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伯阳  赵冬  李通坤  曹亮 《地震学报》2005,27(6):677-681
根据在役结构的ldquo;后验性rdquo;、时变性、ldquo;耐久性rdquo;特点, 针对目前我国在城市改造与抗震加固中出现的在役结构后续使用期(后役期)防御烈度形式: 等烈度、等超越概率、等发生率方法, 详细分析了它们的风险特点,并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前人所编的历代(共四代)地震烈度(地震动)区划图,组合叠加后得到一个综合烈度(地震动)。这种叠加是一个集成的专家系统综合认识结果,以此作为坝体可能遭受地震破坏危险的因素。初步研究建立了混凝土大坝震害评估模型,此模型是考虑了坝体的结构类型、建设年代、使用现状、场地条件、抗震设防水平等因素,用逐步线性拟合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用此模型对汶川地震破坏的坝体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最后,用这个模型对黄河上游10座重点混凝土大坝做了震害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砌体结构校舍的隔震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抗震设防8度区的山西省某小学4层砌体结构教学楼抗震加固为背景,探讨了采用隔震技术对多层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的计算分析方法、施工工艺及相应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加固可以有效降低上部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建筑抗震加固技术。在高烈度区对砌体结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时,采用隔震加固技术比传统加固方法更具有优势。相关成果对于中小学砌体结构校舍抗震加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地下结构工程发展很快,但其抗震分析的研究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简单说明了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发展历史和地震反应的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的三种分类,以及具体方法的原理,以此加深人们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的认识,引起人们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已于2016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一代区划图的实施,使得建筑的土建成本相对于之前有所变化。运用结构设计软件按照相关规范规定的最低标准完成剪力墙结构构件在不同地震动参数情况下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并根据最新的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和估价表,对上述情况进行施工图预算并在经济性方面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设防烈度的提高,剪力墙结构土建工程每平米成本上浮的比例也会增大,且随着设防烈度的提高,土建成本的增长比例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零阶和一阶优化算法的建筑结构抗震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第三水准“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提出一种建筑结构的抗震优化设计方法,依据“用相同的投资获最好的设计”的设计理念,建立了在强烈地震波的作用下,以建筑结构最大的层间相对位移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同时满足体积约束的优化数学模型,并采用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和高效的显式动力分析方法进行结构分析获得最大的层间相对位移,采用零阶和一阶优化算法分别求解优化数学模型,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ANSYS/LS—DYNA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一个三维框架结构的抗震优化设计。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较高质量的解,经优化设计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建筑施工中振动影响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建设对房屋建筑的振动影响和破坏的测试鉴定是当今城市建设中一项迫切需要开展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首次将地震学原理与工程抗震鉴定方法有机结合对大楼受桩基础施工振动的影响和损害进行测试和分析,其结果用震级和烈度的方式定量给出了振动影响的程度,继而对场地地基、基础和大楼进行了具体的抗震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8.
管友海  冯启民  王耀 《地震》2010,30(4):82-88
本文提出了城市抗震设防标准的优化方法, 该方法利用了建筑结构的易损性分析理论, 初始造价与设防烈度的关系, 地震设防时增加的经济投入与设防烈度的关系, 地震经济损失与设防烈度的关系等, 根据抗震设防增加的经济投入与地震经济损失之和最小的模型得到经济最优设防烈度, 并以按经济最优烈度设防时地震中的人员伤亡率小于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为限制条件, 求得最优设防烈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行的中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计了6个不同参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利用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求得各个框架结构的超强系数;同时,利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PBSD)的方法,通过增量动力分析(IDA)、易损性分析和地震损失风险分析等,定量的求出各个框架结构的经济损失风险,并比较了不同框架结构超强系数和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中国东南沿海滨海地带几例历史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灾害;讨论了由定数法所确定的地震烈度折算成抗震设计参数的关系,以及由概率法取得的地震动参数直接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重要性;简述了地震小区划方法;指出开展滨岸地带港口城市,开发区和重大工程场地的地震小区划工作对减轻地震灾害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7年6月3日云南宁洱发生6.4级地震。对宁洱县城区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底层框架结构及空旷房屋等共15幢建筑的典型震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建筑物破坏较重的主要原因有:①地基不均匀沉陷;②设计不合理;③设防烈度低;④施工质量差,砂浆标号低;⑤沉降缝不规范;⑥震害累积效应;⑦孤立山包及边坡陡坎影响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按现行规范及技术规程设计了设防烈度为8度的一个规则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并进行了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空间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考查了异形柱框架结构在设防和罕遇地震水准下的整体抗震性能,对结构能否达到抗震设防目标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8度区按规范设计的结构在设防烈度及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3.
砌体结构是一种脆性结构,变形能力和承载力均较低,因取材方便、施工简单和造价低等优势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为了评估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方法研究了多层砌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了影响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的主要因素以及群体多层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场地条件情况下,砌体结构的房屋层数、砌筑砂浆强度、设防烈度和墙体面积率对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影响较明显;当结构层高在2.8~3.3 m之间时,层高对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不大。抗震设防砌体结构抗震能力比不设防结构有明显提高,说明构造柱和圈梁等构造措施能显著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倒塌能力,这与目前的基本认识相同,也证明了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时,前山断裂从彭州市白鹿中学两栋教学楼中间穿过,断层距离两栋教学楼仅数米,造成前楼严重破坏,破坏现象非常典型。该结构为外廊式单跨约束砌体结构教学楼,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承重墙体的构造特点有别于当地的普通砌体结构,本文采用现场测试、震害考察和弹塑性地震反应计算分析等手段对该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旨在揭示具有这类构造形式的砌体结构在不同烈度影响场下的破坏特点和抗震能力,为指导今后砌体结构的设计和抗震规范的修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后应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盐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从加强盐城市县级地震机构和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抗震设防工作、加强监测台站建设、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做好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张家口市辖区和临近地区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特点以及地震所造成的危害;论述了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明了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时代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两种结构形式在抗震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结构体系的整体作用,本提出两种优化抗震结构型式。这两种型式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条件、受力性质,提高了结构体系的整体性,从而提高了抗御地震的能力。同时还可节省投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Rou Jie 《中国地震研究》2006,20(3):351-360
The intensity of an earthquake is an important criterion and index for earthquake resistance, and disaster relief and for antiseismic engineering in large and medium sized cities. The earthquake data in Xinjiang are abundant and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statistic relationship of seismic intensity of western China. However, there exists some unreasonable and man_made factors in them. W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area A_ 0-1 to express the effect of seismic intensity, studied the ques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rising from uncertainty of intensity zoning and finally, proposed some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9.
危岩体作为多发性的地震地质灾害,其对工程建设有着重大威胁。地震是引发危岩体破坏的一个因素。在滑移式危岩体、坠落式危岩体和倾倒式危岩体的计算中只考虑了危岩体在地震水平系数为常数的常规状态下的稳定性,而没有考虑在不同地震烈度情况下危岩体的稳定性。简要描述了危岩体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以新疆迪那2井区主干道桥梁四号桥台的危岩体稳定性为例,着重强调了危岩体在不同地震设防水准情况下的稳定性,并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20.
村镇住宅倒塌或损毁是造成村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结构抗震性能是防灾减灾关注的重点。对汉中市留坝县8个行政镇75个自然村11570栋住宅结构体系、建筑年代、各组成部分损坏特征和抗震设防情况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村镇经济水平、住宅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缺陷、空间分布特征和危险性等级;完成村镇住宅结构体系震害预测和易损性指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7.72%的村镇住宅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但74%的住宅结构体系存在抗震设防缺陷;村镇住宅受村镇经济水平和地理交通、施工技术及村民抗震设防知识等因素制约,既有结构体系倒塌或损毁的概率大、易损性强、抗震能力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