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以陕西潼关、大柳塔及辽宁阜新矿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差异性响应的主要因素。上述3个矿区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20世纪90年代以前,陕西潼关金矿区是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十分混乱的矿区之一,地下开采的采矿废石随意堆排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隐患,"三废"无序排放导致土壤、河水及其底泥的重金属及氰化物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带的陕西大柳塔煤矿区,20年大型机械化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导致大面积地面塌陷及其链生的地下水含水层破坏严重,但矿区土地沙漠化程度总体没有呈现加重的趋势,水土环境重金属呈轻度污染;具有百年开发历史的辽宁阜新煤矿区,露天开采使土地生态破坏严重、边坡滑坡灾害频发、土地压占与破坏突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对地表建筑物及人居安全影响严重,但相对于金属矿区,该矿区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相对轻得多。对比上述3个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其差异性响应主要因素:矿产资源种类、原生地质环境条件、开采方式及矿山环境保护意识等。  相似文献   

2.
招远夏甸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之胶北隆起区内的招远-平度断裂带(简称招平断裂)中。招平断裂沿玲珑花岗岩体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岩系的接触面展布,既是控矿构造,又是导矿和容矿构造,夏甸金矿床主要产于断裂下盘的碎裂状玲珑花岗岩中,在其上盘的基底岩系亦有分布,为一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该文以夏甸金矿田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维地质建模(3DGM)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探索隐伏矿体预测的三维化、定量化及可视化技术,重点突破了复杂地质体三维形态分析、控矿地质因素场模拟、成矿信息三维定量提取等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隐伏矿体三维可视化预测的方法。依据勘探工程数据、矿体圈定规范并结合地质规律进行了矿体三维建模,结合已知的地震、重力、大地电磁等方法获得的各类数据作为研究深部地质构造的基本资料,对深部成矿构造进行了三维重构,对夏甸金矿深部进行了矿化空间分析和三维成矿信息提取,开展了三维定量成矿预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定量成矿预测模型。在夏甸金矿田共圈定了Ⅰ号、Ⅱ号两个可视化立体找矿靶区,为今后深部工作优选区位提供了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3.
利用遥感技术,对兖济滕矿区2000-2010年的采煤沉陷区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兖济滕矿区累计沉陷面积为88.43km^2,占整个矿区面积的3.53%。10年来,沉陷区面积呈直线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57.37km^2,增加到2010年的88.43km^2,平均年增沉陷地面积约为3.45km^2。采用遥感手段,在大范围内,可以较直观、准确地确定采煤沉陷区的范围、面积、形态、动态变化等特征,可为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北煤炭矿区为鲁西煤炭基地最后一块整装后备资源,阳谷茌平煤田和黄河北煤田其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实际观测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法获得的岩移参数,对山东省黄河北矿区内上组煤开采后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地表沉陷总面积达到3 724.5 km~2,最大下沉深度为5 455 mm;其中,阳谷茌平煤田最大下沉深度为5 455 mm,地表沉陷面积为1 188.0 km~2;黄河北煤田最大下沉深度为2 976 mm,地表沉陷面积为2 536.5 km~2。地表沉陷预测结果与多年水位观测数据进行对照,煤炭开采会造成1 091.5 km~2季节性积水区和62.3km~2的常年积水区。地表沉陷对地面、地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危害,其中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地表沉陷形成的塌陷裂缝、不同坡度耕地、大型塌陷坑等可分别采取黄土填堵、大型设备平整、退耕还林、煤矸石充填、修复为鱼塘等治理措施。该文对下一步黄河北矿区开发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采取的规划控制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乳山市于家圈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牟乳成矿带西侧,矿区内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通过地物化综合找矿方法,在矿区内发现8条金矿化蚀变带,圈定4个金矿化体、1个银矿化体、1个铅矿化体、4个金矿体、1个铅矿体,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于家圈金矿地质特征,总结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探讨了找矿前景,认为该区找金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6.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科学评估县域可持续发展潜力是制定县域发展战略的基础。现有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估方法多是基于县域发展现状的多维度综合分析,在体现发展的动态性上仍存在不足。本文构建了面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潜力指标体系,采用系统动力学和FLUS模型对发展潜力指标进行预测,提出了一种结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多情景县域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估方法。本文以山东省招远市作为案例区,基于2009—2018年的社会经济以及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模拟2030年招远市基准情景、SSP1、SSP2、SSP3、SSP5共5种情景下的县域发展态势,对比评估了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 经济发展、居民福祉维度的多数指标在所有情景下均呈增长趋势,而生态维度指标则呈显著的下降趋势;② 相比2018年,SSP1、SSP2情景下县域发展潜力均值分别提升了17.36%、9.80%,而在SSP3、SSP5情景下分别下降了0.50%、4.20%,可见,SSP1情景能够最大限度提升招远市发展可持续性,SSP5则将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③ 招远市未来发展应持续优化SSP1路径,重点关注不同产业劳动力占比、人口老龄化、碳固持等滞后指标。本研究建立了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县域发展潜力的映射关系,提供了一种面向未来的多情景县域发展潜力评价技术框架,预期为招远市未来发展政策制定与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卫宁北山地区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段,是宁夏境内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最好、成矿迹象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金场子金矿是该地区已知最大的金矿床。在归纳该区近年来找矿成果基础上,对金场子金矿床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和深部矿化规律进行了总结,构建了基于地-物-化多要素的综合找矿模型,并对矿区及外围、深部找矿靶区进行了圈定。研究表明:金场子金矿控矿因素主要为构造和地层,其中控矿构造表现为东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及其次生裂隙为主,控矿地层表现为特定的地层层位及岩性组合。赤铁矿-褐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等围岩蚀变,Au-Ag-As-Sb化探组合异常以及中电阻率、中-高极化率地球物理异常为该区主要找矿标志。综合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构建了矿区金矿综合找矿模型,并以此圈定地表找矿靶区6处,并进一步根据矿化深部变化规律圈定深部找矿靶区3处。通过对矿区及外围靶区开展地球化学剖面测量以及深部靶区钻探工作,验证了此次靶区圈定的合理性,为今后该地区找矿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烟台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烟台近岸海域150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Hg,Cu,Pb,Zn,Cd,Cr,As,Ni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烟台市近岸海域重金属主要富集在芝罘湾(Cd,Cu)、龙口(As,Cr,Cu)及海阳东部(Ni,Pb)一带,而莱州、招远及牟平近岸海域重金属含量较低。单因子、内梅罗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88%海域的沉积物达到一类标准,轻污染区主要分布在芝罘岛北部及龙口市西部,龙口、招远及烟台市近岸沉积物潜在风险中等。  相似文献   

9.
16区块位于苏丹北部红海州,区内已发现金矿点11处,铜矿点6处,优选出了4个成矿远景区,评价了小型金矿床1处。该文介绍了16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及矿化类型,以已评价的小型金矿床为例讨论了该区金矿成矿作用及控矿因素,指出该区具备良好的金铜矿成矿远景。针对该区实际情况提出遥感解译配合化探测量、物探测量是选勘查靶区的有效方法,地表槽探揭露配合中深部钻探控制是必要的勘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三山岛金矿床属于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涌水量不断增大。该文采用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动态观测、水文地质试验、水样分析与测试等手段,查明了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充水因素,认为随着开采水平的加深,深部构造裂隙水逐渐成为深部矿坑充水的直接补给来源,且开采水平越深,深部构造裂隙水的贡献率越高。结合矿区实际涌水量,采用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对不同开采水平进行了涌水量预测,预测-780 m开采水平矿坑涌水量为54 155 m3/d,-870m开采水平矿坑涌水量为66 611 m3/d,-960 m开采水平矿坑涌水量为82 387m3/d,该结果可作为矿山制定防水、治水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发展对该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文中选取植被、气象、地形、土壤和人为5个因子,分别以植被覆盖度、降水量、蒸发量、坡度、坡长、土壤层厚度和覆盖类型作为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的评价指标,综合采用专家判断矩阵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其指标体系。利用遥感、GIS等空间分析技术对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各单因子重要性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0-2009年间,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空间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武汉城市圈东北部、东南部低山丘陵地带的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较高;短时间尺度上,人为活动所导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和覆盖类型的改变是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因素。其中,2005-2009年间,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湖泊湿地减少是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招远市具有丰富的黄金及石材等矿产资源,随着多年开采,地质环境破坏日趋严重。近几年,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通过普及全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加强对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监督、加大对地质灾害资金的筹集,有效改善了矿产生态地质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六枝特区兴旺煤矿地表塌陷为例,采用概率积分法作为地表移动及变形预测的模式,选取下沉系数、主要影响角、主要影响半径和水平移动系数为地表移动参数,计算得出井田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为1 425.3mm,影响面积约1.85km2。并比较说明除移动参数外各类煤柱的留设也是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南吕-欣木金矿区位于焦家金矿带南段寺庄大型金矿床的外围,受焦家断裂带控制,探查识别矿区深部断裂构造空间展布情况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鉴于矿区成矿地质条件,采用音频大地电磁(AMT)法在欣木地区南端进行勘查试验,结合地质剖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深部断裂构造反应较好,与地质吻合,说明AMT方法在该区可行有效,为下一步"攻深探盲"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震勘探技术以其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在煤田勘探中被广泛的应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德日存呼都格矿区采用地震勘探技术,在解释煤层、构造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给煤矿的开采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为煤炭勘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主持召开的第一次浅成热液型金矿讨论会,于1989年5月9—12日在日本筑波市举行。亚太地区的16国代表参加了会议,分别就亚大地区的黄全地质勘查、开发工作的现状及前景,各国黄金工作开展情况和浅成热液型金矿代表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交流。会后于5月13~18日前往九州进行野外考察,并现场讨论了菱刈、岩户金矿的找矿标志、成因和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星星峡地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成矿区带,具备极佳的成矿条件。其中明锡山矿区属星星峡金多金属成矿带,矿区内锡铜矿化主要与海西中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锡铜矿化均赋存在绢英岩化蚀变岩内,受区域断裂旁侧发育的NE向张扭性次级断裂控制,并从岩浆岩、构造、热液蚀变、地球化学等方面探讨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及沿海地区对地下水资源的超量开采,将会诱发海咸水入侵内陆地下水,导致海陆过渡带的迁移,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及水资源安全。该文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研究背景,选取区域内龙口、招远滨海区域作为研究区,首先对研究区内的地下水流场规律进行刻画,然后以模拟因子,对目前地下水超采情景下的海陆过渡带迁移规律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口、招远滨海区域海陆过渡带的宽度约为1.5~4.5km,且内陆地下水位越高,海陆过渡带向内陆迁移的速度越慢、范围越小。该成果对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过渡带的迁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青海省某大型河谷型砂金矿特征为例,并结合其他已勘查过的河谷型砂金矿矿床特征分析,主张在砂金勘探中对小于可采宽度的矿体,除在施工中及时加密工程验证外,在储量计算时可用“边界米克值”衡量代替以“工业米克值”进行勘探线的矿与非矿判定,同时再配以“镶边”法处理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西岭金矿床位于三山岛金矿床深部,是目前我国勘查深度最大的矿床,随着矿床勘探开发深入,已有评价结果已无法满足深部矿体勘探开发要求。本文通过三侧向电阻率、密度和声波测井成果,结合钻孔工程地质编录、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样品测试,研究矿床深部工程地质条件。通过自然电位、三侧向电阻率和井径测井成果,结合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研究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应用井温、自然伽马测井技术,结合深井实验室资料,研究矿床开采可能引起的热害、放射性伤害及冲击地压与岩爆等井下灾害等环境地质条件。总结了矿床深部的开采技术条件变化规律,为深井开采和热防护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