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预须开普台铁铜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壳或上地幔;通过海底火山同流作用,在酸性相对还原的热学沉积盆地中沉积成矿。成矿流体来源岩浆水,并有海水混入。红碧玉、重晶石等具有喷流岩的特征。矿床成因属于海底火山喷流一热水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2.
江西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铜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矿床的成矿判别的基础上,结合永平、乐华两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系统提出了江西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铜矿床的综合成矿模式,并指明了这一成矿模式的理论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南上庄坪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上庄坪铜铅锌矿床具备火山喷流块状硫化物矿床之特点:物质来源与二郎坪群海相火山岩同属上地幔,成矿时代为508~574 Ma,成矿作用与火山喷发(成岩)作用有关,成矿环境为早古生代弧后扩张脊.矿床成因为海底火山喷流成因.  相似文献   

4.
澜沧老厂银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总结老厂银铅锌铜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老厂矿床存在的早石炭世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中晚石炭世火山期后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及燕山期~喜马拉雅山早期(中)酸性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建立老厂多因复成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红山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大红山矿床的成因,过去主要有变质热液富化的火山矿床,火山喷发(喷气)-沉积变质矿床,受变质火山喷气——沉积矿床等观点。本文研究表明,矿床为火山喷流热水沉积-变质-改造成因。成矿作用演化经历了火山喷流热水沉积,区域变质及后期改造三大成矿阶段。盖层中矿脉可作为基底隐伏矿床的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6.
个旧锡矿区域地壳演化与成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旧锡多金属矿床是驰名中外的特大型矿床,过去认为是燕山晚期“花岗岩岩浆期后气液矿床”。但通过探讨区域上前震旦纪地壳演化、震旦纪-早古生代地壳演化、泥盆纪-三叠纪地壳演化以及侏罗纪-第四纪地壳演化,以及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发现个旧矿区至少经历了印支中晚期海底基性火山-沉积成矿、印支中晚期海底喷流热水沉积成矿、燕山晚期花岗岩叠加改造成矿以及喜山期陆相表生沉积成矿作用,厘定了个旧锡矿区的印支中晚期海底基性火山.沉积Sn-Cu-Zn(Au)矿床系列、印支中晚期海底喷流-沉积Sn-Cu-Pb-Zn矿床系列、燕山晚期花岗岩叠加改造Sn-Cu-W-Be-Bi-Pb-Zn-Ag矿床系列、喜山期陆相表生沉积砂矿矿床系列等4大矿床系列及12种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粤北盆地晚古生代成矿流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系统研究,通过成矿元素分布趋势及盆地演化各阶段流体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模拟与分析,揭示了盆地成矿流体系统的时空演化规律,探讨了其成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粤北盆地晚古生代成矿流体系统包括4种基本类型:①海底火山喷流系统,发生在中、晚泥盆世早期盆地快速拉张-走滑阶段,作用范围在大宝山一带,形成大宝山式Cu-Pb-Zn-Fe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8.
江西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铜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总结海底海山喷流-热水沉积矿床的成矿判别的基础上,结合永平、乐华两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系统提出了江西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铜矿床的综合成矿模式,并指明了这一成矿模式的理论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类型矿床形成过程,主要可划分为火山喷流沉积和潜火山气液叠加改造两大成矿、蚀变期。从破火山口演化规律入手,分析研究了环形火山构造对矿床形成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学诚  马丽华 《云南地质》1994,13(2):139-148
东川稀矿山铜(铁)矿产于昆阳群因民组地层中,是一富铜矿床,具中型规模以上的远景。这一矿床一直被认为是沉积—变质成因,铜矿化形成于铁矿以后的热液期。笔者等近年来发现该矿床以喷流一热水沉积岩为容矿岩,受火山洼地控制,与因民期火山活动有关,具典型的喷流作用所形成的“喷气孔”矿石构造和稀土元素模式。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石类型及组构、同位素组成等方面来阐述该矿床应该是火山—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为研究对象,根据与成矿相关的地质作用的组合特征(加里东期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作
用、印支期区域变质作用和燕山期花岗岩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厘定了三大成矿系列。通过不同成矿系列矿床的稀土元素地
球化学对比研究,发现各成矿系列矿床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明显区别如下:Ⅰ. 加里东期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印支期变
质成矿系列,分布于老君山花岗岩体的北东部外围,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岩(岛弧拉斑玄武岩)类似;
Ⅱ. 加里东期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印支期变质-燕山期花岗岩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系列,分布于老君山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具
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岩和花岗岩并存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Ⅲ. 燕山期花岗岩热液成矿系列,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及接触带,
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地壳重熔型花岗岩一致。  相似文献   

12.
肖静  薛培林 《矿产与地质》2006,20(6):636-639
阐述了恰东铜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对该矿床的含矿地层、岩石化学组成、矿区构造、岩浆岩、矿石类型以及硫同位素特征进行了重点研究。研究认为,恰东铜矿床的成矿与该区三叠世火山喷发活动有密切关系,是由火山成矿流体以喷流形式进入海盆底部与陆源碎屑一起沉淀而形成的火山喷流沉积铜矿床。  相似文献   

13.
东川铜矿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毅特 《云南地质》1996,15(4):319-329
东川铜矿是全国著名的元古宙层控铜矿床。对于该矿床的成因,存在岩浆成矿、同生沉积成矿、沉积—改造成矿等多种观点。笔者涉于研究课题,在分析大量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强调海底火山—喷气及海底喷流热卤水在成矿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东川铜矿的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非火山环境海底沉积-喷流(“SEDEX”)矿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火山环境海底沉积-喷流(“SEDEX”)矿床池三川(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海底沉积-喷流成矿作用,泛指成矿水热流体(不同成因)喷溢出海底,液态状通过不同方式将所携带的成矿组分在喷口上下或侧近沉淀下来富集成矿的过程。由此作用形成的矿床,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成因,选取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进行矿物学分析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为该矿床成因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火山沉积热液期和中温热液硫化物期,并进一步细分为热水沉积-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碳酸盐阶段、铜铅锌-硫化物阶段和闪锌矿-碳酸盐阶段等五阶段。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标型特征表明其分别具有火山喷流沉积、火山热液改造和岩浆热液等不同成因。该矿床经历了早期火山喷流沉积,形成火山沉积(热液)矿化;中期受较大范围的火山热液充填交代;后期中酸性岩浆侵入引起的中温岩浆热液矿化,沿着断裂构造上侵,在前期矿化体中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16.
美多锑矿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卫 《西藏地质》2002,(2):37-44
本文根据美多锑矿的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体包裹体特征等。分析了该矿床的成因及成矿过程,首次提出藏北锑矿带的类型以火山喷流-沉积型屋控矿床为主。  相似文献   

17.
杜光树 《西藏地质》1997,(2):99-105
研究喷流成矿作用是当前矿床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对20世纪中叶史奈德洪、谢家荣等提出海底火山喷气成矿理论以来,尤其是近30年人们对红海裂谷、东太平洋中脊的科学考察和综合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作了回顾和归纳,指出热水成矿活动是一种广泛的地质现象多种地质构造2环境中形成大型、超大型金属硫化物矿床,研究和寻找喷流型矿床应成为今后重要的主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赋存在震旦纪大绀山组的矿体进行了研究,根据最新矿产勘查成果及矿体严格受层位控制,厚度大与围岩界线平整清晰等,认为黄铁矿、铅锌银矿主要来源于地幔,并随海底火山喷流(气)作用运移至海底有利部位聚集成矿,经后期构造改造进一步富集成为富矿。其矿床成因应为沉积岩容矿的喷流(气)沉积型矿床,而非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屈尚侠 《矿产与地质》2005,19(4):375-379
论述了嵩溪银-锑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并通过对矿床的构造环境、矿石结构构造、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的分析,得出矿床成因为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麦兹盆地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阿尔泰陆缘活动带中,是一个重要的铅、锌、铁矿化集中区,其中著名的有蒙库大型铁矿床、可可塔勒大型铅锌矿床,是阿尔泰南缘多金属成矿带中最重要的成矿盆地之一。盆地内矿床、矿点多为火山喷流热水沉积成因,层控特征明显,具有规模大、形态规则、厚度及有用组分稳定等特点。铁矿成矿与早泥盆世早期细碧角斑质火山作用相伴,而铅锌成矿则与早泥盆世晚期长英质火山喷流沉积作用相伴。通过对麦兹盆地成矿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中矿体分布变化规律的研究,认为北西向同生断裂、火山沉积洼地、火山喷发中心(火山机构)共同控制铅锌矿的产出,矿体还受到后期褶皱、变质作用的改造。根据有利层位、火山岩相、喷流沉积岩、热液蚀变、矿化组合、铁帽、控矿构造和地球化学异常等综合找矿评价标志,分析了可可塔勒矿区深部、什根特、铁热克萨依、H-48号异常的铅锌找矿潜力,并探讨了盆地内铁、金的找矿潜力,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方向与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