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佘山地震台于1979年6月安装了763长周期地震仪,该年8月13日—14日记录了第一张地震图,至今已有十多年。仪器本身逐渐稳定,图面质量逐步符合要求,并很快应用于地震分析工作。在每五日拍发的国际电报中,从1979年底起已使用了763地震记录图的部分资料。在十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对763长周期地震仪的维护和使用摸索出一点经验。  相似文献   

2.
763长周期地震仪及其地震记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763长周期地震仪的原理特性,并着重分析讨论了长周期仪器在地震观测记录中显示出来的典型特性。指出763长周期资料的应用,能明显提高地震台站的监测能力和单台定位精度。地震记录震相清晰,特别是对记录“影区”地震和极远震有独到之处。763资料的应用,对于地震学的研究与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选取了攀枝花近5年中763、DK-1地震仪记录较好的地震资料,用不同方法测算了地震台的面波震级台站改正值。经分析对比,认为“按震中距分离”计划得到的结果最好。列出了根据震中距求取面波台站改正值的实用简表,并用1999年2月763仪记录的41个地震、1999年1-8月DK-1仪记录的26个速报地震予以检验,地震震级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763长周期台网观测到△=175■6的幔—核界面衍射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震台网763型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到地幔与外核界面的衍射 P 震相,最远震中距离为175(?)6(成都台),肯定了763型长周期地震仪的某些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分析了泰安台763长周期地震仪日常观测中所记录到的几种主要干扰因素的表现形式和排除方法。认为潮湿、倾斜及线路中的电干扰和人为局部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763地震仪的正常记录,正确的判别和排除这些干扰,对获得好的记录,进而对地震科学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763长周期地震仪是我国设计制造的长周期地震仪,1980年以来,已经有26个台站安装试记。总的看来工作是正常的。垂直向抗干扰能力比较强,记录较好。而水平向抗干扰能力差,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干扰都能记录到,影响763资料的使用,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们选取了南京地震台763地震仪记录的极远震,利用其中 PP 震相的初动位移测定方位角和震中位置。一、测定情况单台测定极远震震中比较困难,是因为极远震记录的初至震相 PKP 的视出射角大于80°,其水平分量很微弱,自然也就无法用 PKP 的水平位移来测定方位角。1982年6月7日在墨西哥连续发生了两次七级以上大地震,我台首次使用 PP 震相的初动位移测定方位角,  相似文献   

8.
鉴于记录仪走纸速度及放大倍数的优越,短周期地震仪(如 DD-1)记录的测量精度肯定要比中、长周期地震仪(如 SK、763)记录的高。但是,对于地震初动的记录及到时的测量,是否 DD-1的肯定比 SK、763仪的好呢?本文从观测事实及理论上作了初步探讨,纠正了这种误解,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来分析识别数字化地震记录的地震波震相,主要是识别(?)、(?)震相到时。所用方法的基本技巧是,首先对一次地震的数字化三分向记录计算其每一时刻(时间间隔为0.025秒)的出射角和方位角,然后对每一时刻的出射角和方位角计算其从属函数值,再进而确立上述两种从属函数的综合从属函数值,选择适当阈值,进行识别判断,即可得出(?)、(?)震相的到达时刻。文中给出了使用上述方法处理北京白家疃台数字化地震仪记录的1988—1990年间大同地区4次地震记录的实例。所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用于识别数字化地震记录的震相的到时,为计算机自动分析处理地震波资料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 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 J-B表①,发震时刻为国际时,地名为按 Flinn、Engdahl 和 Hill②③划出的地震分区给出的大致的地理位置(仅作位置参考,不含任何政治意义)。其中:MS 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中周期宽频带地震仪(SK 和 DK-1仪)测定的震级,MS7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级,mB 是用宽频带中周期仪(SK 仪或 DK-1仪)或763长周期仪测定,mb 是用短周期地震仪测定。为便于使用和对比,报告中还给出了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短周期体波震级 mb 和面波震级 MSZ 。为避免混乱,各种震级之间概不换算。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140°的地震衍射波Pdif的走时及振幅、周期。并讨论了识别这一震相的方法,还肯定了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衍射波Pdif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长春地震台大震速报震级偏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研究选用了本台 2 0 0 0年全年的速报地震资料 ,重新测算了DK 1地震仪各分向记录的面波震级 ,并以《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 ,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以长春台DK 1地震仪水平向高倍档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低 0 1 1 ,标准误差为± 0 2 1 ;以水平向低倍档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高 0 1 0 ,标准误差为± 0 2 0 ;以垂直向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低 0 2 4,标准误差为± 0 2 6。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全面分析 ,分别给出了长春台DK 1地震仪水平向高低倍档和垂直向记录测算面波震级的台站校正值。  相似文献   

13.
马宝柱  徐戈 《内陆地震》1997,11(1):62-69
利用乌鲁木齐地震台1985、1986年SK中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到的279次和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385次世界各地地震事件(Ms≥4.0,6≥6.0°,h≥80km),计算得出乌鲁木齐台763仪面波震级的平均偏差八M=0.033,标准误差S=±0.211;SK仪面波震级的平均偏差凸M=0.021,标准误差S=±0.238。分析得出震级偏差与震中距离有关,计算了新的起算函数,求出厂部分区域震级偏差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南京台1982年763地震仪记录的Ms>5的地震162次,测定Msz且与美国PDE报出的Msz比较,初步结果表明,经过一次台站校正后的Msz可望缩小与PDE震级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南京基准地震台自1983年架设763仪器以来,已经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记录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看出763仪器记录对地震的分析,处理及有关课题的研究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文归纳几点。 (1)提高了可分析地震的个数。在没有架设763仪器以前,我台分析地震均采用DD-1与SK仪器。由于DD-1、SK频带限制,一般很难记录到周期较长的初至P波,所以分析地震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基准地震台上,目前主要使用三种类型地霞仪。它们是,直接放大地震仪(包括513型中强震仪,维谢尔特地震仪(SW)和大森式地震仪),电流计放大光记录地震仪(包括62型、64型、哈林(SH)、维开克(VGK)等短周期地震仪,基式(SK)和加维(GW)中长周期地震仪,763型长周期地震仪)和电子放大笔绘记录地震仪(包括 DD—1型微震仪和 DK—1中长周期地震仪)。这些仪器在过去的观测中积累了大量地震资料。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必须对这些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程度做出正确估计,为此,必须确知这些仪器的动力学特性。作者的工作是,根据上述十二种仪器分段标定结果,给出了它们的传递函数,并由传递函数分别导出了它们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时间特性的解析表达式,最后给出了计算结果和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和时间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泉州台近年来各种长短周期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震图纸资料,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空间分布特点,研究泉州台震中距Δ<500km范围内,闽台地区天然地震的震相记录特征和有关区域内某些已知、未知震相的出现规律,讨论闽、台震相特征所存在的一些异同点,比较震中方位、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强度、仪器频率特性等有关因素,对各区震相特征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取得与闽台地区震相分析有关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尹志文  李英 《高原地震》2000,12(1):63-67
选用了兰州地震台大震速报仪器DK-1中长周期记录仪记录到的1990年1月~1999年3月的大震速报地震共544个,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纂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给出的震级比较,对兰州地震台DK-1地震仪测定的面波震级(Ms)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兰州地震台大震速报DK-1地震仪测定的面波震级(Ms)偏差与震中距离、城中区域及地震大小有关。给出了不同震中距离、不同震级范围及不同地  相似文献   

19.
<正>1研究背景针对全球地震等各种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研究人员对地震相关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而随着高频GNSS设备的出现和处理方法的不断改进,高频GNSS成为地震相关研究热点。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获得发震时刻、震级及震中是后续预警及应急的基础。传统地震仪在强震(M> 7)发生时,会出现限幅、饱和、系统偏差及信号扭曲等现象,给地震参数的获取带来困难(Bilich et al,2008)。例如,2011年日本3·11地震发生时,受传统地震仪对强震记录饱和等现象的影响,测定震级偏小,震后灾害被低估,由此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20.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J—B表,发震时刻为国际时,地名为按Flinn、Engdahl和Hill划出的地震分区给出的大致的地理位置(仅作位置参考,不合任何政治意义)。其中:Ms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中周期宽频带地震仪(SK和DK-1仪)测定的震级,Ms,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