土资源部决定从现在至2011年3月31日止,未来两年内全国继续暂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矿权申请.此举是国家运用矿业权管理政策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在生命繁育鼎盛的夏日,我们迎来了第19个全国"土地日".今年6月25日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下,确定这样的主题,目的在于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压力,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地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认清保障科学发展和保护耕地红线的辩证关系,推动改革创新,更新发展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35.9,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4.4点和4.2点,达到2004年一季度创下的历史最好水平.与企业景气指数一致,企业家信心指数在一季度高开之后,二季度走势基本稳定,多数企业家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持平稳而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