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通过对大量地电资料的分析,发现深埋电极进行地电观测,能够排除表层干扰,突出地震异常。本文利用深埋电极的地电观测资料,总结了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地电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地电瞬时观测值突跳的角度,分析了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地电观测资料,发现其突跳频度和幅度均有明显的异常显示,研究地电阻率的这一变化,对地震的短临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焕鹏 《地震研究》1989,12(3):228-233
本文利用1978~1985年菏泽地震巢内发生的地震,分析研究了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地震波特性。发现在菏泽5.9级地震前出现26个月的波速比和振幅比低值异常,两者同步变化,震后恢复正常。这种现象,为观测地震波特性的前兆异常给予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模拟和数字地电、地磁类观测资料。四川地区地电6台站的26测项模拟观测,在汶川8.0级地震前仅出现1项中期异常,异常台站比1/6=0.17;异常测项比为1/26=0.04。对"九五"到"十五"期间四川地区数字化改造或数字地电观测资料,没有分析检测出异常项。四川地区6个台的地磁垂直分量整点值的日变形态在震前2天出现波谷分裂的异常现象,由于平时出现此类异常频繁,若用于预测无统计学的显著意义。可见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地电和地磁类观测资料结果出现的异常现象比例是极低的。同时对疑似或有争议的异常测项进行分析说明,对汶川8.0级地震前电磁类异常少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菏泽5.9级地震前后地震尾波的衰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菏泽、嘉祥和梁山地震台1979—1985年记录菏泽地震巢内的地震资料,分别计算了三分向和垂直向的地震尾波衰减系数K值,分忻了菏泽5.9级地震前后地震尾波的衰减变化。计算结果,菏泽、嘉祥和梁山台的三分向和垂直向的尾波衰减系数,在5.9级地震前均出现了明显的低值异常。异常时间21个月,最低值的下降幅度达50%左右。地震后尾波衰减系数K值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菏泽地震前流体中短期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在华北强震平静背景下发生的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数据,对菏泽的流体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出地下流体在本次地震中的映震能力,探索地下流体的地震异常规律,为将来应用地下流体观测进行地震预报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玉门5.9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Ms5.9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各项异常指标及地电前兆临震异常特征.结果显示,电阻率和地震活动性频度、C值、b值、GL值、η值在玉门5.9级地震前出现了中、短临多项异常.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了山东省和河南省地震台网部分台站的地震记录资料,计算了菏泽地震巢及附近地区1980—1985年的多台平均波速比和菏泽、梁山、嘉祥、邹县、泰安等台的单台波速比。分析结果表明:菏泽地震巢及附近地区的多台和单台波速比在1983年11月7日5.9级地震前均出现低值异常,且变化同步。主震前8个月波速比恢复。5.9级地震后,多台和单台波速比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小波分析方法作了简单介绍,然后运用该方法,对1992~2002年上海地区9口水氡观测井的资料进行了6阶小波变换,提取的地震异常信息与实际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1983年山东荷泽5.9级地震和1998河南清丰4.0级地震前聊古1井的氡观测资料进行了小波分析,发现1~6阶小波系数均出现异常;对1999年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枣庄十里泉井的水汞观测资料进行了小波分析,发现1~6阶小波系数也出现异常.因此,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地震前的电离辐射特征,我们于1978年底在焦作矿业学院安装了一台盖革-弥勒计数器,每天六次对电离辐射强度进行观测。五年来的资料表明,盖革-弥勒计数器测值异常与焦作附近地区的近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菏泽5.9级地震前六天,计数又出现较大幅度的正异常,其数值达背景值的2.8 倍。  相似文献   

11.
引言河北省南部永年地震台建于1976年,1977年4月开始用长水管倾斜仪进行地倾斜连续观测,水管倾斜仪由构成120度夹角的NS·EW两分量组成,跨距60米。本文对正常观测的1979年至1983年共60个月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该台资料主要干扰源为降雨和地面温度的周年变化和地下水位变化。经过资料分析处理获得菏泽5.9级地震前的短期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2.
菏泽5.9级地震前徐州台观测到的应变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市距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震中约200公里。地震前后徐州市周围四个山洞中有多套仪器投入观测,即测震仪,地磁仪以及八套倾斜仪、一套线应变仪、一台体应变仪。部分应变仪和倾斜仪记录到5.9级地震前的一些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地震地电观测研究以来,我国已积累了不少的震前地电异常震例.这些异常变化既有趋势的,也有短临剧烈的变化.无论是70年代唐山,澜沧一耿马地震,还是近年印尼,汶川强震,都获得了较多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4.
震前地震活动图象 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发生在聊城—兰考断裂带(以下简称聊考带)南段。1937年菏泽7.0级地震就位于5.9级地震震中附近,现今此断裂带的小震活动仍较活跃。 沿聊考带东西两侧各取50公里作为研究区域。依据台网控制能力,取震级下限为2.0,研究了此范围内1970—1983年11月7日5.9级地震前小震活动特征。发现5.9级地震前小震活动有以下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和提取地磁局部异常的方法,对菏泽5.9级地震前后地磁场的变化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菏泽及其附近地区存在地磁短周期成份的异常变化和地磁基本场局部异常。这些异常和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小震活动及其它一些前兆异常出现的时间同步,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16.
地电中期前兆异常特征及其对强震中期趋势的判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处理地电长期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7级以上强震的地电阻率趋势异常特征及其与孕震过程的相关联系.地电早期快速下降和其后缓慢发展的稳定形态特征是强震地电趋势异常的一个基本特征.一般早期下降和缓慢发展变化的平均持续时间之比约为1∶4;此外,还研究了唐山7.8级和松潘7.2级地震地电趋势异常发展变化的扩散特征,以及唐山地震地电前兆信息量的时空强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这两次地震地电前兆趋势异常的扩展速度分别为90 km/a和100 km/a.地电趋势异常变化特征为强震趋势背景判定和中期预报提供了一些指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几次大震及若干次中强地震前,观测到震中周围地电阻率具有三个阶段的异常变化。异常各阶段具有明显不同的形态和规律。本文重点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地电短临异常的特征和规律。初步探讨地电异常与孕震过程的联系。根据观测资料分析对比,提出有效地电短临异常的观测条件,即要求台址地下介质电性分层特性ρ_2/ρ_1《1及地电观测资料无年变化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概率化预处理方法,把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多种观测项目的观测值转化为概率值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区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合成缺信量值,分析了合成缺信量值变化与1983年山东菏泽Ms5.9级地震和1985年河北任县Ms 5.0级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这两次中强地震前分别出现了明显的低值异常过程,中强地震都发生在低值处,震后恢复到高值.通过研究认为该区合成缺信量值降到0.52为发震前兆异常警戒线,并且离中强地震发生的时间越近,异常过程越明显;震级越大,异常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9.
菏泽5.9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地震观测资料研究了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震前,在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以下简称南三省交界地区)存在3.0级(M_L)以上的孕震空区,空区上地震的频度比和应变释放速率出现了加速异常变化。并且从该地区的震中分布、C值变化、地震频度、η值变化和震源应力轴方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菏泽地震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现象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2013年4月20日和7月22日先后发生了四川芦山7.0级和甘肃岷县6.6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前天水地电台地电阻率的井下观测资料都出现明显的短临异常变化,其中芦山地震前11天地电阻率NS道、EW道、N45°W道出现同步异常,表现为明显波动变化;岷县地震前约40天地电阻率三道出现异常,测值出现明显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