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位于北京市西北侧的东北旺-小汤山断裂是否存在、走向与活动性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新近开展的北京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中的物探数据与钻孔联合剖面分析,认为东北旺-小汤山断裂是存在的,为一条隐伏断裂,长约40km,走向NNE,倾向SE。以南口-孙河断裂为界,该断裂东北段称之为小汤山断裂,西南段称之为东北旺断裂。小汤山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或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中期以来不活动。东北旺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小汤山温泉为例,用解剖井点的方法,对温泉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水中化学元素及其含量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还结合室内模拟实验,着重研究了在热动力因素(压力和温度)的影响下,两个体系(围岩-矿水-Ar、围岩-矿水-CO_2)中各种元素含量的变化,并讨论了实验的实际意义及变化机理。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未来地震可能引起小汤山矿水化学成份变化的两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京西北1987年以来用拉科斯特重力仪复测的重力资料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1990年9月22日小汤山4.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异常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京北地热田包括小汤山和沙河2个次级地热田,呈三角形展布,东南部边界为黄庄-高丽营断裂,西南部边界为南口-孙河断裂,北部边界为阿苏卫-小汤山断裂。热储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铁岭组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热储盖层为青白口系页岩、石炭系—二叠系砂页岩和侏罗系火山岩隔水层。该地热田地温场的平面特征是在小汤山镇和汤11井区出现2个高温区;垂向特征是随埋深加大,地温升高,但热储层内垂向增温率较低,热储盖层垂向增温率较高。该区雨水、地下冷水和热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基本上都落在克雷格降水线上,表明区内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在地下水化学三线图解中,该区热水位于城区热水的下方,说明京北热水比城区热水更靠近冷水补给区。热水的3H值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特点,14C年龄也由北往南逐渐增大,说明热水自北向南流动。由此认为,由北部山区渗入地下的大气降水,经小汤山以北的十三陵—桃峪口岩溶水分布区,跨过阿苏卫-小汤山断裂后发生深循环并被地热加温,流入京北地区后在该地区赋存,形成热田。根据上述特征,建立了京北地热田地热系统的成因模式并定义为京北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演推算1730年北京西郊地震的发震断层和滑动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定一定的标准,对1730年发生在北京西郊61/2级地震的破坏记录进行数字化,得到地震在地表造成的实际破坏的定量分布图像;使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出两条可能的发震断层--NE向的清河隐伏断层和NW向的东北旺-小汤山断裂在滑动角为0°和90°时,在地表产生的加速度的分布.通过将峰值加速度分布图像与实际破坏程度定量分布图像进行拟合,推算出了两条可能发震断层在这次地震中的作用(权重)及滑动角,从而判断出此次地震的主要发震断层是东北旺-小汤山断裂.为增加结果的可信度,文中还讨论了不同的地表破坏程度数据化模型对拟合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H2异常和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实际观测资料详细地阐述了1989年10月18日—19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后北京光华,小汤山热水井及1987年11月11日宣化西南4.2级地震前后北京光华井溶解H2的异常变化。同时通过与以前观测到的溶解H2的震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对利用地下热水中溶解H2预报地震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中气体动态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位于北京城东光华热水井和城北小汤山温泉水中^4He/^20Ne、^4He/^40Ar、N1/Ar、H2/Ar和CO2/Ar比值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阐述了气体在断层介质上的吸附与脱附的平衡原理,利用声发射振动作用合理地解释了地下水中的各若气体比值在地震前明显的异常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非同温系统中基尔霍夫定律的适用性和热量平衡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物界面热量平衡原理, 提出了在非同温系统中地物热辐射的相互作用的基本方程, 该方程的解比传统的表面温度冷却(增温)过程解更全面地考虑到了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作用, 并以北京小汤山实验数据进行了论证. 指出基尔霍夫定律在非同温系统中的不适用性的同时, 明确了在非同温系统中比辐射率的可测性. 提出的通风补偿法和延时补偿法, 克服了比辐射率测定中由于非同温物体的相互作用而增温和降温所引起误差. 以基本方程的解为准则, 对定量热红外遥感界理解和应用基尔霍夫定律中所存在的不确切和模糊的认识, 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北京平原区西北部大地热流与深部地温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平原区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其西北部分布着小汤山地热田和京西北地热田,两大地热田以南口—孙河断裂带为界.地热田及其外围地区基础的地热地质研究工作较少.为给地热学研究和地热资源精细勘探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前人23眼钻孔的温度测量数据以及近期完成的548件热导率和100件放射性生热率实测数据,研究了区域大地热流和0~4 km深部地温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现今地温梯度为11.31~94.89℃·km-1,平均值为31.79℃·km-1;岩石热导率为0.895~5.111 W·(m·K)-1,放射性生热率为0.257~2.305 μW·m-3,大地热流为48.1~99.1 mW·m-2,平均值为68.3 mW·m-2,热流的分布受基底形态和断裂构造控制.研究区东部南口—孙河断裂带两侧小汤山和郑各庄地区为高热流异常区,中部马池口地区也存在局部高热流异常区.(2)在南口—孙河断裂带的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地层温度差异明显,体现出区域现今地温场不只受控于该活动断裂,更是多期次构造事件复合叠加的结果.(3)南口—孙河断裂带南侧存在两处有意义的较高地温异常区,分别为郑各庄异常区和马池口异常区,其中马池口异常区是未来地热开发利用有一定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本文对1977年以来用CG~2型重力仪测得的经温度改正后的重力资料作了初步分析。在1978年10月3日北京高丽营4.0级地震前后重力有异常变化。处于同一局部重力异常区的顺义~高丽营测段重力变化较小;而分别位于重力异常区边缘和重力异常梯级带上的高丽营~小汤山测点间重力差值变化则明显;地震前减小约60×10~(-8)m/s~2,震后便逐渐恢复。二、重办复测资料情况我们的重力复测使用加拿大CG—2型315~#、316~#仪器。该仪器没有恒温装置,石英弹簧重力仪的格值受温度影响大,故利用多年来积累的实测格值资料及同时测得的车上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oposes a basic equation of thermal radi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 objects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heat balance in the interface. The solution of this equation takes account of the contribution of sensible heat flux and latent heat flux more completel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olution for surface cooling and heating processes. By the aid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conducted in the Xiaotangshan experimental site, Beijing, both the non-applicability of Kirchoff's law and the measurability of surface emissivity in a non-isothermal system have been highlighted. Two methods called ventilation and time-delay compens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o reduce the error induced by change of surface temperatures of non-isothermal objects during the measurement of emissivity. Based on the solution of the basic equation,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and pointed out the misunderstanding in comprehension and application of Kirchoff's law published in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oposes a basic equation of thermal radi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 objects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heat balance in the interface. The solution of this equation takes account of the contribution of sensible heat flux and latent heat flux more completel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olution for surface cooling and heating processes. By the aid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conducted in the Xiaotangshan experimental site, Beijing, both the non-applicability of Kirchoff’s law and the measurability of surface emissivity in a non-isothermal system have been highlighted. Two methods called ventilation and time-delay compens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o reduce the error induced by change of surface temperatures of non-isothermal objects during the measurement of emissivity. Based on the solution of the basic equation,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and pointed out the misunderstanding in comprehension and application of Kirchoff’s law published in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3.
2014年5月27日湖北房县发生了一次M4.0地震,房县三海村井水位有明显前兆异常。该井是湖北省唯一一个存在水温负梯度现象的静水位井。虽然前人对井水温的动态变化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但主要是对水温、水位的对比研究和水化学分析,将水温与地质构造相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结合INSAR影像图、水化学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和地质构造资料探讨该井水温负梯度产生的原因以及该井的水温、水位是否受周围地质构造的影响。研究成果对地下流体与周围构造的相关性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昌黎井数字化水位水温对汶川地震同震响应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12”汶川8.0级地震震前、震时、震后均引起了昌黎井水位、水温资料显著的变化,对昌黎井数字化水位、水温地震前后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详细分析多个地震前后昌黎井流体的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地震对该井水位、水温的影响并没有固定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对洛阳CK7井水氡观测资料动态特征以及与地下水水位、区域降雨量、伊河水水位流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此评估降雨量、伊河水水位流量对洛阳台地下水观测的影响,分析显示降雨、河水水位流量与地下水位具有相关性,对观测水氡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张昭栋  邹泉生 《地震》1993,(2):61-66
本文介绍了鲁23井“动水位”观测情况。提出了一个分析有泄流的“动水位”的新方法,即把流量换算成水位,以等效静水位来表示“动水位”与流量。由于把“动水位”与流量用一个量来计算,从而为“动水位”观测定量的、统一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这对提高“动水位”井的监测预报地震能力起一定的作用。 本文还以鲁23井“动水位”观测资料为例,利用新方法进行处理的观测分析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